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皇宮中,爆發(fā)過一場大亂,漢武帝去世,將軍何進(jìn)和宦官被殺,這時就開展了一場以袁紹、丁原、董卓三方為主要勢力的爭斗。這場權(quán)力的游戲,因丁原的手下呂布以下犯上殺了丁原而打破了他們之間的制衡。
董卓展開了跟袁紹的內(nèi)戰(zhàn),呂布受到了涼州軍的排擠,為了尋求出路,他找到了董卓的手下王允,跟他聯(lián)手刺殺董卓。最后他們成功了,立了大功的呂布也受到了豐厚的獎賞,他跟王允一同執(zhí)政。
但呂布很快就意識到,王允看不起他,他只將他看成一個武夫,覺得他有勇無謀,不能管理朝政。但關(guān)于董卓死后的涼州軍,他必須跟呂布商量如何處理,畢竟這是一個重大隱患。
呂布就說,他們只聽董卓的話,董卓既然死了,他們肯定不能留下。王允也覺得確實如此。但因為皇帝的詔書不讓過問,所以王允并沒有對他們做什么。呂布就覺得王允此舉太過婦人之仁,對他很失望,并認(rèn)為他今后一定后會后悔的。
兩個想法不一致的人自然走不到一起,對于一些問題的處理有不同的看法,就會鬧不愉快。
其實王允也有些猶豫,如果不殺涼州軍,就要赦免他們,但如果他們造反就出大事了。猶豫再三,王允還是決定赦免他們,于是派人去了關(guān)東解散他們。事實上,呂布的想法是正確的,董卓被他們所殺,他的手下怎么可能會覺得王允會這么好心。
王允殺了董卓后,似乎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盡了,赦免無疑放虎歸山。沒有詔書,涼州軍根本不相信王允,在聽說朝廷會誅殺他們之后,聚在一起尋求解決的良策。涼州軍并未解散,而是擁兵自守,還將軍中的跟他們敵對的人都?xì)⒘恕?/p>
呂布聽聞大為惱火,果真讓他說中了。于是他立刻向皇帝請命,隨后派了李肅前去誅殺涼州軍的首領(lǐng)牛輔。在跟牛輔的對戰(zhàn)中,李肅失敗了,呂布打算親自上陣,但還沒等他進(jìn)攻,牛輔就出了事。
某天晚上牛輔大營中無故軍京,當(dāng)即他就帶著自己的財產(chǎn)棄軍而逃,但半路上,卻被自己的手下誅殺,還將他的首級送到了長安。李傕等涼州校尉聽說他遇襲,立刻前往支援,但當(dāng)時牛輔早就死了。群龍無首的涼州軍自此以后就解散了。
他們的解散可謂是解決了一個心頭大患,但這時一個人的出現(xiàn),又將稍稍扳正的軌道又弄亂了,他就是三國謀士之一的賈詡。此人其實并沒有想過要讓天下大亂,他只想他的計謀能被人所用,無論世人對他的評價好壞,也不管江山是否大亂。就如同一個幕后操縱者,看著別人爭當(dāng)出頭鳥。
賈詡是涼州人,字文和,做過涼州軍校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武將的職位。但他很有謀略,詭計多端,十分狡猾,可以說有張良、陳平的頭腦。
賈詡就給眾人出了一個主意,如果他們放棄了兵權(quán),王允就會用人將他們給收拾了,但如果他們能帶軍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說不動這個天下就和平了。
眾人聽聞,覺得很有道理,早晚都是一死,還不如拼一把。董卓再怎么說也是朝廷封的丞相,王允呂布不該殺他,借著報仇的名義,前去清君側(cè)。于是各位將士一路招兵買馬,四個領(lǐng)頭人也各地董卓的余黨信心倍增,也都紛紛加入,到了長安的時候,士兵已經(jīng)從幾千人到了十萬人。
董卓殘暴,但他明白知人善任,有策略,但他一死,涌上來的成千上萬個他就殘暴多了。據(jù)記載,他們其中的領(lǐng)頭人物李漼、郭汜因時武將,做事光憑武力,導(dǎo)致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賈詡的一句話害死了數(shù)百萬人,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涼州軍,王允又是怎么做的呢?狂妄自大的他很是傲慢,覺得他們幾個殘兵敗將不足以讓他重視,于是派胡軫、楊定等涼州已投降的將領(lǐng)前去城外,讓他們退兵。
王允還對他們說,一群過街老鼠而已,不必在意,你們就可以鎮(zhèn)壓住他們。但他們畢竟是涼州軍,在王允面前答應(yīng)的好好的他們,一到了涼州軍那邊,就帶著自己的手下站在了王允的對立面。
有了胡軫、楊定二人的幫助,李傕等人如虎添翼,進(jìn)入長安內(nèi)部就沒有什么懸念了。王允的狂妄自大和驕傲自滿讓他也讓天下付出了慘痛代價。他沒有想到,幾個殘兵敗將,在賈詡的一句話之下,就形成了一股強(qiáng)大又令人恐懼的力量,他們居然敢公然就攻擊象征國家中央的長安城,導(dǎo)致天下大亂。王允如果能重視起來的話,想來也不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