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夫妻,因為時間比較忙,一直把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爺爺對孫子特別關(guān)心,可謂付出了所有的愛。孩子哭了半天,但轉(zhuǎn)頭也就忘了。一個星期之后,對這件傷心事就沒什么印象了。爸爸見狀有點失望:爺爺對孩子那么好,結(jié)果孩子轉(zhuǎn)頭就不記得了。沒想到的是,孩子為此哭了整整一個星期,半年之內(nèi)只要有人提到小狗,孩子立馬傷心落淚。爺爺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結(jié)果孩子對他的感情竟然還不如一只小狗。看到這里,大概很多人都和這位爸爸有相同的感受:這孩子真是沒良心。然而事實卻是,爺爺關(guān)心孩子,把所有好的都給他;而當孫子想要把好東西也給爺爺?shù)臅r候,爺爺卻往往因為疼愛孫子而拒絕。對孩子來說,一邊是不斷給予自己“愛”的爺爺,一邊是自己不斷付出“愛”的小狗,漸漸地,他潛意識里也就“愛”狗狗超過了親人。“人是不會記住翻山越嶺來看你的人,人只會記住自己翻山越嶺去見的人。”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再怎么對孩子掏心掏肺,孩子都沒有感恩之心。其實,孩子對父母感情涼薄,不是因為父母不夠“愛”孩子,而恰恰是因為,你付出太多,而接受的太少。從小,孩子想要什么,只要喊一句“媽媽”,媽媽就會給他拿來。孩子不需要學習、勞動,甚至不需要自己吃飯、自己刮胡子。當爸爸因為車禍意外去世時,孩子沒有一點傷心,依舊只會看電視、打游戲。這一次,媽媽沒有錢再給他買想要的東西,最后,只能掏出血淋淋的腎臟給他。孩子拿錢換了VR眼鏡,沉迷娛樂,卻不知一旁的母親早已倒在血泊中、沒了聲息。這諷刺的一幕戳中了現(xiàn)實中多少家庭的痛處:父母付出一切,茍且前行,只為讓孩子活得光鮮亮麗,但孩子最后卻變成冷漠自私的“白眼狼”。“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還記得那位因為“生活費不足”咒罵親生父親的留學生嗎?父親每個月1.3萬的工資,就要給女兒1.1萬,即使這樣,女兒還要抱怨不夠。當父親坦言壓力大,讓她節(jié)約一些、獨立一點,他非但不體諒父親難處,反而發(fā)文咒罵生父。23歲,已是成年人的女兒,不僅沒有獨立意識,更是毫無感恩之心。當她拿著父親的血汗錢在外隨意消費時,這位含辛茹苦的爸爸甚至要以白粥青菜才能度日。所謂“升米恩,斗米仇”,不斷地付出甚至犧牲,是換不來等價的情感回饋的,甚至還會把孩子養(yǎng)成仇人。前幾天母親節(jié),浙江一位兒子問媽媽想要什么,媽媽說什么都不要。于是兒子自作主張買了一袋子花來送給媽媽當禮物,沒想到媽媽卻指責他不實用,讓他退掉。兒子傷心落淚,令好多網(wǎng)友共情:多少父母,用指責和推卻,讓孩子的“愛”落了空。“媽媽知道你的心意,媽媽如果需要什么會跟你講的?!?/span>
然而事實上,中國式的父母習慣了付出,卻從來不會索取,甚至不肯接納孩子給予的愛,直到讓孩子變得再也不會付出。小時候,孩子遞來心愛的糖果,父母說,爸爸媽媽不需要,寶寶吃就好了。長大后,孩子想幫忙掃個地、擇個菜,父母說,這些你不用做,你好好讀書就行了。“兒子以后再也不會給你買禮物了,真的,別等老了說兒子不孝順就行?!?/span>
高分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年老孤獨的喜慈奶奶,因為擔心給兒子添麻煩,成為兒子的負擔,生病也不愿意向他們求助。哪怕病癥已經(jīng)嚴重到差點走失,她還是想趕走來照顧她的小兒子。媽媽常常因病痛苦不已,而孩子也因為無法幫助媽媽而陷入深深的愧疚。感恩的情感,其實并非是孩子指向父母的單箭頭,需要親子之間的雙向奔赴。只有孩子傳遞愛的路徑不被堵塞,連接親子感情的通道才能春暖花開、枝繁葉茂。每次和兒子一起出門,一個包兒子搶過去拎著,兩個包兒子一手一個。沒想到兒子說,不用,接著一手一個,背上背一個,三個包拿著就往前走了。兒子從付出中獲得了成就感,而他則坦然跟在后面,欣賞孩子的這份成熟。看過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口袋,放進去是滿足感,拿出來才是愛和幸福感。孩子付出的過程,就是體會和感悟愛的過程;父母接得住,孩子的愛才能不落空。“一個孩子從小一點都不知道心疼你,他怎么可能心疼更多的人?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他更不知道心疼了。因為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別人、關(guān)心別人,為別人做事中產(chǎn)生的,被慣著的孩子心里只裝著自己,這是人活著最大的悲哀?!?/span>
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后退一步,給孩子創(chuàng)造付出的機會。放假了,媽媽睡到11點才被他喊醒,而自己和弟弟則早早就起來寫作業(yè)、打掃衛(wèi)生。不僅如此,經(jīng)常承擔家務(wù)的他,做飯炒菜也不在話下。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只要媽媽夠懶,孩子都是來報恩的。一個家就像一個圓盤,父母填得太滿,孩子就會沒有了奉獻的空間;父母收回手,孩子才能伸出手。學會“偷懶”,孩子才有更進一步的機會,才能獲得“愛”的能力。女兒來探望她時,并沒有像她想象中的噓寒問暖、瞻前顧后,而是在病房拿手機做自己的事情。她才開始反思,自己作為媽媽,總是獨自承擔一切問題。所以她就著這次生病,刻意向女兒示弱,她告訴孩子,自己生病會難受,手術(shù)會疼。女兒才顯露出愛媽媽的本質(zhì),主動給媽媽準備飯菜、扶媽媽下床,全身心照顧起媽媽。一個孩子被父母需要,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身體蘊藏著多么大的能量。”
父母太強大,孩子就失去了被需要的感受,也就沒有了為父母付出的動力。父母不需要強迫自己堅強,如實表達自己的需要,孩子自然會體恤你。中國籍猶太媽媽沙拉·伊馬斯,獨自帶著3個孩子,一度家境困頓,靠賣春卷為生。最初,她像很多一心為孩子的媽媽一樣,無論多苦多累,都甘之如飴。每天擺攤、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包辦一切家務(wù),讓孩子只好好學習就行。直到有一天,三個孩子照舊坐等媽媽喊他們開飯,鄰居的一番話罵醒了她:“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則,有方法。”
于是她開始讓孩子一起賣春卷,設(shè)置值日表讓孩子做家務(wù),從享受者變成付出者。在這樣的教育下,三個孩子成為了億萬富翁和出色的外交官,成長得孝順又優(yōu)秀。“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dǎo)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讓孩子承擔家務(wù),看似是父母的自私,卻能讓孩子從中樹立獨立意識、學會責任意識,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從而滋生愛的情感。“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在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span>一個愛父母、愛他人的孩子,才最終能內(nèi)心充盈、獲得幸福;自強獨立,活得幸福。你退一步,孩子才能進一步;你學會接受,孩子才能懂得付出。*本文系男孩派原創(chuàng),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臺,400萬精英家長都已經(jīng)關(guān)注我們。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