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允升園
《內功經(jīng)》,乃武學秘籍《內功四經(jīng)》之首。此經(jīng)乃氣法之論,主要闡述脈絡、規(guī)格、勁訣之要領,注重脈絡運行和氣血暢通,其關鍵處在于一個“通”字。之于太極、形意、八卦,各家皆重視經(jīng)脈氣血之暢通和發(fā)勁之諸法。吾文《武學秘籍內功經(jīng)脈絡篇之釋義、體悟和慎重之處》,主要探尋脈絡奧秘。本文主要闡述內家拳包括太極拳之必須規(guī)格。
一、“既明脈絡,次觀規(guī)格”。以太極為體,以陰陽為用;以陰陽為體,以勁道為用;以勁道為體,以拳架、著法為用
《內功經(jīng)》言:“既明脈絡,次觀規(guī)格。 ”此句與《內功經(jīng)》之第一句“內功要傳,脈絡甚真”相應。所謂規(guī)格,即一定之規(guī)。各行各業(yè)皆有規(guī)矩。之于內家拳之初學者,在明晰脈絡之后,第二步即須知道行拳之一定之規(guī),嚴格遵守規(guī)定之動作姿式。格式不知,脈絡之言亦空談耳。
拳照:楊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
吾之體悟,之于普通拳友,基本規(guī)格如下:
之一。須知太極拳對人有三益:健體、防身、養(yǎng)生。
之二。須知太極拳之基本理法,即:以無極為體,以太極為用;以太極為體,以陰陽為用;以陰陽為體,以勁道為用;以勁道為體,以拳架、著法為用;以腰胯為體,腿腳、臂手為用,所謂手腳不自動。
之三。須知八門五步“十三
勢”。八門,包括四正之掤、捋、擠、按,四隅之采、挒、肘、靠。五步,即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之于八門五步,吾認為還應考慮奇門遁甲之八門。比如,坤位之死門,若踏進對方之此門,正好進入對方打擊圈之最佳角度,更容易受傷。
之四。須知拳架定式之基本要求,即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尾閭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眼神視前。
二、“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背平而正”。此四句話,暗含著內家拳身法鮮有人知的一個秘密
《內功經(jīng)》曰:“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背平而正?!贝怂木湓捿^易理解。正頭起項,以壯滿面之神;順肩,以活兩背之勢;出胸,以足周身之威,此上部之格式。然正頭須提項來,順肩須四面平正,不可略有歪斜,胸雖出而有收斂之意,此式中之真竅也。 練功時,須精神集中,不能散亂,氣形于面,動作順遂,肩背松活,高低平衡,胸部一開一合,不要停滯。
吾之體悟,與允升園之太極拳友分享。此四句之身法規(guī)格十分重要,但是,一旦行拳之時,若想著頭怎么正、肩怎么順、胸怎么出、背怎么平,是永遠也難悟出太極拳之精妙的。有無更好之練法,可一步到位且做到此四句之身法要義?
當然有。哈哈??上?,有些人打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太極拳,也未曾耳聞,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其實,做到這四句身法之后,吾所言之秘密練法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所有內家拳派,幾乎沒有人來向普通拳友捅破這層窗戶紙。
為何?原因之一,不懂或不知。之二,因為這層窗戶紙?zhí)滟F!倒退一百年,就此一句話得值幾百兩白銀!吾與太極拳友們分享,乃秉承師傅交吾傳承太極文化之使命而為之,非博眼球。
形意拳大師李仲軒說:“渾圓樁是以眼神站樁,兩眼要往上高瞟。練武先練眼,眼能生神,所以是練武先練眼神。人爬上山頂,累得疲憊不堪,但目光一遠眺,身上就輕松。渾圓樁就是這個原理?!?/p>
李仲軒大師此言中有一句話,已道出身法之要義,只是沒有說得太明白。那句話?即“以眼神站樁,兩眼要往上高瞟”。高瞟到什么程度?這是關鍵!吾來告訴大家吧——視線與地面平行。
三、“足堅而穩(wěn),膝曲而伸”。看得見的人體之中線重心,為死根??床灰姷娜梭w之意念重心,乃活根
《內功經(jīng)》曰:“足堅而穩(wěn),膝曲而伸?!?此兩句之大意,較易理解。吾之體悟與拳友分享,有三點至關重要。
其一。足堅而穩(wěn),非死根,乃活根。人之重心亦分陰陽。陽重心,即看得見的人體之中線重心。陰重心,即看不見的人體之意念重心。陰重心非在腳底,而在體外。水性太極拳名家王壯弘言:有根即是無根,無根即是有根。太極拳舍己從人,根是活根,是“無根之根”。此處之“無根之根”,吾之理解,即為人體之意念重心。
其二。膝為筋之府。若膝曲不到位,腿筋則緊,筋緊則影響腿部之氣脈暢通,難以氣沉腳底。若氣過多停滯于膝,行拳日久則易傷膝。
其三。膝之擊打能力極強。龍爪掌,乃化解膝打之良法,但是,由于龍爪掌為陽木,膝蓋為陰土,而陽克陰不毀,故化力不大。
人之腳部有一位置,對膝蓋具有重創(chuàng)性。為何?腳為陰,膝為陰,五行之同性相克力量大,五行之異性相生力量大。哪個部位?拳友們自己悟吧。此打法太厲害,易傷人,有緣者自然會明白。
四、“襠深而藏,肋開而張”。其實,松開尾閭和雙肩之后,“太極襠”和“太極肋”即自然而成
《內功經(jīng)》曰:“襠深而藏,肋開而張?!?此句之大意,前陰向后極力縮起,自然深藏也;兩肋骨縫俱要極力開張,以合出肋之勢。日常練功時,前陰回縮,提襠,兩肋自然橫開而發(fā)力。
吾之體悟,與拳友分享。
之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襠部為地六,真氣外泄之地,須藏。怎么做到“襠深而藏”?非意念之用力提之。吾之體悟,可站“”坎中滿”樁。此樁一站,即明顯感到前陰部位收縮,以養(yǎng)真氣。具體站法:兩腳平行站立,腳之外側與肩同寬。兩手瓦楞掌,環(huán)抱于下丹田,手指相距約10厘米,兩手掌心朝向小腹,與小腹相距約15厘米。兩手之位置,可左右慢慢晃動身體以調到最佳位置。
之二?!秲裙?jīng)》言:“肋為氣之窟。肋之為用也,其要有二,曰開張舒展,緊彈聚斂,得此竅訣,中部之妙,思過半矣”。
怎么做到“肋開而張”?提檔之后,命門處自然后凸,中脈之氣自然上行至夾脊穴部,此時肩胛自然外展,帶動肋骨向左右外開。肋為天五。若單練肋骨之開合,可用八字掌(河洛太極稱之為戊土掌)行拳,慢慢松開肋骨,進而使肋骨開合。
肋之開合十分重要,拳友須細細體悟。說到最后,其實,真正松開尾閭和雙肩之后,“太極襠”和“太極肋”即自然而成。
五、“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用功之時,氣如抽絲,莫令人聞,自鼻出入方不損傷臟氣
《內功經(jīng)》曰:“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贝司渲屃x:用功之時,氣如抽絲,莫令人聞,自鼻出入方不損傷臟氣。勁必先松而后緊,唯其松之極,故能緊之至也。故以松用緊,非以緊使松也。 日常練功之時,先把氣息緩慢調勻,以意領氣,勿發(fā)短促粗暴之氣,出手要松、要快,落點發(fā)勁要緊。隨松隨緊,緊而速松。
吾之體悟,與拳友分享。
之一。靜坐、行拳皆可調息。形意拳大師宋世榮曰:“靜坐工夫以呼吸調息,練拳術以手足動作為調息”?,F(xiàn)行之六大門派太極拳,拳架之陰陽數(shù)量不平衡,都是陽架多,即呼氣多。太極拳之八法,四呼四吸。五步亦然,除中定外,亦是兩呼兩吸。若只打此五步八法,陰陽平衡,之于養(yǎng)生甚佳。吾所學之河洛太極,每個動作亦是陰陽平衡,故行拳深感輕松自然。
之二。陳氏太極拳宗師陳鑫曰:“拳者,纏法也。不懂纏絲勁,即不懂拳?!碧珮O拳之纏絲勁,集離心力、向心力之雙螺旋于一體。離心力為呼,向心力為吸。故行拳之時,須走雙螺旋之纏絲勁。此時,拳者之呼吸器官幾乎感覺不到呼吸,如宋世榮所言”練拳術以手足動作為調息?!?/p>
六、有人解開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調氣之法,實為《內功經(jīng)》之精華
《內功經(jīng)》曰:“先吸后呼,一入一出;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內有丹田,氣之歸宿;吸入呼出,勿使有聲?!?
此為調氣之法,亦是《內功經(jīng)》之精華所在。其大意為:提者,吸氣之時,存想真氣上升至頂也;下者,真氣落下也;伏者,覺真氣漸收漸小墜于丹田,如龍蟄虎臥潛伏也。此段功法是練行功時,一吸之際,使真氣從涌泉發(fā)出,沿兩腿外側至長強穴,循夾脊上升于百會穴,降至人中穴,舌頂上腭,接任脈降于丹田。在收功時從丹田緩緩落于涌泉。氣之呼吸皆從鼻孔不能有聲音。
吾之體悟,與拳友分享。
之一。怎么認識呼吸?呼吸之法,甚為微妙。然呼吸之法,行拳之時又不能刻意練之,僅須明其理、察其妙即可。
吾學研諸多呼吸之拳論,唯感心意六合拳之呼吸訣甚是道法自然。其訣曰:“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緊相連;有人解開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蔽崧葬屩芯壵叩?。心意六合拳之呼吸訣,最為關鍵的一句話即:“吸在海底呼在天”。此句話,僅指右腳重心而言。
之二。怎么體悟呼吸?若想理解吾之體悟,前提須明此理: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為順時針。
右腳重心,走地道右旋之式,為吸氣,為吞天之氣,氣從腳底起,沿脊椎上行走督脈。譬如,楊氏太極拳右腳重心之提手上勢,即為地道右旋,為吸氣。右腳重心,走天道左轉之式,為呼氣,為接地之力,氣沿任脈下行,直達腳底,入地三尺。譬如,楊氏太極拳重心右腳之摟膝拗步,即為天道左轉,為呼氣。
左腳重心時,與右腳重心之一切相反。以拳架釋之,更易明白。楊氏太極拳左腳重心之提手上勢,為地道右旋,為吸氣;左腳重心之摟膝拗步,為天道左轉,為呼氣。
若配以手型拳型,更佳。練到一定程度,手型拳型自出。
七、呼吸分陰陽。以呼吸行拳,打出的自是陰陽拳、兩儀拳,怎是太極拳
《內功經(jīng)》曰:“下收谷道,上提玉樓;或立或坐,吸氣于喉;以意送下,漸沉底收。”
拳論釋義:此乃下氣之法也。收者,懼氣泄也;谷道者,后陰也;玉樓者,耳后高骨也;提者,自然下氣無阻礙也。不拘坐立,皆自喉而入方能得氣之真路以入肺、入心、入肝、入腎也。氣雖入丹田,用意時必存想真氣沉至底之勢方妙。底者,涌泉穴也。 練功時,將肛門縮緊,下頜內收,頭頂項豎,使氣經(jīng)喉、肺、心循環(huán)暢通無阻,收功于涌泉,坐立皆要依此規(guī)格。
吾之體悟,與拳友分享。
之一。呼為陽,吸為陰,一呼一吸便分陰陽。若以呼吸行拳,打出的自是陰陽拳、兩儀拳,怎是太極拳?故吾極少體悟呼吸之法,而是靜心探尋“無極生太極”之拳道,而非“太極生兩儀”之拳架。
之二?!肚f子·大宗師》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圣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蔽嶂疁\見,圣人之息以踵,非以腳后跟呼吸,非以會陰穴呼吸,而是氣沉腳底。至于沉到腳底何處,是腳跟、涌泉還是其他部位,吾認為可不必細究。
師傅傳吾之河洛太極,手掌之七星大穴,皆有七種掌法和七種拳法相對。腳底之七星大穴亦然。每一種手法和腳法,都是雙螺旋,故皆能氣沉腳底之某一大穴。比如地六式之癸水拳,便是直達涌泉。
之三。內功經(jīng)言氣之下行,須以意送下,漸沉底收。吾對“以意導氣”始終保守謹慎,即不贊成也不反對,若非有名師指點,建議等待緣分。
八、太極拳之行拳,應以雙螺旋拳架之外形,帶動體內經(jīng)脈之運行,忘掉呼吸
《內功經(jīng)》曰:“升有升路,脅骨齊舉;降有降所,氣路俞口。 ”此句之大意:氣升于兩脅,骨縫極力張開,向上舉之,自然得竅;降時必自背脊俞口穴而入,透前心方得氣之真路。 這一功法與“下收谷道,上提玉樓。或立或坐,吸氣于喉;以意送下,漸沉底收”一句有密切聯(lián)系。
練功時,氣向上升,從肋骨自下而上,一節(jié)一節(jié)開張。下降時,由喉納于背后往肺俞穴(第三大椎兩旁各一寸五分),復穿于前心,降于丹田。以上諸項是練功時必須嚴格遵守的,切勿疏忽。
吾之體悟,與拳友分享。之一,若非有名師近身指點,吾師不建議拳者修煉此類“以意導氣”之功夫。之二,太極拳之行拳,應以雙螺旋拳架之外形,帶動體內經(jīng)脈之運行,只關注拳架,忘掉呼吸。肋屬土。形意拳之橫拳,八卦掌之八字掌法,河洛太極之天五式、地十式,屬性為土,皆為松肋之極好架式。之三,“降時必自背脊俞口穴而入,透前心方得氣之真路”,吾不建議普通拳者輕易練習此類功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