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蝦
江南人愛吃羊肉,蘇州人把羊肉的吃法發(fā)揮到了極致。如果把每年蘇州人吃的羊肉連在一起,恐怕不知道要繞地球多少圈了!在蘇州,出名的羊肉大概可分三支。
第一支便是最為出名的藏書羊肉。有趣的是,藏書并不養(yǎng)羊,都是從外地進來的山羊,但是這里創(chuàng)造了制作美味羊肉的獨特方法,久而久之,燒羊肉、賣羊肉成了藏書的一項產(chǎn)業(yè)。藏書的LOGO也是幾只羊,一組羊的雕塑還矗立于入鎮(zhèn)口。
明清時期,每到冬天,藏書當?shù)氐霓r(nóng)民就會自家殺羊、燒羊肉,或挑擔叫賣,或沿街擺攤,直到清末才出現(xiàn)售賣羊肉的固定店面。升美齋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相傳就是最早進入蘇州城內(nèi)設(shè)店經(jīng)營的老字號,打響了藏書羊肉的名聲。
傳統(tǒng)的藏書羊肉要用木桶來燒,當?shù)厝朔Q為“盆堂”。藏書穹窿山上盛產(chǎn)的杉木,是制作木桶的絕好材料,據(jù)說其木質(zhì)清香能在燉煮時透進羊肉,去除膻味。
在蘇州及周邊城市,一入冬,大街小巷經(jīng)??梢姃熘安貢蛉狻闭信频男〉辏椒降目臻g,三兩張方桌,又高又大的木桶里是熱氣騰騰的羊湯,小店主人在砧板前忙碌。
寒冬里,尤其是冬夜,人們喜歡到這樣的小店吃碗羊湯。推開門簾,和老板打聲招呼,稱二兩羊肉。老板迅速將羊肉切成片,盛進一個大碗,用銅勺從大木桶里 舀出滾燙的羊湯。湯要換幾次,直到把肉、湯、碗都燙得滾燙了,才將它端到客人面前。
此時,這碗羊湯還是淡的,客人根據(jù)自己需要,加入少量的鹽和通紅的辣醬、碧綠的蒜葉,老板有時候還會加加快羊血,一碗羊湯才算真正完成制作。呷一口羊湯,長舒一氣,值得細細品味。
藏書羊肉店除賣羊湯外,還賣羊糕。羊糕是將碎的羊肉加了湯水一起凍起來,四四方方一塊,猶如碩大的年糕。將煮好的羊腿肉拆碎,鋪進盤中,再澆上熬得濃濃的羊湯,自然冷卻后,滿滿膠原蛋白的羊湯就會凝結(jié)成凍,切成小片,就可作為冷盤上桌。買羊糕時,小店主人根據(jù)客人需求,先切出長條,過秤后,再切成薄片?;氐郊依铮⒓纯墒?,是上好的下酒菜。
蘇州羊肉第二支出名的是東山羊肉。其選用的是地產(chǎn)的湖羊,相比于山羊,綿羊雖然膻味較輕,肉質(zhì)更細嫩,但也更怕熱,在濕熱環(huán)境下容易生病,因此很少在南方養(yǎng)殖。
湖羊可不是湖州的羊,它原本叫“胡羊”,相傳祖先是蒙古綿羊。宋朝南遷至臨安時,也將北方的綿羊帶來了江南,在環(huán)太湖流域飼養(yǎng)選育,漸漸形成了獨特的品種,謂之“湖羊”。
東山羊肉雖然也有羊糕、紅燒羊肉之類的做法,但絕對不可錯過的,還是當?shù)鬲氂械摹鞍嘴醒蛉狻?。所謂“煨”,是用微火慢慢加熱,是極費工夫的烹飪方法,特點是帶皮燒煮。入冬后,東山鎮(zhèn)上的飯店菜館有售,一只羊一斬四塊燒,燒好后冷卻了就外賣。
一只熟的羊腿,用干荷葉包了,用一根稻草一扎,便可帶回家。將熟羊腿切成薄片,羊肉的肥香和干荷葉的清香渾成一體,讓人聞香胃口大開,羊肉軟糯,毫無膻氣。
太倉雙鳳的紅燒羊肉堪稱江南出名羊肉第三支。將山羊連皮紅燒,酥爛入味,放進面里作為澆頭,便是聞名遐邇的雙鳳羊肉面。
雙鳳地處太倉西部,地勢較低,草木肥美,是飼養(yǎng)山羊的天然牧場。食百草而出的太倉山羊,肉質(zhì)細嫩,肥瘦適中,使食材天然少了一分腥氣。宰殺后的山羊,需反復(fù)洗凈多次,然后在鍋底放置去殼的稻草,以防焦鍋,再在鍋的四周塞滿白蘿卜,目的還是為了去除膻味。最后將羊肉分開下鍋,肉質(zhì)較老的放在下層,肉質(zhì)嫩的放在上層,加佐料后文火燜煮。
面條俗稱“跳面”,制面師傅將面杖的一端系在腰間,一端反復(fù)挑壓面團,加工出來的面條才更加筋道爽滑,其特點是入水便熟,久煮不爛,口感極好。
澆頭、湯和面齊了,一碗美味的羊肉面即可出鍋。這時候,還要撒一把太倉本地出產(chǎn)的大蒜葉,精心熬制的羊肉和面湯,筋道柔滑的面條,再加上提味的蒜葉,恐怕沒有人能夠抵擋住這誘人的美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