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瀉下藥
概 述
概念 能引起腹瀉,或潤滑大腸,促進(jìn)排便的藥物稱為瀉下藥。
藥性 除巴豆一味辛熱外,余皆苦味性寒,芒硝具咸味,藥性沉降?!?br> 功用:
①瀉下通便,排除胃腸積滯和燥屎等;
?、谥鹚四[,使水濕停飲隨大(?。┍闩懦_(dá)到祛除停飲,消退水腫的目的;
?、鄄糠炙庍€兼瀉火,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胃腸積滯,實熱內(nèi)結(jié)及水腫停飲等里實證。部分藥物還可用于火熱炎上,瘡癰腫毒及瘀血證。
分類:
1.攻下藥----大多苦寒
既能通便又能瀉火,能清除腸道積滯、有害物質(zhì),清除實熱導(dǎo)熱下行。
?、倌c道積滯,尤適用于實熱積滯便秘;
?、趯崯醿?nèi)結(jié)證,如溫?zé)岵「邿岵煌?,大便秘結(jié),甚則神昏譫語狂躁;
?、刍馃嵘涎滓鸬念^痛、目赤、咽痛、牙齦腫痛或火熱之吐、衄出血等證;
?、荏w內(nèi)瘀血、蟲積、毒物。
2.潤下藥----大多甘平,且多為植物種仁,含有豐富油脂,質(zhì)地滋潤
能潤腸燥,滑腸通便。
血虛陰虧之腸燥便秘,多見于老人、病后及產(chǎn)后津枯、血虛、陰虛者。
3.峻下逐水藥----大多苦寒有毒
峻瀉,部分藥還有利尿作用。
懸飲,臌脹,水腫。
配伍:
?、偌嬗斜硇罢?,要先解表,后攻下,或攻下藥與解表藥同用;
②正氣已傷者,可配補(bǔ)益藥以扶正去邪,攻補(bǔ)兼施。
③應(yīng)用攻下藥常配伍行氣藥,以增強(qiáng)攻積作用。
使用注意:
?、倬蜑a下藥易傷正氣,脾胃之氣,故中病即止,久病體弱,脾胃虛弱者慎用快用。
?、趮D女胎前產(chǎn)后、經(jīng)期,應(yīng)忌用或慎用攻下藥和峻下逐水藥。
考點:瀉下藥的分類及功用。關(guān)注瀉下藥中苦寒攻下藥瀉火的意義。配伍及瀉下藥的使用注意。
第一節(jié) 攻下藥
一、大黃★★★★★
藥性 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心、肝經(jīng)。
功用:
1.瀉下攻積,用于①陽明腑實證,以及內(nèi)傷雜病熱結(jié)便秘者。②寒結(jié)便秘,配附子、干姜以溫里通下。③濕熱痢疾初起;④若為熱結(jié)陰傷者可配玄參、麥冬、生地等同用;⑤氣血兩傷者配人參、當(dāng)歸等。
2.清熱瀉火,用于火邪上炎之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
3.解毒,止血,清熱解毒,用于熱毒癰腫、腸癰、水火燙傷等;涼血止血,用于血熱之吐血、便血、衄血、咯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證,如婦女瘀滯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下以及癥瘕,跌打損傷,腸癰等證
此外,還可清除濕熱,用于濕熱黃疸、淋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
生大黃瀉下力量強(qiáng),故欲攻下者,當(dāng)生用;入煎劑宜后下或溫開水泡服;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制大黃瀉下力弱,活血作用較好,宜于瘀血證或不宜急下者。大黃炭多用于出血證。
使用注意 婦女經(jīng)期、妊娠期、哺乳期忌用。脾胃虛寒者忌服。
考點:大黃為必考之藥,從來源到使用注意都應(yīng)特別關(guān)注。
二、芒硝★★★★
藥性 味咸、苦,性寒。
功用:
1.瀉下軟堅:用于實熱積滯,大便燥結(jié)不通。
2.清熱瀉火:用于咽痛,口瘡,目赤腫痛、瘡瘍、乳癰、腸癰等,多外用,還可用于回乳。
用法用量 6~10g,用藥汁或開水沖服。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孕婦忌用,哺乳期婦女慎用。脾胃虛弱便溏及孕婦忌服。
考點:關(guān)注芒硝的功用及與大黃的功效異同點。
三、番瀉葉
藥性 甘、苦、寒
功用 瀉下導(dǎo)滯,用于積滯便秘或習(xí)慣性便秘屬熱結(jié)者。
用法用量 緩下1.5~3g,攻下5~10g,開水泡服,入煎劑應(yīng)后下。
使用注意 婦女三期忌用;不可過量,否則易致惡心、嘔吐、腹痛。
四、蘆薈
藥性 苦、寒
功用
1.瀉下通便,用于熱結(jié)便秘,兼心、肝火旺,煩躁失眠者,則尤宜。
2.清肝火,用于肝經(jīng)火盛。
3.殺蟲,用于小兒疳積、蟲積腹痛,外用治頑癬。
用法用量 0.6~1.5g,宜入丸散劑或研末裝膠囊,不入煎劑。外用適量。
考點:關(guān)注蘆薈的功用,特別是清肝火與瀉下的綜合效用及殺蟲功用。
第二節(jié) 潤下藥
火麻仁、郁李仁
藥性:
火麻仁 甘、平;
郁李仁 辛、苦、甘、平。
功用相同點 潤腸通便,用于老年、病后、產(chǎn)后津枯腸燥便秘。
各藥特點 火麻仁又能補(bǔ)虛;郁李仁兼有利水消腫之功,用于水腫腹?jié)M。
考點:關(guān)注郁李仁的利水消腫功效。
第三節(jié) 峻下逐水藥
一、甘遂、京大戟、芫花
藥性 甘遂,苦、甘,寒,京大戟、甘遂,苦、辛,寒;芫花辛、苦,溫,有毒。歸肺、腎經(jīng)。
功用相同點:瀉下逐飲,用于水飲停留胸脅之懸飲,停留腹部之臌脹及水腫腹?jié)M等證,可配伍同用。因瀉下作用較強(qiáng),且有毒性,故常配大棗以緩和藥性。
各藥特點:
甘遂、京大戟 還能消腫散結(jié),用治瘡癰腫毒。
甘遂 還用治水飲與熱邪結(jié)聚而致的結(jié)胸證,常配大黃、芒硝同用。逐痰飲,用于風(fēng)痰癲癇;
京大戟 消癰散結(jié)之功較著,除治癰腫瘡毒外,還多用于瘰疬、痰核;
芫花 又能祛痰止咳,用于寒痰咳喘,外用又能解毒殺蟲,治瘡癬、白禿等皮膚病。
用法及使用注意:①毒性較大,只宜暫用,不宜久服。②均以醋制降低毒性。③孕婦忌用,體虛者慎用。④甘遂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入煎劑而入丸散。⑤反甘草。
二、紅大戟
藥性 苦寒有小毒.
功效 峻下逐水,消腫散結(jié)。
主治 身面水腫,大腹水腫,胸脅積液;
癰腫瘡毒,瘰疬痰核。
用法 散劑每次1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峻瀉有毒,體虛者慎用,孕婦忌服。
京大戟來源于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紅大戟來源于茜草科植物紅大戟的干燥根。
考點:關(guān)注三者的共同功用及區(qū)別點。特別關(guān)注芫花的祛痰止咳及殺蟲解毒功用。關(guān)注三者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點。關(guān)注大戟品種區(qū)別。
三、牽牛子
功用:
1 瀉下,逐水,用于水腫、腹水、胃腸積滯大便秘結(jié)。其作用與用量多少有關(guān),用量大則瀉下逐水,用量小則瀉下通便。另外,本品還有瀉肺氣、逐痰飲之功,治痰飲咳喘。
2 去積,殺蟲,既能殺蟲又能瀉下,有利于蟲體排出,用于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 打碎入煎,生用瀉下力峻,炒用力稍緩。
使用注意?、僭袐D及脾虛水腫者忌用。②畏巴豆。
考點:關(guān)注牽牛子的量效關(guān)系,即量大則下逐水,量小則通便。關(guān)注其功用。
四、巴豆
藥性 味辛,性熱。有大毒。歸胃、大腸、肺經(jīng)經(jīng)。
功用
1.瀉下寒積,用于寒積便秘急證,小兒痰食積滯。
2.逐水退腫,用于大腹水腫。
3.祛痰利咽,用于寒實結(jié)胸,喉閉痰阻。
4.蝕瘡去腐,用于癰腫瘡毒膿成未潰,惡肉爛瘡,頑固疥癬。
用法及使用注意:①宜制霜應(yīng)用,以降低毒性。內(nèi)服多入丸劑,用量0.1~0.3g。外用宜搗爛絹包擦或搗膏涂。②體虛者、孕婦忌用。③瀉下不止者,可用黃連、黃柏煎水冷服或食冷粥以緩之。④畏牽牛子。
考點:關(guān)注其味辛,性熱,有大毒的藥性特點,關(guān)注功用,特別是關(guān)注用法及使用注意。
本章小結(jié)
1.功效小結(jié):
兼有活血作用的藥物:大黃
兼有消腫散結(jié)作用的藥物:京大戟、紅大戟、甘遂
兼有利水利尿作用藥物:牽牛子、郁李仁
兼有清熱瀉火作用的藥物:大黃、芒硝、蘆薈
2.重要配伍:
大黃配芒硝:大黃苦寒,功能瀉火通便,芒硝咸寒軟堅瀉下。兩藥相須,瀉熱攻積,蕩滌腸胃之力更著,用于實熱積滯、大便燥結(jié)、堅硬難下。
大黃配巴豆、干姜:大黃苦寒,功能瀉火通便、攻積導(dǎo)滯;巴豆辛熱,功善峻下冷積;干姜辛熱,功善溫中散寒。三藥合用,巴豆得大黃,其瀉下之力變緩而持久;大黃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在加溫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積便秘。
3.重要藥物藥理
大黃:
①瀉下、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
?、谡{(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抗腫瘤、降血脂;
③利膽、保肝、促進(jìn)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十二指腸潰瘍、止血;
?、芨纳颇I功能。
芒硝:瀉下、抗菌、利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