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工作中,溝通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能,良好的溝通方式能夠帶來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本篇文章中作者關于為什么要進行工作溝通,工作溝通要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工作溝通,有什么特別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深刻的探討,一起來看看吧。
廣泛意義上的溝通有很多,比如說海豚、蝙蝠用超聲波,蜜蜂跳舞,貓貓狗狗用尿液標記地理領地,螞蟻釋放化學信息素等,都是進行溝通。
人與人的溝通方式也有非常多的形式,最常見的就是說話,肢體動作也能進行溝通,還有面部表情,愛人之間的親吻交換唾液,身上的氣味等都有著溝通的作用。
當我們接收到無論是話語,氣味,肢體動作,還是其它我們可以感知的信息,并經(jīng)過我們的知覺處理,形成可以被接收并處理的信號只有,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身體再對我們大腦處理過的信息進行輸出,反饋到外界。
整個過程就是從外界接受信息,然后處理信息,最終再輸出信息(input-operation-output),整體模型如下圖所示:
人與人的溝通也有很多種,比如戀人之間的調(diào)情,朋友之間的傾訴,家人之間的閑聊,不同的溝通要達到得目的不一樣。
我們這次將范圍縮小到工作方面的溝通,來探討為什么要進行工作溝通,工作溝通要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工作溝通,有什么特別的注意事項。
為什么要進行工作溝通呢,一個公司中,團隊中的成員,來自于不同背景,專業(yè)的人,這會導致大家對同一個東西的看法會截然不同,存在較大差異。
如果我們的認知不同,對一個事情的看法不同,那基本上就不能很好的解決事情,內(nèi)部摩擦會很大,業(yè)務的發(fā)展也不會太好。
所以工作溝通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我個人認為是準確傳達需要傳達的信息,解決彼此認知分歧和差異,進而解決問題,讓公司業(yè)務更好發(fā)展。
做個理想人,盡可能不帶情緒和感情進行溝通。不輕易因為別人反駁我的觀點,就認為對方在對自己個人進行攻擊而死磕反擊。也不對別人貼偏見標簽甚至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
職場理性人工作溝通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工作溝通只是達成解決問題目標的工具手段之一。其它情緒,感情因素摻雜在其中是沒有太多意義的,反而會破壞溝通
自我意識過強的表現(xiàn)為自尊過度,自我評價過高,孤狼行為等。過高的自我意識將會導致不能打開視野,聽不進反對意見,對我自我想法過于堅持,缺乏與團隊的合作。
這些都會導致溝通進行不暢,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進行溝通,而沒有基于事實,進行實事求是的溝通,反而會忽略反對意見,容易將別人的不同意見當成是對自我的攻擊。
如何降低自我意識:
有一個效應叫【知識詛咒】: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些知識,就無法意識到、想象到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造成溝通障礙。
互聯(lián)網(wǎng)中有黑話,專業(yè)詞,行話,與其他不同部門的同事進行合作時,每個職位、工種成員腦海中的對行話的認知和理解不一定相同。
比如作為MVP這個詞,產(chǎn)品經(jīng)理基本會認為是做小可行化產(chǎn)品,技術或者市場營銷的同學就不一定清楚。
零售行業(yè)的中常講的動銷比,做內(nèi)容的人可能就不清楚,還有一些詞語縮寫在不同的行業(yè)和崗位有不同的含義。
如果其他人心中完全沒有這些詞語,或者說看過但是沒有掌握,這些會導致他們并不能理解你說的話,這將增加溝通的難度,降低溝通的效率。
在工作中,特別是一個事情已經(jīng)推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家往往習慣性的認為,大家對事情已經(jīng)非常了解和熟悉。
大家會將背景一語帶過,或者習慣用非常簡略的語言來概括,用隱喻和間接語言溝通里,通俗說就是能少說就少說。
但實際上,可能有新的成員加入,另外也有人因為只接觸了事情的一個方面,或者大家對事情的想法不同,認知不同。
所以對于背景資料的提供,供相關人員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和進度情況,建立大家對事情的共識需要奠定。
在這樣的基礎下,大家的討論將會更明確,更符合實際情況。
不要因事而攻擊人,意見不一致而進行人身攻擊。人身攻擊包括直接或背地里說臟話/壞話,也包括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給別人打標簽。
一旦進入對人的攻擊,那么大家都會進行自我維護,而將事情拋到一邊,則事情將無法進行順利的推進。
如果做呢,如果要說一個東西,不針對某一個人,針對某一種現(xiàn)象來說,不帶人名,不帶title。
這一點直接參考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一書的內(nèi)容,基礎邏輯就是結論先行,然后擺依據(jù),逐層下探,以上統(tǒng)下。
私下溝通、公開溝通(基本是會議溝通)。
自上而下的會議:一般由管理者發(fā)起的,多用于上級向下級傳遞信息,可以用來傳達公司級別的通知、指示、制度等信息,也可用于團隊管理者向相關人員布置工作。
要注意檢查參會人員是否完全接收了信息,比如完會后隨機抽查做個小測試。
自下而上的會議:主要是對下屬工作進行評估、回顧、展望,以及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等。要注意對下屬工作匯報和工作情況的積極回應。
全員參與的會議:參與和參加是兩個意思,參與要做出討論/發(fā)言等,參加可以只做聽眾不用發(fā)表意見。在此會議中不論身份職位都應共同討論問題,共同檢討共享信息。
對于每個會議,都可以拆分為會前,會中,會后。會前進行通知提醒,會中圍繞會議主題進行,控制好進度與節(jié)奏,會后進行事項跟蹤反饋,監(jiān)督已決議事項的執(zhí)行情況,未決議事項再組織溝通討論。
有了這些,會議結果才有可能落地。為了便于對會議結果評估,會議輸出應當以會議紀要的形式出現(xiàn)。
1V1私下溝通目的:
角色及功能:
一般由管理者發(fā)起,說明要溝通的內(nèi)容,時間,地點選擇離成員更近的地方,考慮一下要提出來討論的議題,設定好會議進行的步調(diào),事前妥善準備;會中盡可能讓成員說,利用開放式問題引導發(fā)言,提出一些反饋,對于好的給予鼓勵,不足的予以糾正;結束后盡可能的將會議建檔保存。
會議是公司、集體、組織等交流意見、交換信息、作出決策的重要平臺和途徑,職場中無法避免,如果無法避免。
會議的作用:
1)過程導向會議
過程導向會議,基本上其召開頻率都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會議功能以信息交流為主。
過程導向會議“規(guī)律化、固化”是提升此類會議效率最好的方法;過程類會議占比會議總數(shù)80%左右,過程導向會議又分為部門內(nèi)部會議及跨部門會議。
(1)部門會議
目的:
角色及功能:
(2)跨部門會議
目的:
角色及作用:
2)任務導向會議
這一類會議一般不輕易開,因為涉及人員及部門比較廣,需要考慮時間成本,決策成本。
開此類會議需要明確目的,決定誰應該出席,然后趕快通知,規(guī)劃號會議進程。
人數(shù)不要過多,不超過8個人,因為決策難度隨人數(shù)上升而增加,人太多,則出結果的難度加大。
作用:解決某一類具體問題
角色:
各類會議的頻率:任務導向型的會議、跨部門會議、部門會議。
我們簡單介紹了人的認知模型,了解到人通過輸入信息,然后在大腦(基于身體、心理、認知等)進行信息處理,然后輸出。每個人均是遵循這個基礎模型與其它人交互。
因為人具有不同的身體、成長背景、教育背景、職業(yè)背景、認知模式的差異,以及對信息掌握程度的差異,就導致對事物的理解不一致,不同頻。
為了解決這個認知差異的問題,我們需要進行充分的溝通,來消弭認知的不同,對事情的理解盡可能一直,并進而形成共識,推動事情解決,讓業(yè)務得到好的發(fā)展。
我們簡單介紹了幾個溝通遵循的基礎原則,目的是讓信息能夠客觀、理性、準確的傳達,讓溝通過程更順暢。
我們簡單說了一下工作溝通的方式,單人溝通及會議溝通,會議溝通又分為過程導向和任務導向,并推薦了《金字塔原理》、《羅伯特議事日程》還有關于萬達及字節(jié)開會的文章。
Markzou,8年產(chǎn)品經(jīng)驗,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主要專注于本地生活、O2O、到家服務、新零售領域;曾任職于多家本地生活垂直領域頭部公司,具有豐富的本地生活行業(yè)經(jīng)驗。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