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華古圣先賢 你知道多少? 九-3
userphoto

2023.10.06 湖北

關注
接上期:
二十九-8、東方朔——“智圣”、西漢辭賦家
東方朔(約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德州陵城區(qū)神頭鎮(zhèn))人,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辭賦家。
東方朔博學廣識,能言善辯,善于以詼諧的語言和方式,陳說國政大事,甚得漢武帝賞識。其事跡在《史記》《漢書》中均有記載。漢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拜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職。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漢武帝面前談笑取樂,曾言政治得失,上陳“農(nóng)戰(zhàn)強國”之計。漢武帝始終視為俳優(yōu)之言,不以采用。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詼諧風趣,義理精辟,言辭才辯,獨樹一幟,文采風格,卓然一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朝張溥匯為《東方太中集》。
人物生平
公車署上書
東方朔約生于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早年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愛好儒家經(jīng)術,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漢武帝即位初年(建元元年,前140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更是寫了三千片竹簡的內(nèi)容上書,這些竹簡要兩個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則花了二個月的時間才讀完。
據(jù)《漢書》記載,在自薦書中,東方朔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yǎng)長大成人。我十三歲開始讀書,經(jīng)過三年的刻苦,讀的書籍已經(jīng)夠用;在十五歲時學習擊劍;十六歲學《詩》、《書》;閱讀量達到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又開始學習兵法和作戰(zhàn)常識,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zhàn)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這樣的人,應該能夠做天子的大臣吧!”武帝讀后認為東方朔氣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車署中等待召見。
待詔金馬門
由于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未得漢武帝召見,東方朔很是不滿。為了盡快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給漢武帝養(yǎng)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又不能打仗,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對國家毫無益處,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緊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聽后大為惶恐,哭著向漢武帝求饒。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于有了一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然而我與侏儒所賺奉祿卻一樣多,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就干脆放我回家,我不愿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糧食。”漢武帝聽后捧腹大笑,于是命令他在金馬門待詔,至此東方朔稍微得些親近。
初升常侍郎
漢武帝有一次玩射覆的游戲時把壁虎藏在盂中,卻沒有人猜中。東方朔向武帝自請說:“臣曾學《易》,請允許我猜猜是什么?!庇谑撬麑⑤椴菖懦筛鞣N卦象,回答道:“我認為說它是龍卻無角,說它是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脈脈而視,善于爬墻,這東西不是壁虎就是蜥蜴。”于是漢武帝賜給東方朔十匹帛。
后來武帝又讓東方朔猜其它的東西,而東方朔每猜必中,皆有賞賜。東方朔也因此被漢武帝寵幸的伶人郭舍人嫉妒。郭舍人對漢武帝說東方朔狂妄自大,其實并沒有真本領,猜中只是偶然。并向漢武帝請求與東方朔一決高下。郭舍人用樹上的寄生出題,不料東方朔竟也猜中。敗后的郭舍人依然不甘心,又向東方朔出謎語,然而東方朔應聲就答,沒有謎語能夠難住他,在場的所有人亦非常驚訝。此后,漢武帝便任命東方朔為常侍郎,東方朔也終于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和寵幸。
拜太中大夫
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常常以平陽侯的身份出游狩獵,出游的時間也從一天到五天。后來,這樣的游玩已經(jīng)不能為漢武帝所滿足。加之路途遙遠又被當?shù)氐陌傩諈挓谑菨h武帝萌生了修建上林苑的想法。在估算完修苑囿所占農(nóng)田的價值之后,又派人劃出占地所屬縣的荒地以抵償農(nóng)民。
做此決策之時東方朔恰好在場,便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的物產(chǎn)富饒及地勢險要,若修以林苑則是不恤農(nóng)時、非富國強民之計。并列出不可修建上林苑的三個原因。又舉殷紂王、楚靈王、秦始皇大興土木導致天下大亂的例子。最后獻上《泰階六符》希望漢武帝能夠觀察天象的變異而自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漢武帝因此拜東方朔為一千石太中大夫之官職,加給事中之銜,并賞賜黃金百斤。
免職復中郎
東方朔有一次喝醉了酒,進入殿中后在殿上小便,而此舉被其他官員彈劾。因犯下大不敬之罪,漢武帝下詔免其官職,將東方朔貶為庶人。讓東方朔在宦者署待詔。
后來,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殺人被捕入獄,漢武帝在隆慮公主死前曾答應其姐用黃金千斤、錢一千萬預先贖昭平君一死。然而當昭平君真的犯下殺人死罪之時,漢武帝又不想違逆法律的準則,讓查處此案的法官依法判決。因違背了對姐姐的諾言而難受。東方朔這時卻舉杯向武帝祝壽,漢武帝認為東方朔的話說的不是時候就先行離開了。傍晚的時候才詔見東方朔問其原因。東方朔便用陰陽五行的理論來講述悲傷的情緒對身體壽命的影響,酒是最好的消愁之物,故以酒祝壽顯明陛下的剛正不阿,又可以為陛下解哀愁。于是漢武帝又任命東方朔為中郎之職,并賞賜布帛百匹。
將死多善言
東方朔又舉薦他的兒子做郎官,其子后升為謁者,經(jīng)常奉漢武帝之命持節(jié)出使。及東方朔老,臨終前規(guī)勸武帝說:“《詩經(jīng)》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蔽涞壅f:“如今東方朔說話竟如此正經(jīng)?!辈Υ烁械襟@奇。過了不久,東方朔便生病去世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主要成就
政治貢獻
東方朔終其一身最高職務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在“漢之得人,于茲為盛”的漢武朝,東方朔未能立下青史書名的政治功績,然其以近侍的身份與漢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亦對漢武帝的行為舉措做出了一定影響。
東方朔利用其接近漢武帝的機會,察言觀色,一有機會便直言切諫在修上林苑之事上諫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殺人之事上諫武帝公正執(zhí)法,在主人翁事件上諫武帝矯枉風化。諸如此等,不一而足。
文學成就
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據(jù)史書記載其與枚皋多有辭賦,然而存世的卻很少。
個人作品冠名偽作
《答客難》《屏風》《東方朔占》
《非有先生論》《皇太子生禖》《東方朔歲占》
《封泰山》《殿上柏柱》《海內(nèi)十洲記》
《神異經(jīng)》《平樂觀賦獵》《黃帝朔書》
《責和氏璧》《從公孫弘借車》《東方朔書》
《試子詩》
《感應經(jīng)》
《七諫》
《射覆經(jīng)》
人物評價
劉向:“少時數(shù)問長老賢人通于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說,故令后世多傳聞者?!?div style="height:15px;">
楊雄:“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div style="height:15px;">
桓譚:“東方朔短辭薄語,以謂信驗。人皆謂朔大智,后賢莫之及?!?div style="height:15px;">
班固:①“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似優(yōu),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非夷、齊而是柳下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nóng);依隱玩世,詭及不逢”。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于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耀?!雹凇皷|方贍辭,詼諧倡優(yōu),譏苑捍偃,正諫舉郵,懷肉污殿,弛張沉浮?!?div style="height:15px;">
夏侯湛:①“先生瑰瑋博達,思周變通,以為濁世不可以富貴也,故薄游以取位;茍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頑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訓也,故正諫以明節(jié)。明節(jié)不可以久安也,故詼諧以取容。潔其道而穢其跡,清其質(zhì)而濁其文。馳張而不為邪,進退而不離群。若乃遠心曠度,贍智宏材。倜儻博物,觸類多能。合變以明策,幽贊以知來。自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陰陽圖緯之學,百家眾流之論,周給敏捷之辯,支離覆逆之數(shù),經(jīng)脈藥石之藝,射御書計之術,乃研精而究其理,不習而盡其功,經(jīng)目而諷於口,過耳而闇於心。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嘲哂豪桀,籠罩靡前,跆籍貴勢,出不休顯,賤不憂戚,戲萬乘若寮友,視儔列如草芥。雄節(jié)邁倫,高氣蓋世可謂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已。談者又以先生噓吸沖和,吐故納新;蟬蛻龍變,棄俗登仙;神交造化,靈為星辰。此又奇怪惚恍,不可備論者也?!雹凇俺C矯先生,肥遁居貞。退不終否,進亦避榮。臨世濯足,希古振纓。涅而無滓,既濁能清。無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伊何,視污若浮。樂在必行,處淪罔憂??缡懒钑r,遠蹈獨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蹤。邈邈先生,其道猶龍。染跡朝隱,和而不同。棲遲下位,聊以從容。”
司馬貞:“滑稽鴟夷,如脂如韋。敏捷之變,學不失詞。淳于索絕,趙國興師。楚優(yōu)拒相,寢丘獲祠。偉哉方朔,三章紀之。”
王安石:“平原狂先生,隱翳世上塵。材多不可數(shù),射覆亦絕倫。談辭最詼怪,發(fā)口如有神。以此得親幸,賜予頗不貧。金玉本光瑩,泥沙豈能堙。時時一悟主,驚動漢庭臣。不肯下兒童,敢言詆平津。何知夷與惠,空復忤時人?!?div style="height:15px;">趣聞軼事
史載故事
割肉遺妻
東方朔做常侍郎的時候,漢武帝有一次在伏天賞賜肉給侍從。然而負責分肉的太官丞卻遲遲未來。東方朔便獨自拔劍割肉,并對他的同僚們說:“伏天應當早點回家,請允許我接受天子的賞賜?!彪S即把肉包好懷揣著離去。后來太官丞將此事上奏漢武帝。武帝便問東方朔:“昨天賜肉,你不等詔令下達,就用劍割肉走了,是為什么?”于是東方朔脫帽跪謝請罪。漢武帝說:“先生站起來自責吧!”東方朔再拜說:“東方朔呀!東方朔呀!接受賞賜卻不等詔令下達,這是多么無禮呀!拔劍割肉,多么豪壯呀!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潔呀!回家送肉給妻子吃,又是多么仁愛呀!”漢武帝聽罷笑著說:“讓先生自責,沒想到你竟反過來稱贊自己!”于是又賜給他一石酒、一百斤肉,讓他回家送給妻子。
歲更其婦
東方朔任郎官時,漢武帝時常給他賜食。東方朔每次吃完后便把剩下的肉揣在懷里打包帶走,衣服臟了之后漢武帝又賞賜他綢絹。東方朔便將漢武帝賞賜的財物全部用于娶長安城年輕漂亮的女子。然而每位女子都是娶回來一年就被拋棄,再重新迎娶。
大隱于朝
漢武帝身邊的郎官大多數(shù)人認為東方朔是瘋子,武帝則認為東方朔若是不行荒唐之事,身邊的郎官沒有人能比得上他。而東方朔自己則說:像我這樣的人就是所謂隱居在朝廷中的人。古時候的人皆隱居深山之中。東方朔時常在酒席中飲酒暢快之時便唱:“隱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馬門。宮殿里可以隱居起來,保全自身,何必隱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div style="height:15px;">騶牙歸義
有一次建章宮出現(xiàn)了一只長的像麋鹿的動物,但是沒有人認識這只動物。漢武帝便命令東方朔來看。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請賜給我美酒好飯讓我飽餐一頓,我才說?!蔽涞蹜?。吃過酒飯,東方朔又說:“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陛下賞賜給我,我才說。”武帝再次答應。于是東方朔說道:“這只動物叫騶牙。當遠方有前來投誠的事情,騶牙便會先出現(xiàn)。它的牙齒前后一樣,大小一致而沒有大牙,所以它叫騶牙?!焙髞磉^了一年左右,匈奴渾邪王果然帶領十萬人來歸降漢朝。武帝于是又賞賜東方朔很多錢財。
后世傳說
善哉瞿所
漢武帝游上林苑時看見一棵好樹,問東方朔樹名,東方朔說:“此樹名叫善哉。”漢武帝暗中讓人標記這棵樹。過了數(shù)年之后,再次問東方朔此樹之名,東方朔回答說:“此樹名叫瞿所?!蔽涞塾谑钦f:“東方朔欺騙我很近了啊,此樹的名字為何與之前說的不一樣呢?”東方朔回答道:“大為馬,小為駒,長為雞、小為雛,大為牛、小為犢,人生為兒、長為老,昨日的善哉今日已長成瞿所。生老病死,萬物成敗,哪里有定數(shù)?漢武帝于是大笑?!?div style="height:15px;">怪哉怪哉
漢武帝游幸甘泉宮,看到馳道中有一只紅色的小蟲,頭部的牙齒耳鼻都有,但是沒人認識。漢武帝于是讓東方朔來觀看,東方朔看完之后回答說:“此蟲名叫怪哉。曾經(jīng)此地關押了很多無辜的人,眾人哀愁怨恨,都仰首嘆息:“怪哉怪哉!”藉此而感動了上天,因憤而生,所以名叫怪哉。此處必定是當年秦朝的獄所?!皾h武帝當即翻閱地圖,果然如東方朔所說。漢武帝又問:“如何驅趕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但凡有憂愁的人,以酒則解愁,陛下用酒灌它自然就消失了。”于是武帝使人將蟲子放置在酒中,過了一會兒果真消散。
上林鹿死
漢武帝時有人因為擅自殺了上林苑的鹿,被有司判為死罪。東方朔對武帝說:“這個人確實該死,理由有三:一是使陛下因為一頭鹿而殺人,這是第一個該死的理由;讓天下人知道陛下看重鹿而輕人命,這是第二個該死的理由;匈奴有犯邊的急情,需要鹿的角撞死匈奴兵,這是第三個該死的理由?!睗h武帝聽了之后不說話,然后赦免了殺鹿的人。
不死之酒
漢武帝齋戒七天,遣巒大帶來數(shù)十名男女去君山尋不死藥。巒大得不死酒而歸。漢武帝想要喝時,東方朔說:“我能識別這酒的真假,陛下請看?!闭f罷便飲了一口。漢武帝煩怒想要殺了東方朔,東方朔說:“陛下如果殺了臣,就證明這酒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喝了能夠不死,那么陛下就殺不死臣?!庇谑菨h武帝赦免了東方朔。
劫后余灰
漢武帝鑿昆明池,挖了非常深,挖出來的都是灰黑色的灰,沒有土。舉朝官員都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因此漢武帝召來東方朔問。東方朔說:“臣愚昧不知道這個原因,陛下可以嘗試去詢問西域的胡人。”漢武帝認為東方朔不知道,又難以找到西域胡人詢問。待到漢明帝時期,外國的胡人來到洛陽,當時有人記起東方朔所說的話,便試著問武帝時期灰黑色的東西。胡人說:“天地的大劫快要來臨時,就會有劫燒,那灰黑色的東西便是大劫燃燒后余下的灰燼?!笔廊瞬胖獤|方朔所言是真。
偷王母桃
《漢武故事》記載,東郡 (今山東、河北、河南交界一帶,治所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貢給漢武帝一矮人,其高七寸,衣帽 具全。武帝常令在桌案上行走。疑其為山精, 召東方朔問。東方朔見矮人,問道:“巨靈,你為何到此,你母還家未?”矮人不答,指東方朔對武 帝說:“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實。這小兒不良, 已經(jīng)偷過三次,因此得罪王母,被貶謫來此?!蔽涞鄞篌@,始知東方朔非凡世之人。后世王母蟠桃會之傳說,即源于此。【東方朔偷桃:東方朔偷桃的典故源于傳說:漢武帝壽辰之日,宮殿前一只黑鳥從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東方朔回答說:“此為西王母的坐騎'青鸞’,王母即將前來為帝祝壽?!惫?,頃刻間,西王母攜7枚仙桃飄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兩枚仙桃外,余5枚獻與武帝。帝食后欲留核種植。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原地薄,種之不生?!庇种笘|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睋?jù)此,始有東方朔偷桃之說。東方朔并以長命一萬八千歲以上而被奉為壽星。后世帝王壽辰,常用東方朔偷桃圖慶典?!皦坌恰背蔀橹袊鴤鹘y(tǒng)文化的元素,被繪畫和文房用品等用作題材?!?div style="height:15px;">人物爭議
生卒年份
對于東方朔的生年,學界一度采信《洞冥記》的說法,認為東方朔生于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但也有人批評其為小說家言、不足憑信,也有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等說法。據(jù)《漢書》收錄的東方朔自薦書,東方朔在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征的年份,已經(jīng)二十二歲,而漢武帝征求“方正賢良”等人才,是在建元元年(前140年),結合古人一般計虛歲的情況,東方朔應生于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也有學者認為東方朔寫作上述自薦書不一定是在建元元年(前140年)當年,并推算東方所得生年大致在漢文帝后元三年至五年(前161年-前159年)之間。
至于東方朔的卒年,有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太始四年(前93年)、征和二年(前91年)、后元二年(前87年)等不同說法。
人物身世
東方朔被視為東方姓的一位始祖。據(jù)《洞冥記》,東方朔的父親為張夷(字少平),母親田氏在東方朔出生后不久即去世,東方朔本人為鄰居抱養(yǎng)。然據(jù)東方朔本人的說法,是“兄嫂”將其養(yǎng)大。此外,王充的《論衡》中收錄有關于東方朔本姓金的說法。
后世紀念
東方朔廟會
因史書載東方朔為“射覆”高手,每猜必中。故民間多有關東方朔相術占卜方面的傳說,而占卜的盲人對其更是備加推崇,占卜技藝代代相傳,每年三月三對其供奉跪拜,尊稱占卜鼻祖。每到農(nóng)歷三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東方朔崇拜者自四面八方趕到東方朔祠和東方朔墓,供奉跪拜,年復一年,延續(xù)不斷。后來又逐漸增加了秧歌、高蹺、舞獅子、民樂表演、物資交流等內(nèi)容,時間也由曾經(jīng)的一天延長為三月初三至初五共三天。這就是名聞遐邇的神頭三月三廟會,即以紀念東方朔為主題的經(jīng)濟文化活動。自漢朝興起,晉朝時盛極一時,且歷經(jīng)千余年延續(xù)不衰。雖然文革期間一度中斷,但后來又得以恢復。
東方朔公園
東方朔公園原名東方公園,是取東方朔之復姓“東方”。2014年10月,正式更名東方公園為東方朔公園。東方朔公園位于山東德州市陵城區(qū)城區(qū)中心地段,東鄰政府北大街,南接陵州東路,西靠青年街,北倚文廟路,占地220畝,是2008年縣委、縣政府投資1.6億元建設的重點民心工程。該公園由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設計專家徐飛鵬教授設計,處處講究布局對稱,自北端的文化藝術中心向南依次為中國結廣場、東方朔塑像、歷史廣場、文化長廊、泰山石、玉帶橋,組成一條主軸線;武術廣場、滑冰場,舞蹈廣場、戲曲廣場,休閑林地、小游園等東西對稱排列。公園原以“東方”命名,是取東方朔之復姓“東方”。2014年10月,正式更名東方公園為東方朔公園。
東方朔牌樓
在湖北黃石市鐵山區(qū)龍衢灣入口處,有座始建于明代成化年初的古牌樓,當?shù)厝朔Q據(jù)東方朔牌樓。據(jù)當?shù)氐摹蛾懯霞易V索引》記載,東方朔牌樓古時只有石坊,石坊有三門,正中門楣正面額書“上古仙蹤”,背書“歲星瑞桃”,兩邊門楣正背面各額書一至今尚少人認識的古楚文字。宋真宗時這青石坊曾維修過一次,元末紅巾軍與元軍激戰(zhàn)時被毀,那四個古楚文字,明代重修時被描存在陸氏宗祠之中。
明永樂末年,龍衢居士歲貢士陸鳳翥首倡重修并親筆臨摹陸柬之手跡,重書“上古仙蹤”和“歲星瑞桃”。明代成化年間,村民在此基礎上,重修建了一座兩丈高的青石牌坊,名曰“上古仙蹤”,以紀念西漢大學士東方朔。
青石坊聳立在東方山西麓、走馬寨的登山古道上,石坊四周古木參天,溪流清澈,水流悠悠。遺憾的是,這珍貴的石坊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寇做了碉堡,陸鳳翥臨摹的陸柬手跡,被幾個陸姓農(nóng)民收藏,在“文革”“破四舊” 時被砸碎鋪了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鐵山區(qū)人民政府重新修繕了這座東方朔牌樓。
藝術形象
小說形象
在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到訪方丈仙山時,東方朔已成仙,道名曼倩。孫悟空見到他,笑道:“這個小賊在這里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東方朔朝上進禮,答道:“老賊,你來這里怎的?我?guī)煾笡]有仙丹你偷吃?!彼膸煾笘|華帝君叫他不要亂說,讓他去給孫悟空看茶。
影視形象
1996《漢武帝》——張彤飾演
2001《烏龍闖情關》——鐘漢豪飾演
2001《大漢天子》——陳道明飾演
2004《漢武大帝》——揚大為飾演
2005《鳳求凰》——謝鋼飾演
2008《東方朔》——程前飾演
2012《仙女湖》——王崗飾演
《東方朔的著作》、《西漢太中大夫》、《中國古代神童》、
二十九-9、司馬遷——西漢史學家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前87年),字子長,世稱“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市)人,其父為太史令司馬談,為《史記》發(fā)凡起例。是西漢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司馬遷早年生活在家鄉(xiāng),十歲隨父入京,先后向古文大師孔安國、今文大師董仲舒學習了《尚書》《春秋》公羊學,對儒、道等各家學說有廣泛的學習。初任郎中,奉使西南。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并開始著手編寫《史記》,后因替李陵辯解,觸怒武帝,被處腐刑,出獄后,發(fā)憤著書,于征和元年(前92年)左右完成了這部巨著,完成不久后即去世。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該書文章風格、寫作技巧、語言特點對后世學者影響較深,也為后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成為后代戲劇的取材對象,并大力弘揚人文精神,為后代作家樹立起一面光輝的旗幟,是中國史書的典范,也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還著有《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等作品傳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西漢景、武年間(生年有爭議,參見“人物爭議”部分),在黃河龍門的一個小康之家中,司馬遷出生了。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在漢文帝詔入栗米受爵位以實邊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換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馬遷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漢武帝建元年間,司馬談到京師長安任太史令一職,而司馬遷則留在龍門老家,身體力行,持續(xù)著耕讀放牧的生涯。
學游天下
稍稍年長之后,司馬遷離開了龍門故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父親的身邊。此時司馬遷已學有小成,司馬談便指示司馬遷遍訪河山去搜集遺聞古事,網(wǎng)羅放失舊聞。司馬遷在二十歲時開始游歷天下,他從京師長安出發(fā)東南行,出武關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東南到九疑山。窺九疑后北上長沙,到汨羅屈原沉淵處憑吊,越洞庭,出長江,順流東下。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展轉到錢塘。上會稽,探禹穴。還吳,游觀春申君宮室。上姑蘇,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過淮陰,至臨淄、曲阜,考察了齊魯?shù)貐^(qū)文化,觀孔子留下的遺風,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著秦漢之際風起云涌的歷史人物故鄉(xiāng),楚漢相爭的戰(zhàn)場,經(jīng)彭城,歷沛、豐、碭、睢陽,至梁(今河南開封),回到長安時任太史令的父親司馬談身邊。
回朝為官
因為父親司馬談的緣故,司馬遷回京后,得以仕為郎中。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馳義侯何遺受命平定西南夷,中郎將郭昌、衛(wèi)廣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蘭,平南夷。夜郎震恐,自請入朝稱臣。漢軍又誅邛君,殺笮侯,冉駹震恐,請求臣服并設置官吏。隨后漢武帝在西南夷設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而此時正隨漢武帝東行巡幸緱氏的司馬遷在繼唐蒙、司馬相如、公孫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籌劃新郡的建設。隨后又撫定了邛、莋、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復命。
父授遺命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春天,漢武帝東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參與制定封禪禮儀官員,卻因病留滯在周南,未能繼續(xù)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憤懣,以致病情加重。奉使西南的司馬遷在完成任務后,立即趕往泰山參加封禪大典,行到洛陽,卻見到了命垂旦夕的父親。
彌留之際的司馬談對司馬遷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遠在上古虞舜、夏禹時就取得過顯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來衰落了,難道要斷送在我這里嗎?你繼為太史,就可以接續(xù)我們祖先的事業(yè)了。如今天子繼承漢朝千年一統(tǒng)的大業(yè),到泰山封禪,而我不得從行,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會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萬不要忘記我要編寫的論著啊。況且孝,是從侍奉雙親開始的,中間經(jīng)過事奉君主,最終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揚名于后世,光耀父母,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稱頌周公,是說他能夠歌頌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揚周、召的遺風,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劉的功業(yè),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厲王以后,王道衰落,禮樂損壞,孔子研究、整理舊有的文獻典籍,振興被廢棄了的王道和禮樂。整理《詩》、《書》,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學者們?nèi)砸源藶榉▌t。從魯哀公獲麟到現(xiàn)在四百多年了,其間由于諸侯兼并混戰(zhàn),史書丟散、記載中斷。如今漢朝興起,海內(nèi)統(tǒng)一,賢明的君主、忠義的臣子的事跡,我作為太史而不予評論記載,中斷了國家的歷史文獻,對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記在心里啊?!彼抉R遷低下頭流著淚說:“小子雖然不聰敏,但是一定把父親編撰歷史的計劃全部完成,不敢有絲毫的缺漏。”
私淑古今賢
因為在長安任職,又逢“漢之得人,于茲為盛”的漢武盛世,司馬遷得以結識匯聚于長安的天下賢能之士。包括賈誼之孫賈嘉,公孫季功(或為公孫弘),樊噲之孫樊他廣,平原君朱建之子,馮唐之子馮遂,田叔少子田仁,梁人壺遂,杜陵蘇建等。然而,對司馬遷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董仲舒與孔安國。
司馬遷與上大夫壺遂討論文學之時曾說過:“我聽董生說:'周朝王道衰敗廢弛,孔子擔任魯國司寇,諸侯害他,卿大夫阻撓他??鬃又雷约旱囊庖姴槐徊杉{,政治主張無法實行,便褒貶評定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是非,作為天下評判是非的標準,貶抑無道的天子,斥責為非的諸侯,聲討亂政的大夫,為使國家政事通達而已’”。而縱觀《史記》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學對司馬遷的影響主要為:其一,公羊家頌揚湯武革命,主張以有道伐無道,成為《史記》反暴政的思想基礎;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張"大一統(tǒng)"的思想,成為《史記》貫串全書的主要觀念;其三,公羊家崇讓、尚恥之義是《史記》褒貶歷史人物的道德標準。
因孔安國為孔子后人,家中有當世失逸的《古文尚書》十余篇,并兼通今古文學。故而司馬遷亦嘗就《古文尚書》問故于孔安國,學習古文經(jīng)學的故訓,以及別擇古文資料的古文學,掌握考信歷史的方法。而《古文尚書》作為整個古文學的核心,司馬遷寫上古三代史亦從中作了大量的引用。
司馬遷曾在《史記·孔子世家》給給予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钡母叨荣潛P。其亦吸收孔子學說和六藝經(jīng)傳的精華,效法孔子精神,繼《春秋》作《史記》,完成一代大典。
討論改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漢朝自建立以來已經(jīng)102年了。漢室建立之初,諸事草創(chuàng),大部分都沿襲了秦朝的制作。歷法則采用了較為貼近的《顓頊歷》。盡管如此,《顓頊歷》對朔、晦的計算亦與實際情況相異。于是時任太史令的司馬遷和大中大夫公孫卿以及壺遂等人向漢武帝進言說:“《顓頊歷》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的情況了,因該重新定制歷法?!倍反蠓騼簩捛『枚媒?jīng)學,漢武帝便命令兒寬去與眾博士商議修改歷法等事情。同年,武帝命令公孫卿、壺遂、司馬遷、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人討論定制《漢歷》。
遭受腐刑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并自請步兵五千涉單于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并答應了他。然而,李陵行至?;綍r,卻遭遇匈奴單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后,李陵最終降敵。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zhàn)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比欢?,不久后去迎接李陵的公孫敖無功而還,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武帝便殺了李陵全家,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jié)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后修兵法,呂不韋被貶蜀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圣人發(fā)泄憤懣而作。終于,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背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于太史公的使命。
史記得傳
司馬遷有一個女兒嫁給楊敞。楊敞在漢昭帝劉弗陵時曾官至宰相,與司馬遷之女生二子:大兒子楊忠,小兒子楊惲。楊惲自幼聰穎好學,他的母親把自己珍藏著的并且深愛著的《史記》,拿出來給他閱讀。楊惲初讀此書,便被書中的內(nèi)容吸引住了,愛不釋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讀完。楊惲成年之后,還把它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總是熱淚盈眶,扼腕嘆息。在漢宣帝的時候,楊惲被封為平通侯,這時候他看到當時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馬遷這部巨著正是重見天日的時候,就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了出來,從此天下人得以共讀這部偉大的史著。
主要成就
文史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
思想
司馬遷借老子之口說出了被他改造過和發(fā)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內(nèi)核,有意識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會“小國寡人”和奴隸社會“使民”如何的思想,體現(xiàn)了深得道家精髓的“與時遷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天文
在兩漢時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馬遷。大家都知道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對天文星象精到造詣的專家。其實只要仔細讀其《史記》的《天官書》《律書》《歷書》,就可明白稱他為天文星家專家決非虛譽。
司馬遷繼承父親遺志遺業(yè),完成“推古天變”之任務,并明確表述為“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其結論表述在《天官書》中,即據(jù)春秋242年之間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見等星象,聯(lián)系點天子衰微、諸候力政、五伯代興及到戰(zhàn)國及秦漢之際的社會變亂動蕩,而總結出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yōu)橐患o,三紀而大備的“大數(shù)”,最后才認為“天人之際續(xù)備”。這是司馬遷天文學之應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個星學歷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馬遷又總結了戰(zhàn)國以來的天文學的基本原則,表述如下:“我仔細檢查史書的記裁,考察歷史上的事變,發(fā)現(xiàn)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現(xiàn)象。五星在逆行時,往往變得特別明亮。日月的蝕食及其向南向北的運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這是星象學所要依據(jù)的最基本的數(shù)據(jù)。而星空中的紫宮星垣和東西南北四宮星宿及其所屬的眾多星辰,都是位置不變的,它們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離也是一定不變的,它們的分布排列象征著天上五官的位置。這是星象學中作為'經(jīng)’亦即不變的依據(jù)。而水、火、金、木、土星則是上天的五位輔住,它們的出現(xiàn)隱伏也有一定的時間和周期,但其運行速度快慢不均。這是天文學中的'緯’亦即經(jīng)紫變動的部分。把這些固定的和變動的兩種星象結合起來,就可以預測人事的變化了?!?div style="height:15px;">名言
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縱橫強秦。
貌言華也,圣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
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家族世系
歷史時期家族關系姓名簡介
顓頊先祖(不可考)天官
戰(zhàn)國八世祖司馬錯秦國武將 夏陽人(今陜西韓城)
六世祖司馬靳秦國武將 夏陽人(今陜西韓城)
秦朝高祖司馬昌秦始皇時期鐵官
漢朝曾祖司馬毋懌漢高祖時期市長
祖父司馬喜五大夫爵位
父親司馬談漢武帝時期太史令 夏陽人(今陜西韓城)
本人司馬遷漢武帝時期太史令、中書令 夏陽人(今陜西韓城)
長子司馬臨后改姓“馮“夏陽人(今陜西韓城)
次子司馬觀后改姓“同”夏陽人(今陜西韓城)
女兒司馬氏嫁丞相楊敞
女婿楊敞漢昭帝時搜栗都尉、大司農(nóng)、御史大夫、丞相,安平侯
外孫楊忠漢宣帝時安平侯
外孫楊惲漢宣帝時左曹、中郎將、光祿勛
歷史評價
漢代
揚雄在《法言》一書中寫道:“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睏钚凼琴潛P司馬遷實錄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實錄與愛奇,為歷人者所贊同,直到現(xiàn)在。
班彪:遷之所記,從漢元至武以絕,則其功也。至于采經(jīng)摭傳,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務欲以多聞廣載為功,論議淺而不篤。其論術學,則崇黃老而薄《五經(jīng)》;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道游俠,則賤守節(jié)而貴俗功:此其大敝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野,文質(zhì)相稱,蓋良史之才也。誠令遷依《五經(jīng)》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幾矣。
班固:司馬遷據(jù)《左氏》、《國語》,采《世本》、《戰(zhàn)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后事,訖于天漢。其言秦、漢,詳矣。至于采經(jīng)摭傳,分散數(shù)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jīng)傳,馳騁古今,上下數(shù)千載間,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頗繆[謬]于圣人,論大道而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烏呼!以遷之博物洽聞,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極刑,幽而發(fā)憤,書亦信矣。跡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難矣哉!
漢明帝在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下詔稱:“司馬遷著書成一家,揚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諷刺,貶損當代,非誼士也?!?div style="height:15px;">魏晉
魏明帝曾對王肅說:“司馬遷以受刑之故,內(nèi)懷隱切,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齒?!?div style="height:15px;">張輔對司馬遷和班固作了如下比較:“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惟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鑒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朝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遷既造創(chuàng),固又因循,難易益不同矣。又遷為蘇秦、張儀、范雎、蔡澤作傳,逞辭流離,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辨士則藻辭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遷稱良史也?!?[59]
晉代著作《西京雜記》中說:“司馬遷發(fā)憤作《史記》一百三十篇,先達為良史之才。其以伯夷居列傳之首,以為善而無報也;為《項羽本紀》以據(jù)高位者,非關有德也;及其敘屈原、賈誼,辭旨抑揚,悲事不避,亦一代之偉才。”
唐宋
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漢朝人莫不能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之為最。”他認為司馬遷作品的風格是“雄深雅健”。《史記》成為韓愈作文的樣本。
柳宗元認為《史記》文章寫得樸素凝煉、簡潔利落,無枝蔓之疾;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
宋人贊司馬遷,其著名者為馬存贊司馬遷的壯游和鄭樵贊司馬遷的五體結構。馬存認為司馬遷平生喜游,足跡不肯一日休。司馬遷壯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盡天下大觀以助吾氣,然后吐而為書。所以他的文章或為狂瀾驚濤,奔放浩蕩;或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妝如濃,靡蔓綽約;或龍騰虎躍,千軍萬馬。司馬遷世家龍門,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劍閣之鳥道;彷徨齊魯,睹天子之遺風。所以,天地之間,萬物之變,可驚可愕,可以娛心,使人憂,使人悲者,子長盡取為文章,因而子長的文章變化無窮。
南宋史學家鄭樵認為:諸子百家,空言著書,歷代實跡,無所紀系。而司馬遷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黃帝,下迄秦漢,勒成一書,分為五體:本紀紀年,世家傳代,表以正歷,書以類事,傳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易其書。六經(jīng)之后,惟有此書??梢娻嶉詫Α妒酚洝吩u價之高。
朱熹:①司馬遷才高,識亦高,但粗率。②太史公書疏爽,班固書密塞。③司馬子長動以孔子為證,不知是見得,亦且是如此說。所以伯恭每發(fā)明得非細,只恐子長不敢承領耳。
明清
金圣嘆把《史記》作為“六才子書”之一,評論《史記》序贊九十多篇。他在評《水滸傳》《西廂記》中多次贊揚司馬遷,發(fā)表了不少真知灼見。他說:“隱忍以就功名,為史公一生之心?!痹谠u《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司馬遷“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淚?!苯鹗@可謂司馬遷的知音。他對《史記》與小說關系的探討獨樹一幟。“《水滸傳》方法即從《史記》出來”,“《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是一篇列傳?!鼻迦藦堉癫ǜ毖裕骸啊督鹌棵贰肥且徊俊妒酚洝贰!笨梢姟妒酚洝穼笫佬≌f寫作技巧的廣泛影響。
錢謙益在《物齋有學集》中說:“司馬氏以命世之才、曠代之識、高視千載,創(chuàng)立《史記》。”他認為司馬遷創(chuàng)立的五體結構,成為歷代史學家編史的樣本,發(fā)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學誠在史學理論名著《文史通義》中說:“夫史遷絕學,《春秋》之后一人而已?!彼J為《史記》一書“范圍千古、牢籠百家”,司馬遷有卓見絕識之能,《史記》有發(fā)凡創(chuàng)例之功。由于司馬遷有卓絕千古的識力和筆力,《史記》是“經(jīng)緯乎天人之際”的一家之言,章學誠儼然比于后無來者。
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司馬遷參酌古今,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專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匯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之極則也?!彼抉R遷的五體結構史學框架,一經(jīng)創(chuàng)立,即為經(jīng)典??v觀廿四史,無一例外。趙翼稱為“史家之極則”,可謂精當之至。
梁啟超認為:“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太史公誠史界之造物主也”。梁啟超對《史記》評價頗高,認為《史記》實為中國通史之創(chuàng)始者,是一部博謹嚴著作。他認為:史記之列傳,借人以明史;《史記》之行文,敘一人能將其面目活現(xiàn);《史記》敘事,能剖析條理,縝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張對于《史記》,“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現(xiàn)代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有專篇介紹司馬遷。魯迅認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彼抉R遷寫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發(fā)于情,肆于心而為文”,因而《史記》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的評價成為《史記》評論中的不朽名言。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泵珴蓶|對司馬遷很佩服,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毛澤東曾在與師哲的談話中嘆息司馬遷的遭遇,并說“司馬遷'身殘?zhí)幏x,動而見尤’卻'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所不辭’,是因為他內(nèi)心的積郁還沒有來得及宣泄,苦衷還沒有昭之于世人,滿腹文采還沒有來得及表露,他希望自己正在寫著的著作能'藏之名山,傳之后人,通邑大都’。誠如是,則雖九死而心不悔,這愿望確實是達到了??梢哉f,真正的信史自司馬遷始,'史學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唐詩、晉字、漢文章,漢代的文章,因了司馬遷的《史記》,確實被推向了極致?!?div style="height:15px;">郭沫若特別贊賞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夸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小說集也可以?!?958年郭沫若在為司馬祠題寫的碑文中對司馬遷有“文章曠代雄”、“功業(yè)追尼父”的贊語。由此可見,郭沫若認為《史記》的文學成就是極高的。
翦伯贊認為司馬遷是中國歷史學的開山祖師,《史記》是一部以社會為中心的歷史。他說:“中國的歷史學之成為一種獨立的學問,是從西漢起,這種學問之開山祖師是大史學家司馬遷?!妒酚洝肥侵袊鴼v史學出發(fā)點上一座不朽的紀念碑?!彼€說:“《史記》雖系紀傳體,卻是一部以社會為中心的歷史。”司馬遷“幾乎注意到歷史上社會之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角落,每一方面的動態(tài),而皆予以具體生動的描寫。所以我以為,《史記》是中國第一部大規(guī)模的社會史”。
鄭振鐸認為:自司馬遷以來,便視歷史為時代的百科全書,所以司馬遷取的材料,范圍極廣,自政治以至經(jīng)濟,自戰(zhàn)爭以至學術,無不包括在內(nèi),其所網(wǎng)絡的范圍是極其廣大的。所謂“文學史”也常常被網(wǎng)絡在這個無所不包的“時代的百科全書”之中。
杜鵬程在《韓城市志》序中說:“韓城素稱文史之鄉(xiāng),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司馬遷的故里,一向文化較為發(fā)達。歷朝各代,名人輩出,其中以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最為著名,其宏偉巨著《史記》聞名中外,影響深遠?!?div style="height:15px;">人物爭議
生年爭議
關于司馬遷的生年,眾說紛紜,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其一是張守節(jié)、王國維等主張的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其二是司馬貞、桑原騭藏、郭沫若等主張的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謗書”爭議
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中對本朝(漢朝)多有負面描述,即所謂“述漢非”的問題,因此許多人認為司馬遷被漢武帝處以宮刑,故在《史記》中誹謗漢朝來泄憤,故有“謗書”的爭議。如東漢末王允言:“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此外王肅、李賢、劉知幾、李幾、王夫之等均有類似批評。有學者認為《史記》“貶天子”并沒有背離《春秋》之義,而是明顯存在著思想上的內(nèi)在繼承與演進,并非私人泄憤所作的“謗書”。司馬遷通過“直書”的變式——“曲筆”的方式,以秦為鑒,暗針時弊,從而承《春秋》“譏天王”之義而至于“貶天子”之法,以規(guī)正漢武帝之失,進而達到 “反王道之本”為后世立訓的目的。
后世紀念
陜西省韓城市以南,在俯視黃河的梁山北端有一座祭祀司馬遷的建筑。建于此處的司馬遷祠始于西晉永嘉四年(310),郡太守建石室、立碑、植柏樹。西晉懷帝司馬熾祭祀過同姓的司馬遷。北宋宣和七年(1125)曾修繕墓垣,建寢宮、獻殿、山門。其后,元明清時期又不斷修繕改筑,成為今天的祠堂。此司馬遷祠的寢宮背后,有司馬遷的墓。實際上這不是埋葬墓,只是后人建造、西晉時修繕的。現(xiàn)存圓形墳丘,高2.15米,周邊13.19米,墻面鋪裝以八卦、花紋磚飾。墳丘之上是一株五叉分枝的大古柏。
影視形象
《司馬遷》,仇永力飾演司馬遷
《大漢天子》,李晟毓飾演司馬遷
《大漢天子2》,李晟毓飾演司馬遷
《漢武大帝》,王往飾演司馬遷
《司馬遷的人物關系》、《中國古代史學家》、《秦漢時期主要歷史人物》、
二十九-10、落下閎——古天文學家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字長公,西漢時期天文學家,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他創(chuàng)制《太初歷》,決定性地影響了中國歷法結構;提出渾天說,創(chuàng)新中國古代“宇宙起源”學說;發(fā)明“通其率”,影響中國天文數(shù)學2000年。
漢武帝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4年)為了改革歷法,征聘天文學家,經(jīng)同鄉(xiāng)譙隆推薦,落下閎由故鄉(xiāng)到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他和鄧平、唐都等合作創(chuàng)制的歷法,優(yōu)于同時提出的其他17種歷法。
人物簡介
落下閎[Hóng](前156年—前87年),復姓落下,名閎,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西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太初歷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漢武帝時任待詔太史,渾天說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制造觀測星象的渾天儀,創(chuàng)制“太初歷”,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在天文學上有較大的影響。其在家鄉(xiāng)閬中蟠龍山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民間觀星臺,改制了觀測儀器渾儀,近代天文學史家朱文鑫說:“自漢落下閎作渾天儀,始立儀象之權輿”,后來的天文歷法家如賈逵、張衡、祖沖之等人,則是在落下閎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發(fā)展的。落下閎完善了古代天文學說渾天說,奠定了中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承前啟后,對于推動中國天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個人經(jīng)歷
落下閎醉心于天象觀察,后在家鄉(xiāng)小有名氣,經(jīng)同鄉(xiāng)、太常令譙隆和太史令司馬遷推薦,被漢武帝征召入京,與當時的官家天文學家唐都、鄧平一起研制歷法。此歷被漢武帝采用,于“太初元年”頒行,故稱其為“太初歷”。
太初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記載的歷法,在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落下閎在天文學、數(shù)學、農(nóng)學上的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也已經(jīng)被學術界公認,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天文史上最燦爛的星座?!?div style="height:15px;">2004年9月16日,經(jīng)國家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已將其發(fā)現(xiàn)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從此,落下閎真正成為一顆璀璨星座永恒的閃耀在星空中。
主要貢獻
中國古代有四大科學門類成果突出,即農(nóng)學、醫(yī)學、天文、數(shù)學,簡稱“農(nóng)、醫(yī)、天、算”。落下閎在這些方面均打下好的基礎。他不僅是繼承了中國古代在上述學科領域的成就,而且大大加以了發(fā)展。
《太初歷》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一次歷法大改革,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天文學上的巨大貢獻。英國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贊他是世界天文學領域一顆“燦爛的星座”。并且把落下閎所處的時代的東西方天文成就作了一個比較,共列成了十大成就,其中落下閎的成就有三個。落下閎雖然己經(jīng)逝世兩千多年了,但“落下閎星”卻永遠閃耀在茫茫太空。
編制《太初歷》
第一,編制《太初歷》。
西漢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歷法,即顓頊歷。至漢武帝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5年),歷經(jīng)100余年,誤差積累已很明顯,出現(xiàn)朔晦月見等實際月象超前歷譜的現(xiàn)象。另外,按當時的推算,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歷元要求。于是,太史令司馬遷等人上書建議改歷。漢武帝同意,并下詔廣泛征聘民間天文學家。
落下閎在同鄉(xiāng)譙隆的推薦下,從四川來到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參加改歷工作。
在改歷過程中,曾發(fā)生激烈的爭論。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閎與鄧平和唐都等20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孫卿、壺遂和司馬遷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18家不同的歷法。經(jīng)過仔細對照比較,漢武帝認為落下閎與鄧平的歷法優(yōu)于其他17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頒行,并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因而新歷又稱為太初歷。太初歷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馬遷、張壽王等人的反對,張壽王甚至提議改回到殷歷。然而孰優(yōu)孰劣,還要以實測為準。為此朝廷組織了一次為期3年的天文觀測,同時校驗太初歷和古六歷的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太初歷更為符合天象。從此太初歷便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將近200年(公元前104—84年)。
為了表彰落下閎的功績,漢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職,落下閎卻堅辭不受,而鄧平則被任命為太史丞。
《太初歷》的優(yōu)點
太初歷仍用十九年七閏的置閏法,但取29+43/81日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為81,所以太初歷又稱八十一分法。它在很多方面超越顓頊歷,歸納起來主要有:
1、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結合
太初歷采用夏正,以寅月為歲首,與春種秋收夏忙冬閑的農(nóng)業(yè)節(jié)奏合拍。
2、無中氣之月為閏月
太初歷規(guī)定以無中氣之月為閏月。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位于偶數(shù)者,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叫做中氣。凡陰歷月中沒有遇到中氣的,其后應補一閏月。這種方法顯然要比以前的年終置閏法更為合理。
提出渾天學說
第二,提出“渾天學說”。
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經(jīng)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他測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經(jīng)差),一直用到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測過。
落下閎第一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個月為“朔望之會”,即認為11年應發(fā)生23次日食。他知道《太初歷》存在缺點:所用回歸年數(shù)值(356.2502日)太大,有預見地指出“后八百年,此歷差一日,當有圣人定之。”(事實上,每125年即差一日,到公元85年就實行改歷。)
落下閎創(chuàng)制的渾儀(包括渾天儀和渾天象),形象地展示了宇宙模型。他通過長期觀測和科學運算,用事實論證了渾天說理論和天體運行規(guī)律,最終制定出優(yōu)于其它17種歷法的“太初歷”,是渾天說對蓋天說的有力的否定。漢代大文學家、天文學家楊雄的論述,《史記》《舊唐書》等記載,均證明是落下閎創(chuàng)造了渾儀。
發(fā)明通其率
第三,發(fā)明通其率算法。
在數(shù)學方面,他發(fā)明“連分數(shù)(輾轉相除)求漸進分數(shù)”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現(xiàn)代學者稱之為“落下閎算法”?!奥湎麻b算法”比采用類似方法的印度數(shù)學家愛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連分數(shù)理論的意大利數(shù)學家朋柏里早1600年,它影響中國天文數(shù)學2000年。
他發(fā)明的“通其率”算法,用輾轉相除法求漸近分數(shù),為歷法計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應用輾轉相除法求漸近分數(shù),與應用連分數(shù)法求漸近分數(shù)其計算程序是一致的。在《漢書·律歷志》中稱“閎運算轉歷”,可見《太初歷》的數(shù)學運算是由落下閎承擔的,包括日法81的計算、“上元積年”的計算、太極上元“的計算,等等。呂子方研究得出,日法81的計算是來自于連分數(shù)求出漸近分數(shù)。日本學者新城新藏在《東洋天文學史》第八編第六節(jié)”三統(tǒng)上元與超辰法“中,提出落下閎是通過求解不定方程,計算”上元積年“。李文林、袁向東提出,有可能”上元積年“是作為一次同余式求解。呂子方提出”太極上元“的計算落下閎也是應用的連分數(shù)求出漸近分數(shù)。這種算法落下閎本人稱之為”通其率“。數(shù)學家何魯為呂子方《〈三統(tǒng)歷〉歷意及其數(shù)源》一文作序時寫道:“'通其率’三字即有求連分數(shù)意。率者,比率。通,謂可通用者,其數(shù)甚多,取其適者或密近者,可也?!敝袊鴶?shù)學史界經(jīng)過20世紀后半葉約半個世紀的探索討論,已認定:“通其率算法不僅是天算家簡化分數(shù)數(shù)據(jù)的重要方法,亦是處理周期現(xiàn)象中一次同余問題的有力工具。“我們可以公正地稱“通其率”算法為“落下閎算法”?!奥湎麻b算法”的主在要程序,即通過輾轉相除求出一系列漸近分數(shù),用以解決多種數(shù)學問題。中國古代歷法計算中的“強弱術”“調(diào)日法”“求一術”等等,都源于“落下閎算法”。從現(xiàn)代數(shù)學和觀點看,“落下閎算法”可以實現(xiàn)用“有理數(shù)逼近實數(shù)”,以及“最佳逼近”等,是具有普通意義的數(shù)學方法。
確立正月為歲首
落下閎在實測的基礎上,考訂歷代重大的天文數(shù)據(jù),改革了不合理的歲首制度,改定為從孟春正月為歲首,即《太初歷》一年的開始,依照春、夏、秋、冬順序,至冬季陰歷十二月底為歲終,使農(nóng)事與四季的順序相吻合,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其次改革了置閏方法,使節(jié)令、物候與月份安排得更為準確?!短鯕v》采用的歲首和科學的置閏法,中國的陰歷一直沿用至今。他通過巨大天文數(shù)據(jù)測定,在天文學史上首次準確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朔望之會”,認為135個朔望月中,至少有23次日食,根據(jù)這個周期,人類可以對日、月食進行預報,并可校正陰歷朔望。
因此,確立孟春正月為歲首的歷日制度是落下閎又一偉大功績。
落下閎確立正月為歲首后,人們將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新年”,民間習稱“過年”,民間也就有了“春節(jié)”的說法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今天,我們也就尊稱落下閎為“春節(jié)老人”。
24節(jié)氣納入歷法
落下閎第一次將24節(jié)氣納入歷法,此一作法,奠定了春節(jié)的基礎,同時也是遺惠千秋萬代的創(chuàng)舉。
24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學的一大獨特的創(chuàng)造,完整的記載于《淮南子·天文訓》(公元前140年左右),幾千年來對中國的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落下閎的貢獻是告訴人們將24節(jié)氣中太陽移到黃道上24個具有季節(jié)意義的位置的日期,首次編入《太初歷》之中,并規(guī)定節(jié)氣(即立春、驚蟄、24節(jié)氣中是奇數(shù)項的氣)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上半月出現(xiàn);而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等,24節(jié)氣中是偶數(shù)項的氣)一定要在本月出現(xiàn),如果遇到?jīng)]有中氣的月份,可以定為上月的閏月。
這種置閏原則一直沿用一千多年。北齊(公元 550--577年)張子信發(fā)現(xiàn)太陽視運動不均勻現(xiàn)象?,F(xiàn)在知道因為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所以節(jié)氣的間隔也應該是不均勻的,這稱為定氣。直到清朝才開始在歷法中使用定氣,從而對“落下閎置閏法”作了改進:即在農(nóng)歷中,仍采用落下閎制訂的“以無中氣月置閏”的方法,但如果在同一年(或相鄰兩年)當中出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無中氣月,要首先把冬至定在農(nóng)歷十一月,再對閏月作出取舍。
落下閎制定農(nóng)歷十一月為子月,以寅月即正月為歲首,以沒有中氣的農(nóng)歷月為閏月,以135個月為交食周期。這些特點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有些已成為傳統(tǒng),至今仍在發(fā)揮功能,例如,中國人的春節(jié)、過大年。落下閎的貢獻在農(nóng)業(yè)中、生活中發(fā)揮直接的指導作用。
人物影響
《太初歷》頒行之后,漢武帝封落下閎為侍中(顧問),他辭而不受,回到閬中繼續(xù)研究天文;并將他的淵博知識傳給后代。在他的巨大影響下,漢唐時期的閬中成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研究中心,人才薈萃,群星燦爛。
西漢末,閬中出現(xiàn)了著名天文學家任文孫、任文公父子。三國時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現(xiàn)今周氏祖孫住宅所在街道被命名為“管星街”。唐代天文學家、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定居閬中研究天文、數(shù)學,后終老于閬中。早在唐代就有天宮院、淳風寺的紀念性建筑,并有袁天罡墓、李淳風墓,現(xiàn)已成為閬中風水文化旅游的朝圣和體驗地。
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紀念會,到國際天文組織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以及各類辭書、典籍、方志的記載,各類報刊雜志和影視作品的宣傳,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落下閎這位世界杰出科學家。閬中人民更是萬分珍惜他給家鄉(xiāng)帶來的榮譽,不僅以建觀星樓、命名七里新區(qū)“長公大道”、復建“星座苑”、創(chuàng)辦“春節(jié)老人”網(wǎng)站、發(fā)行落下閎紀念章等形式紀念他,把他作為永遠學習的榜樣,我們用這些方式讓這位偉人永遠在我們心中閃光。
春節(jié)老人
西方有“圣誕老人”,中國有“春節(jié)老人”。
每到春節(jié)期間,有“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美稱的四川閬中,在古城街巷里,人們常會看到身著紅色吉慶古裝、手持法杖、面容慈祥的白發(fā)白須老人,在忙著給人們送發(fā)紅包,恭賀新年快樂、平安吉祥。這就是中國“春節(jié)老人”落下閎的化身。
落下閎是誰?他怎么會被稱為“春節(jié)老人”?這要從春節(jié)習俗說起。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jié)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歡慶豐收、喜望來年,一年中最放松、最歡快的時候,可謂中華民族的“嘉年華”。據(jù)記載,中國人過春節(jié)已有四千余年歷史。
自古以來,中國就以農(nóng)歷紀年,每年第一個月叫元月(或正月)。不同朝代,元月日期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為正月,商朝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以十月為正月??梢娔菚r,元月是歲首,春節(jié)是迎春,迎新年與迎春天,兩者時間不一定相同。真正把“迎接新年”與“迎接春天”統(tǒng)一起來并沿用至今的人,是閬中人落下閎。
落下閎,姓落下,名閎,字長公,巴郡閬中人(四川閬中)。漢武帝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歷法由于多年未修以至于非?;靵y,與天象嚴重不合而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漢武帝下旨編造新歷,除依靠以司馬遷為首的官方天文學家,還廣泛征召民間天文學家進京修歷。在同鄉(xiāng)譙隆推薦下,落下閎應征入京,與唐都等人修制了一部歷書,他擔任主要運算工作。經(jīng)比較鑒定,漢武帝認為落下閎等制定的歷法優(yōu)于其他17部歷法,于是在公元前104年將其公布實施。當年改元“太初”,這部歷書就叫《太初歷》?!短鯕v》采取了當時先進的計算方法,一直被歷朝歷代沿用,其間只作過幾次小的修改。這也是中國有史記載使用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最科學完整的歷法。
《太初歷》中,首次將二十四節(jié)氣編入,與春種、秋收、夏忙、冬閑的農(nóng)業(yè)節(jié)奏合拍,并制定了確定閏年的方法和以“雨水”這個節(jié)氣所在的月份為正月、“以孟春正月為歲首”的歷法制度?!懊洗骸笔谴杭镜谝粋€月,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第一天,稱為“元旦”。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常會出現(xiàn)在春節(jié)前后。從此,中國人迎接新年與迎接春天真正吻合了。
由于落下閎是在歷法上確定春節(jié)的天文學家,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春節(jié)老人”。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落下閎是世界天文領域中“燦爛的星座”。2004年9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
數(shù)千年綿延不斷的中國春節(jié),是海內(nèi)外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閬中這座古城,因其孕育了天文歷算大家落下閎,又因其春節(jié)民俗文化活動既有全國各族各地的共性特征,又獨具川北民俗特色,故被全國文聯(lián)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命名授予“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美譽。
又是一年春節(jié)到,莫忘先賢落下閎。
落下閎故居
落下閎故居,又稱星座苑、落下閎紀念館、中國春節(jié)老人的家 ,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四川省閬中古城核心保護區(qū)內(nèi),是為紀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歷算學家、中國“春節(jié)老人”——落下閎而復建的一座串珠式二進民居院落。
落下閎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房屋21間,為木質(zhì)穿斗結構,雕花門窗,青瓦屋面。2006年1月29日(農(nóng)歷丙戌年春節(jié)正月初一)正式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瞻仰。
據(jù)了解,星座苑(落下閎故居)由民間人士投資改建和經(jīng)營,坐落在古代天文學研究中心、落下閎故里——閬中市馬王廟街14號,其東側是管星街。
紀念館著重展示落下閎生平事跡、主要成就和偉大精神。其主要展室共12間,第一展館(主展館):落下閎塑像,第二展館:生平業(yè)績;第三展館:歷法樣板;第四展館:渾天始祖;第五展館:天數(shù)在蜀;第六展館:春節(jié)老人;第七展館:益民創(chuàng)舉;第八展館:群星朗聚;第九展館:永恒紀念;第十展館:書房;第十一展館:起居室;第十二展館:生活用房。
據(jù)悉,第一展館的落下閎坐像是閬中籍著名雕塑家伍明萬教授親自完成。坐像上方懸掛一方匾額,上面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集字“炳曜千秋”,盛贊落下閎的功業(yè)。該銅像高約1.2米,重約200公斤,材質(zhì)為青銅。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四川省閬中歷史名人》、
二十九-11、孔安國——西漢官吏、經(jīng)學家
孔安國(前156年-前74年),字子國,漢代魯國人,孔丘后裔,孔滕字子襄之孫,孔忠字子貞之子。西漢官吏、經(jīng)學家,著有《古文尚書》《古文孝經(jīng)傳》《論語訓解》等作品。
經(jīng)典序錄誤作十二世孫。約自漢景帝元年,至漢昭帝末年間在世,受《詩》于申公,受《尚書》于伏生。武帝時,官諫大夫,臨淮太守。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府舊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及《孝經(jīng)》,皆蝌蚪文字,當時人都不識,安國以今文讀之,又奉詔作書傳,定為五十八篇,謂之《古文尚書》,又著《古文孝經(jīng)傳》《論語訓解》。
人物關系
孔忠(字子貞)二子:長子孔武,次子孔安國??字抑缚昨v(字子襄)??昨v之兄孔鮒。
安國少學《詩》于申培(申公),受《尚書》于伏生(伏勝),學識淵博,擅長經(jīng)學。漢武帝時任博士,后為諫大夫,官至臨淮太守。是司馬遷的古文經(jīng)學老師(司馬遷的今文經(jīng)學老師是董仲舒)?!妒酚洝纷髡咚抉R遷研究《堯典》、《禹貢》等古文,也曾向他請教。后世尊其為先儒。
據(jù)傳,漢魯恭王劉余擴建宮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較今天《尚書》多16篇,安國將古文改寫為當時通行的隸書,并為之作“傳”,成為“尚書古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今傳《尚書孔氏傳》,一稱《孔安國尚書傳》,明清學者定為后人偽托。
個人著作
孔安國在漢武帝時曾任諫大夫,傳《古文尚書》于都尉朝、司馬遷、兌寬,開創(chuàng)了西漢《古文尚書》學派。關于孔安國所傳的《古文尚書》,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装矅?,孔子后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遭巫蠱事,未列學官?!庇謸?jù)《漢書·儒林傳》記載:“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余篇,蓋《尚書》茲多于是矣。遭巫蠱,未列于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朝尉,而司馬遷亦從問故。
遷書載《堯典》、《禹貢》、《洪范》、《微子》、《金滕》諸篇,多古文說。”(參見《史記·儒林列傳》《漢書·藝文志》著錄《尚書》,首列“古經(jīng)四十六卷”,班固自注曰“為五十七篇”。這里的“古經(jīng)”,即后世所稱的《古文尚書》,亦稱《逸書》。另據(jù)說孔安國著有《尚書孔氏傳》。)
《古文尚書》及《尚書孔氏傳》后均佚。東晉梅賾獻今存本《古文尚書》及《尚書孔氏傳》,對梅賾所獻;宋儒開始懷疑,經(jīng)清儒考定為后人偽作。
出版圖書
尚書正義
作者名稱 孔安國
《尚書》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保存了堯、舜以來經(jīng)夏、商至各代不少珍貴史料。由于經(jīng)秦火之劫,它在傳承過程中有缺佚,并出現(xiàn)了多種版本,有所謂今古文真?zhèn)沃?。校點前言 尚書正義序 卷第一 尚書序 卷第二 虞書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夏書 卷第七 卷第八 商書 卷第九 卷第...
人物評價
曰:“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備也。虛,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見,以正三秋也?!逼涿褚囊?,鳥獸毛毨。集解孔安國曰:“夷,平也。老壯者在田,與夏平也。毨,理也。毛更生整理?!鄙昝褪?;居北方,曰幽都。集解孔安國曰:“北稱幽都,謂所聚也。”索隱山海經(jīng)曰“北海之內(nèi)有山名幽都”,蓋是也。正義案:北方幽州,陰聚之地, 命和叔居理之。北方之官,若周禮冬官卿。便在伏物。索隱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謂人畜積聚等冬皆藏伏。尸子亦曰“北方者,伏方也”。尚書作“平在朔易”。
今案:大傳云“便在伏物”,太史公據(jù)之而書。日短,星昴,以正中冬。集解孔安國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見,以正冬節(jié)也。”馬融、王肅謂日短晝漏四十刻。鄭玄曰四十五刻,失之。其民燠,鳥獸氄毛。集解徐廣曰:“氄音茸。”骃案:孔安國曰“民入室處,鳥獸皆生氄毳細毛以自溫也”。
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索隱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度數(shù)也。而日行遲,一歲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二十九日半強,月行天一匝,又逐及日而與會。一年十二會,是為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過半。年分出小月六,是每歲余六日。又大歲三百六十六日,小歲三百五十五日,舉全數(shù)云六十六日。其實一歲唯余十一日弱。未滿三歲,已成一月,則置閏。若三年不置閏,則正月為二月。九年差三月,則以春為夏。十七年差六月,則四時皆反。以此四時不正,歲不成矣。故傳曰“歸余于終,事則不?!笔且病P棚啞蠹庑鞆V曰:“古'敕’字?!卑俟?,眾功皆興。
人物軼事
據(jù)《孔子家語后序》與《孔子世家譜》,孔安國作《論語訓解》等書既成,恰逢巫蠱事而不能上,自博士遷臨淮太守,六年以病免,年六十卒。由于《孔子世家》記孔安國,兼記至其子孔驩、孫孔昂,可證孔安國壽考未必甚短?!犊鬃蛹艺Z后序》與《孔子世家譜》云其六十歲卒是有道理的。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事有四次:元光五年、太始元年、征和二年春、征和二年七月??装矅I書未成,《漢書·楚元王傳》記在“天漢以后”。而后三次巫蠱事皆在天漢之后,《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安國“早卒”,顯然與此不合?!稘h書·藝文志》記其獻書在“武帝末”,再結合《孔子世家譜》“自博士遷臨淮太守,六年以病免”的記載,孔安國此次獻書,當在征和二年為宜。安國卒年必在司馬遷《孔子世家》成篇之前、孔安國獻書之后。
據(jù)王國維的考證,司馬遷所親著《史記》,最晚為《匈奴列傳》李廣利降匈奴,其時為漢武帝征和三年,此后事跡皆為后人續(xù)補。故孔安國卒年必在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之前,其生年則在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左右。我們再來驗證一下這個結論?!稘h書·儒林傳》稱孔安國曾作諫大夫?!稘h書·百官公卿表》稱武帝元狩五年(前121年)初置諫大夫,其時孔安國接近而立之年?!犊鬃蛹艺Z后序》曾稱孔安國“年四十為諫大夫”,則安國為諫大夫當是元封元年(前110年)以后的事情?!稘h書·儒林傳》稱“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則司馬遷從孔安國問學當在安國任諫大夫后,其時孔安國四十歲左右?!稘h書》孔光本傳稱安國、延年皆以治《尚書》為武帝博士,安國至臨淮太守。據(jù)《資治通鑒》,孔安國為博士是元朔二年(前127年)的事情。另據(jù)《漢書·地理志》,臨淮郡初置于漢武帝元狩六年(117年),則孔安國任臨淮太守必然是此之后的事情,何況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考證元狩六年孔安國博士猶在職。孔安國任諫大夫、博士與臨淮太守年齡符合《史記》、《漢書》記載。又《孔叢子》記載孔臧與孔安國書信中稱其為侍中,則孔安國任博士之前還曾任侍中??钻坝小笆讨邪矅茉t綴集古義,臣乞為太?!币徽Z,孔臧任太常之時,孔安國已為侍中。
《漢書》、《資治通鑒》及劉躍進師《秦漢文學編年史》皆認為孔臧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封太常,則孔安國為侍中當是元朔二年(前127年)之前的事情?!顿Y治通鑒》即將孔安國為侍中的時間系于元朔二年,其時安國當在二十三歲左右。《連叢子》說他 “掌御唾壺,朝廷之士,莫不榮之”,應該是這個年齡的事情。另外,孔臧《與從弟書》說安國獻書時為侍中,劉躍進師考證孔安國獻書在漢武帝元光五年(130年),我們的考證與之相合。安國任侍中年齡及行事符合史料記載。孔臧,孔安國胞兄,其父孔藂字子產(chǎn),漢高祖時藉功被封為蓼侯。據(jù)《史記》,孔臧于漢文帝九年嗣父爵,漢武帝元朔二年拜為太常,元朔三年坐事免。而《連叢子·敘書》記孔臧“在官數(shù)年,著書十篇而卒”,即云“數(shù)年”,非僅一年,可見《史記》云“元朔三年坐事免”有誤,劉躍進師《秦漢文學編年史》將孔臧免官系于元朔五年(124年)是有道理的。孔臧卒年當距其免官不遠。
譚正璧先生《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曾推定孔臧約前201年至前123年間在世,這樣的話孔臧與賈誼幾乎同時,與《鸮賦》中孔臧所說的“昔在賈生”矛盾。我們認為,既然孔臧在漢文帝前元九年(前171年)已經(jīng)嗣爵,且其為孔安國從兄,則孔臧比孔安國至少要長二十三歲;如孔臧在《與子琳書》中說孔安國“少小及長,操行如故”,從“少小及長”中蘊含的語氣分析,也可以證明這一點。結合上文所證孔安國生卒,我們假定孔臧比孔安國年長三十歲,則其生年上限當在漢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左右,其襲爵時年齡甚幼。從其免官至卒,假定為十年,則其卒年當在漢武帝元鼎三年(114年)左右。
《尚書》記載
孔安國家藏本。根據(jù)《史記·儒林傳》,伏生的孫子不能傳《尚書》。而魯周霸、孔安國、洛陽賈嘉則頗善《尚書》??装矅也亍豆盼纳袝罚?8篇的今文《尚書》多出十幾篇,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大概就是用今文來定章句。后來司馬遷也從孔安國學《尚書》??妆诒?。魯恭王壞孔宅,得古文《尚書》。劉歆《移太常博士書》說,是本多出16篇;又有孔安國家人獻于國家之說。但以常理推之,既是魯恭王壞孔宅所得書,似乎此本就不應有孔安國家人再獻之事??装矅也乇竞涂妆诒竞芸赡懿⒉皇且粋€本子。
古文《尚書》的各種版本西晉永嘉之亂后,全都亡佚了。此言既是你要找的孔安國已經(jīng)流失,更不會有解釋了。東晉時豫章內(nèi)史梅賾(頤)上獻了用“隸古定”寫的偽古文《尚書》,他把伏生的28篇析成33篇,另從當時的古籍中拼湊文句再編出25篇,以湊成劉向說的古文58篇之數(shù)。為了這本偽古文《尚書》,唐宋以下不知多少學者費盡心機,如宋代的吳域、元代的吳澄、明代的梅族,至清代的閻若璩和惠棟,方徹底證明了這原來是一作偽案。由于偽孔傳古文《尚書》經(jīng)文完整、注解詳明,它受到人們的重視。
唐初,唐太宗命孔穎達主持對《易》、《書》、《詩》、《禮記》、《春秋左氏》五部經(jīng)典的全部訓義作總整理,這樣就有了170卷的《五經(jīng)正義》,高宗時更明令“頒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于天下,每年明經(jīng)令依此考試。”《五經(jīng)正義》中的《尚書正義》所用正是偽古文《尚書》。唐天寶年間又命衛(wèi)包用楷書改寫成“今字本”,其中有改錯之處。唐開成間這種今字本被刻在開成石經(jīng)中,成為以后一切版刻本之祖。天寶改書后,舊本逐漸亡佚??煽康姆鷤飨碌慕裎摹渡袝?8篇,居然是依靠著偽造的古文《尚書》而流傳至今。
野史逸聞
孔安國是山東人,經(jīng)常練運氣閉氣,服用鉛煉的丹,活到三百歲面容還像兒童。他隱居在潛山縣山中。追隨他的弟子有好幾百。他常常絕食后關在屋里修身養(yǎng)性,一年半后才出屋,卻變得更年輕了。如果不入室修煉,就和平常人一樣的進食。沒有什么和人不同之處。孔安國為人老成持重,尤其非常珍惜道術的秘密,不肯輕易傳授給別人。有個別侍奉他五六年的弟子,如果他認為這個弟子品格志向都很好,才把道術傳授給他。有個叫陳伯的安樂縣人,要求侍奉孔安國,安國就收他為弟子,考察了三年,看他學道的志向堅定,就對他說:“我從小就勤奮刻苦地尋求道術,什么地方都去過了,但仍沒有得到'八石登天’的神丹和成仙的方術,只得到了可成地仙的方術,只能不死而已。我過去曾拜一位海邊的漁翁為師,這漁翁就是戰(zhàn)國時越國的宰相范蠡。他改姓埋名以躲開亂世,在海邊當了漁人。他看我修道志堅,傳授給我服用丹藥的秘方,使我能超脫人世。就是像大但、司誠、子期、姜伯、涂山這些人,都是活到千歲以上,而且越來越年輕。我得道以來服藥三百多年,曾給過崔仲卿一個仙方,當時他八十四歲,已經(jīng)服藥三十三年了,我看他現(xiàn)在身體強壯精力充沛,頭發(fā)胡須都不白,牙一顆也沒掉,你可以去找崔仲卿向他學道?!庇谑顷惒腿ナ谭畲拗偾?,得到了他的仙方,結果也得以長生不老。還有一個叫張合的人,他妻子已經(jīng)五十歲了,服了崔仲卿的藥后,竟變成了二十多歲的人,八十六歲上又生了個兒子。孔安國又傳授了幾個人,都活到四百歲,后來都進山繼續(xù)修煉去了。也有吃了仙藥仍不能得道成仙的,那是由于他們夫妻房事沒有節(jié)制的原因。
藏書之家
少學《詩》于申培,受《尚書》于伏生,學識淵博,擅長經(jīng)學。元朔五年(前124年),被詔為博士,專攻古文《尚書》歷任都尉、諫議大夫、臨淮太守等職。據(jù)傳,漢魯恭王劉余擴建宮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較今天《尚書》多16篇,他將古文改寫為當時通行的隸書,并為之作“傳”,成為“尚書古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稘h書·藝文志》記載:“《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孔安國者,孔子后也,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蹦夸泴W家劉歆在《移讓太常博士書》一文中亦記其:“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于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后,孔安國獻之?!笨梢姡蚧适疫M獻過古文《尚書》等書。今傳《尚書孔氏傳》,一稱《孔安國尚書傳》,明清學者定為后人偽托。晚年,作有《古文尚書傳》、《論語訓解》、《古文孝經(jīng)傳》、《孔子家語》等書。《史記》作者司馬遷研究《堯典》、《禹貢》等古文時,曾向他請教。后世尊其為先儒。
《孔安國的人物關系》、(《昭明文選》收錄的作者)、
二十九-12、伏生——漢代時期經(jīng)學家
伏生(伏勝,字子賤),漢人,享年100歲。鄒平人(今山東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zhèn)蘇家村人),曾為秦博士。
秦時焚書,于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八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世傳的今文《尚書》皆出于他。
初被載于司馬遷《史記》。
人物簡介
伏生,名勝,字子賤,秦朝濟南郡鄒平人。自幼嗜古好學,博覽群書,對《尚書》研讀尤精,為儒學博士。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間私藏經(jīng)書,伏生冒誅殺之罪,將《尚書》匿藏于壁中。秦末兵起,伏生流亡異鄉(xiāng)。劉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書》,損失大半,僅剩28篇,抄錄整理,教授于齊魯之間,主要弟子有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漢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后聞伏生之名,乃下令召見,然伏生年逾九十,不能赴京,漢文帝遣太常使掌故晁錯親赴鄒平。伏生年事已高,言語不清,使女兒羲娥代言,傳授《尚書》28篇,傳41篇,后世稱《今文尚書》。爾后,曲阜孔壁中發(fā)現(xiàn)古文《尚書》,無今文佐證的,凡16篇,既不能讀,也無人能解,謂之“逸書”。因此人謂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有《尚書》而無伏生,人亦不能曉其義,歷代學者贊譽伏生為“尚書再造?!?div style="height:15px;">人物生平
伏生系孔門弟子宓子賤后裔。秦統(tǒng)一后,朝廷設博士70員以備顧問,伏生即為其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伏生冒著生命危險,暗將述錄唐堯、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書》藏在墻壁之夾層內(nèi),由此逃避焚燒之難。
秦亡漢立,儒家學派逐漸復興,漢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挾書律”。伏生掘開墻壁發(fā)現(xiàn)尚有28篇保存完好,這便是成為中國古代史寶貴資料的《尚書》。伏生壁藏《尚書》并將其傳播的事跡傳到朝廷,漢文帝非常重視,欲召他進朝,但此時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時任太常掌故之職的晁錯到章丘伏生家中,當面授受。伏生因年邁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說話,他的話只有其女羲娥才能聽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轉述給晁錯。終于將伏生胸藏《尚書》整理記錄下來,補敘出所失篇章,才使《尚書》得以完整流傳。
自此迄后世,《尚書》之為學,伏生實為傳授的淵源。以后伏生弟子又據(jù)他對《尚書》的解釋,編成《尚書大傳》一書,屬“外傳”之體。后人評伏生傳書之功曰:“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傳而無伏生,亦不明其義。”西漢思想文化界,是今文經(jīng)學的天下,在文、景、武、昭、宣諸帝時期,立于學官的五經(jīng)十四博士皆為今文經(jīng)學派,其中《尚書》一經(jīng)所立歐陽生、大夏侯(勝)、小夏侯(建)三博士,悉出于伏生門下。由于伏生對傳授《尚書》的特殊功績,后世今文經(jīng)學家將其與在漢武帝時期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相提并論,合稱“董伏”。
濟南伏氏,自伏生至東漢獻帝皇后伏壽,在秦漢時期,歷四百余年,世傳經(jīng)學,號為“伏不斗”。伏生與他的今文《尚書》對中國儒家經(jīng)學文化影響至為深遠?!渡袝穼W后來發(fā)展成三家,即歐陽生的“歐陽氏學”,夏侯勝的“大夏侯氏學”,夏侯建的“小夏侯氏學”。
文獻記載
南陵無雙譜
塵囂其上竟焚書,劫后壁藏方有余。
皓首傳經(jīng)眾人嘆,蓬門積德萬年歟?
當年博識胸中授,今日觀花網(wǎng)內(nèi)鋤。
但得流光霎時老,何妨一笑曳青裾。
漢書·儒林傳
伏生,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shù)十篇,獨得二十八篇,即以教于齊、魯之間。齊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張生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弗能明定。是后魯周霸、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云。
藏書
秦時為博士官,對《尚書》有深入的研究。秦始皇焚書時,他將《尚書》等書藏于舊宅墻壁之中,而后流亡他鄉(xiāng)。漢定后回鄉(xiāng)自求其書,已損失數(shù)十篇,僅存28篇。至漢文帝時,國家四處征求能通《尚書》研究者,竟然無人能應。聞他能治《尚書》,遂召前往,他已90余歲,老不能行,文帝遂派晁錯等人到他住地學習,既以教于齊、魯之間。西漢時,精通《尚書》者,多出其門下。撰有《尚書大傳》,早佚,現(xiàn)存《尚書》28篇,相傳由他傳授而存。
伏生所藏的《尚書》原本以秦朝流行的小篆寫成。他傳授時則改用了漢代的隸書,后被稱為“今文”。傳說伏生還作《尚書大傳》,但事實上是他去世后他學生張生、歐陽生以及后來的博士們編輯的。該書已佚。清陳壽祺著有輯本,皮錫瑞有《尚書大傳疏證》。
《中國古代杰出文學家》、(《史記》中有列傳的人物)、
二十九-13、揚雄——漢朝辭賦家、思想家
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人。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廬江太守揚季五世孫,名士嚴君平弟子。
少年好學,博覽群書,長于辭賦。游歷長安,擔任大司馬王音門下史。漢成帝時,得到同鄉(xiāng)楊莊推薦,入奏《甘泉》《河東》等賦。授給事黃門侍郎,修書于天祿閣,結交王莽。
天鳳五年(18年),死去,時年七十一歲。著有《法言》《太玄》等,將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范疇,在構筑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方面,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對后世意義可謂重大。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揚雄的先人是姬伯僑的后代,作為庶出旁支以晉的揚作為食邑,并以此為氏,不知伯僑是周的哪一支系。揚在河、汾之間,周衰亡后揚氏有人稱侯,號稱揚侯。晉國六卿爭權,韓、魏、趙興起而范氏、中行、知伯衰落。權臣逼迫揚侯,揚侯逃到楚國巫山,在那里安家。
楚漢之爭時候,揚氏逆江上行,住到巴州(今重慶)。揚雄五世祖揚季,官至廬江太守。漢元鼎年間,躲避仇人又逆江上行,住到崤山南面的郫都。
少而好學
揚雄家族世代以耕種養(yǎng)蠶為職業(yè)。從揚季到揚雄,五代只有一子單傳,所以揚雄在蜀地沒有別的親族。
揚雄小時候好學,不只是研究章句,通曉字詞解釋而已,博覽群書無所不讀。為人平易寬和,口吃不能快速講話,靜默愛沉思,清靜無為,沒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貴,不擔憂貧賤,不故意修煉品性來在世上求取聲名。家產(chǎn)不超過十金,窮得沒有一石余糧,卻很安然。自身胸懷博大,不是圣哲的書不喜歡;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貴也不干。卻很喜歡辭賦。
仰慕先賢
漢武帝時,蜀地有才子司馬相如,作賦很壯麗典雅,揚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賦,常把他作為榜樣模仿。又驚訝屈原文才超過相如,卻至于不被容納,作《離騷》,自己投江而死,為他的文章感到悲傷,讀時沒有不流淚的。認為君子時勢順利就大有作為,時勢不順就像龍蛇蟄伏,機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寫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離騷》中的句子而反駁它,從豎山投到江水中來哀悼屈原,名為《反離騷》;又依《離騷》重作一篇,名叫《廣騷》;又依《惜誦》以下到《懷沙》作一卷,名叫《畔牢愁》。
拜師學藝
揚雄是漢代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后來的學者譽為“漢代的孔子”。每每揚雄與人把酒言歡,互訴衷腸之際,都會深切懷念在“橫山讀書臺”嚴君平先生門下的那段單純又快樂的求學時光。
嚴君平隱居平樂山(又稱橫山)時,開辦了“橫山讀書臺”,平日里一邊教課,一邊整理著作。一日,揚雄上山拜師,行過跪拜之禮后,按照當時的傳統(tǒng)禮儀給老師遞上了十條臘肉,嚴君平卻連忙擺手,“罷了罷了!不講這些禮數(shù)!”
《論語·述而》記載,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教誨焉?!币馑际强鬃诱f:“只要自愿拿著十余干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嚴君平認為“橫山讀書臺”主要教授老子的道學,這拜師禮是孔子提出的,可不適用。揚雄堅持:惠帝王與惠子民并不矛盾呀!如果兩者能夠兼具,不正好是圣人的中庸之道嗎?
一番談論過后,嚴君平對揚雄頗為滿意,收下了這個弟子,揚雄便住進了橫山,這一待就是八年。
步入仕途
后來,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召揚雄為門下史。后經(jīng)蜀人楊莊推薦,漢成帝命他隨侍左右。
元延二年(前11年)正月,揚雄與成帝前往甘泉宮,作《甘泉賦》諷刺成帝鋪張。十二月又作《羽獵賦》仍然以勸諫為主題。被封黃門郎,與王莽、劉歆等為同僚。前10年揚雄作《長楊賦》,繼續(xù)對成帝鋪張奢侈提出批評。
揚雄后來認為辭賦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jīng)》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有人笑他,于是他寫了一篇《解嘲》。為了寬慰自己,又寫了一篇《逐貧賦》。
晚年經(jīng)歷
王莽當政時,劉歆、甄豐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想禁絕這種做法來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豐的兒子甄尋、劉歆的兒子劉棻又奏獻符瑞之事。王莽殺了甄豐父子,流放劉棻到四裔,供辭所牽連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請。當時揚雄在天祿閣上校書,辦案的使者來了,要抓揚雄,揚雄怕不能逃脫,便從閣上跳下,差點死了。王莽聽到后說:“揚雄一向不參與其事,為什么在此案中?”暗中查問其原因,原來劉棻曾跟揚雄學寫過奇字,揚雄不知情。下詔不追究他。然而京師為此評道:“因寂寞,自投合;因清靜,作符命?!?div style="height:15px;">揚雄因病免職,又召為大夫。家境一向貧寒,愛喝酒,人很少到其家。當時有多事的人帶著酒菜跟他學習,鉅鹿侯芭常跟揚雄一起居住,學了《太玄》、《法言》。劉歆也曾看到,對揚雄說:“白白使自己受苦!現(xiàn)在學者有利祿,還不能通曉《易》,何況《玄》?我怕后人用它來蓋醬瓿了。”揚雄笑而不答?;畹狡呤粴q,在天鳳五年(18年)死去,侯芭為他建墳,守喪三年。
當時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聽說揚雄死了,對桓譚說:“您曾稱贊揚雄的書,難道能流傳后世嗎?”桓譚說:“一定能夠流傳。但您和桓譚看不到。凡人輕視近的重視遠的,親眼見揚子云地位容貌不能動人,便輕視其書。從前老聃作虛無之論兩篇,輕仁義,駁禮學,但后世喜歡它的還認為超過《五經(jīng)》,從漢文帝、景帝及司馬遷都有這話?,F(xiàn)在揚子的書文義最深,論述不違背圣人,如果遇到當時君主,再經(jīng)賢知閱讀,被他們稱道,便必定超過諸子了?!敝T儒有的嘲笑揚雄不是圣人卻作經(jīng),好比春秋吳楚君主僭越稱王,應該是滅族絕后之罪。從揚雄死后到現(xiàn)在四十多年,他的《法言》大行于世,但《太玄》到底未得彰顯,但篇籍都在。
史書記載
《漢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
主要成就
辭賦
揚雄早年極其崇拜司馬相如,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為已處于崩潰前夕的漢王朝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故后世有“揚馬”之稱。揚雄晚年對賦有了新的認識,在《法言·吾子》中認為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并認為自己早年的賦和司馬相如的賦一樣,都是似諷而實勸。這種認識對后世關于賦的文學批評有一定的影響。
揚雄賦寫得比較有特點的是他自述情懷的幾篇作品,如《解嘲》、《逐貧賦》和《酒箴》等。
《解嘲》寫他不愿趨炎附勢去作官,而自甘淡泊來寫他的《太玄》。文中揭露了當時朝廷擅權、傾軋的黑暗局面:“當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溝渠;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并對庸夫充斥、而奇才異行之士不能見容的狀況深表憤慨:“當今縣令不請士,郡守不迎師,群卿不揖客,將相不俯眉。言奇者見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談者卷舌而同聲,欲步者擬足而投跡?!笨梢娰x中寄寓了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這篇賦雖受東方朔《答客難》影響,但縱橫馳說,辭鋒銳利,在思想和藝術上仍表現(xiàn)出它的特點。
《逐貧賦》是別具一格的小賦,寫他惆悵失志,“呼貧與語”,質(zhì)問貧何以老是跟著他。這篇賦發(fā)泄了他在貧困生活中的牢騷,多用四字句,構思新穎,筆調(diào)詼諧,卻蘊含著一股深沉不平之氣。
《酒箴》是一篇詠物賦,內(nèi)容是說水瓶樸質(zhì)有用,反而易招損害;酒壺昏昏沉沉,倒“常為國器”,主旨也是抒發(fā)內(nèi)心不平的。
另外還仿效屈原楚辭,寫有《反離騷》、《廣騷》和《畔牢愁》等作品?!斗措x騷》為憑吊屈原而作,對詩人遭遇充滿同情,但又用老、莊思想指責屈原“棄由、聃之所珍兮,摭彭咸之所遺”,反映了作者明哲保身的思想,而未能正確地評價屈原?!稄V騷》、《畔牢愁》今僅存篇目。
揚雄早期以辭賦聞名,晚年對辭賦的看法卻有所轉變。他評論辭賦創(chuàng)作是欲諷反勸,認為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另外還提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的看法,把楚辭和漢賦的優(yōu)劣得失區(qū)別開來(《法言·吾子》)。揚雄關于賦的評論,對賦的發(fā)展和后世對賦的評價有一定影響。對于后來劉勰、韓愈的文論,頗有影響。
揚雄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如《諫不受單于朝書》便是一篇優(yōu)秀的政論文,筆力勁練,語言樸實,氣勢流暢,說理透辟。他的《法言》刻意模仿《論語》,在文學技巧上繼承了先秦諸子的一些優(yōu)點,語約義豐,對唐代古文家發(fā)生過積極影響,如韓愈“所敬者,司馬遷、揚雄”(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此外,他是“連珠體”的創(chuàng)立人,自他之后,繼作者甚多。
散文
在散文方面,揚雄稱得上是位模仿大師。如他模擬《易經(jīng)》作《太玄》,模擬《論語》作《法言》等。后來揚雄主張一切言論應以“五經(jīng)”為準,以為“辭賦非賢人君子詩賦之正”,鄙薄辭賦,謂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玄學。如在《法言》中,他主張文學應當宗經(jīng)、征圣,以儒家著作為典范,這對劉勰的《文心雕龍》頗有影響。揚雄還著有語言學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漢語言的重要資料 。
《隋書·經(jīng)籍志》有《揚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今人張震澤校注有《揚雄集校注》。
在所著的《太玄》中,揚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根源的學說,強調(diào)如實地認識自然現(xiàn)象的必要,并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終”,駁斥了神仙方術的迷信。在社會倫理方面,批判老莊“絕仁棄義”的觀點,重視儒家學說,認為“人之性的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法言·修事》)。
儒學
揚雄批判神學經(jīng)學,為的是能夠恢復孔子的正統(tǒng)儒學。在揚雄看來,孔丘是最大的圣人,孔丘的經(jīng)典是最主要的經(jīng)典。他說:舍舟航而濟乎瀆者,末矣。舍五經(jīng)而濟乎道者,末矣,又說:山之蹊,不可勝由矣;向墻之戶,不可勝入矣。曰:惡由入。曰:孔氏??资险?,戶也。因此,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仲尼之道猶四瀆也,經(jīng)營中國,終入大海;他人之道者,西北之流也,綱紀夷貉,或入于沱,或淪于漢。但是,揚雄認為自孔子死后,孔子圣道的發(fā)展與傳播卻由于“塞路者”的干擾而受到了阻礙。
在古時有楊、墨塞路,當時孟子辭而辟之,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竊自比孟子。這里所說的“后之塞路者”就是指漢代的欲仇(售)偽而假真、羊質(zhì)而五虎皮、學也為利的虛偽、煩瑣荒誕的官方正統(tǒng)經(jīng)學。因此,揚雄要象孟子那樣掃除塞路者,為孔子儒學能在漢代健康發(fā)展開辟道路。
主要作品
著有《太玄經(jīng)御定資政要覽》、《新編諸子集成:太玄集注》、《法言》。
歷史評價
桓譚:文義至深,論不詭于圣人。
班固:雄之自序云爾。初,雄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歲余,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為經(jīng)莫大于《易》,故作《太玄》;傳莫大于《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于《倉頡》,作《訓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賦莫深于《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于相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云。用心于內(nèi),不求于外,于時人皆曶之;唯劉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譚以為絕倫。
姚鉉:如劉向、司馬遷、揚子云,東京二班、崔、蔡之徒,皆命世之才,垂后代之法,張大德業(yè),浩然無際。
蕭綱:但以當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遠則揚、馬、曹、王,近則潘、陸、顏、謝,而觀其遣辭用心,了不相似。
曾鞏:衰,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于秦火之余,士學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遠而遺世用,語政理者務卑近而非師古。刑名兵家之術,則狃于暴詐,惟知經(jīng)者為善矣,又爭為章句訓詁之學,以其私見妄臆,穿鑿為說,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學者靡然溺于所習。當是時能明先王之道者揚雄氏而已。
程頤:荀卿才高,其過多;揚雄才短,其過少。韓子稱其大醇,非也。若二子,可謂大駁矣。
范淶:唯揚子云深沉圣學,體撰契神。其諸賦尚且勿論,論其大者為《法言》,又為《太玄經(jīng)》三摹九據(jù),悉根于性命天道,泄羲、文、周、孔所未泄,即中原、稷下群儒瞠乎其后,猥云雕蟲能之乎?說者猶疵其擬《易》,殆淺之乎?口耳窺也!
劉師培:荀孟不復作,六經(jīng)秦火余。篤生揚子云,卜居近成都。文學窮墳典,頭白仍著書。循善誘美人,門停問字車。反騷吊屈原,作賦比相如。訓纂辨蝌蚪,方言釋蟲魚。雖非明圣道,亦復推通儒。紫陽作綱目,筆伐更口誅。惟劇秦美新,遂加莽大夫。吾讀華陽志,雄卒居攝初,身未事王莽,茲文得無誣!雄本志澹泊,何至工獻諛?班固傳信史,微詞雄則無。大醇而小疵,韓子語豈誣?宋儒作苛論,此意無乃拘。吾讀揚子書,思訪揚子居。斯人近則亡,吊古空躊躇。
后世遺跡
子云亭
子云亭在歷史上四川有三處,一處是成都揚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已不存,遺址亦眾說紛紜;另一處是修建在郫縣城郊揚雄故鄉(xiāng)友愛鎮(zhèn)的子云亭(此亭為真正的子云亭),清代乾隆年間遷建于揚雄墓側,亭已不存在,只剩下土臺一座。至今猶存的就是綿陽西山景區(qū)的子云亭(此亭是綿陽市政府于1987年修建的)。在這個景區(qū)內(nèi)有一大一小、一新一舊兩座子云亭,由此可見綿陽人民崇文尚藝,禮拜先賢的市風和醇厚民情。
子云舊亭在揚子云讀書臺上,讀書臺位于鳳凰山左翅膀端之山畔,為一上面平坦的堅硬盤石。巖石前端有摩巖浮雕“揚子云真像”和揚雄傳略,據(jù)民國版《綿陽縣志》記載為宋代鐫刻。巖石右側摩巖浮雕大龕90多尊,均為唐懿宗威通十二年鐫刻的道教石刻。子云舊亭就修建于盤石之上,不知最早建于何年?!毒d陽縣志》記載民國6年(1917年)重修的子云亭是木結構的長方形亭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毀。到20世紀70年代,綿陽縣城建局在原址上又重建了一座磚混結構的六角亭,至今猶存。
1987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在鳳凰山鳳頭上新建子云亭,占地10余畝,建筑面積1400多平方米,高23米,共三層,集樓、臺、亭、閣于一體,外形典雅,雄偉壯觀。在子云亭景區(qū)庭院入口處由成都著名書法家方濱生書寫的劉禹錫《陋室銘》鐫刻于此,以彰顯西蜀子云亭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文化影響。庭園中是揚雄巨型花崗石雕像,一代辭賦大家的風采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游人面前。子云亭下的陳列室中,陳列著揚雄的《太玄》、《法言》等哲學、漢賦作品。子云亭的楹柱上楹聯(lián)中,有一副由高顯齊先生撰聯(lián)白允叔先生書寫的長聯(lián),最能體現(xiàn)揚雄的華章與綿州新貌,與子云亭勝景相得益彰,組成西蜀又一著名景區(qū)的盛況:
楊雄墓
揚雄墓位于成都市郫縣友愛鎮(zhèn)子云村南一公里處,又名子云墳。墓為漢代磚室墓,呈圓形,封土堆高出地面約6米,墓周長81米。該墓葬早期曾被擾亂破壞,后歷代多次維修。據(jù)清同治本《郫縣志》載:“揚雄墓,在縣西二十里。”,“清道光中,邑令黃初,為植柏樹,楊得志(后任署理知縣)立石表墓”。墓南側有小河一條,據(jù)載咸豐末,河水沖坍墓足,鄉(xiāng)人周子升伐石培護,并將河道改向,揚雄墓始得完整。墓地原存古柏,墓周圍原有石欄、石凳、石碑等。石欄上鐫聯(lián)“文高西漢唯玄草,學繼東山是法言”?!拔母铩睍r古柏、石欄、石凳、石碑、石柱均被毀,現(xiàn)已不存。
墓現(xiàn)為圓形,高數(shù)米,直徑10米,封土若小丘。墓地開曠,東西有農(nóng)舍竹林環(huán)抱。1985年被列為成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已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揚雄墓附近,還有唐代文學家劉禹錫《陋室銘》中盛贊的“西蜀子云亭”遺跡。
《揚雄的著作》、《漢賦四大家》、《王揚枚馬》、(《昭明文選》收錄的作者)、《四川省知名文人》、《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四川省成都市歷史名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愿逐月華流照君(中)
司馬遷之所以影響后世幾千年,跟他的兩個老師有很大的關系
三江有月 《騙不死人》(四十三)
《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及其流傳
談劉歆偽造魯恭王壞孔子宅及孔安國獻書事
《尚書》之殤——失落的中華上古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