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把中國地圖看成一只雞的話,那么,陜西就坐落在胃的那個位置。
提起陜西,人們想起的一定是琳瑯滿目的面。
▲陜西人在面食制作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不僅是創(chuàng)造面制食品最多、也是美食家推崇品類最多的,三原的疙瘩面、岐山的臊子面,西安的油潑面、戶縣的擺湯面,楊凌的蘸水面、biangbiang面......忒色!
不過說是陜西面食出名,但并不是所有的陜西人都愛吃面,陜南漢中一代靠近四川,吃米比較多,而陜北一帶面食也并非十分熱愛,只有關中地區(qū)的人民才算是對面愛得深沉。
關中平原沃野千里,小麥在這里的發(fā)酵早就爐火純青。而西安,則集陜西面條之大成。
西安面食研究報告
沒有一個西安人能拒絕面條,正如涮羊肉時候離不開芝麻醬和韭菜花。
八百里秦川,沒有什么是老陜的一碗面解決不了的,最多加上個冰峰。即便沒有花式澆頭的輝映,也能吃出麥子的香甜。
▲西安面條筋道有力,不同于南方面條重澆頭,西安人把面和澆頭看做是一個整體,一碗忒色的面條,辣子調紅醋調酸,讓人忍不住大呼,嘹咋咧!
臊子面是老陜面食澆頭的集大成者,啥是臊子,就是肉丁炒出來的澆頭。最好的臊子面挑到碗里站得住,咽在喉嚨里面很順溜,吞到肚子里面最踏實!
傳統(tǒng)的臊子有西紅柿雞蛋、牛肉臊子、各種素菜、辣醬、蝦醬、豬肉臊子……個個都是配面的好料,有些一年四季都會供應,不管什么時候來吃,味道分毫不差.
▲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
臊子面酸爽的最大秘訣就在于岐山香醋的出色發(fā)揮。岐山香醋也是以這里自產(chǎn)的小麥和高粱釀制成的,同出于小麥的身上。這也可以看成是臊子面的最深的淵源。
八百里秦川,自西向東,由北往南,寬、細、湯、干、搟......
粗獷的陜西人從不屑于研究花式的澆頭,天生優(yōu)秀的面條只需要樣式上花心思就夠了。
▲西安街頭,圖源微博@陸_ckd
西安人省內(nèi)旅游都是拿面食當坐標的!
去楊凌?蘸水面?zhèn)潺R了!
去漢中?搟面皮么馬達!
去岐山?臊子面香的發(fā)抖!
西安人吃面不叫吃面,叫「咥面」。咥,狼吞虎咽之意。
▲江南的面條普遍十分纖秀,而西安的面條又粗又長,形似褲帶,光從視覺上就壓過江南面條一頭,真男人面條都得是最狂野的。
西安人吃面從來不嚼,吃面就來的那個狂野的勁頭,不管是湯面還是干面,端直了往喉嚨里吸溜,狼吞虎咽下去一盆,那才叫個實在!
最能體現(xiàn)西安人狂野吃面方式的莫過于油潑面。
煮的發(fā)白的扯面撈進碗里,搭上綠色的青菜就已經(jīng)足夠誘人,點睛之筆莫過于那一勺熱騰騰的辣油。
▲熱油遇到辣椒和蔥花的嗞啦聲和香氣,伴著醋香一同騰升,青色油煙從面條飄起。你還敢說你不愛油潑面嗎?
不同于江南人的小家碧玉,吃面用秀氣的小碗中碗,關西大漢上來就用老碗!當然,也有直接用不銹鋼盆的。
不銹鋼盆吃起來最爽的面條就是biangbiang面了,這種面條嚴格意義上屬于油潑面的一種,但澆頭一般更為復雜。
▲西紅柿雞蛋鹵加上肉臊子混合青菜的味道簡直是舉世無敵。
三兩下就扒拉完一大碗,給弄瓣蒜,再弄一碗!
▲白鹿原中,白嘉軒吃面配蒜。
一碗面條下肚,再來上一碗厚重的面湯,城墻根下原湯化原食,這才是西安人的僧活啊。
西安人為什么那么愛吃面食
據(jù)調查,西安人一天要吃掉500噸左右的面條。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說你家門口超市那點面,都讓西安人買走了。
西安人吃面都吃出花了,棍棍面,拉條子,褲帶面,饸烙,刀削面,旗花面,驢蹄子面,手撕面,削筋面,biangbiang面......
▲所有有關陜西影視劇中干的女人都是會做面的女人,一塊普普通通的面,在西安人手里會生出上百上千種面樣來。
外人看來,西安的面無非也就是煮熟了放臊子,拌上一拌。錯!朋友們,西安人對于面條的認真是你想象不到的。
其他地方吃面不分時間,早中晚都可以,但西安城至今沒有一家面館早上賣油潑面,無他,不是時候不能吃!
西安人吃面有多講究?每家面館都有自己的行業(yè)黑話:燃面、硬面、爛面、拌面、湯面......
▲不知道點隱藏菜單的西安人不是好吃貨,“大碗,油潑,扯面,辣子醋多些”!
油潑辣子是西安城面館的一大法寶,一家好吃的面館辣子得占一半因素。陜西八大怪就是油潑辣子一道菜,有的人餓了直接辣子夾饃也管飽。
西安人吃面像喝酒,一碗熱氣騰騰面上來,稀里嘩啦風卷殘云下去大半碗,就上一口生蒜。呀,美滴很!
▲咥面就蒜,一方面能讓你完美假裝成一個西安人;另一方面,大蒜的味道可以完美幫助你狼吞虎咽的下去一碗踏實的扯面。圖為臊子面。
西安人對一個人失望透頂怎么說,行咧,那不要蒜咧么。
話說回來,為撒西安人這么愛吃面呢?
小麥這東西其實原產(chǎn)西亞,大概400年前兵分兩路流傳開來,一路去了歐洲跟火相遇,成了面包;一路來到中國與水承歡,變成面條。
▲換句話說,秦始皇橫掃六國時候秦人就開始吃面條了,陜西人肯打肯干肯吃苦的性格形成大概也有面條的功勞吧。圖為干拌扯面。
一個地方飲食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受陜西的土壤、氣候影響,小麥成為了這八百里秦川上能夠生長出最多的糧食作物。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歷代帝王的主食大多也是面,幾千年下來,西安人對于面食的做法早就研究的透透的了。
▲一份正經(jīng)的油潑扯面
天時地利人和,人都說秦人戀家,至死都不愿離開這八百里秦川。說來也是,歷代帝王都吃過的面條,能不好吃嗎!
西安深藏不露的面食味道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長安,沒人能在西安拒絕面條。
但是,朋友們,西安可不僅僅只是面條。
▲西安人的早餐就是喜歡用剛出鍋的手工熱饅頭夾上油潑辣子,或者豆腐乳,甚至是簡單的白糖就足夠讓人度過一個美好的清晨了。
▲鍋盔是陜西八大怪之一,關中地區(qū)人們最熱愛的主食之一。陜西鍋盔最大特點就是厚、瓷實、大!正是因為又厚又大又圓像鍋蓋,才命名其為鍋盔。圖為切開的鍋盔。
饅頭、鍋盔、涼皮、肉夾饃,羊肉泡饃分分鐘霸占你的胃!
南有「魔都」——上海,北有「饃都」——西安。
涼皮這東西簡直是西安人夏天的風物詩,在炎熱的夏天能來上一碗爽口酸辣的涼皮那叫一個忒!
▲在西安,涼皮分為面皮和米皮。面皮最好吃的莫過于釀皮和搟面皮了。圖為釀皮。
釀皮在西安方言讀「讓」,就是因為它的綿軟柔順而得名,光釀皮本身口味就足以稱道,加上芝麻醬那么一拌,簡直能夠起飛!
▲搟面皮則來自寶雞,純手工搟出來的面皮筋道薄亮,加上紅彤彤的辣子,爽口的豆芽,一口下去就能感受到痛快到心里的香氣。辣油包裹著面皮,正如同皮帶面離不開大盤雞。
吃涼皮肉夾饃的時候一定要來上個冰峰,別問我為什么,假如你敢要一個酸梅湯,那涼皮和肉夾饃都會不高興的。
西安人的城墻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無論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錯!西安人只在西安吃羊肉泡饃,外面賣的,額給你說...都難吃成馬咧!
泡饃是老西安的傳統(tǒng)美食之一,絕對是面食界最朋克的選擇。
▲泡饃是西安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
如何和一個西安人快速成為朋友?
表達驚訝時,請改掉「天哪」「oh my gad」,從喉嚨最深處發(fā)出一聲燦若春雷:「額賊」!
當你學會這句話時,就能吸引到西安鄉(xiāng)黨兒約你吃羊肉泡饃了。
羊肉泡饃,說是泡饃,其實是煮出來的,把饃掰成像指甲蓋那么大小的顆粒,西安人俗稱「蒼蠅頭」,加上羊肉、粉絲等配菜煮熟了就成。
▲吃羊肉泡饃最重要的姿勢就是,自己掰!西安但凡有點年頭的老店都不會提供掰饃服務,用機器絞出來的饃更是一點味道也沒有!
這活看起來輕巧,但是真的累手啊,普通人沒半個小時解決不了。
在某些時刻,這是一個非常能促進感情的社交活動。在西安,我給你掰饃比我愛你實在多了。
長期以往的訓練讓西安人手速驚人,十分鐘兩個饃不在話下,送到后廚就可以耐心等待屬于你的那份愛了。
▲煮好的泡饃肉爛湯濃,筋道味香,配上糖蒜、辣醬,再來一點香菜和湯,嘿,撩咋咧。
羊肉泡饃是煮饃,那什么是真正的泡饃呢?
水盆羊肉!這里單指渭南澄城水盆羊肉,餅有兩種,一種是圓餅,另一種是月牙餅。標配是一碗帶肉的湯+兩個餅,配一些泡菜或糖蒜。
▲這里的餅是泡在湯里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泡饃??!好吃的水盆羊肉湯鮮肉爛,夾上碗里的羊肉,喝湯就餅。
一碗熱氣騰騰的水盆羊肉下肚,那才是秋天最幸福的事情啊。
如果你去西安,可以去這些地方吃
-回民街-
圖源微博@陸_ckd
-古城街頭-
圖源微博@陸_ckd
-鐘鼓樓-
圖源微博@陸_ckd
有人說,吃面的人最多情,與不同的配料搭配就能成就迥然不同的味道。
這么說來,西安人一定是最純情的那一個,不論怎樣變化,西安的面條總是最爽直大氣的那一碗。
撰 文 / 嵩洋
圖 片/網(wǎng) 絡
主 編/易 小 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