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本是“讀”的學科
──葉圣陶語文教學思想研究之九
1932年的秋天,法國著名科普作家法布爾的《化學奇談》由開明書店翻譯出版,譯者是顧均正。葉圣陶為這個譯本寫了一篇序。在這篇序里,葉氏講到,為學語文而看的書和為學科學知識而看的書,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提出學語文應重在“讀”,學科學知識應重在“試”;并且特別指示:“國文本是‘讀’的學科?!倍砜苿t不能光“讀”光“記”,還得盡力去“試”。
“國文本是‘讀’的學科”,這個觀點值得我們深長思索。
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課堂里,教師和學生的時間精力,大半是花在“講”上。過去,主要是教師“講”,講背景,講情節(jié),講結構層次,講中心思想,講寫作方法;現(xiàn)在覺得光教師“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不好,于是教師“講”學生也“講”,師生交叉著“講”,叫做“注重師生的雙邊活動”。這樣做的結果,一堂課45分鐘,往往都被“講”擠滿?!白x”的時間呢?對不起,顧不上了。殊不知,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時間被擠掉了,“講”又哪里能講得中肯?即使是聽教師“講”,恐怕也難以“聽”得真切、入微。由此看來,重溫葉氏關于“國文本是‘讀’的學科”,把“讀”與學習語言的關系想清楚,徹底扭轉“重講輕讀”的偏向,大有必要。
一提到“讀”,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舊時私塾、學館里的“死記硬背”和“搖頭晃腦”“拿腔拿調(diào)”,認為這是陳腐落后的一套。其實,舊時教育的弊端并不在“讀”,而在囫圇吞棗地讀,不知其所以然地讀,為死記硬背而讀。三味書屋里那位壽老先生,自己朗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的時候,“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讀出了無窮的滋味,讀得入了神。這是一種境界的“讀”。小魯迅和其他的孩子,也得跟著“放開喉嚨讀”,讀“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讀“上九潛龍勿用”,讀的東西對孩子們來說一概不知所云,仿佛只是一連串毫不相干的噪音,這哪里能有興味?這是又一種境界的“讀”??梢?,問題的癥結不在“讀”本身,而在為什么讀、讀什么和怎么讀。
學語文,可以有種種不同目的,但歸根結底,是要學習語言。用葉氏的話說,就是讓學生學會從語言去理解別人的意思,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理解和表達的渠道和手段都是語言。學語文,既要講求“懂”,更要講求“會”。而懂和會,都得學生自己去接觸語言。教師講“運用語言必須如何如何”,“這篇文章運用語言如何如何”,學生聽了,仿佛有點懂,其實并沒有真懂,因為他自己還沒有充分地、足夠地去接觸語言;至于會,那就更談不上。因此,學習語言,首先必須要接觸語言,而接觸語言的重要方式就是“讀”。要從范文學語言,不能光憑“講范文”,而要充分地、足夠地去“讀范文”。
讀和看不一樣?!伴喿x”二字,閱是目治、心治;讀是口治、耳治。眼看和口誦,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特點。眼看,重在思考和理解;口誦,重在感受和體味;二者互有影響,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葉氏曾說:“原來國文和英文一樣,是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保ā毒x指導舉隅·前言》)總之,要閱與讀兼顧,心、眼、口、耳并用,這是語文學科特殊的學習方法,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為學習語言而看書看文章,為什么必須出聲地讀,有時要熟讀,甚至熟得能背呢?道理大致有三:
其一,是明法度。詞語的搭配,句子的組織,都有一定的法度和規(guī)則。普通的語法書里,講的就是語言運用的規(guī)則,學習語法就是為了明白說話、寫文章怎樣才算“通”,怎樣就“不通”;普通的修辭書里,講的是語言運用的技巧,學習修辭就是為了明白說話、寫文章怎樣才算效果“好”,怎樣就效果“不好”。只是從語法書、修辭書里學到的,是道理,是知識;光明白這些道理和知識,還不能真正過“語言運用”的關,一定要把那些語言運用既通且好的模范文章拿來讀,出聲地讀,順暢如流地讀,用文章中那些規(guī)范的、合乎法度的、精練優(yōu)美的說法來影響自己原有的說話習慣,這才能夠把語法書、修辭書里說的道理和知識,化為自己的真正有用的營養(yǎng),使自己逐步通過“語言運用”關。語言運用,有精粗之分、文野之別,趨精達文靠的就是讀,讀美文,讀模范文。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決不是虛妄之言。再進一步多讀莊周之文,筆底自然顯出汪洋恣肆;多讀韓愈之文,落筆無形中透露出一種氣勢;多讀魯迅的文章,自己說話、寫文章也會注意精警中略帶幽默;多讀朱自清的文章,自己說話、寫文章也會注意清新、細密:這就更是學習語言的一種高層次和高境界。
其二,是積材料。這里的材料,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語言材料,一是指思想材料。語言材料主要指字、詞、語、句。一個意思,要表達得準確、清楚、巧妙,既有深度又有力度,關鍵是要選擇好詞語,組織好句子。要選擇,要組織,就得有盡可能多的材料儲備。否則,難免捉襟見肘。語言材料從哪里來?從閱讀的書刊中來,從人民群眾的口頭上來。對于學生來說,當然主要是從課本中大量的范文中來,從課外閱讀的大量書刊中來??墒牵n內(nèi)的課文、課外的書刊,只是匆匆翻讀,如同浮光掠影,當時仿佛記得,過后迅即忘卻,語言材料還是無法積累起來。要想有效地積累語言材料,就得靠讀;對于那些精彩的、典范的文章或語段,還要熟讀,甚至背誦。這樣,每當需要表達某個意思,與此相關的許多詞語、句式,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腦際浮現(xiàn),供你斟酌、選擇,供你靈活地加以運用,筆端就不會感到枯竭。至于思想材料,應是不言而喻的,因為語言和思想不可分割,精彩的語言材料一般總蘊含著閃光的思想;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材料,也就往往同時吮吸到了有益的思想營養(yǎng)。通過熟讀、背誦,腹中蓄積了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詩文和名言警句,思想就會變得豐富充實起來,遇到相應的情境或際遇,就會自然地觸發(fā)聯(lián)想,所謂“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正反映了這種思想材料的彼此溝通和高度活躍狀態(tài)。
其三,是激感情。文章不是無情物,優(yōu)秀的詩文總是或顯露或含蓄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這種感情,作者是通過特定的詞語、特定的句式和特定的語氣語調(diào)來表達的。讀者用眼來讀,可以從某些詞語、句式中體察其內(nèi)蘊的感情;然而要確切地把握其語氣語調(diào),卻非用口來讀不可,非用高低抑揚、疾徐頓挫的聲調(diào)去揣摩不可。例如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只有出聲朗讀才能傳達出這位大無畏革命斗士的滿腔激憤之情;否則,只用無聲的默讀,就只能領會其意而不能感受其情。而要真正學習語言,就必須同時體察蘊含在語言之中的感情,因為優(yōu)秀的語言作品總是感情的產(chǎn)物,感情是語言的生命。
出聲誦讀,包括熟讀、背誦,其功用大抵如此??梢?,語文教學中忽視誦讀、與學習語言的本旨相悖,因而是不可取的。
葉氏把讀分為兩種:一是吟誦,二是宣讀;其中宣讀是基本的讀法。什么是宣讀?葉圣陶說,宣讀“只是依照對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讀下去,用連貫與間歇表示出句子的組織與前句和后句的分界來”(《精讀指導舉隅·前言》)。在另一個地方,他又把這種宣讀稱作“論理的讀法”,即“把文句中一個個詞切斷,讀出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來。又按各句各節(jié)的意義,讀出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來”(《中學國文學習法》)。宣讀的作用在求文字的理解,把詞語的意義弄明白,把詞語與詞語、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弄明白。宣讀的時候,如果讀出破詞、破句,就表明對詞和句的理解有訛誤。宣讀的語調(diào)是“平正”的,它只要求注意“連貫”與“間歇”。連貫不好,間歇不恰當,表明對文章的文脈和語流還沒有掌握好。宣讀適用于課堂教學的預習階段,也即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的階段。
另一種讀法是吟誦,與“論理的讀法”相對,又可稱作“美讀法”。吟誦的“吟”,常與“唱”聯(lián)在一起,叫“吟唱”;可見吟誦就是帶有一定腔調(diào)的出聲誦讀。這“帶有一定腔調(diào)”,無非是適應感情傳達的需要而在聲音的高低、長短、疾徐、輕重、斷續(xù)等方面作恰當?shù)乃囆g處理而已。
舊時讀古文,常用吟誦。吟誦的調(diào)子,各地不一,但以恰當傳達出詩文的氣勢和感情為依歸?,F(xiàn)在教古文(包括一般文言文),凡熟悉舊時那種吟誦法的,也不妨試著用它來作示范,因為它確能較好地傳達出文字的情趣,激發(fā)起讀者的感興。學生接受并學會了這種吟誦法,會提高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至于讀現(xiàn)代白話文,因為它的語言與人們?nèi)粘J褂玫目陬^語比較接近,讀法就不能與文言文雷同。按照葉氏的觀點,白話文一樣可以吟誦,讀法“大致與話劇演員念臺詞差不多,按照國語的語音,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多多用工夫,使聽者移情動容”(《精讀指導舉隅·前言》)。吟誦適用于預習、討論之后的深入玩味階段,它是以理解為前提的,因為只有理解在先,然后才談得到傳出情趣與暢發(fā)感興。葉圣陶在批判舊時的吟誦法時曾說:“從前人讀書,多數(shù)不注重內(nèi)容與理法的討究,單在吟誦上用工夫,這自然不是好辦法。現(xiàn)在國文教學,在內(nèi)容與理法的討究上比從前注重多了;可是學生吟誦的工夫太少了,多數(shù)只是看看而已。這又是偏向了一面,丟開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討究,也不忽略吟誦,那才全而不偏?!保ㄍ希┻@是葉氏在讀法問題上繼承傳統(tǒng)又發(fā)展傳統(tǒng)的鮮明一例。
對于“讀”的研究,當代的一些學者已從語音學、閱讀學、朗讀學、心理學、閱讀生理學等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這些成果,多半還是理論的、思辨的,由于多年來語文教壇上“講風”久盛不衰,所以“讀”的理論研究成果變?yōu)槿藗兤毡榈慕虒W行為,似乎還需要時間。為此,把葉氏在60年前所說的“國文本是‘讀’的學科”這句話重新提出,引起人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看來并非多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