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某,男,35歲。
胃脘脹滯且痛已久,胃病引背,欲噫胃呆,胸悶,大便不實,疲倦,時有形寒身熱口苦膩,苔黃膩邊薄膩。
經(jīng)胃鏡檢查:慢性萎縮性胃炎。乃寒濕與氣互滯,肝失疏泄而犯胃,擬疏肝和胃法。
藥方:炒柴胡5g,炒川芎6g,黑梔子10g,赤芍、白芍各10g,炒青皮、陳皮各10g,炒山楂12g,制香附10g,炒枳殼10g,降香5g,炙甘草5g,姜半夏12g。4劑。
二診:服藥后胃脘脹滯痛及寒熱已好,欲噫已止,胃納已啟,大便漸實,尚有口苦,頭暈,神昏,神疲,苔稍黃邊膩尖邊薄淡嫩,脈濡弦,治宜養(yǎng)肝行氣和中。
炒當(dāng)歸10g,炒枳殼10g,降香5g,炒白芍12g,炒山楂12g,廣木香10g,炙甘草5g,姜半夏12g,炒白術(shù)10g,制香附10g,炒青皮、陳皮各10g。4劑。
三診:服藥后胃脘痛止,大便已爽,他恙均已消失,脈濡緩,苔薄膩稍帶微黃,擬歸芍六君湯意,以善其后。
醫(yī)案出處:吳士彥
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致胃痛引背,欲噫,胸悶之證。經(jīng)云:“亢則害,承乃制。”疏肝即所以安胃,此五行制化之妙也。
故方中用柴胡疏肝散為主方,疏肝理氣和胃,肝氣條達(dá),胃不受侮則痛自止。肝氣橫逆易損肝用,故用歸芍六君養(yǎng)肝和中以作善后鞏固。
由于慢性胃炎發(fā)病率高,癥狀輕重不等,病因也各不相同,因此,它的治療并無固定模式,應(yīng)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治療方案,強調(diào)綜合治療。
大多數(shù)胃炎是由于機體胃腸粘膜受到藥物和食物的損傷或粘膜抵抗力較差,還有的是因為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物質(zhì)的刺激,這些因素往往會導(dǎo)致粘膜壁損壞,繼而引發(fā)病變。
因此治療原則為消除或削弱胃粘膜攻擊因子、增強胃粘膜防御能力。
(部分圖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