昨晚2016年普利茲克建筑獎公布,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獲得大獎的消息刷爆了設計師的朋友圈!為什么這位智利建筑師可以在眾多的國際大師中脫穎而出? 他又有著怎樣的設計哲學與思想?
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一直著眼于公共利益和社會影響,作品涉及住房、公共空間、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等領域。
設計力量的整合意味著一個思維方式的轉變。
Design's power of synthesis is just an attempt to put at the innermost core of architecture the force of life。
-------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
從亞力杭德羅·阿拉維納這些年的作品來看,博物館、學校建筑以及私人住宅是他最主要的幾個方向,他秉持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試圖將建筑物的功能性發(fā)揮到最大,并且達到自然的融合。
金塔蒙羅伊住宅,2004年,智利伊基克(生活條件改善后的住戶們紛紛擴建出更多的居住空間)
金塔蒙羅伊住宅,2004年,智利伊基克(建筑之間形成半開合的社區(qū))
2003 年,阿拉維納因為智利伊基克市政府修建經濟適用房而一舉成名。在這個 Quinta Monroy 項目中,每戶家庭僅有 7500 美元的房屋補貼,還要支付地價、基礎設施和建筑架構等費用。在當時的智利,這筆錢只能修建 30 平米大的居住空間,于是阿拉維納創(chuàng)建了靈活的半舍(half-homes),只修一半,空出另一半空間,讓每家住戶可以在未來進行自我擴建。這樣,建筑成本被壓低,同時也激勵住戶們努力工作、對房子進行投資。最后,這個違法占用 30 年之久的貧民窟也變成了一個環(huán)境更好的生活小區(qū)。
智利天主教大學UC創(chuàng)新中心 ,2014年,圣華金校區(qū), 智利圣地亞哥
中心內部2015年倫敦設計博物館將建筑領域的“年度設計獎”頒給了阿拉維納設計的 Anacleto Angelini UC 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評委之一的 Farshid Moussavi 對此給出了這樣的評價,“UC 創(chuàng)新中心是一個辦公樓與其周邊環(huán)境完美融合的絕佳案例。從外立面上開出的巨大入口不僅充當了空中走廊、采光通道和小型集體空間,并且給了城市中這樣的建筑一種不同的理解:它從視覺上、公眾性及氣候上都與周圍環(huán)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2005年,圣華金校區(qū), 智利圣地亞哥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是一座玻璃塔樓,玻璃是一種很好的材料,能夠抵御雨水、污染和老化,但非常不合適圣地亞哥的氣候,因為 它會產生溫室效應。于是我們想到了在外層利用玻璃的優(yōu)點,然后再在里層設計一座高效節(jié)能的樓宇,讓空氣在兩者之間 自由流動。熱空氣對流形成了一股垂直的風,并由文丘里效應形成的建筑物“腰部”加速,不良熱增益在到達里面的內層 建筑物之前就被清除了。
諾華上海園區(qū)辦公樓,2015年(在建),中國上海
該辦公樓位于諾華公司在上海的園區(qū)內,旨在提供一個鼓勵知識創(chuàng)造的空間。辦公室空間設計為了能容納不同的工作模 式——個體、集體、正式和非正式,并促進用戶之間的互動。水杉林圍繞的一樓設有健身和保健中心,這里是園區(qū)內公共 空間的一部分,來自不同樓宇的用戶在這里相遇。為了應對當地氣候,該建筑物外部的南面、東面和西面采用了再生磚構 成的堅實立面,而建筑的北立面是開放的,可以讓自然光間接地到達開放式辦公空間。
該項目要求要在一個狹窄地段內,設計出容納整個校區(qū)所需的300個鋪位、一些社交活動區(qū)域和一些服務設施。我們設想建造一 個帶有更多公共設施的基座,以活躍一樓的氛圍,然后用社交活動區(qū)域來勾勒出整個建筑的核心部分,最后盡可能詳盡地 安排樓宇的周邊,強化立面的線條感,以確保景觀和各個房間的自然照明。為了能夠抵抗嚴酷的環(huán)境,我們選用了一個系 列化的外殼,最外面一層堅硬而耐久,越靠近建筑物的核心就變得越柔性、越細膩。
綠屋,2015年,智利孔斯蒂圖西翁
阿勞科林業(yè)公司聘請ELEMENTAL團隊制定一個計劃進了他們服務的住宅項目的每一個階段,他們會與決策者、律師、研究人員、居民、當地政府以及工人進行合作,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利用智利的住房政策,獲得房屋 所有權。他們將居民的期望、自身的積極參與和項目的投資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希望以此進行好的設計來為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們創(chuàng)造機會。
二百周年紀念兒童公園,2012年,智利圣地亞哥
項目坐落在山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占地4公頃的兒童公園,是智利兩百周年的慶祝計劃之一。
Chairless,2010年,座椅
除了設計建筑,亞力杭德羅·阿拉維納還曾在 2010 年為 Vitra 設計過一個經典的“座椅”Chairless,他完全剔除了椅子的形象,僅用一根彈力帶,便實現了“隨地就坐”的理念。使用時,只需要把它圍在背部和膝蓋處,便能使身體自然放松,形成坐姿,如此“簡易”的設計不僅是方便攜帶和使用,更是重新開創(chuàng)了一扇審視周圍世界的窗戶。
圖片及文字UED整理編輯 編輯:Micheal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