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
人言母當去,豈復(fù)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nèi),恍惚生狂癡。
號泣手撫摩,當發(fā)復(fù)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
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
《悲憤詩·東漢蔡文姬》
東漢著名才女蔡文姬一生顛簸起伏、聞?wù)吣粸橹祰@,滿腹才情的她用絕妙文思,將困苦際遇寫于作品中,深刻細訴她凄苦的內(nèi)心世界,留名千年的《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就是蔡文姬感嘆悲苦身世之作。
時值深秋,小院落偶有黃葉靜靜飄過,幽暗的房里琴聲琤琮,六歲的小蔡琰習慣側(cè)耳傾聽,琴音里那絲絲縷縷的話語,小小蔡琰自是懂得的。
父親自小教她詩文詞賦、書法音律,難得她不辜負父親蔡邕的才名,天賦過人的她不僅文采出眾,小小年紀即展露音樂上的驚人天分,像這天:蔡邕的琴聲嘎然而止,年方六歲的小蔡琰,清脆著嗓子對著房門毫不猶疑的說:"爹爹!是斷了第二根弦吧?"
蔡邕著實吃了一驚,他的琴確實斷在第二根弦上,天色晚了,小孩又在門外,許是胡亂猜中的吧?蔡邕索性再撥斷第四根琴弦,小蔡琰馬上又猜對了,叫個名滿洛陽的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驚喜又感嘆:"兒啊!是敏慧如你好呢?還是愚直魯鈍過一生好?"
盡管如此,才華橫溢卻屢遭陷害的蔡邕在遭流放的生涯中,還是悉心教導女兒,書香門第的蔡琰秉著與生俱來的遺傳天賦,長大后果然博學能文,善長詩賦,并精通音律,然而命運之神并未因此而眷顧她。
十六歲,蔡琰嫁了個如意郎君衛(wèi)仲道,丈夫才華容貌和她一般出色,婚后兩人恩愛異常??上Р坏揭荒?,衛(wèi)仲道即因病死亡,蔡琰未生下一兒半女,心高氣傲的她毅然回到娘家。生逢亂世,滿腹才學終究抵不過喪亂洪流,她被擄去匈奴嫁與匈奴左賢王為妻,十二年的南匈奴生涯產(chǎn)下二子。
故國音塵隔絕,異鄉(xiāng)孤寂,雖有左賢王寵愛以及驕兒相伴,然而胡地苦寒愁緒無邊,去國千里的才女蔡文姬問天不語,鄉(xiāng)愁無以排思?只是啊,當文姬終于得到曹操眷顧將她贖回中原時,又難舍與兩個胡兒的生離凄惻。
造化又何其弄人?不想此殘生竟能歸漢,然而我"一步一遠兮足難移",此一別,痛將與親兒生離,悠悠千里,何時復(fù)相會?在這樣的心情下,蔡文姬寫下了血淚歌集《胡笳十八拍》。
文姬歸漢后,魂夢縈繞的仍是她在匈奴的兩胡兒,雁歸來已,昔時朝思暮想的故園卻不復(fù)舊日模樣:戰(zhàn)亂浩劫后已親人滅絕、物是人非,觸目凄慘?!侗瘧嵲姟分?,蔡文姬一字一血淚,是對坎坷命運的無言泣訴。
文姬精通音律、長于詩詞,讓曾與蔡邕為師生關(guān)系的曹操十分贊嘆,重金將文姬從南匈奴贖回中原,還將她許給麾下文采外貌都出色的董祀。曹操十分羨慕蔡邕家里四千卷藏書:"聽聞府上祖?zhèn)鞑貢H豐,不知夫人尚能記住的有多少?"
"昔日先父藏有書籍四千卷,歷經(jīng)戰(zhàn)火已遺失殆盡,能記憶者唯四百余篇。"
曹操大喜,本欲派十個書吏為文姬抄寫,文姬以男女有別拒絕,請求曹操給她紙筆讓她自己憑記憶繕寫,四百篇一無遺誤。才女之名并非憑白而降,而是痛下功夫、積長年累月之功練就的。
文姬三嫁之后總算有了圓滿結(jié)局,經(jīng)歷了死別生離、看透了塵世跌宕,她和丈夫董祀攜手相約,隱居山中遠離塵囂。至此山是筆、水為墨,大塊寫意、小處工筆,平生心事盡付天地,文采風華誰在意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