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不辱父命
漢武帝時,司馬遷之父司馬談,與泰山封禪失之交臂;“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他囑咐兒子要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yè)—太史令。“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對父親的遺囑,司馬遷答道:“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可謂“泰山封禪”的象征實現(xiàn)。
司馬遷自己對臨死的父親說“:「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箯囊陨衔淖挚芍浴跋热伺f聞”為史料。“史記”原本乃各國史書的通稱,司馬遷的著述也正是參考戰(zhàn)國時期各國國史記所作。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說:“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痹凇蹲孕颉飞纤抉R遷說“(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夫子遺風(fēng),鄉(xiāng)射鄒嶧;厄困蕃、薛、彭城,過梁、楚以歸。于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還報命?!倍鍤q時,他又以使者監(jiān)軍的身份,出使西南夷,擔(dān)負(fù)起在西南設(shè)郡的任務(wù)。足跡遍及“邛、莋、昆明”等地。
他足跡所到之處,采集的應(yīng)是民間神話傳說,當(dāng)時會寫字的人大概極少,他的行為今天叫“田野作業(yè)”。這些“上,探,窺,浮,涉,觀,”等等動作,是采訪,收集,考察性質(zhì)的。他的史記里常有人物的對話,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因而有“歷史小說”的風(fēng)格。他的著作浩繁,一百三十篇,上下三千年,的確完成了父親的“遺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