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服飾
唐代服飾:承前:魏晉南北朝
啟后:宋、明
初唐男性服裝
男子服飾有禮服、便服之分。即我們常說的正裝、便裝之別。
1.禮服(又稱“冠服”)
特點:高冠革履、褒衣博帶。
唐李重潤墓壁畫中裹幞頭、穿圓領(lǐng)袍衫、烏皮靴的文吏
隋初,隋文帝楊堅曾頒布《衣服令》,規(guī)定皇帝、皇太子、百官的服飾。
平陳后,隋文帝楊堅重新定令,服飾更復雜。
隋煬帝即位后,隋煬帝楊廣重新制定服制,對皇帝、皇太子、百官的服飾都做了重新規(guī)定。
唐初,高祖李淵制定了《衣服令》,武德七年頒布,又稱“武德令”。
禮服發(fā)展大致趨勢:1.趨于簡單;2.冠服向常服靠攏。
2.便服
由幞(fú)頭、袍衫、靴帶組成。
唐代便服
隋朝初年,上自皇帝下到庶民,都穿黃袍,不同的是貴臣束九環(huán)帶,帝王束十三環(huán)帶。
唐九環(huán)十四銙
隋煬帝整理服飾制度,才初次在常服中劃分等級,規(guī)定官員五品以上穿紫袍、六品以下穿緋或綠袍、胥吏穿青袍、庶民穿白袍、屠夫商人穿黑袍、士卒穿黃袍。
到唐初,皇帝不讓士庶穿赤黃色,自己則以赤黃袍衫、折上頭巾、九環(huán)帶、六合靴為常服。
武德四年,唐高祖下令:官員三品以上穿紫袍衫、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庶民均穿黃袍。幞(fú)頭和靴仍是貴賤通用。
唐太宗貞觀四年,又有新規(guī)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并仍然允許都穿黃袍。
貞觀四年,唐高宗下詔:“文武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帶十三銙①,四品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并銀帶、九銙,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并鍮石帶,九銙。庶人服黃、銅鐵帶、七銙?!保ā短茣肪?/span>31)
自此以后,唐代官員常服的服色,基本都按品級以紫、緋、綠、青為準了。
常服與冠服相比,更加方便,所以大行于世。宰相姚崇在遺書中說:“吾性甚不愛冠衣,必不得將入棺墓。紫衣玉帶,足便于身?!保ā杜f唐書·姚崇傳》)
所以除去特別重要的典禮之外,日常生活中的百官及庶民男性,大都是幞頭袍衫、穿靴束帶,所不同的只在于衣服的質(zhì)地與顏色而已。
大約因為此,顏色也有了自己特定的文化含義。比如紫色代表高貴等。
注釋:
①銙:古代附于腰帶上的裝飾品,用金、銀、鐵、犀角等制成:“至唐高祖……一品、二品~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