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編者注:這是一篇教育敘事研究的范例】
摘 要:作為江蘇省首批創(chuàng)建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示范區(qū), 如皋市已通過驗收, 被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市”。文章以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 以兩位教師的經(jīng)歷為樣本, 以幸福感為視角, 探討示范區(qū)建設的成效, 得出以下結論: (1) 被學生敬重和理解、被領導和同事們信任和支持、被工作環(huán)境接納和需要、對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理解和責任感、對專業(yè)進步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滿足、工作條件和薪資待遇不斷改善和提高是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背景下農村教師幸福感的主要表現(xiàn); (2) 家人支持、領導肯定、同行默契、學生尊重、工作成就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義務教育; 均衡發(fā)展; 農村教師; 幸福感; 教育敘事研究;
作者簡介: 李國忠,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南通, 226010) 教授, 主要從事教師教育研究;; 邢少東,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2014級語文教育專業(yè)本科在讀生;; 劉瑾玉,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語文教育專業(yè)本科在讀生。;
基金: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yè)自我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南通示范區(qū)為例”子課題研究成果;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國策。2010年5月19日, 江蘇省教育廳印發(fā)了《關于江蘇省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示范區(qū)建設意見》, 提出要把“優(yōu)質均衡”作為江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更高指標, 把“示范區(qū)建設”作為實施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就在這個文件中, 如皋市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創(chuàng)建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改革發(fā)展示范區(qū)。近年來, 如皋市把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作為義務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任務, 在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加大教育經(jīng)費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顯著成效。那么, 作為那里的農村教師, 在示范區(qū)建設過程中體會到哪些幸福感呢?我們課題組就這個問題到如皋市某農村小學進行了個案調查。
幸福感已成為學術界研究的一個專業(yè)概念。對這個概念的界定, 學術界的分歧較大。一般來說, 人們還是普遍接受概念初始階段時的整體性認識, 如有心理學家認為, 幸福感就是指主體主觀上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tài)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肯定的態(tài)度和感受[1]。綜合多種觀點, 我們的認識是, 幸福感是人們對自己的某種境遇或生活產生的以安全感為基礎的快樂感、滿意感、滿足感、成就感。這種情感可以是以上所列的某一種情感, 也可以是幾種情感的綜合。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研究者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描述與分析, 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jīng)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理念, 進而發(fā)現(xiàn)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意義。教育敘事研究是質的研究的一種形式, 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
如皋市農村G鎮(zhèn)中心小學2名教師, 化名為王麗、張梅, 基本信息如下:王麗, 女, 39歲, 教齡19年, 本科學歷, 小學高級教師;張梅, 女, 24歲, 教齡3年, 大專學歷, 小學二級教師。
本研究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跟隨觀察和深度訪談。
主要包括課堂觀察和課下觀察。為了更好地了解兩位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 感受學生課堂學習氛圍, 研究者在一天時間內分別對兩位老師進行了兩次參與式課堂觀察。課堂觀察均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 沒有事先通知, 上課教師無須專門為聽課做準備。課下觀察, 是對教師課余時間內的工作狀況作觀察。研究者邊觀察邊記錄。
為了了解兩位教師的工作經(jīng)歷和內心想法, 研究者對兩位老師分別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 時間均放在下午學生放學離校之后。經(jīng)過一天的跟隨觀察, 研究者與兩位老師建立起相互信任, 關系比較親切, 訪談比較自然, 情況了解就有了一定的深度。訪談時間大約30—40分鐘。內容主要圍繞選擇在農村從教的原因、對薪酬待遇的滿意度、對教育均衡發(fā)展措施滿意度、對工作環(huán)境改善的建議等。
完成數(shù)據(jù)收集后, 為了講述研究對象的故事, 研究者反復回顧和思考兩位教師一天里的工作情景和相關背景材料, 整理出兩位教師的工作敘事。然后通過跨個案研究, 提煉出農村教師幸福感的典型表現(xiàn), 找到了農村教師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這天, 王老師像往常一樣, 早上七點多就匆匆忙忙乘公交車趕往她正支教的農村小學。穿過大半個鄉(xiāng)鎮(zhèn), 王老師終于趕在8點晨讀課開始之前來到了四 (3) 教室。
剛進教室, 王老師便發(fā)現(xiàn)坐在第一排的張小洋正開心地逗著課桌上的一只小烏龜。發(fā)覺王老師進門, 張小洋立馬把烏龜收進課桌, 拿起放在一邊的課本讀起來。王老師走過去, 輕柔地摸了摸張小洋的頭。張小洋不好意思地說:“王老師, 我下次不帶了, 我很喜歡這只小烏龜, 怕它孤單, 今天才帶它來學校的?!蓖趵蠋熜πφf:“老師發(fā)現(xiàn)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孩子, 相信你的小烏龜一定會被你照顧得很好。沒關系, 下次也可以帶它來, 不過, 現(xiàn)在是早讀課, 先要把書讀好, 知道了嗎?”“知道了, 謝謝王老師!”
王老師轉過身, 忽然發(fā)現(xiàn)方佳正默默地站在走廊上。王老師會心一笑, 來到走廊上詢問方佳:“佳佳, 今天怎么遲到了?”“王老師, 早上奶奶洗衣服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家里停水了, 我就自告奮勇幫奶奶到小河邊提了一桶水, 耽誤了?!甭犃诉@番話, 王老師心頭一暖:“佳佳, 今天老師發(fā)現(xiàn)你的兩個優(yōu)點, 一是你能主動遵守班規(guī), 二是你能為家人排憂解難, 是個好孩子。今天外面冷, 先進去吧?!狈郊崖冻隽诵θ? 向王老師點點頭, 走進了教室??粗⒆觽儞u頭晃腦、用心朗讀的樣子, 王老師感到十分欣慰, 欣喜之情洋溢在她的臉上。
看完早讀課, 王老師馬不停蹄地趕到三樓報告廳為本校農村教師上示范課。
王老師上的是四年級下冊《天鵝的故事》一課。她緊扣老天鵝頑強破冰和群鵝團結破冰兩個點, 帶領孩子們領略了天鵝們齊心協(xié)力、堅強勇敢的可貴品質。課堂上, 王老師感情充沛, 妙語連珠, 讓聽課的老師們頻頻點頭稱贊。
示范課后進行集體評課。當王老師說到老天鵝破冰是細節(jié)描寫, 而群鵝破冰是場面描寫時, 現(xiàn)場有一位老師舉手發(fā)問:“王老師,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 一般不會涉及具體寫法, 這樣的教學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會不會太早了?”王老師首先感謝了這位老師的發(fā)問, 然后說道:“我覺得, 四年級學生處在向高年級過渡的特殊階段, 適當滲透一些寫法知識, 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有促進作用?!蓖趵蠋煹闹锌辖ㄗh, 讓在場的老師們感受到她的學識與見地。
忙碌了一上午, 疲憊的王老師本想午休一會兒, 這時, 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讓王老師立即有了精神。帶來好消息的是張副校長, 他一直都關心支持王老師的工作?!靶⊥? 你的高級職稱評上啦?!睆埜毙iL的聲音里充滿了欣喜?!罢娴?”王老師得知這個好消息, 更是激動不已?!斑@得感謝你這三年的支教經(jīng)歷, 讓你發(fā)表了好幾篇有質量的關于農村教育的論文。這樣, 你就比你城里學校的同事提前兩年評到職稱。”王老師的眼里閃動著淚花, 我們仿佛從中看到了她一路走來的艱辛。
下午我們對王老師進行了采訪。王老師20歲時畢業(yè)于如皋師范學校, 當時她雖然只有中專學歷, 但她的學習勁頭和工作上的努力絲毫不遜于同齡的高學歷教師。目前, 她已獲得本科學歷和南通市骨干教師稱號。她在如皋城區(qū)的一所重點小學工作了14年。2012年因如皋實行師資均衡流動政策, 經(jīng)過抽簽, 她到如皋的另一所小學工作了兩年。2014年她主動報名來到目前這所小學支教。
支教生涯剛開始的時候, 她是極不適應的。因為離家太遠, 每天都要早出晚歸, 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節(jié)奏全被打亂了。她胃不好, 吃不了學校食堂的伙食, 中午的飯菜還得一大早起來準備, 給自己和家人增添了不少負擔。農村的教學節(jié)奏太慢, 學生基礎差, 教學效果不佳, 她起先也非常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 她的生活漸漸形成了新的規(guī)律。她與班上每個孩子都建立起了融洽的師生關系, 她發(fā)現(xiàn)了農村孩子的許多優(yōu)點。他們大多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 都十分喜歡這個跟他們母親差不多年紀的“媽媽老師”。孩子們的單純善良、活潑可愛, 對她的親近喜愛, 都讓她感覺到快樂。她的責任感也陡然增強。王老師說, 農村學生單純質樸, 值得我為他們奮斗奉獻。她準備為孩子們爭取更多見識大城市的機會, 她想再組建幾個學生社團, 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翱吹竭@幫淳樸的孩子們的進步, 我就感到非常快樂。”這是訪談中王老師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張老師今年24歲, 有3年的工作經(jīng)歷, 她的家就住在離學校5公里遠的村子里。張老師是家里的獨生女, 初中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定向培養(yǎng)師范生, 經(jīng)過5年的刻苦學習, 她回到家鄉(xiāng), 當上了小學語文教師, 這也是全家人的驕傲。
我們聽的是張老師的一堂語文復習課。張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復習第二單元, 在容易讀錯、寫錯和不理解的詞語旁邊做上記號, 然后她再帶領大家一起討論。在復習過程中, 有些孩子自覺性不強, 東張西望, 張老師提醒他們注意正確的讀書姿勢和復習質量。張老師在提醒學生的時候態(tài)度比較嚴厲。由于農村的孩子比較自由散漫, 課堂紀律不夠自覺, 所以張老師常常需要停止講課來整頓學習紀律, 這樣就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訪談中張老師告訴我們, 為了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問題, 她曾幾次找家長溝通。可大多數(shù)學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并不能及時管教和關心孩子, 溝通的結果是家長一味地拜托老師, 希望老師多加關心與教育。一個班有五十多個學生, 張老師想要對每個孩子都關心到, 顯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張老師愿意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她的學生。
課堂外, 也少不了張老師的身影。作為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今天的國旗下講話她邀請某村主任講村里河水變清的故事, 教育孩子要愛護環(huán)境, 為美化家鄉(xiāng)做貢獻。下午學生社團活動時間, 她指導紫藤文學社的孩子朗誦古詩。張老師的開拓意識和活躍思維, 加上她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使她受到校領導的喜愛和重視。張老師告訴我們, 她接到了參加南通市“教壇新秀”暑期培訓的通知。作為入黨積極分子, 她還將參加如皋團市委組織的青年黨校學習。張老師表示這樣的學習機會她很珍惜, 可以和城市的老師相互討論、交流。張老師說這不僅是她一個人在學習, 還關系到整個學校的學習, 因為學習回來她要向全校教師傳達匯報學習所得。
在訪談中, 張老師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看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確實給學校帶來了較大變化, 白板的安裝給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砂装宓亩喾N功能, 大部分老師沒有完全掌握, 應該進行集中培訓。學校里開設的社團課豐富多彩,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樣的興趣, 可是有些社團缺乏專業(yè)的指導老師, 老師們往往是一人多職, 有的他們也不太擅長, 因此備課的時候要花很多時間去準備。鄉(xiāng)村小學的學生淳樸、自由, 放學回家可以和左鄰右舍的小伙伴玩耍, 這一點, 相比城里孩子一放學就被關在家里, 他們更快樂、更健康。但他們中, 相當一部分孩子不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因為這些學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 爺爺奶奶管不了他們的作業(yè)。熱情大方的張老師還告訴我們她對自己個人生活的想法。附近鎮(zhèn)上有個小伙子一直在追求她, 但她沒有答應, 理由是她不想把家安在農村。雖然這里有她舍不得的學生, 但她更向往城市里具有挑戰(zhàn)的生活, 想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她想將來把父母接到城市里, 享受好點的生活條件, 這樣也能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她還考慮到以后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 把家安在城市, 孩子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我們想, 張老師可以有自己的打算, 這是她的權利。也許, 有一天她會改變這個想法。
王老師是一名富有愛心的資深教師, 她深受學生的尊敬和喜愛。她的早讀課有序而和諧, 雖然張小洋和方佳犯了錯誤, 但他們在王老師面前還沒等王老師提醒就自己意識到, 主動檢討自己, 改正不當行為。所以, 王老師難有機會疾言厲色地批評他們, 反而忍不住送給他們一個又一個的表揚。做教師做到此等份上, 難有不滿意的吧?
張副校長一直都關心支持王老師的工作, 王老師評上高級職稱, 他比王老師自己還要高興, 可見, 張副校長是深懂情感的力量的。王老師也能充分體會到來自領導的信任和關懷。王老師為同事們上了一堂示范課, 深受大家的理解和好評, 這無疑給了她滿滿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并非一事一得, 王老師實際已成為這個學校共同尊敬的人。張老師很年輕, 有干勁, 有責任心, 同樣受到領導的重視和信任, 她也愿意以更加出色的工作回報這所農村小學。
王老師是一名支教教師, 張老師是一名工作才三年的年青教師, 但他們都深深地融入目前工作的這所農村小學。前者, 是因為高水平的教學能力和與這所學校同事們真誠合作的品德。后者, 是因為張老師的年齡優(yōu)勢和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 她已成為學校重點培養(yǎng)對象。這種與工作環(huán)境的親密結合, 使兩位老師擁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滿足感和歸屬感。
中國的老百姓, 尤其是受黨教育多年的有責任感的基層教師, 從心底里具有為國分憂的責任心和自覺性。由于實施教師均衡流動政策, 王老師主動要求到農村支教。由于定向師范生與當?shù)亟逃趾炗袇f(xié)議, 張老師畢業(yè)后欣然回到家鄉(xiāng)做農村教師。這種對政策的理解和接受, 他們做得心安理得, 無怨無悔, 特有一種自豪感和踏實感。
如皋市在推行師資均衡流動政策的同時設有配套措施, 如城區(qū)教師、鄉(xiāng)鎮(zhèn)中心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必須有三年支教經(jīng)歷, 在農村學校工作的教師每月享有260—440元的任教津貼。這在較大程度上穩(wěn)定了農村教師的心態(tài), 促進了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王老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城區(qū)學校, 職稱申報的名額有限, 競爭激烈;到農村支教, 不僅使她在科研上有了新視角, 寫出了好幾篇有質量的論文, 而且還提前評上了高級教師職稱。她的專業(yè)追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這使她更加喜歡農村學校和農村孩子, 甚至樂意長期留在農村學校工作。
張老師在這方面的體會比較深刻, 她親眼看到了校園設施設備的更新給學校教育帶來的便利, 自己還參加到組建學校社團、豐富校園文化的活動中。薪資待遇的改善使她提高了擇偶標準, 對未來生活更加充滿期待。
在影響幸福感因素的問題上, 過去大部分研究都是從主觀因素的角度去分析, 如人格因素、健康因素、應對方式因素等[2]。我們認為, 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背景下的農村教師幸福感, 不可避免地要關注到客觀因素對教師的影響, 雖然其中教師自身的主觀因素的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為了說明政策的效力, 我們必定要重視教師身處的環(huán)境給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從觀察、訪談所獲信息來看, 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因素。
在農村支教或從教, 沒有家人的支持是難以為繼的。因為農村學校條件畢竟相對落后, 農村交通也相對偏遠。王老師到離家20多公里遠的農村支教, 家人開始也很不適應, 后來找到了平衡點, 王老師的支教才漸入佳境。張老師家在農村, 上班便捷, 她從開始工作起就受到家人的照顧, 從而容易投入工作, 做出成績。
這是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一種因素。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是一種強大的外在動力, 在相當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成功或重要。領導還代表著一種政策導向, 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政策的優(yōu)勢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顯現(xiàn)出來。王老師的努力, 順應了領導的期望, 所以就格外體會到領導的關懷帶給自己的滿足感。張老師雖然年青, 工作時間不長, 但她已成為學校領導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 從而使她有了一種如魚得水的快樂感。
同行默契是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 是學校注重人文環(huán)境建設的成果, 也是師資均衡流動政策受到廣大教師認同、接納的良好效果。王老師作為來支教的城里教師, 她的工作態(tài)度、教學水平以及與人交往中對領導、同事、家長、學生的尊重、友善受到這所農村學校的一致肯定。她也帶動了周圍的同行, 成為學校流動的清風, 讓王老師和她周邊的人都感到了溫馨感和親切感。
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對象, 教師的付出能讓工作對象都滿意, 進而使教師實實在在感受到尊重,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是教師工作的一種境界。師資均衡流動政策的推行, 使這種境界成為可能。因為農村學生有其復雜性, 留守兒童占大多數(shù), 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tài)存在不少問題;農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或方法簡單, 或像甩包袱一樣甩給學校和老師。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城鄉(xiāng)教師密切合作, 共同研究農村孩子和農村教育, 找到有效的破解辦法, 使農村的學生和家長發(fā)自內心地敬重學校和老師。學生尊重應是衡量教師幸福感的最重要的標尺。
工作成就雖不能等同于工作的幸福感, 但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必然會提升工作的幸福感。古人云:“凡百事之成也, 必在敬之;其敗也, 必在慢之?!比魏我豁椆ぷ? 都必須依靠一種精神和內在動力去推動。做成了, 看到自己奉獻的才能、情感、精力、財力等轉化為預期成果, 受到別人的肯定, 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 必然會享受到由成功所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這種滿足和愉悅又會促使人更加積極地努力, 創(chuàng)造更好的工作業(yè)績。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讓許許多多的王老師、張老師更加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也更加樂意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因而必然會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即使遇上挫折, 相信他們也能克服。王老師的成長和成熟就是張老師們的榜樣, 明天將會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像王老師一樣的人。
從對王老師和張老師的調查與訪談中, 我們切實感受到如皋示范區(qū)建設給農村教師帶來的幸福感。但是, 我們也從中發(fā)現(xiàn)此項政策推進中還需關注的問題, 在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占有相當比重, 他們遠離父母, 在祖父母或父母的親戚、朋友的監(jiān)護下學習和生活。由于監(jiān)護不力, 導致相當數(shù)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xiàn)象;由于監(jiān)護人防范意識缺乏, 兒童防護能力弱, 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 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觀念的限制, 面對留守兒童的需求往往無法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農村教師面對留守兒童, 大多感到提出的要求和做出的努力無法得到有效回應, 工作的挫折感和無助感比較強。因此, 調動多方力量, 將教育、關愛留守兒童作為系統(tǒng)工程來抓很有必要, 甚至是當務之急。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師資力量的均衡流動, 如皋示范區(qū)已推出良好的政策, 較好地提高了教師輪崗流動的積極性。但輪崗教師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如改善流動教師的交通條件, 給流動教師提供午休用房, 除在教師評優(yōu)和職稱評定上適度傾斜之外, 在教師個人政治追求、職務競聘上也應提供平臺和機會。有的支教教師反映, 他到農村的幾年里, 雖然解決了職稱、提高了津貼, 但入黨和競聘管理崗位的機會被耽誤了。因此, 妥善保障輪崗流動教師的生活質量和晉升機會, 更加有利于促進教師的自覺成長。
農村學校需要張老師這樣的年青教師, 但張老師并不想長期在農村工作, 她的理想生活還是在城里。一位定向師范生, 她的第一份工作選擇在農村, 應該說, 她對農村教育有淳樸的情感基礎。如何留住像張老師這樣的教師, 學校不應消極被動地等待, 應有長遠的眼光和有針對性的計劃。如:滿足青年教師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物質需求, 讓他們安心工作;給予他們民主參與學校建設和管理的空間, 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新農村青年教師培訓方式, 從入職培訓開始, 建立完善、系統(tǒng)的培訓體系, 加快提高農村青年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針對青年教師思想不穩(wěn)定、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的情況, 學校應主動關心, 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學校領導要勇于做青年教師的堅強后盾, 只要是對學校發(fā)展有利、對青年教師成長有利的事, 學校一定要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給足財力支持。當然, 學校也要加強對青年教師價值觀的引導, 鼓勵他們?yōu)檎衽d農村教育樂于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比, 學生的考試成績必然處于下風;農村教育如果只追求考分, 必然會制造許多失敗者 (包括學生和教師) 。因此, 農村教育不能以城市教育為參照。
錢理群教授在《我的農村教育理念和理想》的講演中指出:“我們的農村教育落入了‘城市中心主義’的誤區(qū)。”[3]“我們的鄉(xiāng)村教育, 是與鄉(xiāng)村生活無關的教育, 是完全脫離中國農村實際, 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中國基本國情的教育, 是根本不考慮農村改造與建設需要的教育。”[4]可見, 農村學校和農村教師如果不能立足農村、面向農村、為了農村進行課程開發(fā)和人才培養(yǎng), 就很難真正體驗到工作的成就感。而事實上, 換個方向, 換種選擇, 農村教師就大有用武之地。如指導學生耕種、除草, 帶領學生到農業(yè)生態(tài)園去采摘、灌溉, 組織學生做科技小制作、小發(fā)明等, 結合這些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課程, 學生就會感到有趣有用了許多。正如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和科技局局長湯勇所說:“鄉(xiāng)村教育要有鄉(xiāng)村的氣息、味道, 要培養(yǎng)孩子們對農村的情感。”[5]農村教師明確專業(yè)發(fā)展目標, 揚棄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 拆除應試教育的緊箍咒, 就會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