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01
近日,網(wǎng)友拍下一位母親給兒子下跪的照片,兒子躺在椅子上玩手機,不但無視母親,甚至拍下母親下跪的圖片發(fā)到朋友圈。
據(jù)稱,母親跪在兒子面前1個小時,只因兒子想輟學不去讀書,母親沒有辦法只好下跪求兒子不要退學。不想兒子不但無視母親的舉動,還發(fā)朋友圈“開心每一天”,配圖就是母親下跪的照片!
對孩子順從、討好、寵溺,似乎成了很多家長的一種常態(tài)。
殊不知,跪著的父母,只會毀滅性本善孩子的人生。
曾經(jīng)看過一個網(wǎng)友分享的見聞,一位孩子起床遲到了,打電話沖著媽媽發(fā)脾氣,媽媽反不停的安慰兒子:"好兒子,快起吧,回去打媽媽一頓啊,別生氣,回去打媽媽一頓。"
跪著的父母,教不出有感恩心、守規(guī)矩的孩子,教不出站著的孩子。
02
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溺愛,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最后孩子會在腦子里形成一個觀念,只要自己哭鬧任性,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
李雙江老來得子,對兒子李天一百般順從,養(yǎng)出了一個缺乏倫理道德,實施犯罪而不自知的孩子……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span>
父母都想孩子生活幸福,無憂無慮,然而過度的愛變成溺愛,讓孩子的心智無法長大。
父母過度的溺愛包辦是對孩子成長中自我功能的剝奪,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讓孩子在日漸習慣中疏忽了自己的責任,最終可能“坑”了孩子一生。
惟有在愛而不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懂得不辜負這世間來自父母的浩瀚深情。
想起之前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十五六歲的女孩,媽媽要去醫(yī)院做個小手術,她低頭玩手機沒有一絲的擔憂,反而頭也不抬地質(zhì)問媽媽中午沒人煮飯她吃什么?
在一個家庭里,以愛之名束縛長大的孩子,正在瘋狂地索取更多的愛,以及仗著包庇自己的父母肆意妄為。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教育從來不是放縱,適度懲罰才會讓教育真正變得有力量。
只有父母在必要時狠得下心,舍得管教,孩子有敬畏,知對錯,守底線,才不會走上熊孩子道路,才能更好的成長。
03
我們應該向泰國曼谷的一位年輕媽媽學習。她5歲的兒子鬧脾氣不肯去幼兒園。經(jīng)大人耐心引導勸說都不管用,這位媽媽沒有像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大發(fā)脾氣呵斥或硬逼孩子去學校,而是跟他商量好,可以不去學校,但不能無所事事,得出去工作。
天真的孩子聽后答應了,于是這位媽媽就幫他請了一天的假,原來媽媽嘴里的工作就是撿垃圾換錢,因此5歲的孩子就開始了他“最特別的一天”。媽媽將兒子帶到街上,要求他沿路收集垃圾,要是塑料瓶子和易拉罐。
男孩可以把撿來的瓶子賣給爸爸媽媽,按照廢品收購的市場價,小男孩一共走了2.2公里,撿了2公斤左右的瓶子,總收入是2泰銖(約0.4元人民幣)。孩子體會到了工作的辛苦,以為“工作”完了就可以回家了,但男孩沒想到……
這一天的勞動成果不夠買車票,所以必須步行回家。
走了一段路,看到路邊有賣冰激凌的,孩子想吃,但錢還是不夠……
最后男孩累得精疲力盡對媽媽說,“我太累了,我太熱了,我想回家?!?/p>
最后,媽媽終于問出了關鍵問題,“現(xiàn)在,你想上學還是工作?”
男孩低頭喃喃道,“我想上學?!?br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ox-sizing: border-box;">
媽媽鼓勵他,“大聲點,你的選擇是什么?”
男孩抬起頭大喊道,“我要上學!”
這位睿智的媽媽受到網(wǎng)友大力稱贊。
讓孩子感受過疲憊與艱難,他才會珍惜享有的一切,相信這一天的經(jīng)歷會影響這個男孩的一生。
相比溺愛孩子或強迫孩子來說,讓孩子去切身體驗生活的不易,主動自愿地做出選擇,才是最智慧的教育方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