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是和歷史、和現(xiàn)實對話,和高尚的人、和高尚的心靈的對話,是充滿樂趣的精神生活。閱讀教學則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機械的練習。” 而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主要表現(xiàn)在:(1)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間的關系。教師是主宰,主宰著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不平等的關系。 (2)沒有真正的對話。有的是在教師牽引之下,往往是為了迎合老師的、言不由衷的答問。實質是抽去了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的被動接受。 (3)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刀刃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所做的是繁瑣的課文內容分析。 如何發(fā)揮小班化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來學習語文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經(jīng)過自己幾年來的的教學實踐與大膽嘗試,對上小班閱讀課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給學生平等的地位 小班教育要以孩子的發(fā)展為本,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合作者甚至是朋友的身份介入課堂,為孩子們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只有在溫馨、平等、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才會發(fā)揮無限潛能,教學才會散發(fā)奇光異彩?!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 這就意味著師生的關系應該是互為主體的平等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接納。這時的教師已不再是簡單的教學管理者,也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應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ㄒ唬┺D換角色,實現(xiàn)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平等對話的實質就是學生的自主閱讀。《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明確指出,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因此,平等對話首先需要的是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的是教師的角色轉換。 1、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實現(xiàn)對話教學,教師要學會傾聽。要做孩子們忠實的聽眾,認真地傾聽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們如癡如醉地探究、體驗、交流,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補充同學的發(fā)言,或互相啟發(fā),或自由組合朗讀……教師只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適當?shù)刈餍c撥。 2、做一個友好的伙伴。實現(xiàn)對話教學,教師關注的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每個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即時狀態(tài)。教師要敞開心扉與班中每個學生進行對話,要與學生友好相處,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師生之間形成感情、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動,成為合作的伙伴。 3、做一個出色的主持。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談話”節(jié)目的“主持人”。要巧妙地設計話題,鋪墊對話基礎,展開有益而有效的對話。王松舟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把“‘冒’字的理解、體驗”作為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對話,并以此為導向,極其巧妙地把握話題,逐步深入,交互層遞,使課堂對話以藝術的方式演繹出來,引發(fā)了一個教學高潮。 ?。ǘ?nbsp; 交流互動,實現(xiàn)生生間的平等對話 平等對話離不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小班學生之間互助合作機會多。他們之間的交往是最放松,也最容易發(fā)生碰撞,最容易得到啟發(fā)的。語文課堂中,可通過感悟、論辯方式倡導生生對話。 感悟 “悟”即了解、領會,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交流、爭辯的基礎。仍以王老師《荷花》中“冒”字的教學為例,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書,力求讀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當?shù)姆椒?,引導學生在悟其意的同時悟其法,促進他們學會學習,提高悟性。在給“冒”字換詞后,以“怎樣的長才是冒?”一問激興趣、拓思路、展個性,因此在交流、反饋、評價中自然地、不露痕跡地促成了“冒”的內涵的深入領悟。 論辯 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就都得到兩種思想。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意識和對話能力,也就是論辯能力。論辯是學生真情泄露的較好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創(chuàng)新,敢于表達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不迎合別人,活現(xiàn)出一個實實在在的完完全全的自我,并從中悟出某些道理。 ?。ㄈ?nbsp; 自我超越,實現(xiàn)生本間的平等對話 (1)融入文本 要讓小班學生參與對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效能性”。作為教師,要逐步由“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導著學生走進教材”轉變。要運用多種方法,巧妙地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形成濃郁的學習氣氛。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欣賞文本中的絕妙之處,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敢于對文本提出懷疑,敢于質問,敢于批判。在教學雜志上我曾看到一位二年級的小朋友對《小馬過河》中老馬的稱呼,前面用“老馬”后面用“媽媽”提出過質問。這種敢于質疑的做法不僅體現(xiàn)了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也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超越。 (2)拓展文本 學習是一項特殊的活動,有著自己獨特的空間。“標準”明確提出“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要“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放、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自然世界,七彩斑斕的各種媒體,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由此可見,我們的文本正日益呈現(xiàn)生活化、社會化的趨勢,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也使語文課堂的平等對話更具開放性。 總之,平等的對話教學能讓我們真正領略什么是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我們提倡平等對話,給學生的思想一片飛翔的天空,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二、給學生選擇的機會 如何使語文教學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激蕩起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新火花呢?我認為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教學時應給以學生充分的、多方面的“自主選擇”的權利。教學要在更多的環(huán)節(jié)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建構起教師宏觀調控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在自主選擇中,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題行為,使顯示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積極參與,變學生的被動思維為積極主動的探索思維,變學生只是背誦傳統(tǒng)知識為學會并能創(chuàng)造知識,變學生自我封閉的學習為互助合作開放的學習。 (1)理解的選擇 在閱讀教學中,因不同閱歷、不同個性的孩子,對課文內容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們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因為人人都有選擇“理解”的權利。例如有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則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學法的選擇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學習方法,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盡可能多的知識。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調控,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膶W習條件和環(huán)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覺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并不斷優(yōu)化學法,使學習活動卓有成效。如:看圖,繪畫,查資料等。 (3)練習方式的選擇 給學生以“練習方式”的選擇,就是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求統(tǒng)一,但求發(fā)展。在我的班上,學生所面對的再也不是教師指令的、一刀切的、機械性的作業(yè),而是自主選擇、獨立設計、用心創(chuàng)作的作業(yè)。教完一篇課文,我只向學生提出一些基本的作業(yè)要求,如適當抄寫幾遍生字新詞,摘錄一些文中優(yōu)美句段等,其他則有學生自由安排,盡情發(fā)揮,自由馳騁,給學生以很大的自由度。這種作業(yè)方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培養(yǎng)。 (4)學習伙伴的選擇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8221;。個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師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伙伴,一是考慮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人意愿,更是為了發(fā)揮群體學習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并從小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我的做法是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的學習伙伴則有學生自愿組合,自己商定。高度的積極性帶來了學習積極性的空前高漲,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互教,善于互學,互爭互評,你追我趕,友好合作,課堂生機勃勃,“比學趕幫超”的生動學習場景隨可俯拾。 (5)反饋形式的選擇 有的學生善于表達,有的學生不善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同學可以用回答的形式來反饋結果。不善于表達的可以用其他形式來表達,如:寫出來,繪畫,朗讀,動作表演等。 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求知欲望,依據(jù)教學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求知解惑的濃烈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中來。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安排時間鼓勵小班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質疑。通過質疑,師生之間往往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達到“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良好效果。 教師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淺顯的問題有學生直接回答;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又難以回答的問題,由老師作出恰當?shù)慕忉?,剩下的就作為學習課文的目標。如果學生的問題提不到要點上,教師要舍得放時間進一步啟疑,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重點、難點上,讓學生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質疑: (1)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在初讀課文階段要求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而在精讀課文時則要求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語句。如《雨中》一課,有同學提出了“為什么這一切發(fā)生得這樣突然,又結束得這樣迅速”,經(jīng)過研討,終于明白了:這件事情發(fā)生得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在少先隊員和過往行人的幫助下,事情馬上結束了,歌頌了揀蘋果人的美好心靈。 (2)對標題進行質疑。俗話說“題好文一半”,經(jīng)常推敲標題,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結構的能力。如學習《落花生》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以《落花生》為題,而不以《花生贊》或《收獲節(jié)之夜》為題。”經(jīng)過研討,有的學生說:“《收獲節(jié)之夜》這個題目,他雖然點名了時間、環(huán)境,的確富有詩意,引人遐想,但文章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收獲節(jié)之夜》既不能全面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又不能點明中心,顯然不夠貼切。”有的說:“從文中爸爸意味深長的話語可以體會到花生默默奉獻的品格,用《花生贊》為題,雖然旗幟鮮明,但我覺得有點俗套,用《落花生》為題,貌似平凡,卻使人立刻聯(lián)想到耐人尋味的哲理。” (3)在矛盾處進行質疑。語文教材中常看似矛盾實是精彩之筆的描寫,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這些矛盾之處加以質疑,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可恩。如:《少年聶耳》一文第五小節(jié),你認為不合乎情理的地方有哪些?這樣說明了什么?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么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的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寫?”“能不能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學生在看似明白的地方發(fā)現(xiàn)耐人尋味的底蘊。 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shù)囟嗔粜r間給學生思考,往往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 四、給學生合作的空間 小班化為合作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然而小班化并不必然地意味著合作教育。部分教師由于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影響了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 (1)合作中學生從眾現(xiàn)象多,深入討論的少。 (2)優(yōu)生參與的多,后進生參與的少。 (3)表面化、形式化的合作多,有價值的合作少。 怎樣充分利用小班化的優(yōu)勢,提高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必須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小學階段,必須注意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合作習慣的養(yǎng)成。 ?。ㄒ唬┡囵B(yǎng)合作意識 1、增強自信,搭建平臺 對合作過程中缺乏自信的學生多加鼓勵。只要學生盡了最大努力,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哪怕他(她)取得的成果遠遠比不上與其合作的同伴。根據(jù)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只有當任務的難度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時,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因此,應該盡可能先分配給他(她)一些與他(她)水平相當?shù)捻椖浚顾ㄋ┠軋A滿完成,對自己充滿信心。當他(她)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同伴的水平相當時,他(她)會主動去參與。并嘗試著選擇一些高難度的項目。由于小班學額少,這為“個別化任務套餐”的設計實施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2、引進競爭,健全評價 小班教育強調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并不等于排斥競爭。例如,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形式能很好的凝聚組內成員,為共同的目標通力合作。 評價具有強有力的導向作用,課堂上教師科學、合理、公正的評價將促使每個個體都積極參與。小班合作教育的評價應面向全體,應把每個個體列入評價的范圍。評價時應當將結果和過程相結合,個人利益與合作團體利益相掛鉤時。 同時,要對每個個體做出即時、公正的評價。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時刻關注著自己,關注著自己在與同伴合作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態(tài)度。 以欣賞的態(tài)度、褒揚性的語言評價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表現(xiàn),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獲得自信,從而促使其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做出更大的努力。 ?。ǘB(yǎng)成合作習慣 合作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還需要關注點滴細微的言行,具體表現(xiàn)在: 1、傾聽 能夠了解與接受別人的觀點是與人合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樂于傾聽、善于傾聽是與人交往必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理解言語的能力。 ?。?)尊重 要求學生以認真的態(tài)度聽取別人的表達,不隨便打斷同伴的發(fā)言。對隨意插嘴的學生應給予及時制止,要求學生做到發(fā)言之前先舉手示意,別人發(fā)言時保持安靜。 ?。?)理解 要求學生盡可能準確體會把握同伴的發(fā)言,了解同伴的主要觀點。等同伴發(fā)言完畢后,可請學生說一說,他(她)講了什么?他(她)的想法是什么?對此,你有什么想法?小班學生少,因此要盡可能多讓學生說一說,使學生在一次次實踐中強化聽的意識和理解的能力。 2、溝通 溝通是合作的必要條件,沒有溝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1)溝通需要表達、傾吐。 應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自信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傾吐自己的心聲,讓同伴及老師了解自己的特點和看法,引起同伴與自己合作的興趣。比如活動課,可由學生想出幾個游戲極其規(guī)則,向大家介紹,最后由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個游戲小組,參與人員自行商討,開展活動。 ?。?)溝通需要引導、示范。 小班教育中,教師不僅扮演著組織者、促進者、幫助者,還應努力成為學生的伙伴和朋友。在師生合作過程中,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應很好的發(fā)揮引導、示范作用。比如,在課前教師將指令性用語換成征詢式對話:“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這樣既能讓學生很好的進入師生合作狀態(tài),同時又間接的教給了學生在與人合作溝通時應有的言行態(tài)度。 3、協(xié)同 協(xié)同是指個體能在合作過程中具有群體意識、大局觀念,能適時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使合作活動有效開展。 ?。?)強調群體意識。 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與同伴積極配合。當個人的興趣、特長與所分配的任務不符時應以群體利益為重,在一定情況下作必要的妥協(xié)。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及時抓住具有群體意識的學生典型,予以肯定和表揚,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她)學習。 (2)指導具體實踐。 習慣是在實踐中慢慢養(yǎng)成的,因此對具體實踐的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如合作分角色讀課文,教師在剛開始階段可做一些具體指導,男生適合讀哪類角色,女生適合讀哪類角色等。久而久之,學生慢慢會試著在團體內自我調節(jié),自我協(xié)同。 綜上所述,給學生平等的地位,給學生選擇的機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給學生合作的空間,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也關注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使全體學生自覺能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發(fā)展了思維,張揚了個性。教得簡練,學得輕松是我們堅持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