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別努力了,你沒那個命,老天爺沒給你那個天賦。于是,真的就有很多人放棄了努力,反正沒天賦了,再努力也不會成為大咖。
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取得大成就,是因為有天賦嗎?
在德韋克教授的《終身成長》里,就提出了一個觀點:取得大成就,來自于思維。
在這本書中,德韋克教授將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假如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塊璞玉,成長型思維的人最后成了一塊美玉;固定型思維的人到最后,還是那塊石頭。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擁有成長型思維,而反感固定型思維,那么成長型思維又有什么特點呢?
1. 迎接挑戰(zhàn),
2. 面對挫折堅持不懈
3. 從批評中學習
4. 從他人的成功中學到新知。
這4點難嗎,其實并不難,縱觀歷史,成就大事的人,都擁有這種思維模式,而曾國藩就是這種思維的代表人物。
提起曾國藩很多人會說他是:完人、晚清四大名臣,湘軍創(chuàng)始人、為清朝續(xù)命50年等等,而實際上,你知道嗎?曾國藩小時候,是一個笨蛋。
曾國藩有多笨呢,他小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天晚上家來了個小偷,準備偷點東西,結果正巧碰上了曾國藩在背書,于是小偷只好在房梁上等著,等他背完了再去偷。
結果曾國藩背了一晚上,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句,愣記不住,反而是小偷把這個文章給記住了,這把小偷給氣得不行,直接從房梁上跳下來,把全書背出來,走了。
可見,曾國藩在讀書上,是真的沒有什么天賦,他秀才考了7次才中,相當于小學升初中,需要補習7年,這要是換現(xiàn)代,早就退學打工了。
但后來的曾國藩卻逆襲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殿試拿下三甲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這等于全國高考第42名,在朝中當官,10年升7級,建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文人封侯,被稱為“完人”!
后來的曾國藩就成了高智商嗎?并沒有,他在打太平天國的時候,別人的戰(zhàn)術是快攻猛打,而他采用“結硬寨,打呆仗”,人家日行軍百里,他三天走了10公里,打太平天國的都城南京時,愣是圍了2年,把里面的人活活餓到投降。
曾國藩的成就雖然高,但他一路上遭受的挫折卻并不少,初帶兵打仗時,輸?shù)靡詺?;在江西平亂時,整個江西省都不給他支持,氣得他辭官。
在曾國藩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個特點:
1.敢于迎接挑戰(zhàn):一個文人,去帶兵,連兵法都不懂,所以他打仗不按兵法來。只能采用笨辦法”結硬寨,打呆仗“,最后居然打贏了。
2. 面對挫折堅持不懈:在打仗過程中,輸了一次又一次,在官場時,受到無 數(shù)排擠、嘲笑。
3. 從批評中學習:懟曾國藩的人不少,而他呢,自己天天寫日記,在日記中”吾日三省吾身“。
這些特點,都說明曾國藩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所以天賦真的重要嗎,天賦當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天賦就成不了事嗎?曾國藩的成就就說明,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
曾國藩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天賦,他說,我只是比別人更勤奮而已。
與成長型思維模式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從面對同一件事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這兩者有何區(qū)別。
假如你非常中意一個公司,非他不去,對錄取也非常有信心,于是只給這個公司投了簡歷,結果對方并沒有打電話通知你面試。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認為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所以沒通知面試并不能反應你的真實水平,也許是太多條件優(yōu)秀的人了,不能都面。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的解決辦法是:先考慮好目標,然后想想要怎么樣才有實現(xiàn)它,能采取哪些措施讓自己獲得成功?
也許,下一次,是多申請幾個公司,同時,開始廣泛地收集信息,讓自己更有競爭力:他們想要什么樣的專業(yè)人才,他們最看重哪些能力?
事實證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是職場、還是學習,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將會獲得更多的成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