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蒙古軍西征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及其兒子率領(lǐng),主要目標(biāo)是中亞地區(qū)的西遼、花剌子國和俄羅斯。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親自率兵直指西方,首先滅掉西遼。兩年后,成吉思汗率兵滅掉花剌子摩,越過高加索進(jìn)入頓河流域,出兵歐洲。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決戰(zhàn),大敗突厥與俄羅斯聯(lián)軍,俄羅斯諸王公幾乎全部被殺,此后蒙古軍隊班師而回。
蒙古軍西征
第二次西征主要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領(lǐng),主要目標(biāo)是東歐、波斯。公元1234年,窩闊臺派兵分別攻打波斯(今伊朗)和欽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公元1235年,由于進(jìn)攻欽察的軍隊受阻,窩闊臺派征軍增援。次年,諸軍會師西征,征服位于伏爾加河中游的不里阿爾。1237年,里海以北地區(qū)被蒙古軍隊占領(lǐng)。 拔都率軍大舉入侵俄羅斯,公元1237年底攻占莫斯科等14城。公元1238年攻陷弗拉基米爾,次年攻陷基輔。1240年,蒙古軍隊進(jìn)攻波蘭、匈牙利。1241年蒙古擊敗匈牙利戰(zhàn)役中,蒙古人利用靈活的戰(zhàn)法大敗匈牙利軍隊,匈牙利軍隊陣亡七萬余人。蒙古軍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余人。1241年年底,窩闊臺死訊傳到軍中,拔都率軍從巴爾干撤回伏爾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萊為都城,在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欽察汗國。
蒙古軍西征
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另一個孫子旭烈兀率領(lǐng),目標(biāo)為西亞各國。公元1253年,托雷之子旭烈兀率軍第三次遠(yuǎn)征,蒙古軍隊進(jìn)軍西亞,平定木剌夷國。公元1257年3月,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繼續(xù)西征,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dá)。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軍三路圍攻巴格達(dá),第二年初,三軍合圍,向巴格達(dá)發(fā)動總攻,蒙古軍隊用炮石攻打巴格達(dá)城,城門被炮火擊毀。2月,穆斯塔辛率眾投降,阿巴斯王朝滅亡。旭烈兀率軍繼續(xù)西進(jìn),兵進(jìn)敘利亞,直抵大馬士革,勢力深入到西南亞。由于蒙古軍隊被埃及軍隊打敗,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進(jìn),占據(jù)第比利斯,建立了伊利汗國。
從公元1217年至1258年間,蒙古帝國通過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欽察、花剌子摩和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遼、畏兀兒,建立察合臺汗國;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的乃蠻舊地,建立窩闊臺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梁贊、弗拉基米爾、莫斯科、基輔等公國,建立欽察汗國;兩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建立伊利汗國,史稱四大汗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