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軌跡問題
一、知識導學
1.方程的曲線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果某曲線C(看作適合某種條件的點的集合或軌跡 )上的點與一個二元方程f(x,y)=0的實數(shù)解建立了如下的關系:
(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那么這個方程叫做曲線的方程;這條曲線叫做方程的曲線.
2.點與曲線的關系 若曲線C的方程是f(x,y)=0,則點P0(x0,y0)在曲線C上f(x0,y0)=0;
點P0(x0,y0)不在曲線C上f(x0,y0)≠0兩條曲線的交點 若曲線C1,C2的方程分別為f1(x,y)=0,f2(x,y)=0,則點P0(x0,y0)是C1,C2的交點
方程組有n個不同的實數(shù)解,兩條曲線就有n個不同的交點;方程組沒有實數(shù)解,曲線就沒有交點.
3.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
平面內(nèi)的動點P(x,y)到一個定點F(c,0)的距離與到不通過這個定點的一條定直線l的距離之比是一個常數(shù)e(e>0),則動點的軌跡叫做圓錐曲線.
其中定點F(c,0)稱為焦點,定直線l稱為準線,正常數(shù)e稱為離心率.
當0<e<1時,軌跡為橢圓
當e=1時,軌跡為拋物線
當e>1時,軌跡為雙曲線
4.坐標變換
(1)坐標變換 在解析幾何中,把坐標系的變換(如改變坐標系原點的位置或坐標軸的方向)叫做坐標變換.實施坐標變換時,點的位置,曲線的形狀、大小、位置都不改變,僅僅只改變點的坐標與曲線的方程.坐標軸的平移:坐標軸的方向和長度單位不改變,只改變原點的位置,這種坐標系的變換叫做坐標軸的平移,簡稱移軸.
(2)坐標軸的平移公式 設平面內(nèi)任意一點M,它在原坐標系xOy中的坐標是(x,y),在新坐標系x ′O′y′中的坐標是(x′,y′).設新坐標系的原點O′在原坐標系xOy中的坐標是(h,k),則
(1) 或 (2)
公式(1)或(2)叫做平移(或移軸)公式.
二、疑難知識導析
1.在求曲線軌跡方程的過程中,要注意:
(1)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的已知和結(jié)論,發(fā)現(xiàn)已知和未知的關系,進行知識的重新組合;
(2)合理進行數(shù)學語言間的轉(zhuǎn)換,數(shù)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通過審題畫出必要的圖形或示意圖,把不宜于直接計算的關系化為能直接進行數(shù)學處理的關系式,把不便于進行數(shù)學處理的語言化為便于數(shù)學處理的語言;
(3)注意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4)注意反饋和檢驗.
2.求軌跡方程的基本方法有:
(1)直接法:若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是一些幾何量的等量關系,則將這些關系“翻譯”成x,y的關系式,由此得到軌跡方程.一般步驟是:建立坐標系—設點—列式—代換—化簡、整理.
(2)定義法:即當動點的軌跡滿足的條件符合某種特殊曲線的定義時,則可根據(jù)這種曲線的定義建立方程.
(3)待定系數(shù)法:已知動點的軌跡是某種圓錐曲線,則可先設出含有待定系數(shù)的方程,再根據(jù)動點滿足的條件確定待定系數(shù).
(4)相關點法:當動點P(x,y)隨著另一動點Q(x1,y1)的運動而運動時,而動點Q在某已知曲線上,且Q點的坐標可用P點的坐標來表示,則可代入動點Q的方程中,求得動點P的軌跡方程.
(5)參數(shù)法:當動點P的坐標x、y之間的直接關系不易建立時,可適當?shù)剡x取中間變量t,并用t表示動點的坐標x、y,從而得到動點軌跡的參數(shù)方程 ,消去t,便可得動點P的普通方程.
另外,還有交軌法、幾何法等.
3.在求軌跡問題時常用的數(shù)學思想是:
(1)函數(shù)與方程的思想:求平面曲線的軌跡方程,是將幾何條件(性質(zhì))表示為動點坐標x、y的方程及函數(shù)關系;
(2)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由曲線的幾何性質(zhì)求曲線方程是“數(shù)”與“形”的有機結(jié)合;
(3)等價轉(zhuǎn)化的思想:通過坐標系使“數(shù)”與“形”相互結(jié)合,在解決問題時又需要相互轉(zhuǎn)化.
三、經(jīng)典例題導講
[例1]如圖所示,已知P(4,0)是圓x2+y2=36內(nèi)的一點,A、B是圓上兩動點,且滿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頂點Q的軌跡方程.
解:設AB的中點為R,坐標為(x,y),則在Rt△ABP中,|AR|=|PR|.
又因為R是弦AB的中點,依垂徑定理:在Rt△OAR中,|AR|2=|AO|2-|OR|2=36-(x2+y2)
又|AR|=|PR|=
所以有(x-4)2+y2=36-(x2+y2),即x2+y2-4x-10=0
因此點R在一個圓上,而當R在此圓上運動時,Q點即在所求的軌跡上運動.
設Q(x,y),R(x1,y1),因為R是PQ的中點,所以x1=,
代入方程x2+y2-4x-10=0,得
-10=0
整理得 x2+y2=56,這就是所求的軌跡方程.
技巧與方法:對某些較復雜的探求軌跡方程的問題,可先確定一個較易于求得的點的軌跡方程,再以此點作為主動點,所求的軌跡上的點為相關點,求得軌跡方程.
[例2]某檢驗員通常用一個直徑為2 cm和一個直徑為1 cm的標準圓柱,檢測一個直徑為3 cm的圓柱,為保證質(zhì)量,有人建議再插入兩個合適的同號標準圓柱,問這兩個標準圓柱的直徑為多少?
解:設直徑為3,2,1的三圓圓心分別為O、A、B,問題轉(zhuǎn)化為求兩等圓P、Q,使它們與⊙O相內(nèi)切,與⊙A、⊙B相外切.
建立如圖所示的坐標系,并設⊙P的半徑為r,則
|PA|+|PO|=1+r+1.5-r=2.5
∴點P在以A、O為焦點,長軸長2.5的橢圓上,其方程為
=1 ①
同理P也在以O、B為焦點,長軸長為2的橢圓上,其方程為
(x-)2+y2=1 ②
由①、②可解得,∴r=
故所求圓柱的直徑為 cm.
[例3] 直線L:與圓O:相交于A、B兩點,當k變動時,弦AB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
錯解:易知直線恒過定點P(5,0),再由,得:
∴,整理得:
分析:求動點軌跡時應注意它的完備性與純粹性。本題中注意到點M應在圓內(nèi),故易求得軌跡為圓內(nèi)的部分,此時.
[例4] 已知A、B為兩定點,動點M到A與到B的距離比為常數(shù)λ,求點M的軌跡方程,并注明軌跡是什么曲線.
解:建立坐標系如圖所示,
設|AB|=2a,則A(-a,0),B(a,0).
設M(x,y)是軌跡上任意一點.
則由題設,得=λ,坐標代入,得=λ,化簡得
(1-λ2)x2+(1-λ2)y2+2a(1+λ2)x+(1-λ2)a2=0
(1)當λ=1時,即|MA|=|MB|時,點M的軌跡方程是x=0,點M的軌跡是直線(y軸).
(2)當λ≠1時,點M的軌跡方程是x2+y2+x+a2=0.點M的軌跡是以
(-,0)為圓心,為半徑的圓.
[例5]若拋物線y=ax2-1上,總存在不同的兩點A、B關于直線y+x=0對稱,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分析:若存在A、B關于直線y+x=0對稱,A、B必在與直線y+x=0垂直的直線系中某一條與拋物線y=ax2-1相交的直線上,并且A、B的中點M恒在直線y+x=0上.
解:如圖所示,設與直線y+x=0垂直的直線系方程為
y=x+b
由 得
ax2-x-(b+1)=0 ①
令 △>0
即 (-1)-4a[-(b+1)]>0
整理得
4ab+4a+1>0 ②
在②的條件下,由①可以得到直線y=x+b、拋物線y=ax2-1的交點A、B的中點M的坐標為
(,+b),要使A、B關于直線y+x=0對稱,則中點M應該在直線y+x=0上,所以有
+(+b)=0 ③
即 b=- 代入②解不等式得 a>
因此,當a>時,拋物線y=ax2-1上總存在不同的兩點A、B關于直線y+x=0對稱.
四、典型習題導練
1.已知橢圓的焦點是F1、F2,P是橢圓上的一個動點,如果延長F1P到Q,使得|PQ|=|PF2|,那么動點Q的軌跡是( )
A.圓 B.橢圓
C.雙曲線的一支 D.拋物線
2.高為5 m和3 m的兩根旗桿豎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如果把兩旗桿底部的坐標分別確定為A(-5,0)、B(5,0),則地面觀測兩旗桿頂端仰角相等的點的軌跡方程是_________.
3.設直線2x-y-=0與y軸的交點為P,點P把圓(x+1)2+y2 =25的直徑分為兩段,則其長度之比是
4.已知A、B、C是直線上的三點,且|AB|=|BC|=6,⊙O′切直線于點A,又過B、C作⊙O′異于的兩切線,設這兩切線交于點P,求點P的軌跡方程.
5.雙曲線=1的實軸為A1A2,點P是雙曲線上的一個動點,引A1Q⊥A1P,A2Q⊥A2P,A1Q與A2Q的交點為Q,求Q點的軌跡方程.
6.已知橢圓=1(a>b>0),點P為其上一點,F1、F2為橢圓的焦點,∠F1PF2的外角平分線為,點F2關于的對稱點為Q,F2Q交于點R.
(1)當P點在橢圓上運動時,求R形成的軌跡方程;
(2)設點R形成的曲線為C,直線l:y=k(x+a)與曲線C相交于A、B兩點,當△AOB的面積取得最大值時,求k的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