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尤磊
(掘地見母)
【作者簡介】尤磊,筆名:歸去來,駐馬店市作協(xié)會員。喜歷史人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fā)布】
(一)鄭莊公誆騙母親,引弟弟露出真面目
公元前722年五月,在京城憋屈了22年的鄭段終于要發(fā)威了。
他做好了一切的準備,修繕了甲兵,備齊了糧秣,至關重要的是國都內還有他偉大的母親。
母親已向他招手了,來吧,我做內應,為你打開城門。
他只知道他有百分百的把握,卻不知道他的一切行動別人盡在掌握。
突然有一天,鄭寤生來到武姜的寢宮向她辭行。這一天,太陽溫吞吞的,好象鄭寤生那張面無表情的臉。
辭行?武姜壓制住內心的狂喜,一點準備都沒有,怎么能說走就走呢?
(鄭莊公雕塑)
娘親,你看兒子也舍不得走,但是沒辦法,身為周王卿士,這幾年就一直沒上班。原因您也知道,姬宜臼那個老家伙,思想守舊,他不待見我。您老也看見了,咱們大鄭國在我們兄弟倆齊心共治下,那是欣欣向榮啊,周邊諸侯哪個敢瞧不起咱?今年一開春我就在想,他不待見我,其實我更不待見他,可是,他畢竟是天王啊,將來咱們還得打著他的旗號號令諸侯不是?所以呢,我打算到王城去看看,拜訪一下老關系。娘啊,我也老大不小了,真不想操這些爛心了,煩??!聽說周王有不少擅做各國小吃的名庖,回頭兒子向他要一個給您老帶回來,專門侍候您。
我的兒哎,你說你也真不容易。說著,武姜抹了把眼淚,你公務在身,就忙去吧。
卻說,周王卿士并非世襲,只是那鄭國在武公治下已是國勢日隆,領有今日鄭州市,以及周邊洛陽、開封、平頂山等市的一部分。與中原大國衛(wèi)、宋、齊、魯齊眉并肩,陳、蔡、息等次等國只能望其項背。鄭國需要周王旗號,周王更需要鄭國撐持。說起來,周平王與鄭莊公,他們的爺爺是親兄弟,母親是親姐妹,比那些遠房強多了,親不親一家人嘛。所以,卿士之位就被鄭莊公繼承了下來。
當此時,后來的巨無霸齊、楚、晉、秦等邊緣大國還沒有發(fā)展到足以染指中原的地步,齊國、魯國地處山東,相對偏遠,真正與鄭國中原爭鋒的只有宋和衛(wèi)。三個國家心里都清楚,將來滾雪球時,免不了要拿另兩位開刀了。
鄭段得到母親的好消息,心里一陣狂喜。出差了,好啊,那就別回來了吧!
(二)弟弟鄭段在母親支持下造反
宰牲祭旗、歃血誓師,然后大開城門,向東南進發(fā)。
他不知道,當他興高采烈?guī)П稣鲿r,一彪人馬在公子呂的帶領下,已悄悄繞道向京城開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
正在戰(zhàn)車上哼流行小調的公子段,見京城暗哨飛奔而至,突然有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公子呂與制邑守軍左右夾擊,二百乘戰(zhàn)車襲據(jù)了京城,還出榜安民,說公子您......謀反......京城、西鄙、北鄙的守軍都繳械投降了......
??!一口鮮血噴涌而出。
別人挖好了坑自己咕咚一下就跳了進去,這20多年的姑息只為養(yǎng)成今日之奸,如今大錯已然鑄成,何處才是容身之地?
京城是回不去了,如今鄭段正像沒頭的蒼蠅。他先是南逃到鄢(河南鄢陵縣),祭仲在此打得他丟盔卸甲,沒奈何只得接著逃,又逃到廩延,這里還是呆不住,一路向西襲據(jù)了共國(河南衛(wèi)輝市)。共國乃衛(wèi)國附庸,衛(wèi)桓公不加制止,樂見鄭國兄弟操刀。背靠大樹好乘涼,鄭段終于可以歇口氣了。正是因為在這里,他才有了另一個名字:共叔段。
(三)鄭莊公將母親武姜發(fā)配,重誓不及黃泉,無相見
在京城,搜出了武姜寫給鄭段的書簡,這下莊公徹底絕望了,將武姜發(fā)配到潁城(河南省襄城縣),并發(fā)下重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意思就是說,非死不相見。古人重然諾,一般不發(fā)誓,發(fā)誓不一般,不像今人,說句話風一刮就沒了,所以才有人說:誓言的誓是有口無心的。但是不久,他便后悔了,作為國君,他需要國民知道他在乎親情。
考叔是潁谷管理疆界,封土植樹的小官,一次到國都匯報工作,莊公接見了他。
用餐時他只吃素的,將肉放在一邊。莊公問他為什么,他道:小臣家有老母,請主公將這些好吃的賜予小臣的母親。
莊公一時默然,面有戚色。
潁考叔假裝不知,謙恭地詢問原由。
莊公道:你還有母親可以孝敬,寡人貴為國君卻沒有這等福分。接著,莊公說明了原委。
這有何難。潁考叔不動聲色邊吃邊說:挖條地道,見黃泉出即止,主公母子于地道相見,不就不違誓言了嗎?
(京劇《天下歸心》中的鄭莊公母子)
(四)挖一條地道,去見母親
莊公大喜,聽從了潁考叔的意見。
很快地,地道挖成,莊公入其中賦詩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武姜走出來賦道: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意思就是,莊公作了一首詩:進入地道,心中快樂融合??!武姜應和道:走出地道,心中安祥舒暢??!于是,母子相見,抱頭痛哭。
順便說一下,在東周這個特殊的時段里,重要的場合是要吟詩的,而對方呢也要吟詩以對,這些詩大多出自于《詩經(jīng)》。
據(jù)說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深入民間采集民間歌謠,整理后交給樂師譜曲,演唱給天子,作為施政參考,這就是《詩經(jīng)》的來源。到春秋中期,集詩三千余首,經(jīng)孔子刪定為305篇,號曰:詩三百?!对娊?jīng)》分風、雅、頌三類,“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民歌?!把拧笔琴F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绊灐笔亲趶R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yè)的。
(五)母子和解,但兄弟依然相殘
回頭再說共叔段,在共城立足未穩(wěn),鄭國人便殺來了。
鄭莊公帶領高渠彌與公子呂合兵一處,兩面夾擊下,小小共城很快玉石俱焚,共叔段無奈自刎,他的兒子公孫滑逃到了衛(wèi)國。
《春秋》對此事的記載只有一句話: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中國人向來注重歷史,周朝各國均有史官記史,就像現(xiàn)在每個縣市都修縣志一樣。各國史書名稱不同,通稱《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只有魯《春秋》流傳于世,所以,后世所稱《春秋》即指魯《春秋》,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由孔子修訂的六經(jīng)之首。
后來又出現(xiàn)了三本解釋《春秋》的傳書:《左傳》、《公羊傳》、《谷梁傳》,以《左傳》最為知名。
對“鄭伯克段于鄢”,《左傳》解釋道:共叔段不守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斗,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說明趕走共叔段出于莊公本意,史官下筆也有為難之處。
這種“平鋪直敘歷史事實,不表明作者態(tài)度,寓褒貶于曲筆之中”的寫作手法,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也叫“微言大義”。
在共叔段生前授意下,公孫滑在衛(wèi)國找到了他的老朋友——衛(wèi)國公子州吁。所謂物以類聚,這哥們與鄭段一樣,也是一個狼子野心的主兒。
小編提示:點亮文末的大拇指,給個贊,也是對作者的鼓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