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季氏富於周公1,而求2也為之聚斂3而附益4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譯文】季氏比當(dāng)時的周朝天子還要富有,而冉求還幫助他們搜刮聚集而增加更多的財富??鬃诱f:“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學(xué)生們擊鼓而攻擊他,是可以的。”
【說明】冉求是隨孔子周游列國的學(xué)生之一,先于孔子返魯,擔(dān)任季氏的家臣。在《公冶長》第八節(jié)中,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就對冉求有過評價,認(rèn)為他不知“仁”。本節(jié)孔子對他的批評則是落在“過猶不及”上,即幫助季氏太過分了,而幫助人民則不及,認(rèn)識大局不及,實行“仁”不及。也就是說,“過猶不及”的毛病在冉求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因此其他的學(xué)生們完全可以批評他、不敬他、攻擊他、聲討他。這是孔子拿冉求與子路比較,而對其他學(xué)生的一種批評。
——————————————————
【注釋】1.周公:指
2.求:孔子的學(xué)生。姓冉,名求,字子有。春秋末魯國人。少孔子二十九歲。當(dāng)時是季氏的家臣?!墩撜Z·公冶長》:“求也何如?”
3.斂:《書·洪范》:“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詩·小雅·大田》:“彼有不獲穉,此有不斂穧。”《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周禮·夏官·繕人》:“既射則斂之。”《漢書·食貨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斂。”《說文》:“斂,收也。”這里用為收集、聚集之意。
4.益:《易·損·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易·益·辭》:“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詩·小雅·天?!罚?#8220;俾爾多益,以莫不庶?”《老子·五十五章》:“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史記·貨殖列傳》:“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呂氏春秋·貴當(dāng)》:“其友皆孝悌純謹(jǐn)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矣。”高誘注:“益,富也。”《說文·皿部》:“益,饒也,從水、皿;皿,益之溢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益用為饒益,增益之義既久,而本義轉(zhuǎn)晦,遂別制溢字……此字當(dāng)以汜溢為本義。”這里用為豐饒、富裕之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