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與黛玉有那么多共同點,她算不算黛玉的影像與分身?
在《紅樓夢》中,有四個人物被曹雪芹給予一個“玉”字。
他們分別是賈寶玉、林黛玉、妙玉和林紅玉。
要知道,曹雪芹的“玉”字是從來都不輕許人的,賈寶玉和林黛玉身為男女主角,在小說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林紅玉因為出身低微,她名字中的“玉”被隱去,直接被人叫做“小紅”。
而妙玉,算是《紅樓夢》中唯一一個出場次數(shù)甚少,卻被冠以“玉”字的特殊人物。不僅如此,在前八十回中,妙玉的出場很少(僅僅四五次),但是依然被排入十二金釵之一,甚至次序還不低,從這不難探知曹雪芹對此人物的偏愛。
在《紅樓夢》的研究中,一直有人物的“影像”和“分身”之說,最著名的就是“晴為黛影”與“襲為釵副”,還有賈寶玉和甄寶玉,完全是鏡像與分身的關(guān)系。
所以我想,妙玉在某種意義上,是不是也如晴雯一般,是林黛玉的“鏡像”與“分身”?
作者在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對比和映襯黛玉“出世”的形象。
此篇文章,就試圖從種種細節(jié)方面,來分析黛玉與妙玉的同與不同。
寂寞林VS檻外人
妙玉的身世,其實就是一個出家版的林黛玉。
我們先來看林黛玉的身世,姑蘇人世,父親林如海祖上是列侯,母親賈敏是公爵的女兒,被父母視如掌上明珠,自小熟讀詩書,才華橫溢,體弱多病。曾有和尚想要度化她出家,父母不肯,和尚就說:如果不出家,就一生不許見外人,也不許見哭聲。其實就是暗示黛玉和寶玉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并為此耗盡生命。
而妙玉的身世,在她剛?cè)胭Z府的時候,借由林之孝口中說出:本是蘇州人士,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人家,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最后只能自己入了空門,文墨也極通,模樣又極好……
是不是和黛玉幾乎一模一樣?
但即使出身環(huán)境差不多,但是由于先天稟賦與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黛玉和妙玉在性格方面,還是有非常微妙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黛玉是真出世的“寂寞林”,而妙玉則是假出世的“檻外人”。
比如曹雪芹對于這兩人性格的描繪,對于黛玉,是說她“清高自許,目無下塵”,對于妙玉,是說她“孤傲詭譎,萬人不入她目”。
但是任何對于性格描述的標(biāo)簽,一定要落到那人的實際行動上,才能看出這個人所表露出來的性格是真實的還是喬裝矯飾的。
黛玉的清高來自于她心靈上的真正“出世”,她是絳珠仙草的轉(zhuǎn)世,來到世間主要是為“還淚”的,導(dǎo)致她對世間一切功名利祿,金錢權(quán)勢都不感興趣,她從來不勸寶玉讀書上進,也不關(guān)心她的家產(chǎn)是不是有可能被賈璉貪污,甚至因為自己不是賈府的小姐而一直受賈府照顧而顧影自憐(她從未意識到她父親留給她的財產(chǎn)足夠她過一輩子),這種對于塵世一切俗名俗利的漠不關(guān)心,使她的清高得到很大部分讀者的寬容。
因為就一般人的潛意識而言,是不喜歡看到另一個人那么臭屁的,但如果那人是真“仙女下凡”,那就另當(dāng)別論了。
林黛玉的清高還來自于她與人的疏離感,她本是草木之身,為了報恩修煉成女體來到人間,從小父母雙亡,自然有身世飄零之感。但是林黛玉的特殊之處在于,就她本性而言,就是“喜散不喜聚”的,天性懶與人共,不是她覺得我高你低,我清你濁,所以我懶得和你說話,而是她本性就是喜靜不喜動之人,是真正的“世外仙姝寂寞林”。
而妙玉不同,妙玉是“清高”是刻意為之,帶有自我拔高之意,反而落了下乘。
最明顯的就是劉姥姥的喝茶那一段情節(jié)。
若妙玉真是清高,再加上她是佛門中人,自然應(yīng)該對賈母和劉姥姥一視同仁。
但是她一邊對賈府的實際掌權(quán)人賈母極其奉承,“親自端了茶來奉與賈母”,還特意記得賈母不喝六安茶,所以茶葉是老君眉,但是對于劉姥姥一臉的嫌棄,而且要把她喝過的茶杯擱外頭去。
前恭后倨如此,豈不是趨炎附勢之輩,哪有什么清高可言?
細究妙玉的性格,是一個驕傲而沒有依仗的貴族少女,因為自身尷尬的處境,而不得不處處顯出優(yōu)越感的過激行為。她其實是賈府供養(yǎng)的人,不似林黛玉是寄養(yǎng)在賈府的貴客,而且還和賈母有血緣關(guān)系。妙玉的存在,其實是因為元妃省親而采買的一樣擺設(shè),作為大觀園的一個裝飾性的存在,就地位而言,和黛玉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連只是丫鬟的襲人都可以漠視妙玉的拜帖,還說不值得為了這么一個人緊張,你就知道妙玉在大觀園內(nèi)的真實處境了。而越是心里預(yù)期與自身地位的相差過大,越是讓妙玉的自尊難以忍受,所以她索性做出“萬人不入我目” 的清高姿態(tài),自動與別人劃出界限,以刻意提高優(yōu)越感的方式來抵消她的自卑感。
黛玉對妙玉的寬容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對于比自己更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人,黛玉竟然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寬容與諒解。
最明顯的就是喝茶的時候,黛玉就隨口問了一句:這也是舊年蠲的雨水?
妙玉:你這個人,竟然是個大俗人,怎么連水也嘗不出來?巴拉巴拉ing……
黛玉知她天性怪癖,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寶釵走了出來。
這個情節(jié),是黛玉真清高,真自尊的明證。
如果黛玉是假清高,被妙玉這樣無理取鬧,優(yōu)越感滿滿的一陣譏諷,必然會覺得丟了面子,惱羞成怒,唇槍舌劍一陣反駁,這場面就好看了。
不要告訴我黛玉找不到妙玉的錯處,就拿自己的貼身杯子綠玉斗給寶玉喝茶這一宗,我們都可以看出其中的曖昧情愫,黛玉這么聰慧敏感的人會看不出來?
黛玉寬容妙玉,其實是在寬容那個不成熟的自己,身為一個天性比較孤僻的人,她是比較能理解妙玉的怪癖,也能夠理解她鋒利的言辭下其實并沒有真的惡意,只不過是一個涉世未深,天性驕傲的貴族少女彰顯自我的方式而已,也許表達方式并不讓人舒服,但不需要斤斤計較。
溫婉寬容如大菩薩一般的李紈在眾人之前明言:我討厭妙玉的為人,不愿意理她。是因為李紈厭惡自身存在的那種希望彰顯自我個性的特質(zhì),所以面對妙玉這樣一個相同處境卻依然個性張揚的人,她無法坦然面對。妙玉在提醒她身上她不愿被抹殺,但不得不抹殺的一面,她厭惡妙玉就是厭惡自身。
相比較李紈對妙玉的態(tài)度,黛玉應(yīng)該更能理解體諒她的苦楚。
而且,黛玉雖然自憐身世,但是她對于自身的孤高與清冷,是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的,她并不自卑,所以看到幾乎和她一樣身世,處境還更為尷尬,性格更為孤高古怪的妙玉,黛玉表現(xiàn)的不是敵對,而是盡可能地欣賞與包容。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妙玉與黛玉的結(jié)局
《紅樓夢》是千紅一哭的悲劇,十二金釵無一幸免。
曹雪芹深諳“悲劇就是把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真諦,所以十二金釵的悲劇,幾乎就是命運對她們自身性格的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對于黛玉來說,她是為了“還淚”來到這個世間,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和寶玉相伴相守,當(dāng)賈府家道中落,她與寶玉被迫分離的時候(無論是寶玉流放還是寶玉另娶她人),黛玉的人生意義隨著愛情的覆滅而覆滅,淚盡而逝是她唯一的選擇。
曹雪芹對她死的評價是: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泥溝。
從這點可以看出曹雪芹對于林黛玉的偏愛,絳珠仙草降塵世,瀟湘妃子還淚痕,曹雪芹給了她一個最凄美也是最純粹的結(jié)局。
相比于林黛玉而言,妙玉就不幸的多了。
曹雪芹對她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妙玉身為出家人,六根未盡,塵心不斷,她的“帶發(fā)修行”其實就是她留戀紅塵,對情欲眷戀不舍的隱喻。
妙玉之所以在一開始可以任情孤高,和晴雯的情況有些相似,她們從小就在一個能夠保護她們,能夠容許她們?nèi)涡缘沫h(huán)境里長大,父母的寵愛與縱容(買了很多替身不見好才放她出家),師傅的呵護與照顧,乃至后來賈府對妙玉的寬容與尊重,都使妙玉過高放縱自我,而看輕了世道的險惡。
但是,當(dāng)賈府突然落敗之后,當(dāng)最后一個可以庇護妙玉的地方也瓦解了。
沒有任何靠山,沒有任何出路,這個美麗又高傲的少女靠什么來養(yǎng)活自己?
曹雪芹給的判詞是:到頭來,依舊是風(fēng)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而四十一回脂批: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勸懲,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豈不哀哉!
瓜州渡口,其實就是古代的東莞,紅樓朱粉之地。
妙玉自賈府?dāng)÷渲?,財產(chǎn)亦被充公,失去庇蔭,毫無自保能力的她流落到民間,為了生活,為了討口飯吃,不得不賣身給年老的官宦人家做妾。
孤高的美麗污染于塵世,過人的才華埋于市井,曾經(jīng)睥睨一切的驕傲不得不在生存的壓力下低頭,這才是真正的悲劇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