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甘顆粒,說明書寫的:平喘止咳,利咽祛痰;用于小兒肺炎喘咳,咽喉炎癥。
小兒咳喘靈顆粒,說明書寫的:宣肺、清熱,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麻甘顆粒成分:麻黃、黃芩、紫蘇子、甘草、桑白皮、苦杏仁、地骨皮、石膏 。
小兒咳喘靈顆粒成分:麻黃、金銀花、苦杏仁、板藍根、石膏、甘草、瓜蔞
這兩個藥都可以類比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都含有這四個成分,適合太陽陽明證,不是咳喘就能用。二者在麻杏石甘湯的基礎上都加了陽明用藥,即清熱藥,所以都是一定要陽明內熱證據明顯時使用。
小兒的陽明證,內熱一般是積食導致。但是也有非積食原因導致的。太陽病過度發(fā)汗,出現(xiàn)津液不足,正氣足的情況,身體出現(xiàn)代償反應,加大馬力開始產生津液,這時會出現(xiàn)里實熱的陽明。就像一個車陷入泥潭時,要踩大油門,開足馬力試圖越過去,這時發(fā)動機比平時熱,這就是陽明。太陽病過度發(fā)汗,很多情況都會導致,一般是用退燒藥導致的比較多。
這兩種藥的陽明適合非積食導致的情況,應該要判斷陽明并且排除積食的證據。如果是積食的陽明加太陽的話,應考慮如蔥白淡豆豉加保和丸,或風寒感冒顆粒加保和丸。
小兒藥用量可以照說明書,麻甘顆粒小兒一歲以下,一次0.8g,一至三歲,一次1.6g,四歲以上,一次2.5g;一日4次。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倍服用。
如果遇到大人太陽陽明適合這個藥,沒其他更適合的藥,大人也可以使用,可以按4歲以上量的4倍用量服用。
再來分析藥物成分。
麻黃:苦溫。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欬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黃芩:苦寒。主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
紫蘇子: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甘草: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尰,解毒。
杏仁:甘溫。主治欬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創(chuàng),寒心,賁豚。
石膏:辛涼。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堅痛。
桑白皮:甘寒。主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地骨皮:甘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
板藍根:苦寒。 清熱解毒, 涼血, 利咽。
瓜蔞:甘苦酸,涼。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xù)絕傷。
(藥物數據查自
中醫(yī)點評網云平臺)
關于六剛辯證,
社區(qū)課程有更多的討論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
組成:麻黃4兩 杏仁50個 甘草2兩 石膏8
常用三四歲小兒用量(可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為一兩2-15克):
麻黃12克 杏仁9克 生石膏24克 炙甘草6克
相關條文■發(fā)汗后,或大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太陽病發(fā)汗過度、或誤用下法,導致津液虧損,出現(xiàn)陽明,仍然有熱,太陽沒解決)
把藥物成分畫到四象五行圖中,可以進一步幫助認識這個藥,這個圖的具體含義見
中藥治病是什么道理?(麻甘顆粒)
(小兒咳喘靈顆粒)
(注:藥物填到哪個位置并沒有絕對的標準,目的只是為了認識藥物處理問題的大方向)
回目錄:
常見小兒病如何根據辨證結果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