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的某個時期,也就是唐宋以降,受封建理學影響,女性的地位越來越低下,除了經濟上的不能獨立外,她們要忍受更大的痛苦,就是封建禮教對女性情感與自由的束縛。尤其是對于寡婦,她們所要遭受的折磨就更多。
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會聽到一句老話,叫“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時,人們對女性的要求,就是一生兒育女的工具,沒必要有思想??墒?,一旦失去老公,寡婦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得把自己的身與形與都深藏起來,不可隨便拋頭露面。無關男性,也不能隨便到寡婦門前晃蕩,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
為了讓喪夫的女子能夠按照社會要求“健康成長”,除了“三從四德”的清規(guī)戒律外,官府還別出心裁地給“貞潔烈女”們立貞潔牌坊。所謂的牌坊,就是個石門樓子,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的“女中楷?!钡摹_@樣的牌坊,就像一座山一樣,把女人的情欲給壓制得不得泛濫,可以這樣說,每一處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個活潑潑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子數(shù)十年的青春。
面對重重重壓的失婚女性,她們是如何打發(fā)漫漫長夜的呢?《烈女傳》就記載了這樣一位女子,她14歲嫁作人婦,為夫家生養(yǎng)了一對兒女,17歲那年,丈夫就不幸病逝,從此,她開始了漫長的寡住生活。兒女小時,相伴身前的日子還好過,后來,女兒出嫁,兒子意外身亡,婦人只身寡居家中,安安靜靜地做個“好女人”,結果給自己掙來一個貞潔牌坊。
臨終前,已經寡居的女兒向她取經,問她這些年是如何熬過來的。老婦人啥話沒說,從房中拿出一個裝滿黃豆的竹筐,一下子倒在地上,然后彎下腰來,將黃豆一粒粒撿因筐里……原來,在每個難眠的長夜,她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折磨自己的。
也許是因為常年的不停勞作,老婦人的身體還非常健康,一直活到93歲才去世。去世后,她的故事被人記載下來,成為“毒害”另一拔寡居者的活教材。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