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網(wǎng)友講: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結論是很荒謬的,如果孔融一家人都是這個德行,那么最大的梨,最后會被誰吃掉那?其結果一定是:讓最大的梨爛掉!
如果我們繼續(xù)推導下去,那么第二大、第三大的梨,幾乎也會面臨同樣的下場吧?那么最后就是,誰也別吃梨了。
我們經(jīng)常用孔融讓梨的故事來教育小孩要懂得謙讓、有禮貌。比如孩子拿到一個蘋果,大人會說:先讓給奶奶吃。孩子讓給奶奶,奶奶一定會說:乖,你自己吃吧。
這看起來是一幅子孝父慈的和諧局面,但實際上卻是充滿虛偽和做作之舉。因為孩子會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我讓給奶奶,只是一個樣子,她是不可能要的,東西還是我自己的。長此以往,孩子就學會了虛偽的謙讓,但卻追求實質(zhì)性的占有!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奶奶真的吃掉孩子讓出的蘋果,結果會怎樣?既然不是真心相讓,干嘛要教育孩子虛偽相讓那?
有人說這是禮貌!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前幾天我的一個親戚,帶著學齡前的孩子,來我家做客。飯菜上桌以后,孩子逮著一個肉菜,毫無顧忌的大吃了起來,全不顧別人的樣子。大人們在一旁看著,沒有人說他,反而覺得孩子能吃是個好事。如果誰想制止他,也僅僅會說:要懂禮貌!但孩子已經(jīng)知道,禮貌僅僅是個虛偽的客套,好吃的東西,大家都會讓給他的,所以他就不會聽從這樣的勸導的,最后一般都會以不愉快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對他說:孩子,我知道你喜歡吃這個菜,我覺得你喜歡的沒錯,但請你想想,別人也都喜歡這個菜,大家都有權利要享受這個菜,我不需要你謙讓,我只希望你在吃的時候,也要想到別人都想吃。
孩子聽完,略有陳思后,就自覺的收斂起來。
其實,我反對孔融讓梨的虛偽,但不代表我鼓勵弱肉強食的爭搶。我們應該灌輸給孩子的,是一種尊重任何人平等權利的觀點。也就是說,當你想滿足自己愿望的時候,是沒有錯的,但你也要同時顧忌別人的欲望滿足,大家都有同樣的權力去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樣人和人才能達到和諧相處的共贏!
你應該得到東西不要謙讓,而是應該感激給你東西的人。這就是西方人說的感恩之心!
所以,我們于其用偽君子的孔融讓梨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變成貌似有禮貌,實際很自私的人格,倒不如教孩子做平等對待大家,也真誠對待自己欲望的真實的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