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教神仙譜系的淵源 道教根植于中國文化土壤中,其崇奉之神靈數(shù)量眾多,但無一例外地都能從這塊土壤中找到它的源頭。歸納起來,不外四端: 第一,對中國古代“天神、地只、人鬼”信仰的繼承和改造。早在戰(zhàn)國時,《周禮·大宗伯》已概括出“天神、地只、人鬼”的崇拜系統(tǒng)。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風(fēng)伯、雨師;地只有社稷、五岳、山林川澤,四方百物;人鬼主要為祖先。道教成立時, 供奉神靈的數(shù)量不多,并且多與古代宗教的神靈相異,如:太上老君、三官等。東晉以后,崇奉的神靈雖愈來愈多,但仍不出《周禮》所概括的“天神、地只、人鬼”的格局。約出于南朝宋的《洞玄靈寶道學(xué)科儀》卷下記載了當(dāng)時的醮神科儀,略稱:凡是學(xué)道者,皆須修學(xué)醮神儀節(jié),而醮“有九品(據(jù)下文,應(yīng)為十品——引者注):一者五帝醮,二者七星醮,三者六甲醮,四者三師醮。此四醮皆請?zhí)焐?。?dāng)修饌時,尤須潔凈果具,并令豐新?!钟形逭呶逶栗?,六者三皇醮,七者三一醮,八者河圖醮,九者居宅醮, 十者三五醮。此六醮并請地神。當(dāng)修饌時,尤須潔凈果具,并令豐新?!雹佻F(xiàn)在留存的南北朝部分齋科書,如北周《無上秘要》卷四十八至五十七所輯之“三皇齋”、“涂炭齋”、“盟真齋”、“三元齋”、“金箓齋”、“黃只齋”等,其所醮之神,即承古之 “天神、地只、人鬼”的崇拜而來。如卷五十四“黃只齋品”有:“謝十方”(指東、南、西、北、四隅及上、下十方之天尊、天帝、真人),“謝日月星”(指日、月及諸天星宿大神),“謝五岳”(指東、南、西、北、中五岳神君、靈官),“謝水官” (指三河四海九江水帝、十三河源河伯河侯)。②可見自南北朝初年以來,道教即按古之“天神、地只、人鬼”的格局來創(chuàng)造和禮拜自己的神靈,其中也繼承了許多神名,如四御、玉皇大帝、五老君、五星七曜、北斗七星、四靈二十八宿、真武大帝、雷神及東 岳、城隍、土地等,無不或多或少地表現(xiàn)出從中蛻變的痕跡。 第二,對神話傳說人物的繼承和改造。中國古代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在流傳中,有些神話人物最后變成被人們頂禮膜拜的神靈。道教繼承了其中的少部分,有的是基本承襲,加工甚少;有的在承襲基礎(chǔ)上加以改造,使之成為富有道教色彩的神靈。如民俗神中之大部分屬于前者;黃帝、東王公、西王母、九天玄女等仙真屬后者。 第三,取材于戰(zhàn)國秦漢間流傳的神仙人物。如《莊子》所記的廣成子、彭祖,《淮南子》所記的赤誦子,以及《史記》《列仙傳》《神仙傳》等所載的神仙和方士等。 第四,對讖緯的承襲。兩漢緯書在重點神化儒家圣人及儒家經(jīng)典的同時,又制造了許多仙話。除有仙山、仙人食白玉膏等描述外,又對一些古代神話人物進(jìn)行仙化,主要的有黃帝、西王母、九天玄女等。還給日月五星、北斗、五岳、河瀆眾神取名、描狀貌、 配服飾。這后一點為緯書的開創(chuàng)之舉,成為后世道教廣泛承襲的對象。 應(yīng)該指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神靈,雖然大部分承襲了中國古代神靈的模式,但也有一部分為道教所新創(chuàng),除道書所載名目繁多的諸仙真外,本書所述的三清、三官、酆都大帝等是其最著者;玉皇大帝可算為半承襲半新創(chuàng)的神靈。盡管如此,道教在新創(chuàng)這 些神靈時,仍然脫離不了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仍然要汲取中國已有的文化養(yǎng)料。三清尊神之一的元始天尊的塑造就是具體的例證。元始天尊最早的雛形是元始天王,③首見于南北朝所出的《元始上真眾仙記》。該書云: “昔二儀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經(jīng)四劫,天形如巨蓋,……復(fù)經(jīng)四劫,二儀始分,相去三萬六千里?!继焱踉谔熘行闹?,名曰玉京山?!睆?fù)經(jīng)二劫,忽生太元玉女。 元始天王與之通氣結(jié)精,而生扶桑大帝東王公與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農(nóng)等五帝是其后裔云云。④很顯然元始天王是天地萬物人類的始祖神,脫胎于盤古神話。盤古神話最早見于三國吳人徐整之《三五歷紀(jì)》,此書已佚,《太平 御覽》卷二引有其中一則文字:“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nbsp;⑤兩相對比,模仿之跡,顯然可見。其他對三官大帝、酆都大帝、玉皇大帝的塑造,無不借助于古已有之的神話傳說。 二、道教造構(gòu)神仙譜系的教理依據(jù)和基本原則 道教神仙譜系雖然表現(xiàn)出繼承傳統(tǒng)的明顯特色,但是又對所選取的神靈進(jìn)行必要的加工,并根據(jù)需要新創(chuàng)一些神靈。 其對已有神靈的加工和新神的創(chuàng)造,遵循了共同的教理依據(jù)——“道”和“氣”,以及共同的基本原則——“化”。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和教義樞要,也是道教創(chuàng)神的基本依據(jù)。不賦予神靈以道性,無從成其為道教神仙。早期道教在塑造祖神老子時,即謂:“老子者,道也。乃生于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明,觀混合之未別,窺 清濁之未分。”⑥視老子為道的體現(xiàn)者和化身。 《老子想爾注》亦云:“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雹咂浜螅沃x守灝集歷代各類神仙傳記中有關(guān)太上老君之事跡,編成《混元圣紀(jì)》,其中有云: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 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