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蘭文化,傳播蘭花知識
手寫蘭詩百首齊,隸行章草自留題。紫砂親赴宜興訂,散布人間寄爪泥-每天學(xué)習(xí)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來自蘭花吧
國蘭中有“水仙瓣”花藝。據(jù)古蘭譜記述:“捧心有兜起白頭,外三瓣略比梅瓣尖者為水仙?!眳菓?yīng)祥先生說:“梅瓣與水仙是同型的兩種形?!蔽簛喡曄壬臀簛嗭淌诮?jīng)科學(xué)研究得出結(jié)論:梅瓣與水仙瓣均是花瓣雄蕊化的兜型花。的確,花瓣雄蕊化后花瓣內(nèi)有花粉細胞,使花前產(chǎn)生形變和色變,花瓣呈現(xiàn)乳白色或黃色并向內(nèi)呈兜型,梅瓣與水仙瓣在花瓣雄蕊化的程度上不一,以致瓣輪萼形狀上也有差異,水仙瓣花藝的定性和定形問題已解決,然而,其立意一直是個謎。
蘭友們常以水仙的花瓣形狀去對照蘭花中的水仙瓣,但總覺得其形狀并不相似。那么又為何命名為“水仙”呢?據(jù)清朝嘉慶年方時軒編著的《樹蕙篇》載:“世俗以巧花謂之仙,不知何義?是始有仙氣焉?!庇纱丝芍?00年前,古人也在探索水仙瓣的創(chuàng)意,然而“是始有仙氣焉耳’”一句撥開了迷霧。水仙花又名“凌波仙子”,此美名取自曹植《洛神賦》中宓妃的神形,原來古人借洛神的麗影創(chuàng)意出了國蘭中的“仙”。曹植在《洛神賦》中贊美洛神體美日:“濃纖得、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薄把宇i秀項、丹唇外朗?!蔽覀円赃@些贊美洛神形體美的詩句來對比國蘭中水仙瓣的形態(tài),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真是太巧合了。這不能不使我們驚嘆古人創(chuàng)意之奇,羨慕古人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之精深。高興的是我們終于明白了古人創(chuàng)立國蘭水仙花藝的原意。由此,我們懂得了國蘭梅瓣花藝是欣賞圓的美為主,而國蘭水仙花藝則是欣賞它的線的美為標準的,不過她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以人體美為基礎(chǔ),借神仙的形體美來賞蘭,這就是仙瓣的意境。
國蘭水仙花藝品種開花,花朵初透出苞時,花苞色艷彩濃,真可謂綠衣彩衫裹身,花蕾朝天漸漸綻放,好比芙蓉出水,酷似洛神,真可謂凌波也。花朵放瓣漸轉(zhuǎn)向正方(國蘭普花均低頭后放花瓣),花朵綻放,但見外輪三瓣萼濃纖得,修短合度,即豐盈與苗條適中,長短恰到好處,展現(xiàn)出延秀項,肩如削成,腰如束素的形態(tài)美。在賞蘭術(shù)語中就成了“主正、肩平、收根放角、緊邊合抱”等詞句了。再看花之內(nèi)輪,真是云鬢峨峨,丹唇外朗。水仙花藝的捧瓣均比梅瓣的捧瓣軟潤光潔些,多數(shù)為“觀音捧、白玉捧、蒲扇捧、挖耳捧、軟捧等,形和閂頭明顯合乎云鬢峨峨之形態(tài)。梅瓣無大舌,水仙瓣的唇瓣較圓闊而宕,酷丹唇外朗之美,以致人們常誤認為水仙差梅瓣一級,其實不然,水仙花藝是圓與線的巧妙組合,為此又名“巧種”。
中國蘭水仙,外輪三瓣型花藝中,最佳的花品均是水仙與其他瓣型的綜合體。
梅型水仙,外輪三瓣結(jié)圓為梅,中宮軟潤光潔,唇瓣宕為仙,這種組合花形端正,內(nèi)輪展,外輪與中宮配比適度,有梅之美,無梅瓣中宮緊硬、唇瓣短小的特點。春蘭“西神梅”、“集圓”等即為代表。
荷型水仙:外輪三瓣寬闊而收根放角,荷花瓣。中宮軟潤光潔而寬容,多數(shù)為“觀音捧”,“觀音捧”是指觀音菩薩包扎發(fā)鬢的巾帕前端的形狀。實物的型在觀音佛像的頭上,荷型水仙的唇瓣較發(fā)達,適放而微卷,名為“大鋪舌”。花朵整形配比合度,花容端正,神韻有氣度。一花兼有荷與水仙之特點,為瓣型花之上品。
飄門水仙:外輪三瓣之瓣端有微翹,瓣端微飄,然而,飄瓣不飄根,瓣根部仍呈含抱,唇瓣前端有口名為“歧舌”。捧瓣多數(shù)為“白土捧”,若為“蒲扇捧”,唇瓣可圓整,這類水仙花藝品種俗稱“文飄”。飄一致,動中寓靜,奇巧無比,花色多數(shù)較俏麗,視為佩中的佳品,型名品“一品”,蕙花之“老巧”。
胸仙:外瓣皺,捧瓣反出,中宮敞口舌,花開五,是為水仙之下品。
國蘭水仙花藝,以洛神仙姿為標準,以此來論形,賞格,評品,并細味其神韻,奇巧無比,妙美難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