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高中學困生的調查分析與轉化教育(學困生轉化講座五之2)》,分為兩個版塊:一是高中“學困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分析;二是淺析高中學困生的轉化。致謝各位原作者和諸位讀者。
版塊一:高中“學困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分析
作者:北京鐵二中 李超 日期:2009年5月27日
內容提要:“學困生”是近年來日益受到教育者關注的群體,他們一般無智力問題,但是學習成績低下。目前國內針對“學困生”成因的研究一般都涉及到學生個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huán)境四方面。為了使研究更有針對性,更
深入,本文只從“學困生”自身學習心理方面原因著手,自編學習心理狀況調
查問卷,從對學習的認知、學習行為習慣、學習意志力、學習信心四個維度對
高中“學困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對學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
些啟示。
主題詞:學困生,學習心理。
一、問題的提出
1、目前國內研究者對“學困生”的定義分為兩類:廣義的“學困生”是指由于各種原因(智力水平、身體素質、心理障礙、學習方法不當等)引起的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狹義的“學困生”則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種非智力因素影響造成的成績遠未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本研究所指的“學困生”是狹義概念上的“學困生”,即學生智力水平無明顯缺陷,而是由于其他非智力因素所導致和引起的學習成績不良。
2、“學困生”群體,由于其學習成績差,又常常連帶存在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往往是被教師和家長所忽視或摒棄的一類學生?!皩W困生”是相對的概念,是少數現象,但近年來由于我校生源的變化,“學困生”數量在學生總數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對這部分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越顯重要,而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是教育轉化工作的前提。因此,本文對“學困生”學習心理狀況的調查分析,旨在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有的放矢。
二、研究方法
1、被試:從本校在校學生中抽樣。樣本取自高一和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85份,有效率達到96%。
2、研究工具:自編“中學生學習心理狀況”問卷。該問卷是在參考國內同類研究和相關資料基礎上編制。問卷共25題,分為以下四個維度:對學習的認識、學習行為習慣、學習意志力、學習信心等。另外還對“學困生”進行了個案訪談,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其學習心理。
三、調查分析
(一)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1.多數學生認同學習的價值,認為學習是有用的
下表考察了學生在“學習沒有什么用”、“課本知識將來沒啥用”兩項上的4種態(tài)度的分布頻率:完全同意、有些同意、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由圖表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在“學習沒有什么用”項上,持反對態(tài)度的學生占到了74.8%,另外有25.2%人比較認同“學習無用論”;在“課本知識將來沒啥用”項上,持反對態(tài)度的學生占63.4%,另外有36.5%的人比較認同“課本知識將來沒啥用”。
此結果與預先設想的結果存在很大差距。看來“學困生”并不像我們所設想的那樣完全否定學習的價值,相反多數學生對學習的價值是認同的,可見,學習對“學困生”來說更像是一件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
學習沒有什么用
課本知識將來沒啥用
N
%
N
%
未選
完全同意
有些同意
不太同意
完全不同意
Total
0
23
10
186
186
497
0
4.6
20.5
37.4
37.4
100.0
1
44
137
177
138
497
0.2
8.9
27.6
35.6
27.8
100.0
2.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現在的學習與自己將來的發(fā)展息息相關
在“我一看書就覺得疲勞與厭煩,只想睡覺,至于將來怎樣沒想過,會有人替我安排好的吧”項中,83.7%的學生不贊同,只有16.3%的學生贊同。這表明在我校“學困生”中,那種持有“靠父母長輩給自己鋪路”思想的學生占少數,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將來,對自己的將來負責。
N
%
未選
完全同意
有些同意
不太同意
完全不同意
Total
2
17
64
196
218
497
.4
3.4
12.9
39.4
43.9
100.0
3.大多數學生對考試成績持關心和重視態(tài)度
多數觀點認為“學困生”根本不關注、不在乎自己的學習成績,但對此項“我對自己考試成績不關心,考好考壞無所謂”的調查發(fā)現:只有18.3%的學生符合這種情況,另外81.7%的學生對學習和考試還是關心和關注的,看來“學困生”雖然成績差,但并非不想取得好成績,正如教育心理學所講到的:“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渴望進步和成功。但是由于各種自身和外部原因造成現在“差”的狀態(tài),從而需要教育者給予更多的幫助。
N
%
未選
完全符合
有些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Total
4
20
71
205
197
497
.8
4.0
14.3
41.2
39.6
100.0
(二)學生在學習行為上的特點
1.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在“如果別人不督促我,我極少主動學習”一項中,有46.9%的學生符合此項,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聯系第一部分“對學習的認識”的結果,多數學生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看重學習成績,但是落實到具體的日常學習行為上,卻有近半數的學生表現出缺乏主動性。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認識和行動的脫節(jié)?在后期的個案訪談中,發(fā)現“懶惰”是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動機不強,缺乏壓力和動力,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期望不高與他們自己對自己期望不高這兩方面互為因果,導致其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弱。
N
%
未選
完全符合
有些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Total
4
49
184
193
67
497
.8
9.9
37.0
38.8
13.5
100.0
2.近半數的學生存在各種不良的學習行為和習慣
下面這個表格對學生的幾種典型的學習行為進行了調查:在家學習行為、應對考試行為、對待作業(yè)行為、聽課行為。
一坐到書桌前,我就馬上開始學習
不系統(tǒng)準備考試
猜題背題
不能如期完成作業(yè),匆忙應付一下就交上去
聽課時,我往往把不理解的問題或聯想起來的問題記下
N
%
N
%
N
%
N
%
未選
完全符合
有些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Total
0
78
161
197
61
497
.0
15.7
32.4
39.6
12.3
100.0
0
42
194
178
83
497
0
8.5
39.0
35.8
16.7
100.0
8
50
182
167
90
497
1.6
10.1
36.6
33.6
18.1
100.0
1
51
194
182
69
497
.2
10.3
39.0
36.6
13.9
100.0
在“一般來說,晚飯后,一坐到書桌前,我就馬上開始學習”項中,不符合的占51.9%,說明進入學習狀態(tài)慢,不能很好地處理學和玩是其學習行為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準備考試的行為中,“不是系統(tǒng)準備,而是猜題背題”的行為占47.5%。在對待日常作業(yè)中,“有時我不能如期完成作業(yè),或匆忙應付一下就交上去”的占46.7%,也就是說近半的學生在作業(yè)問題上存在不能按時完成或抄襲作業(yè)行為。在“聽課時,我往往把不理解的問題或聯想起來的問題記下”問題上,不符合的占了50.5%,說明有一半的學生對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課下并不去花時間弄懂??梢钥隙?,長此以往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多,根據知識學習的連貫特性,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后考試成績差是必然的結果。由此可見,提高“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其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轉變學困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學習意志力的特點
1.學習上堅持性較差,容易分心
學習是一項需要毅力的任務。中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行為就是上課聽講,課下看書復習??墒恰皩W困生”在這兩項上堅持性差的人數不在少數,在“我無法長時間看書學習”項上,47.7%的人符合;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走神”上,45.3%的人符合;在“我在學習時常常坐不住,因而無法把精神集中在學習任務上”上,44.3%的人符合。由此可見,“學困生”學習耐性不強,注意力易被分散。
我無法長時間看書學習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走神
我在學習時常常坐不住
N
%
N
%
N
%
未選
完全符合
有些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Total
1
65
172
157
102
497
.2
13.1
34.6
31.6
20.5
100.0
1
55
170
213
58
497
.2
11.1
34.2
42.9
11.7
100.0
11
57
163
197
69
497
2.2
11.5
32.8
39.6
13.9
100.0
2.學習上遇到困難容易放棄
“學困生”在學習上的畏難情緒比較突出,在“我也想學好,但是一遇到困難就想:算了吧,還是玩舒服”中,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學生占43.9%。這與當前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現狀不無聯系,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在學習中,表現為學生對待學習的“急功近利”,認識不到學習是一項見效慢,需要長期付出不懈努力的活動,一遇挫折,很快放棄。
N
%
未選
完全符合
有些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Total
3
50
168
199
77
497
.6
10.1
33.8
40.0
15.5
100.0
(四)學習信心
本環(huán)節(jié)設置4個問題考察“學困生”的學習信心,結果出乎意料,在4個題上超過半數的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比較有信心。在“考試時,我的成績從來沒有好過,所以我從來沒有考出好成績的那種愉快體驗,因此,我感到自己再刻苦也沒有用”項,77.9%的學生選擇了和自己的情況不相符;在“對學習我沒自信所以提不起精神學習”項,72.5%選擇和自己不符;在“在遇到困難問題時,我總是充滿自信,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項,51.3%的人選擇和自己相符;在“由于學習成績差,父母和家長總指責和懲罰我,我對自己也越來越沒信心”項,73.1%的人選擇和自己不相符。由此可看出,多數“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比較有自信,心態(tài)比較樂觀??墒牵热缓苡凶孕?,為什么成績卻不好呢?他們的自信建立在什么基礎上?是否屬于盲目自信?這種自信對他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到底是促進還是阻礙因素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我從沒考好過感到自己再努力也沒有用
對學習我沒自信所以提不起精神學習
在遇到困難問題時,我總是充滿自信,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由于學習成績差,
父母和家長總指責和懲罰我,我對自己也越來越沒信心
N
%
N
%
N
%
N
%
未選
完全符合
有些符合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Total
2
25
83
214
173
497
0
5.0
16.7
43.1
34.8
100.0
2
33
102
234
126
497
4
6.6
20.5
47.1
25.4
100.0
3
50
205
192
47
497
6
10.1
41.2
38.6
9.5
100.0
3
28
103
218
145
497
6
5.6
20.7
43.9
29.2
100.0
四、結論和建議
(一)挖掘學習的內外動機
1、多數“學困生”能認識到學習的好處,但在具體學習行為上卻表現被動。為什么會造成認識和行動的脫節(jié)?根本在于缺少了連接認識和行動的一個關鍵中介因素:動機。根據學習心理學中對動機的劃分,學習動機一般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外部動機指受外部因素影響而形成的學習動機,如:獲得好成績、受到父母教師表揚、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水平、學生家庭氛圍等。內部動機指因個體的內在需求而產生的學習動機,如:滿足求知欲、興趣與愛好乃至自尊自信而努力學習。一般說來,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能更持久地推動個體學習。因此,如何從“要我學”變“我要學”是教育者應該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2、“學困生”的學習動機薄弱,從外在動機看,學習成績較差導致父母教師對其期望不高,而外部期望不高又導致學生對自我要求降低,成績更差。作為教育者應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要讓學生知道教師對他是有期望有信心的,他才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我校學生家庭氛圍環(huán)境不佳的不在少數,單親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父母教育方式不當等都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調動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也是學校工作應該探討的一個重要方面。15~18歲年齡的青少年一般來說其求知欲都比較旺盛,興趣愛好也很多,他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而如果目前學校的教育方式如果仍以老面孔出現,必定會失去教育的主戰(zhàn)場,拱手把學生推向網吧、動漫雜志、偶像歌星等新潮事物。作為學校教育者應該了解學生心理,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是“學困生”轉變的關鍵
多數學困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但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相反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卻堆積起來。根據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人類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學習行為也如此。那么好的學習行為也可以通過后天習得。針對這些學生的現狀,學校教學的重點就不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探討有效的方法幫助這些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耐心,要知道一個好的習慣的建立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三)重視意志力的培養(yǎng),加強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在學習上堅持性差,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懶惰這些學習的意志品質問題是導致“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的典型的非智力因素。這些問題與家庭教育的寵、縱不無關系,在家庭教育里缺少的這一課在學校教育中尤其是德育方面應補上。根據“學困生”的這種情況,學校的德育工作可經常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比如目前已有學校組織“徒步遠行”等,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只有自己親身體驗的才會有觸動,才可能有所改變。
(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自信觀
這次調查一個比較另人感到意外的結果是多數“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比較有自信,心態(tài)比較樂觀,但實際成績卻不容樂觀。仔細分析,這種自信其實多半是自負,經過與部分學生的訪談發(fā)現,他們容易把事情想象的很簡單很容易,對自己的實力估計不夠客觀。就學習而言,不少學生認為學習是一使勁就能行的事情,到時候再努力也來的及,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長期性、見效慢的特性;而一旦遇到失敗又會輕言放棄。因此,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學習,客觀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自信觀是重要一步。
版塊二:淺析高中學困生的轉化
來源:論文發(fā)表wt12 日期:2011年12月14日
摘要:學困生能否轉化,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教師能否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也是目前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解決此問題,先要診測清楚他們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作者從兩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學困生轉化工作的理解。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困生 形成原因 轉化方法
“學困生”又稱“后進生”,是指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的學生。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學困生,學困生能否轉化,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教師能否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也是目前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解決此問題,先要診測清楚他們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自己對學困生轉化工作的理解。
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大教育家孔子曾強調對學生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對學生的了解,就沒有學校,就沒有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師。”這都說明了教師對學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情況,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數,對癥下藥。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有些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huán)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們出現知識斷層,在正常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效果差,不能達到學校教育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的不良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二是學校原因。教師思想教育不力及片面追求成績,對學困生輔導不及時;三是社會原因。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隨著潮流在不斷變革,思想意識使部分學生受到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讀書無用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四是非智力因素。不少聰明的學生怕吃苦,怕經受挫折,經受磨難,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喪失信心與勇氣,甚至產生“變態(tài)”心理,總認為老師、同學看不起自己,自己萬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學,也不想讓別人學,最后走進“雙差生”行列。
二、學困生的轉化方法
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認真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保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
1.正確理解,認真對待學困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一般來說,學困生之所以落后,并非都是智力的問題。因而,當問題出現時,不要急于批評和指責,甚至是厭惡自己的學生,而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分析他們?yōu)槭裁慈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深層次的原因何在?去理解他們,同情他們,不把他們當作是班里的包袱,在教學過程中樹立起他們的學習信心,要真心地去愛護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他們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和親近感,愿意接受教育和管理。
學困生與優(yōu)秀生相比,他們的自尊心更強,更加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信任和鼓勵。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理解學困生存在的原因,認真細心地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從而堅定信念,使聰明才智得到有效發(fā)揮。
2.加強交流,師生為友。
“學困生”的心靈是自卑的,態(tài)度是頹廢低迷的。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對話交流是溝通的最好方式,心靈理解的最佳捷徑。課下可以和他們談愛好、談體會、談成長,談話中一定要肯定他們正確的認識和觀點,使他們感覺你是朋友。在交流中詳細了解學生的情況。通過交流充分理解了學生,我們能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因勢利導發(fā)揮他們的長處。用我們真誠的愛心呵護他們的心靈,心靈通了情誼自然有了。正如古語所云:“親其師,信其道?!?div style="height:15px;">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一種能夠使人奮發(fā)向上的內部動力,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基礎,而學困生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差,信心不足,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自卑心理,進而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數學老師要幫助學困生樹立起自信心,就要多鼓勵,常表揚,逐步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他們堅強的自信心。例如在課堂上說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在作業(yè)批改中批注:“進步很大”,“解題思路很好,繼續(xù)保持”,等等,讓他們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增強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認為自己可以學好的信心。又例如在進行教學和課后輔導時,有意識地出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讓他們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感到,只要努力學習、方法得當、持之以恒,就完全可以學有所得,取得好的成績,使他們能夠在“我能行”的狀態(tài)中認真學習,不斷進步。
學困生由于基礎不扎實,思維能力弱,以及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所限,有時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一知半解。如果教師不注意到這一點,不顧教學實際,不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統(tǒng)一標準去要求學生,則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影響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教師要重視這些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他們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降低一定的難度和目標。在講解知識時,應盡量分散難點,對他們盡量提問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上黑板板演時也適應他們的實際能力,作業(yè)布置上開一些“小灶”,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題量適中,適當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并加強一些變式訓練,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因勢利導,讓他們看到進步的希望。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師要以寬廣博大的胸懷面對學困生,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和鼓勵,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成長,不斷完善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