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貴銀在沈陽那塊大地上成立了一個立言書屋,為了他家的了了和可可??煽僧斈赀€沒有孕育的時候,就被許配到了我們家。所以,出于對未來兒媳婦的責任,也為了三觀能夠相合,共讀書顯然是個好辦法,尤其這么小就通過讀書給共同思想,簡直就是太好的辦法。
在小學生的教材中,有一些戰(zhàn)爭中的兒童的故事,比如《王二小》《劉胡蘭》《夜鶯之歌》《小兵張嘎》《生死攸關的燭光》《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等文章,限于教材的體量,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不能放到教材里,非常遺憾。戰(zhàn)爭,究竟會對兒童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用最純真的雙眼,看盡最殘酷的世界。一道隔離生死的“籬笆”,演繹出一個發(fā)人深省“童話”,被譯成34種語言,全球暢銷突破300萬冊”“囊括歐美所有文學獎,先后獲得愛爾蘭圖書獎、巴克夏圖書獎、謝菲爾德圖書獎、蘭開夏圖書獎、英國保羅安加爾文學獎、意大利原創(chuàng)文學獎、美國卡耐基勛章。”——當然,這是這本書的廣告語言。
再來看看能夠隨手找到的版本:
版本之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書的暢銷程度。
兩個孩子,一個是德國軍官的孩子,叫布魯諾;一個是猶太人,叫希姆爾,穿著條紋衣服。布魯諾本來住在柏林,有好多好朋友,每天從他們家的樓梯上滑下來跟小伙伴們在街區(qū)追跑玩耍,但是,“元首”要求他父親到奧斯維辛集中營工作,父親帶著布魯諾和他的姐姐、媽媽到了這里。這里一片荒涼,沒有小伙伴,小小的布魯諾甚至叫“元首”是“炎首”,他不理解這里的一切,想念自己的小伙伴,想念給她彈琴的奶奶,想念他自己的家……但是,回不去。既然回不去,就只能慢慢習慣。布魯諾終于習慣了這里,因為他找到了一個大白天都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兒,盡管他在鐵絲網(wǎng)的另一邊,但是,總是可以聊聊天,避開他那個無聊的姐姐還有那個惡狠狠的副官。他們隔著鐵絲網(wǎng)聊天,偶爾,希姆爾會得到布魯諾帶來的小吃。直到有一天,希姆爾找不到爸爸了,他希望布魯諾幫他一起來找自己的爸爸,而布魯諾也馬上要回到柏林了,于是,他用工具從鐵絲網(wǎng)下面挖開了一個洞,換上希姆爾帶來的衣服,布魯諾是多么希望看到小伙伴生活的世界,那里一定也有學校,有足球,有其他小伙伴……他們一起穿著條文衣服,在鐵絲網(wǎng)的這一邊,被要求脫掉衣服,排隊進入一個屋子里,可能是要洗澡吧,門被嚴嚴地關上了。布魯諾和希姆爾手緊緊地拉在一起,他們很奇怪……還沒有來得及說什么,這個巨大的工廠的煙囪開始冒煙……
失魂落魄的布魯諾的父親,在大雨中抱著布魯諾的衣服痛苦的母親……布魯諾去了哪里?是誰殺死了布魯諾?好像是誰,又好像不是誰——戰(zhàn)爭,從來沒有贏家。
這本書,被拍成了同名電影。希姆爾和布魯諾的友誼,是敵人之間的友誼還是孩子之間的友誼?
關于這次戰(zhàn)爭,我個人缺乏研究,系列的文學作品可以引導我們了解那場戰(zhàn)爭,了解戰(zhàn)爭真的不僅僅是革命樂觀主義的豪情與壯志凌云的浪漫,更是骨肉分離的悲慘,一次次被戰(zhàn)爭狂人裹挾進入戰(zhàn)爭的普通百姓,我們更希望和平安寧而不是血流成河的屠殺。
以下這些書,都在展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和對男孩兒、女孩兒的摧殘。即便是成長為《夜鶯之歌》中小游擊隊員的模樣,也是對孩子天性的扭曲。
《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
《大衛(wèi)之星》
《電車上的陌生人》
《漢娜的手提箱》
《花頸鴿》
《彈子袋》
《數(shù)星星》
《安妮日記》
《像自由一樣美麗》(林達寫的,跟漢娜的手提箱可以互相解釋)
《我在伊朗長大》
《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三部曲)(這套書適合中學生看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