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瓶梅》中描寫了許多明代社會民間的文化風(fēng)俗,;其中就有體育娛樂活動。
在《金瓶梅》中體育娛樂活動寫得最多的是蹴鞠,;而且用的是不同名稱,;有蹴鞠、踢氣球、踢球、踢行頭、踢圓、圓情。第69回:今老爹不上三十二年紀(jì),;一表人物。雙陸、象棋無所不通,;蹴鞠、打球無所不曉。第90回:知縣相公兒子李衙內(nèi),;專好鷹犬走馬,;打球、蹴鞠。第1回:第一個相契的姓應(yīng)名伯爵,;會一腿好氣球。第35回:賁四戲道:;平安兒從新做了小孩兒,;成日踢球兒耍子。第69回:至晚,;打聽王三官眾人都在李桂姐家吃酒,;踢行頭。第15回:有《朝天子》一詞,;單表這踢圓的始末。第18回:正是:;自幼乖滑伶俐,;風(fēng)流博浪牢成。愛穿鴨綠出爐銀,;雙陸象棋幫襯。瑟琶笙箏簫管,;彈丸走馬員(圓)情。
前三個名稱是宋代以前就有的,;后三個名稱則是始見于明代。行頭原是戲曲界對服裝的通稱,;圓社把氣球稱為健色,;也叫做行頭。俗呼氣球,;圓社號健色。北方言行頭,;南方言氣球(《蹴鞠譜》(;影印本),鄭振鐸輯《玄覽堂叢書三集》,;南京圖書館, 1955,;下同)。因此,;踢球也就被叫做踢行頭?!端逄蒲萘x》是明末清初人褚人獲寫的歷史小說,;在第17回中寫齊國遠(yuǎn)在長安城里看人踢球,;說了句:我可踢得動么?;一被那圓情的聽得,;捧行頭下來道:;那位爺請行頭。請行頭即是踢行頭,;是行家俗語。踢圓一詞是由蹴圓轉(zhuǎn)化而來。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記述了洪武二十二年的圣旨:在京但有軍官軍人學(xué)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的,;卸腳。踢圓就是蹴圓更進(jìn)一步的口語化。圓情的原意是說要通達(dá)圓社中的情理,;后來就稱呼通達(dá)圓社情理的校尉為圓情。校尉亦叫圓情(《蹴鞠譜》)。嘉靖八子之一的李開先在《閑居集·贈蹴鞠客闕美》詩中說:眾技君皆可,;圓情更不同。(《李開先集》,;中華書局, 1959, 93頁);此圓情則不僅是稱謂,;亦有踢球的意義了?!端逄蒲萘x》第17回中就有:是長安城平康巷聘來的,;因圓情無出其右,;綽號金鳳舞、彩霞飛。圓情就是踢球的意義了。從這三個不同于宋朝以前的踢球名稱可以看到,;明代的蹴鞠更深入于社會底層,;名稱更口語化、通俗化了。
《金瓶梅》中描寫參加蹴鞠的人群是紈绔子弟、幫襯閑人、花街妓女、圓社藝人,;這和唐宋時代朝廷宴會上的蹴鞠娛樂價值已有很大的不同。按《宋史·禮志》中規(guī)定,;蹴鞠是朝廷上的雅樂,;在金國聘使到闕和春秋圣節(jié)三大宴時由藝人表演娛樂助興?;实塾袝r也召集親王、宰相、淮海國王及從臣,;蹴鞠大明殿(《宋史·太宗本紀(jì)》)。社會上的寒食蹴鞠是較為廣泛的群眾性春日郊游活動,;多有文人雅士參加。但是,;自從蒙古族貴族入主中原,;以女藝人表演蹴鞠,茶馀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惟蹴鞠最風(fēng)流(;關(guān)漢卿《女校尉》,《關(guān)漢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8, 790頁)??磁嚾吮硌蒗砭暇统蔀橐环N時髦活動。這種活動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便是妓女以蹴鞠當(dāng)作是接客的手段,若道是成就了洞房中惜玉憐香愿,;媒合了翠館內(nèi)清風(fēng)皓月筵,六片兒香皮(;球);做姻眷(;薩都剌《妓女蹴鞠》,《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64, 700頁)。從此,;蹴鞠就成為風(fēng)流子弟的下層娛樂?!睹魍ㄨb》中記述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荒淫不理政事的情景;每出師,;不問軍事,;輒攜樗蒲、蹴鞠,;擁婦女酣宴。蹴鞠與賭博、沉溺酒色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朱元璋才在洪武二十二年下令軍中禁止蹴圓,;違令的卸腳。文獻(xiàn)的記載只是說其大要,《金瓶梅》則是以具體形象說明明代中期以后社會上蹴鞠娛樂價值的下降。
在第十五回中,;大段描寫了西門慶在麗春院中踢球的情節(jié),;一同踢球的有李桂姐姊妹,;圓社藝人,;還有謝希大等人,;其中以寫圓社藝人張小閑的幫閑嘴臉最為生動。他在陪李桂姐踢球時,就有些不到之處都快取過去了,;反來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