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絲絲細雨
“拋開眼前的茍且,去看看遠方的世界”。有這種浪漫情懷的不只是現(xiàn)代社會的文藝青年,古人也是很喜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在交通不發(fā)達,物資不便利的時代,出門旅行要帶點啥,才能滿足旅途所需呢?
也許你的第一個反應(yīng)是:錢。不好意思,有這種想法的小伙伴是萬萬不能穿越到古代體驗生活的。農(nóng)耕文明下的社會,貨幣的重要性并沒有絕對的凸顯出來。古人出門,要帶什么“旅行用品”,必須要好好考慮。
沈括曾在《忘懷錄》中詳細記載了出門時需要攜帶的必需品。筆墨紙硯,正常,文人嘛,走到哪里靈感上來了,得有席地揮毫的條件。保不齊就因為有感而發(fā)超水平發(fā)揮,達成人生最高的文學成就,傳唱千古了呢。畢竟,古代沒有神器朋友圈(還有抖音),能隨時隨地拍攝美景、記錄心情。
酒器茶盞,也好說,古人出門不像我們現(xiàn)在,一趟飛機動車跑遍大江南北,上一頓飯還沒消化就到地方了。萬一沒碰到旅店需要露宿野外,熬個粥總要有鍋,切菜切肉必需有刀,點火的油筒也不能忘記,不然就只能摘點野果充饑(別說鉆木取火,等鉆出火來人也餓傻了)。
斧子、鋤頭就不能理解了!怎么,又不是出門干仗,也不是種地耕田,這兩樣東西帶著干嘛?在這里,我們要清楚一件事情:古代的文青,說出去旅游,那真的不是隨便找個旅游景點拍兩張照片發(fā)兩句感慨就行了,而是真真正正的去尋找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而能被他們稱為“名山勝水”的地方,大多要和“人跡罕至”掛上鉤。斧子又能防身又能砍柴,鋤頭既能除草又能開路,走不動還能當拐杖拄,實乃出門必備佳品。
但是,很多人看到最后一個都很迷茫,虎子是什么?這是一個有味道的尿壺。其實古裝劇里的客棧標配——“茅房”,只是今人對古代生活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就像我們認為印度居民家里都會標配廁所一樣不現(xiàn)實)。茅房這樣昂貴的居住設(shè)施,哪是一般的人家裝得起的?旅店也得是五星級往上的標準了。
所以這就很尷尬了。如果在荒郊野外,還能就地解決一下。但是如果在城鎮(zhèn)中旅店里,隨地解決個人衛(wèi)生問題就是道德素質(zhì)的欠缺。憋著的話更不現(xiàn)實。怎么辦?自己帶一個吧。
我們來想象一下,在古代多數(shù)為徒步旅行的情況下,一個人能帶的“旅行包”是有限的,湊合一點的干脆就把所有東西放一個包里。那這個包里也許會有沾著泥的斧頭鋤頭,和味道奇妙的尿壺,最可怕的是,出門旅行還要帶干糧和水。
所以,古人的旅行食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參考文獻
《沈括忘懷錄》
《古代旅行衛(wèi)生問題微探》
《古人出門旅行帶點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