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wèi)機制或簡稱心理防衛(wèi)(也稱自我防衛(wèi)機制,防衛(wèi)機制,防衛(wèi)機轉(zhuǎn),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是指自我對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御功能[1],是人類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diào)整。心理防御機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機制是指童年生活經(jīng)歷所形成的防御機制,保護自己可以說是原始防御機制的本質(zhì)。),其效果越差;離意識的邏輯方法越遠,則越近似于變態(tài)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衛(wèi)機制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礙,過份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wèi)機制可能帶來心理疾病。
目錄
1 自我防御機制的特征
2 分類
2.1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
2.2 按行為性質(zhì)分類
3 常見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
3.1 否認
3.2 歪曲
3.3 反作用形成
3.4 轉(zhuǎn)移
3.5 壓抑/抑制
3.6 投射
3.7 攝入
3.8 仿同
3.9 升華
3.10 退化情感
3.11 幽默
3.12 利他
3.13 壓制
3.14 預期
3.15 理智化
3.15.1 合理化
3.15.2 補償
3.15.3 抵消
3.15.4 隔離
3.16 幻想
3.17 轉(zhuǎn)化
3.18 解離
自我防御機制的特征
防御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真正的防御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防御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于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zhì)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御機制和消極的防御機制兩種。
防御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zhì),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沖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防御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tài)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tài)。
防御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多種機制同時使用。
分類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
自戀心理防衛(wèi)機制(一級防衛(wèi)機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tài),屬于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加之嬰兒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險的。
不成熟心理防衛(wèi)機制(二級防衛(wèi)機制):此類機制出現(xiàn)于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現(xiàn)也是屬于正常的。包括內(nèi)向投射、退化、幻想等。
神經(jīng)性心理防衛(wèi)機制(三級防衛(wèi)機制):這是兒童的“自我”機制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么是自己的沖動、欲望,什么是實現(xiàn)的要求與規(guī)范之后,在處理內(nèi)心掙扎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機制。
成熟心理防衛(wèi)機制(四級防衛(wèi)機制):是指“自我”發(fā)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現(xiàn)的防御機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xiàn)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欲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這種成熟的防衛(wèi)機制包括壓抑、升華、補償、幽默等。
按行為性質(zhì)分類
逃避性防衛(wèi)機制:壓抑/潛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化情感(regression)[2] 以及維持一個社會可以接受的 自我形象 或者 自我行為模式.[3]。
自騙性防衛(wèi)機制:此類防衛(wèi)機制含有自欺的成分,也是一種消極性的行為反應。包括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離(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
攻擊性防衛(wèi)機制:轉(zhuǎn)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代替性防衛(wèi)機制:幻想(fantasy),補償(compensation)。
建設性防衛(wèi)機制:認同(identification),升華(sublimation)。
常見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
人類使用心理防衛(wèi)機制時,有時是有意的,有時是無意的。這些心理防衛(wèi)機制有些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有些則不;對生活的影響各不相同,有正有負。
否認
否認(英文術語Denial):指無意識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xiàn)實以保護自我。它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意志薄弱而知識結構又單純的人,常會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認機制。
例如:
小孩打破東西闖了禍,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來;
癌癥病人否認自己患了癌癥;
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
母親發(fā)生車禍,不想接受時,拒絕接受。
歪曲
歪曲(英文術語Distortion)是一種把外界事實加以曲解、變化以符合內(nèi)心的需要,屬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用夸大的想法來保護其受挫的自尊心,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因歪曲作用而表現(xiàn)的精神病現(xiàn)象,以妄想或幻覺最為常見。妄想是將事實曲解,并且堅信不疑,如頑固地認為配偶對其不貞。幻覺乃是外界并無刺激,而由腦子里憑空感覺到的聲音、影像或觸覺等反應,它與現(xiàn)實脫節(jié),嚴重歪曲了現(xiàn)實。
例如:
明明昨天和女朋友分手,卻自以為要和女朋友結婚,甚至還到處向親朋好友發(fā)喜帖。
反作用形成
反作用形成(英文術語Reaction formation)也稱反向,或者矯枉過正,指意識性的采取某種與潛意識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動,因為真實意識表現(xiàn)出來不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或引起內(nèi)心焦慮,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
例如: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懷有敵意的繼母,往往特別溺愛孩子,企圖證明她沒有敵視孩子。
再如,過分熱情或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對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的那種不好與人交往或自卑的強烈沖動的一種反應。當某人希望照顧自己卻明顯地照顧別人、“恨”自己真正喜歡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愛”自己所恨的競爭對手或所不喜愛的職務。
例如
某些人發(fā)現(xiàn)自己有同性戀傾向,無法接受,結果成為強烈的反同性戀者;
在班上有暗戀的女生卻故意對她冷嘲熱諷。
轉(zhuǎn)移
轉(zhuǎn)移或移置(英文術語Displacement):在一種情境下是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zhuǎn)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zhuǎn)移到弱者身上。
例如:對上級的憤怒和不滿情緒,在家中對親人發(fā)泄出來。
壓抑/抑制
壓抑/抑制(英文術語Suppression/Repression):“壓抑”指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沖動不能被超我接受時,下意識的將極度痛苦的經(jīng)驗或欲望就被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chǎn)生焦慮、痛苦,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主動性遺忘(不是否認事實),有時表現(xiàn)為口誤筆誤?!耙种啤眲t為有意識的進行同樣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壓抑在潛意識中的這些欲望還是有可能會無意識的影響人類的行為。
例如:一位中年婦女的獨生女于十八歲時死于車禍,事情發(fā)生在十月份。當時她非常痛苦,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她把這不堪忍受的情緒抑制、存放到潛意識中去,“遺忘”了。可以說感情留在意識之中,而觀念卻被忽視了。這些潛意識中的情緒不知不覺地影響她的情緒,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會出現(xiàn)自發(fā)抑郁情緒,自己不知道為什么,藥物治療也無效。
投射
主條目:投射
投射(英文術語Projection):也稱外向投射,是主觀的將屬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緒、動機、欲望、或情感,賦予到他人或他物身上,推卸責任或把自己的過錯歸咎于他人,從而得到一種解脫。它包括嚴重的偏見、因為猜疑而拒絕與人親熱、對外界危險過分警覺。
例如:
一個學生平素學習不努力,考試作弊,則認為別的同學學習也不努力,考試善于作弊,而且與自己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屬于這種情況。
強奸犯認為受害者穿著暴露,才引發(fā)他犯罪。
攝入
攝入(英文術語Introjection):或稱內(nèi)向投射,與投射作用相反。指廣泛地、毫無選擇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將它們變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攝入作用,有時候人們愛和恨的對象被象征地變成了自我的組成部分。如當人們失去他們所喜愛的人時,常會模仿他們所失去人的特點,使這些人的舉動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現(xiàn),以慰藉內(nèi)心因喪失所愛而產(chǎn)生的痛苦。相反,對外界社會和他人的不滿,在極端情況下變成恨自己因而自殺。內(nèi)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現(xiàn),他們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點來減輕對死者的內(nèi)疚感。內(nèi)投射或仿同的對象,常是所愛,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例如
一學生對勤奮用功的女同學產(chǎn)生情感卻未能表達,暗地里開始比她更用功。
看到人類殘害動物,發(fā)現(xiàn)自己身為人類真是可恥而對自己感到憎恨,甚至有自殘、自殺的行為。
仿同
仿同或認同(英文術語Identification):是指一種無意識的,有選擇性地吸收、模仿或順從另外一個一般是自己敬愛和尊崇的人或團體的態(tài)度或行為的傾向,以對方之長歸為已有,作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去表達,以此吸收他人的優(yōu)點以增強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納等方面的感受,掩護自己的短處。一般說來仿同的動機是愛慕,是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但仿同也可以是兒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機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動。
例如:某人以與某富豪見過一面為榮。
仿同有兩種,一種近似模仿。另一種是利用別人的長處,滿足自己的愿望、欲望。
例如:一個不帥氣的男孩子喜歡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交往,他可以因為別人夸獎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仿同也可分為“反感性仿同”,“向強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
反感性仿同: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
向強暴者仿同:向恐嚇者模仿,自己也變成一模一樣地去威脅或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向失落者仿同:有時一個人失去他(她)所愛的人時,會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點,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內(nèi)心因喪失所愛而產(chǎn)生的痛苦。
升華
升華(英文術語Sublimation):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原始沖動或欲望另辟蹊徑用符合社會認同的建設性方式表達出來,并得到本能性滿足。
如用跳舞,繪畫,文學等形式來替代性本能沖動的發(fā)泄。
又如:有位保險公司的火災調(diào)查員,每次聽到哪里有火災,就馬上跑過去看,以便調(diào)查起火的原因,幫助公司鑒定,是否需要負責給予賠償。這位職員每到火災現(xiàn)場時,總會產(chǎn)生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因為他從小就有這種玩火的欲望,卻不會隨便去放火,變成縱火犯。反而善于利用,當了一名火災調(diào)查員,為公司服務,可以說是升華作用典型之例。
例如:在學校被人欺負,所以努力考進警校,以維護社會正義。
退化情感
退化情感(英文術語Regression):也稱為倒退,退行。當人感受到嚴重挫折時,放棄成人的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難較少、較安全的時期——兒童時期,使用原先比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困難和滿足自己的欲望。完全的放棄努力,讓自己恢復對別人的依賴,從而徹底的逃避成人的責任。而臨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癥常見這種退行行為。短時間、暫時性的退行現(xiàn)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極其需要的。
譬如一個成年人,當遇到困難無法對付時,便覺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來退回到兒童時期被人照顧的生活中去,這就是無意識地使用精神防御的退行機制。
幽默
幽默(英文術語Humor):是指以幽默的語言或行為來應付緊張的情境或表達潛意識的欲望。通過幽默來表達攻擊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擔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類的幽默表現(xiàn)(如笑話)中關于性愛、死亡、淘汰、攻擊等話題是最受人歡迎的,它們包含著大量的受壓抑的思想。
利他
利他(英文術語Altruism):替代性而建設性為他人服務,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滿足。它包括良性的建設的反向形成、慈善行為,以及對別人的報答性服務。利他與投射及發(fā)泄的區(qū)別在于,它為別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象的好處。它與反向的區(qū)別是,它讓應用者至少部分地得滿足。
壓制
壓制(英文術語Suppression):雖然在意識中出現(xiàn)了想解決矛盾沖突的沖動,而在意識或半意識中卻作出予以推遲的決定。這種機制包括在尋找困難時的一線希望、把已經(jīng)認識到的不舒服感受盡量縮小、在困難面前想方設法予以推遲但并不回避。用壓制的人是這么說的:“我明天會考慮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確實記得考慮此事。
預期
預期(英文術語Anticipation):為未來的內(nèi)心不適感受作切合實際的預期或計劃。
理智化
理智化(英文術語Intellectualization):為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過接受現(xiàn)實,而經(jīng)由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辨解,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通過這種方法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或處境,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或境遇。理智化包括為了避免與人發(fā)生親熱的感情而對非生物給予太多的注意,或者為了免得表達出內(nèi)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現(xiàn)實,或者為了避免感知整體而去注意無關的細節(jié)。強迫思維和行為也包括在內(nèi),雖然它們也可被認為是某種形式的內(nèi)心置換。
例如
醫(yī)師不帶情感的面對醫(yī)院里的生老病死以降低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
理智化包括以下機制:隔離(Isol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性(Ritual)、抵消(Undoing)、補償(Compensation)、魔術性思維(Magical thinking)。
合理化
主條目:合理化
合理化(英文術語Rationalization):又稱文飾,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qū)嶋H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
合理化有三種表現(xiàn):
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
甜檸檬心理,即當?shù)貌坏狡咸讯挥袡幟蕰r,就說檸檬是甜的;
推諉(projection),此種自衛(wèi)機制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于其他理由,找人擔待其過錯。
三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nèi)心的安寧。
補償
補償(英文術語Compensation):指個人因心身某個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采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
例如:某女子因身體發(fā)育有缺陷而努力學習,以卓越成績贏得別人的尊崇。
抵消
抵消(英文術語Undoing):這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來抵消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補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種心理防衛(wèi)術。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惡感、內(nèi)疚感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例如
一個丈夫在酒店玩窒息式性愛游戲玩得太晚,他也許會為妻子帶回較貴重的禮物來抵消他的愧咎之情。
一個小孩因為犯了過錯,刻意在父母面前表現(xiàn)乖巧的樣子。
有時,抵消作用不是用來彌補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事實,而是用來抵消自己內(nèi)心的罪惡感,或自己以為邪惡的念頭。
例如:
媽媽照顧小孩,不小心讓小孩碰到了門、撞到了桌角而哭起來,做媽媽的常常會用打門、打桌子的方式來哄小孩子。其實并不是作大人的相信門或桌子真會撞人,或者是打門或打桌子就幫小孩子出了氣,只不過是因為內(nèi)心不安,覺得自己對孩子照顧不周,故總得做出一些事情來象征“我也盡了力”,以抵消其內(nèi)疚。
有一位病人,因為曾經(jīng)一次不慎說錯了話而出了紕漏,以后他每說一句話,就倒抽一口氣,表示已把剛才的話收回來了,不算數(shù);或用手蒙住嘴,表示我沒有說,這樣心理就塌實多了。
如不小心打噴嚏沾到人,說聲“對不起”,以抵消自己內(nèi)疚的心理。
隔離
隔離(英文術語Isolation):將部分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此處所講的部分事實,乃是指整個事情中的一部分,最常被隔離的是與事實相關的感覺部分。
例如
不說人死了,而說仙逝或長眠等,這樣感覺上不會感到太悲哀或不祥;
向他人講述自己創(chuàng)傷的故事卻說這是自己身旁朋友的案例,讓自己覺得這件事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幻想
幻想(英文術語Fantasy):指一個人遇到現(xiàn)實困難時,因為無力實際處理問題,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應如何處理困難,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以獲得心理平衡,這也是思考上退行作用的表現(xiàn)。理想化作用對一個人的安全感有幫助,但會釀成虛幻的自尊,因為理想化作用帶有濃厚的自我陶醉色彩。這種保護機制常被弱小者所用。理想化(Idealization)是幻想的表現(xiàn)之一,是指對另一個人的性格特質(zhì)或能力估計做過高的評價,以獲得安全感的現(xiàn)象。
例如:
“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現(xiàn)實社會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堅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幫助她脫離困境。
被人揍后,因為無力反抗,幻想痛打敵人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
轉(zhuǎn)化
轉(zhuǎn)化(英文術語Conversion):指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zhuǎn)化為軀體癥狀表現(xiàn)出來,從而避開了心理焦慮和痛苦。
例如
歇斯底里病人的內(nèi)心焦慮或心理沖突往往以軀體化的癥狀表現(xiàn)出來,如癱瘓、失音、抽搐,暈厥、痙攣性斜頸等等,病者自己對此完全不知覺,轉(zhuǎn)化的動機完全是潛意識的,是病者意識不能承認的。
要考試以前肚子就感到莫名的劇痛。
解離
解離(英文術語Dissociation):暫時而劇烈地改變自己的性格或某種感覺,以期避免情緒苦惱。與神經(jīng)癥性否認同義。它可能包括神游、癔癥性轉(zhuǎn)換反映、一種突然的毫無根據(jù)的優(yōu)越感或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以及短期地否認自己的行為或感情。它也包括為了消除焦慮或苦惱而顯得忙忙碌碌的行為、通過在舞臺上表演來“安全”地表達本能欲望,以及為了麻木自己的不愉快感情而短暫地濫用某種藥物或利用宗教的“歡樂”。解離比歪曲較易為別人理解,也比較體諒別人,較發(fā)泄短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