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看過快樂大本營的朋友知道,有一期有請到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教授李定文教授,他在節(jié)目中為嘉賓進行把脈,其中有說到把脈也要結合望聞問切。
把脈要結合望聞問切
通過脈象進行診療固然重要,但我們決不能把脈象神化,中醫(yī)還是要講究四診合參。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左寸脈弱的表現(xiàn),可以說左寸脈弱提示有心氣不足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心臟病患者都是這樣的脈象;當然,也不能單憑摸到弦脈來判斷患者是否患高血壓病。
曾有一名孕婦被送到急診,當時我摸她的脈,非常細、非常弱,但血壓卻很高。可見脈象與疾病之間并無專屬性,一般不能用某種脈象來判斷某個疾病,所以我們在診療中需要脈證結合,四診合參,這樣才能提高臨床療效。
古籍是怎么說的?
《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蔽恼轮赋鲈\脈的最佳條件。但實際上我們只能遵照其“虛靜”的精神,不可能都在平旦看病。其實,癥狀也好,脈象也好,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藥物、季節(jié)、情緒等。
《內經》中有關四時之脈的論述,“天地之氣,生長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與天地同氣也,陽氣生長,則脈浮升,陰氣收藏,則脈沉降?!惫湃艘呀浾J識到這個問題。在臨床中,脈與疾病的關系十分復雜,我們需要四診合參,才能對病情有更全面的了解,對病機有更準確的認識,進而處方用藥。
脈診要與其他診法相結合。中醫(yī)一直在講“脈證從舍”的問題,到底是從脈還是從證呢?其實我覺得無論從脈還是從證都是正確的,但是舍證舍脈不可以,哪一個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獲得的正確信息越多,辨證就越準確,療效就越好,所以應綜合分析脈、證的原因和機理后予以診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