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論語顏淵第十二篇各章內容簡介及其之間的聯(lián)系
本篇主要內容是以孔門弟子為主向孔子問仁德、君子與為政等問題。孔門弟子以孔門四科十哲為最,排在首位的是德行科高材生顏回。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本篇以第一名的學生問第一重要的問題,顏回問仁為開頭第一章。
第一章顏淵問仁??鬃诱f克已復禮為仁。整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不由人??思簭投Y,克制自己踐行禮制,這是為仁的綱領。還有四條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也要守禮,依禮而行,非禮則不為。這一章孔子講得比較抽象,為仁的一綱領四條目。那為什么克己復禮是為仁,在于所踐行的禮是以仁為本,這個是前提。
第二章仲弓問仁。同樣是仁的問題,孔子就講得比較具體化了,講了三條實踐方法:一是出門為政如會見貴賓,使用民力如承辦大祭。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為仁就是做事能恭敬認真,能推己及人,能無怨無悔。
第三章司馬牛問仁。還是同樣問題,但孔子對司馬牛就講得比較簡單了,孔子說仁者說話比較少而謹慎,以至于司馬牛反問:說話少也能稱是仁嗎?孔子說,仁做起來難,說起來不也需要少而謹慎嗎?話不能隨便說,說了而做不到,就是不守信的,就不是仁。
歸納以上三章,可以說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案例。同樣一個問題,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
第四章與上一章一樣是司馬牛,但問了不同的問題,他問君子??鬃油弦徽乱粯?,還是回答得比較簡單明了??鬃诱f君子不憂不懼。司馬牛覺得簡單,就說不憂不懼也能稱君子嗎?孔子說君子如果能做到內省不疚,哪里來的憂和懼?比較孔子說的另外一句: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聽起來簡單,但能做到不憂不懼,其實是相當不容易了。
第五章還是司馬牛,但是他的憂愁:別人都有兄弟,獨他沒有。其實他有親兄弟,但是與他不同道,是他自己主動與他們斷絕關系。子夏很會說話,安慰他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里子夏道出儒家的平等博愛的思想:四海皆兄弟!
司馬牛之所以憂愁,到底是自己沒想明白。下來這一章,第六章子張象幫他問一樣,問什么是明白、明智??鬃诱f漸漸浸潤的譖言,與身邊的控訴抱怨,影響不到自己,可謂是明智了。浸潤的譖言,身邊的控訴抱怨,影響不到自己,也可謂是有遠見了。
第七章是子貢問政??鬃又v了治國理政三要素:足夠的糧食,足夠的兵力,百姓的信任。子貢問必不得已先去哪一項,孔子說先去兵。子貢又問必不得已再去哪一項,孔子說去食??鬃诱f,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沒有百姓的信任就完了。百姓的信任,也就是民心,民心向背是治國第一要務。有了民心就可以有一切。沒有民心將喪失一切。
下來這一章是棘子成問子貢,第八章棘子成說君子講質樸就可以了,不必講形式文采。子貢說非常遺憾,您這樣說君子啊,四匹馬也追不回您的失言。文采和質樸同等重要,文采與質樸兩者分不開。除去皮毛,虎豹和犬羊就沒什么差別了。外在的文采也很重要,是君子不可忽略的部分。正如孔子說的,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第九章與第七章有關,講政治。魯哀公問有若遇到饑年,財用不足怎么辦?有若說采取十分之一的稅收,魯哀公說采取十分之二的稅收,都還不足,怎么能采取十分之一的稅收。有若說,百姓足,國君跟誰不足?百姓不足,國君跟誰足?這里說出儒家的民本思想,治國要以民為本。百姓足,國家才足。百姓不足,國家也不足。如果國君足,百姓不足,社會就不安定,老百姓就會造反。饑年,上下要一心,共克時艱。(這章可以放在十一章之后)
第十章與第九章沒什么聯(lián)系,是修身問題,與第六章有聯(lián)系,子張向孔子問崇德辨惑??鬃诱f做人以忠信為主,踐行道義,就是崇德。愛之要其生,惡之要其死。既要其生,又要其死,就是迷惑。(放在二十一章之前)
第十一章講政治,與第九章有聯(lián)系,是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诱f君要做君的樣子,臣要做臣的樣子,父親要做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做兒子的樣子。齊景公覺得孔子說得很對,大家做好各自的社會角色,確實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社會運轉就會井然有序。不然亂了規(guī)矩,即使有糧食,也會吃不上。
第十二章講判案,與政治有關,孔子說可以通過不完整的證據(jù)做出正確的審判,大概只有仲由,這是對子路的肯定。子路正直,重承諾,無過夜的承諾,所以也容易取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放在十四章之后)
第十三章同上一章有聯(lián)系,孔子講自己審案,也和別人差不多。但是追求使國家無訴訟才是審案的最高宗旨,最好的結果。(跟在十二章之后)
第十四章講子張問政。與前面幾章有聯(lián)系??鬃诱f要做到在位時心無厭倦,行政時忠誠認真對待。(放在第七章之后)
第十五章講修身問題,孔子說要廣博學習文化典籍,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不會離經叛道了。(放在十六章之后)
第十六章講君子問題,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放在第八章之后)
第十七章講政治。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說為政在于正,居上位者能以身作則,以正做表率,下屬孰敢不正?(放在第九章哀公問政之后)
第十八章講社會治理問題。季康子憂患偷盜,問于孔子??鬃泳怪苯又赋鰡栴}關鍵,說季康子你要是沒有貪欲,即使獎賞偷盜,人們也不會去做。社會風氣不好,統(tǒng)治者首先要檢討的。社會偷盜嚴重,可以反射出當官的貪欲太重。
第十九章還是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季康子說殺掉壞人,接近好人,這樣做怎么樣?孔子說您為政,哪里需要用殺戮?你要善,民眾就會善。為政者之德如風,民眾之德如草。風過草上,草自然會伏倒??鬃訄猿种鲝埖抡恢鲝埍┱?。主張親民,反對殺戮。居上位者講德施德,百姓自然講德,哪里要去作惡,哪里需要殺戮刑罰。自古是官逼民反,而不是民眾主動去造反。
第二十章是子張問士如何做才能通達??鬃酉葐栕訌堊约菏窃趺蠢斫獾?,子張說在邦在家都有名聲??鬃诱f這只是聞,并非達。所謂達,本質正直而喜好道義,善于察言觀色,能關心考慮下人。那這樣在邦必達,在家必達。至于聞,很可能是表面上取仁而實際行為卻違背,自認為是仁而不疑,反而在國家和家族取得一時的名望。(放在十五章之后)
第二十一章講修身問題。樊遲跟著孔子游于舞雩之下,問崇德、修慝、辨惑三個問題??鬃诱f他問得好,先做好事而后獲得,就是崇德。批評自己的過失,無批評別人之過失,就是修慝,檢討自己的邪念。一時的憤怒,忘了自身,也忘了自己親人,就是惑。(放在十章之后)
第二十二章樊遲問仁??鬃雍喢鞫f仁是愛人,問智,孔子說是知人。樊遲不明白,孔子舉個例子,說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知人善任,選用正直者,就是智慧。樊遲還是不理解,就去問子夏。子夏就說這話說得好?。∮峙e例說,舜有天下后,從眾人中選出皋陶這樣的仁者,不仁者就遠離了。商湯有天下,從眾人中選出伊尹這樣的仁人,不仁者就遠離了。把正直的能人選出來處在不直者上面,也能讓不直者向直者看齊。(這章放在第二章仲弓問仁之后)
第二十三章講子貢問友。孔子說對朋友真心忠告而加以善意引導,不可則止,不要自取其辱。
第二十四章講朋友之道,與上一章有聯(lián)系。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顏淵第十二篇改編原則,是按問題性質歸類,按重要性先后排序,人物出場順序如按身份地位或重要性先后。本篇可以歸納為三部分來講:第一部分是問仁,探討如何為仁行仁。第二部分是問政,探討如何為政從政。第三部分問君子,探討如何進德修身成君子。
一、問仁
12-1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div style="height:15px;">
12-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