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后崗類型遺址M45號龍、虎蚌殼擺塑與人的合葬墓,距今6460余年
圖2 西水坡第三組蚌塑“人乘龍與 奔虎”(摹本)
圖3 甘肅武[㈠縣傅家門出土5000年前鯢魚紋彩陶瓶(摹本)
圖4 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上的距今5000年的C字形玉龍飾(紅山文化)
圖5 內(nèi)蒙占赤峰市巴林右旗出上的豬首環(huán)體玉龍(紅山文化)
圖6 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迄今4500~3900年的蟠龍紋彩陶盤
圖7 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片上的龍紋“一頭雙身蛇形
圖8 殷墟婦好墓出土司母辛觥蓋上的有角爬行龍紋]
圖9 殷墟晚期子父丁卣上之相顧式雙頭龍紋圖案
圖10 山西石樓桃花莊出土的晚商青銅龍紋觥
圖11 殷墟青銅器戊菔卣上之角形龍紋
圖12 商河南殷墟出土骨刻人首龍身像
圖13 甲骨文“龍”字象形結(jié)體,有頭、有角、又有彎曲的軀干
圖14 金文“龍”字類似甲骨文而—巳多有“且(祖)”字形角冠
圖15 龍虎尊肩部的祖角龍
圖16 河南安陽小屯M18出土的蟠龍紋銅盤
圖17 殷墟婦好墓豬首環(huán)體龍玉飾
圖18 紋簋的象鼻龍紋
圖19 西周青銅器鐵卣多齒角龍紋
圖20 西周青銅器匽侯盂花冠龍紋圖案
圖21 青銅器鐘鼓部花冠象鼻龍紋圖案
圖22 西周青銅器上之—頭雙身蛇形龍
圖23 “依尤仁德”龍形玉(摹本)
圖24 白艿簋、梁其盨的龍日交連紋圖案
圖25 西周青銅器之上蠶龍紋
圖26 陜西寶雞出土秦公鐘龍紋圖案
圖27 春秋青銅器曾伯菜籃上之交龍紋圖案
圖28 安徽博物飾藏龍耳蔡侯方壺
圖29 蔡侯產(chǎn)劍上的龍鳳鳥蟲篆之龍紋
彩圖1 陜西寶雞北首嶺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類型遺址出土蒜頭過來陶畫“水鳥啄魚紋”,碳同位素測定年代為距今6800-6000年。魚紋為早期的原鳳紋。
彩圖2 陜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類型遺址出土蒜頭過來陶畫“水鳥啄魚紋”,碳同位素測定年代為距今6800-6000年。魚紋為早期的原鳳紋。
彩圖3 浙江余杭瑤山山出土距今5000-4800年的龍首玉鐲(良渚文化)
彩圖4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之龍耳簋
關于龍的原型,目前學界尚無一致意見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十七種見解。
(一)蜥蜴說。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龍象蜥蜴戴角的形狀。”
何新《中國神龍之謎的揭破》(《神龍之謎》,1988年)“其實所謂‘龍’就是古人眼中鱷魚和蜥蜴類動物的大共名。”
(二)鱷魚說。
何新《龍:神話與真相》(1989年):“古中國大陸和海洋上,確曾存在過一種令人恐怖的巨型爬行動物。這種巨型爬行動物,以及與其形狀相近的其他幾種爬行動物,其實就是上古傳說中所謂‘龍’的生物學原型。換句話說,‘龍’在古代是確實存在的,它就是現(xiàn)代生物分類學中稱為Crocodilus Porosus的一種巨型鱷——蛟鱷。”
(三)恐龍說。
王大有《龍鳳文化源流》(1988年):“龍,被古人公認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還是恐龍。古人以具有四足、細頸、長尾、類蛇、牛、虎頭的爬行動物為龍,這可能是古人當時見到并描繪下來的某種恐龍形象。”
(四)蟒蛇說。
徐乃湘、崔巖峋《說龍》:“綜合起來看,龍是以蛇為基礎的。發(fā)展變化了的蛇圖騰像就是龍的形象。”
何金松《漢字形義考源》:“龍可以豢養(yǎng)、馴化,為人服勞役可殺肉吃。”“其中的龍只能是蟒蛇,不是鱷魚或蜥蜴。”
(五)馬說。
王從仁《龍崇拜淵源論析》:“龍源于馬。”
《周禮·夏官》:“馬八尺以上為龍。”
(六)河馬說。
王從仁《龍崇拜淵源論析》:“龍源于河馬。”
劉城淮《略說龍的始作者和模特兒》:“充任龍的模特兒之一的馬,最初不是一般的陸馬,而是河馬。”“河馬不僅把自己的部份形體貢獻給了龍,而且把自己的部分性能——善于御水,也貢獻給了龍。”
(七)閃電說。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1982年):“幻想龍這一動物神的契機或起點,可能不是因為古人看到了與龍相類似的動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閃電的現(xiàn)象引起的。因為,如果把閃電作為基礎來把它幻想成一種動物的話,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條細長的、有四個腳的動物。”
(八)云神說。
何新《諸神的起源》(1986年):“云從龍。。”“召云者龍。”(引自《易傳》)據(jù)《淮南子·地形訓》:“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之埃上為黃云。”“青龍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為青云。…‘赤龍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為赤云。”“白龍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為白云。”“玄龍入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為玄云。”何新說:“在上引文中,龍與云的關系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我的看法是,‘龍’就是云神的生命格。”
(九)春天自然景觀說。
胡昌健《論中國龍神的起源》:“龍的原型來自春天的自然景觀——蟄雷閃電的勾曲之狀、蠢動的冬蟲、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現(xiàn)的雨后彩虹,等等。”“其中虹是龍的最直接的原型,因為虹有美麗、具體的可視形象。
(十)樹神說。
尹榮方《龍為樹神說——兼論龍之原型是松》:“中國人傳說中的龍,原是樹神的化身。中國人對龍的崇拜,是樹神崇拜的曲折反映,龍是樹神,是植物之神。龍的原型是四季常青的‘松’、‘柏’(主要是松)一類喬木。”“松、龍不僅在外部形象上驚人地相似,而且‘龍’的其他屬性,與松也同樣驚人地相似。”
(十一)物侯組合說。
陳綬祥《中國的龍》:“在廣大的范圍中,人們選擇不同的物侯參照動物,因此,江漢流域的黿類、鱷類,黃河中上游的蟲類、蛙類、魚類,黃河中下游的鳥類、畜類等等都有可能成為較為固定的物侯歷法之參照動物;……后來,這些關系演化成觀念集中在特定的形象身上,便形成了龍。”
(十二)以蛇為原型的綜合圖騰說。
聞一多《伏羲考》:“它(引者注:龍)是一種圖騰(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龍圖騰,不拘它局部的像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魚、像鳥、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卻是蛇。這表明在當初那眾圖騰單體林立的時代,內(nèi)中以蛇圖騰最為強大,眾圖騰的合并與融化,便是這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體的結(jié)果。”
除此之外,還有“龍起源于水牛”、“龍由豬演變而來”、“龍與犬有聯(lián)系”、“龍源于魚”與“龍形由星象而來”等五種看法,加上前述十二種,凡十七種見解。可能還有遺漏。劉志雄、楊靜榮《龍與中國文化》一書,搜集—了十二種有關龍之原型的言說。何金松《漢字形義考源》一書,倡言“龍源于蟒蛇”說并簡略轉(zhuǎn)述王從仁《龍崇拜淵源論析》一文關于龍之原型說的十四種觀點。本文總結(jié)龍原型十七見時,參閱了前述諸書、文有關內(nèi)容。
凡此龍之原型諸說,有些為推測之見,缺乏扎實的考古與文字學依據(jù)。如所謂“恐龍”說,《龍鳳文化源流》稱“這可能是古人當時見到并描繪下來的某種恐龍形象”,這顯然有悖于常識。據(jù)考古,恐龍生活的極盛年代為中生代,至中生代末期已全部絕滅,當時地球人類遠未誕生,也談不上中華文明的存在,中華“古人”當時如何可能“見到”?這樣,恐龍又怎么可能成為中華先祖創(chuàng)構“龍”這文化意象的動物學原型呢?如果“古人當時見到并描繪下來的”是出土的恐龍化石,那也必須要有考古學依據(jù)及其說明。
羅愿《爾雅·翼·釋龍》所描述的龍之形象,是—個由多種動物拼湊起來的角色。所謂龍者,“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龜,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一關于龍的空間意象,頗接近于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那個樣子。因此,是否可以這樣說,前述有些關于龍之原型的說法,實際是從這一關于龍的拼湊起來的角色形象中邏輯地反推出來的,是否確是龍之原型,頗值得商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