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9年到19年,剛好10年整。
最初偶然接觸道學,莫名其妙地就被里面的太極、陰陽、五行等給吸引住了,然后就到網(wǎng)上、圖書館到處找資料學習……沒有說非常癡狂地去研究,只是內(nèi)心總是會被其牽掛,總有想了解更多的渴望!
近些年,慢慢地不到處看了,精簡了很多,看得最多的就是《道德經(jīng)》(上圖那本書已經(jīng)跟我快7年了),不過對于她的研讀,我比較少去看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理解或看帶注釋的譯本,而只是對著原文,一遍一遍地讀,有時也會抄寫,然后憑自己的直覺去理解。
除了翻看這本書,配套做的最多的,就是自己不斷地思考和感悟。還記得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常干的,要么是爬上小區(qū)樓頂,要么沿著深圳灣的綠道,要么深入山林等,去思考宇宙、自然和人,然后就著《道德經(jīng)》里面的句段,看一看,想一想,再看一看,再想一想……幾年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10年了,要說我收獲了啥,哈,說實在的確實也不大好說,我覺得其中的美妙還是得自己去體會,其實也只可意會。。不想對著原文一句一句地去闡釋我的理解,就說一個整體比較大的感受吧——對我世界觀的影響。
“世界觀”,挺虛泛的一個東西,很多人不會去想這個問題,一方面懶得想,另一方面想了也沒啥明顯的實用。但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只是沒有去總結(jié),沒有去意識或難以用語言去描述,而已。
那對于自身,我的世界觀的形成是逐步的升華,大概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最初看世界,形態(tài)各異,紛繁復(fù)雜,千萬變化,內(nèi)心只覺得世界太大、太雜,永遠都看不完!事物相互之間也都是獨立存在的(鬼才會去想家鄉(xiāng)的大樹跟深圳的鳥能有啥關(guān)系呢,哈)。
后面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他們并不完全獨立,任何一個東西都是和外界相互聯(lián)系的(跟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沒什么關(guān)系,但可類比),只是這些聯(lián)系很多不能用肉眼看到。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任意一塊石頭,不管哪只螞蟻,他們之間都是可以通過許多“中間物”給連接起來。
其實對于這點,不用多說,“蝴蝶效應(yīng)”、“蜂鳥效應(yīng)”早已象征性地說明。
隨著“互聯(lián)”認識的加深,我逐步意識他們之間還具有相通相性,而且這種“相通相性”跟“系統(tǒng)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的,每一個東西都可以看成一個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都有屬于它的屬性、元素、結(jié)構(gòu)、維度、層次等,每個系統(tǒng)相對獨立,同時又跟外界緊密相連(其實,也是道家里面的”一物一太極“)。
相信,對于這點,很多在職場上久一點的人能感覺到,不論什么工作,其實核心的思維模式和素質(zhì)都是差不多的,他們具備可移植性,差別在于對不同職業(yè)、行業(yè)基礎(chǔ)性的認知——形式上的認知。
進一步認識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系統(tǒng)本身包含了很多子系統(tǒng),同時又成為另外更大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如果無限地循環(huán)下去,你就會有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在此基礎(chǔ)上,如果再加入“全息”,那么對這一層的理解可能就更簡單了。之所以“管中窺豹”,“一葉知秋”,“以小見大”能夠成立,之所以會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說法,全在“全息”一理。
極致的“全息”就是“大無其外、小無其內(nèi)”。任何,任何一個什么東西都蘊含著宇宙全部信息(是的,是全部信息),真正的萬物為一體,宇宙為一物。而這個”一物“到底是什么呢?不可說呀不可說(不是故意不說,而是真的不好用語言描述),我想,道家稱之為“無”,佛家稱之為“空”,應(yīng)該就是這么來的吧(自我感悟,沒有證據(jù))。
當然,《道德經(jīng)》帶給我的收獲和感受遠不止于此,她真的就是一個大寶藏,挖不見底,享之不盡,用之不竭!
文: 一點修煉 | 原創(chuà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