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教子要有方,愛子要有道。
如果教子是一門藝術,那么梁啟超已經把這門藝術發(fā)揮到了極致。
讀懂梁啟超五句話,傳承中國人的家教。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梁啟超曾說:“我生平最服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nbsp;
這封信,是梁啟超寫給長子梁思成的。
當時的梁思成赴美學習建筑,數(shù)年間都在練習繪圖基礎。他擔心自己會淪為一個畫匠,而無法實現(xiàn)成為一名建筑師的理想。梁啟超在回信中,引用了曾國藩的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他告訴兒子,不必急于證明自己。專注當下,過程永遠比結果更重要。
不可驕傲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腳踏實地方能步步向前。只要現(xiàn)在努力耕耘,將來必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盡責盡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梁啟超說:“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士大夫救濟天下和農夫善治其十畝之田所成就一樣。只要在自己的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huán),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strong>
在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梁啟超強調了“責任”的意義。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干大事、成大業(yè)。卻忽略了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擔起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
一個不懂得承擔責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會很快失敗。一個人在自己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哪怕光芒再微弱,也是盡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人的天賦才能各異,只要盡力發(fā)揮出來了,就應該快活和滿足。
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梁啟超說:“人之生也,與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們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強烈的人。但經過若干時候之后,總能拿理性來鎮(zhèn)住它。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牽動,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業(yè)?!?/strong>
對于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利害得失,唯一的辦法是泰然處之,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即使是牽扯許多個人的利益,也不要過于患得患失。
梁啟超給子女們的建議是:“大抵凡關于個人利害的事,只是'隨緣’最好?!?/p>
有些事即使著急也無濟于事,那便不去想、不去愁。一旦打定這個主意,遇事便可隨遇而安。
“悲觀病”不可醫(yī)
梁啟超說:“我以為一個人什么病都可以醫(yī),唯有'悲觀病’最不可醫(yī)。悲觀是腐蝕人心的最大毒菌。”
梁啟超認為,悲觀沮喪,是人生最大的敵人。那些負面情緒,就像雜草在人心里滋長。能夠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靈魂。若是哭喪著臉過幾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了沙漠。
他一再鼓勵子女,要對生活充滿希望。
在梁啟超眼里,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比專業(yè)的精深、成就的大小更為重要。因此,他從不在學業(yè)上過于苛求子女。
他對子女的希望,是要他們熱愛生活,開朗活潑,充分享受人生充實的快樂。
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
梁啟超說:“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生命也就夠了。至于快樂與否,全不是物質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會打算盤哩?!?/strong>
人生有五味,苦乃是不可避免的一味?;ㄅ枥镩L不出大樹,庭院里養(yǎng)不出駿馬。現(xiàn)在的孩子,成長得太過順遂,小小挫折磨難正是磨煉德行的好機會。過幾年吃苦生涯,方能樹將來自立的基礎。
告訴孩子,不要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他們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主播:蕙子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