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穴位及相關(guān)知識大全(fiash動畫教程)
中醫(yī)穴位及相關(guān)知識大全(fiash動畫教程)

  印堂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印堂穴位于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主治疾?。?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迎香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dāng)鼻唇溝中)。

  主治疾?。?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dāng)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水溝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勢,水溝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點。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主治病癥:

  水溝穴的主治病癥為:人事不醒、心腹絞痛、劇烈腰背痛等。人中穴為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個相當(dāng)危險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時候,注意力道不要過于強烈。

  
睛明穴

  取穴方法:

  找尋此穴道時患者應(yīng)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睛明穴位于眼部內(nèi)側(cè),內(nèi)眼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疾?。?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fēng)流淚、偏頭痛、結(jié)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jīng)痛、近視等。此穴同樣是治療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對于經(jīng)常用眼的人士來講,更應(yīng)該熟練準確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簡單的按摩一兩分鐘,就可以明顯的緩解眼部疲勞,對于學(xué)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預(yù)防近視的穴道之一,此外,還有攢竹穴、四白穴、太陽穴、承泣穴、魚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來做,效果會更佳。

  
攢竹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應(yīng)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nèi)側(cè)邊緣凹陷處(當(dāng)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主治疾?。?

  攢竹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fēng)流淚(俗稱漏風(fēng)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等。在學(xué)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節(jié)就是指壓按摩此穴,可見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兩耳尖直上與頭正中線交叉點處。

  主治:升陽固脫,振奮陽氣,清熱開竅,健腦通絡(luò)。適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頭昏腦脹、目眩耳鳴、中氣下陷、內(nèi)臟垂脫、頭痛、高血壓、中風(fēng)、久泄等病癥,為人體陽氣聚會之氣。

  感覺:局部按壓有微脹感。

  
風(fēng)池穴

  位置:頸項后枕骨下,與乳突下緣相平,項肌外側(cè)凹陷處。

  主治:袪風(fēng)解表,清頭明目,通腦活絡(luò)。適用于頸項強痛,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高血壓、風(fēng)濕病等病癥。對發(fā)熱惡寒、熱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聾氣閉、耳鳴、牙痛、中風(fēng)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療效也非常顯著。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完骨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與風(fēng)府穴平。

  主治:常用于頭痛、頸項強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頰腫痛等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太陽穴

  位置: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移1寸凹陷處。

  主治:醒腦明目,袪風(fēng)鎮(zhèn)痛,清堵除煩。適用于頭痛頭暈、偏頭痛、神經(jīng)衰弱、感冒、視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重按較痛,有時向四周發(fā)散。

  
下關(guān)穴

  位置:顴弓下緣,下顎切跡之間的凹陷處,閉口取穴。

  主治:下顎關(guān)節(jié)炎、面頰肌膚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鳴耳聾等病癥。

  
頰車穴

  位置: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處,咬牙時,咬肌隆起處。

  主治:適用于下牙痛、牙關(guān)緊閉、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癥。

  翳風(fēng)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緣的凹陷處。

  主治:常用于耳聾、耳鳴、牙痛、顳頜關(guān)節(jié)病、面神經(jīng)麻痹等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方,當(dāng)下頜髁狀突后緣凹陷中。

  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膻中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線,兩乳頭之間,平第四肋間隙。

  主治:寬胸理氣,宣肺降逆,寧心除煩。適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脹悶。心悸氣短、失眠多夢、氣喘、呃逆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微脹感。

  
中脘穴

  位置: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詳見上述圖解。

  主治:調(diào)理脾胃,健脾化濕,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適用于胃腸功能紊亂、胃痛胃炎、便秘腹瀉、嘔吐、腸鳴、心慌失眠等病癥。是中醫(yī)治療脾胃疾病的重要人體穴位之一。

  感覺:局部按壓有脹麻感。

  
天樞穴

  位置:肚臍旁開2寸處。

  主治:調(diào)理脾胃,理氣和中。適用于胃腸功能紊亂、腸鳴腹瀉、腹痛腹脹、大便不暢、腸炎、水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對減肥有一定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沉脹感,有時可向下發(fā)散。

  
氣海穴

  位置:腹正中線,肚臍下1.5寸處。

  主治:升陽補氣,益腎固精。適用于氣虛乏力、脘腹脹滿、腸鳴腹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陽痿遺精等病癥。為補氣要穴,有強壯和保健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沉脹感并向下腹發(fā)散。

  
關(guān)元穴

  位置:腹正中線,肚臍下3寸處。

  主治:溫腎減陽,回陽固脫,增補元氣,通調(diào)沖任。適用于虛癥、神疲乏力、元氣不足、性功能低下、腹瀉腸鳴、遺精、陽痿、小便頻數(shù)、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復(fù),有強壯作用。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大椎穴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

  主治:疏風(fēng)解表,清熱通陽,健腦強脊。適用于頭頸強痛、骨蒸潮熱、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頸椎病、氣喘、熱病等病癥,有防病強壯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脹麻感。

  
肩井穴

  位置: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主治:開竅通經(jīng),理氣活絡(luò),振奮陽氣。適用于元氣不足、頭頸強痛、肩背疼痛、麻木、上臂抬舉困難、高血壓、感冒、風(fēng)濕病、頸椎病等病癥。

  感覺:局部揉拿有酸麻脹感,并向頭部及下背部發(fā)散。

  
天宗穴

  位置:肩胛骨岡下窩的中點凹陷處。

  主治:頸項、肩背及上肢的疼痛、麻木,肩背風(fēng)濕癥,外感風(fēng)寒等病癥。

  
命門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補腎壯陽,培元固本,強壯腰脊。適用于腎虛腰脊疼痛、精虧腦鳴、陽痿、閉經(jīng)、尿頻、腹瀉、肢冷、神經(jīng)衰弱等病癥,有補陽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脹感。

  
腰陽關(guān)穴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常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腰骶部疼痛、下肢痿痹的治療與保健。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宣肺理氣,平喘止咳。適用于咳嗽氣喘、感冒、外感風(fēng)寒、盜汗、背痛等病癥,對于各種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心俞穴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調(diào)理氣血,疏通心脈,寧心安神。適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癥,對于各種心臟病有一定的療效。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

  
肝俞穴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疏肝利膽,寬胸和胃,清頭明目,理氣調(diào)經(jīng)。適用于情志不暢、胸肋脹悶、頭目昏花、煩躁易怒、肝郁氣滯、黃疸、肋痛、脊背痛等病癥。對肝膽病有一定的作用。

  
脾俞穴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健脾化濕,和胃止瀉。適用于胃脘脹痛、消化不良、潰瘍病、糖尿病、嘔吐、泄瀉、身體乏力、腰背痛等病癥。對脾胃病有一定的作用。(俞穴圖)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腎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補益腦髓,強壯腰腎,止咳定喘,聰耳明目。適用于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神經(jīng)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氣喘、腎不納氣、小兒發(fā)育不良、諸虛百損等病癥。有全身強壯作用,對腎虛、腎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痛的感覺,用力不可過大,時間可稍長一些。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曲池穴

  位置:曲肘成90°,肘橫紋外端凹陷中。

  主治:袪風(fēng)解表,清熱利濕,調(diào)和氣血。適用于外感發(fā)熱、高血壓、咽喉腫痛、上肢疼痛、麻木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有時向上肢指端發(fā)散。

  
內(nèi)關(guān)穴

  位置:掌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寧心安神,理血止痛,寬胸理氣。適用于情志不暢、神經(jīng)衰弱、失眠心煩、胃脘不舒、心絞痛、胃痛、惡心、嘔吐、暈船暈車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有時可發(fā)散至中指端。

  
外關(guān)穴

  位置:腕背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

  主治:清熱疏風(fēng),疏通肩臂。適用于上肢外側(cè)疼痛或麻木、偏癱、落枕、偏頭痛、熱病、耳鳴耳聾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有時發(fā)散至手指。

  
合谷穴

  位置:拇、食指掌骨之中點,稍偏向食指側(cè)。

  主治:疏風(fēng)解表,通經(jīng)活絡(luò),鎮(zhèn)靜安神、通利五官。適用于頭昏腦脹、口眼歪斜、咽喉腫痛、頭痛、牙痛、耳鳴、發(fā)熱、神經(jīng)衰弱、手臂疼痛等病癥。并可防治感冒。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痛的感覺,有時可向上肢發(fā)散。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cè)一橫指處。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風(fēng)化濕,通經(jīng)活絡(luò),益氣健腦等。適用于腸胃功能低下、久病體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嘔吐、腸鳴、高血壓、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癥。為養(yǎng)生長壽抗衰老的中藥穴位,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下肢和足背發(fā)散。

  
陽陵泉穴

  位置:膝外側(cè)下方,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清利肝膽,疏筋活絡(luò),滑利關(guān)節(jié)。適用于耳鳴耳聾、胸肋脹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關(guān)節(jié)炎、膽囊炎、口苦、嘔吐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委中穴

  位置:腘窩橫紋正中線處。

  主治:疏筋活絡(luò),袪風(fēng)除濕,涼血泄熱,強健腰膝。適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項強、腰肌勞損、下肢癱痹、半身不遂、膝關(guān)節(jié)炎、小便不利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麻脹感,有時向腰部發(fā)散。

  
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線,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腸肌兩肌腹下方之間凹陷處。

  主治:疏筋止痙,疏利腰腿。適用于腰脊痛、小腿轉(zhuǎn)筋、下肢無力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可有酸麻微痛感,揉捏可有脹感。

  
三陰交穴

  位置:內(nèi)踝直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后緣。

  主治:調(diào)和氣血,通經(jīng)活絡(luò),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調(diào)經(jīng)止痛,寧心安神,補陰除煩。適用于腹脹腸鳴、大便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痛經(jīng)閉經(jīng)、小便不利、神經(jīng)衰弱、腎虛陽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勞等病癥。對心、腦病有一定的作用,為主要保健穴。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小腹部發(fā)散。

  
點擊連接查看最大化fiash

  涌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后三分之二交界處。

  主治:開竅醒神,寧心安神。適用于頭目昏花、失眠、頭項痛、足心熱、中風(fēng)、下肢癱瘓、目澀咽干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脹痛明顯,有時可向下肢發(fā)散。

  
厲兌穴

  位置:在第二趾外側(cè)端,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常用于面腫、口喎、牙痛、鼻衄、鼻流黃涕、胸腹脹滿、多夢等病癥的治療與保健。

  
昆侖穴

  位置:在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外踝高點取穴。

  主治:常用于腰骶部疼痛、足跟腫痛、頭痛、頭項強痛、落枕、坐骨神經(jīng)痛及目眩等病癥的治療與保健。

  
申脈穴

  位置: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詳見上面穴解。

  主治:常用于頭痛、失眠及腰腿痛的治療與保健。

  
太溪穴

  位置:在內(nèi)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常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小便不利、咽喉腫痛、牙痛、耳鳴、耳聾、失眠、咳嗽、氣短、腰痛、足跟痛等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尋找穴道訣竅:

  
穴道療法最難的,就是穴道的找法。

  
沒有什么比穴道療法更適宜作為家庭療法的。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尋找穴道的訣竅,自然因找穴道困難,而不被廣泛使用,真是可惜。

  還有,關(guān)于穴道療法的書雖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簡單且準確地介紹尋找穴道的訣竅的書并不多見。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穴道療法,也無法如愿。

  因此,本站在嚴選特別有效穴道的同時,也盡可能詳細地介紹任何人都能簡便地找到穴道的方法。

  尋找穴道的訣竅,在本站相關(guān)疾病穴道療法的網(wǎng)頁中都有詳細的說明。這里僅就一般尋找穴道的訣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穴道,也就是出現(xiàn)反應(yīng)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xiàn)各種反應(yīng)。這些反應(yīng)包括:

 ?、儆檬种敢粔海瑫型锤校▔和矗?;

 ?、谝灾赣|摸,有硬塊(硬結(jié));

  ③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艹霈F(xiàn)黑痔、斑(色素沉淀);

 ?、莺椭車钠つw產(chǎn)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yīng)有無出現(xiàn),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biāo)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若出現(xiàn)前述的反應(yīng),即可判斷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頻頻出現(xiàn)“兩指寬”、“三指寬”等字眼,這是計算穴道位置時的基準,有“同身尺寸”之說。例如,“一指寬”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食指與中指并列,第二關(guān)節(jié)(指尖算起的第二個關(guān)節(jié))部分所量的寬度。

  手指的大小、寬度,依年齡、體格、性別而有極大的不同。以此法確定穴道位置時,務(wù)必以患者的指寬度來找。

  首先,先從代表性的穴道刺激法開始介紹。

  ★
指壓

  在家庭中進行的穴道刺激中,使用普遍的是指壓。指壓最主要是利用施力容易的大拇指,或食指、中指。利用指腹部分按壓是其訣竅。因為這樣,可加重壓力,而且長時間按壓也不致疲倦。

  因慢性病等因素而導(dǎo)致身體衰弱時,一般僅予以輕壓,這稱為“補法”,即補充能量,是促進器官恢復(fù)到正常狀態(tài)的刺激法。神經(jīng)亢奮、有強痛時,則予以重壓,這稱為“瀉法”,此乃抑制過高能量的刺激法。雖然統(tǒng)稱“指壓”,實際操作時,應(yīng)視疾病、癥狀而有不同指法。壓的時間是每壓3-5秒,休息2-3秒,再壓3-5秒,每一部位重復(fù)3-5次。注意指壓時要配合獨特的呼吸法,基本要領(lǐng)是:指壓時呼氣,停壓時吸氣。

  ★
按摩

  認為按摩是一種搓揉身體的刺激方法的人也許很多??墒牵嬲陌茨?,五指并用,有“捶”、“搓”、“揉”、“壓”等各種按摩法。其中,所謂“壓”的手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指壓。

  一般來說,捶或用力壓的是瀉法,應(yīng)用于神經(jīng)痛等疼痛厲害時使用。輕輕搓、揉等是補法,用于手腳發(fā)麻等,按摩時間為5-15分鐘以內(nèi)。

  ★
灸術(shù)

  灸術(shù),是利用艾草給予皮膚熱刺激?;旧希男g(shù)是種補法,自古以來便被應(yīng)用于慢性病的治療上。

  在家中進行灸術(shù)時,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并將它捻成細長狀。然后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處摘下,制成大約是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以少許的水弄濕皮膚,在穴道上放置上述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來。然后點燃線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熱”時更換新的艾草。若沒有特殊狀況,一個穴道上用上述的灸進行三“狀”到五“狀”的治療(燒完一次艾草,稱一“狀”)。此法是在發(fā)熱之后拿掉艾草,故稱為“知熱灸”。

  由于灸發(fā)熱后,會留下痕跡,所以有許多人不喜歡。如果這樣,可使用“間接灸(溫灸)”。此法是在皮膚上放置大蒜、姜、鹽、味精等,再在其上燃燒艾草。依使用材料之不同,可稱為蒜灸、姜灸、鹽灸等等。

  這種熱刺激十分緩和,不會有留下痕跡之虞。市面上已有賣間接灸的商品,所以可利用這些商品。

  最簡單的灸療法是線香灸。準備一根線香,點上火,將線香頭靠近穴道,一感到熱,便撤離。一個穴道反復(fù)5-10次。

  
刺激穴道要在呼氣時

  穴道療法,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呼氣時刺激穴道,刺激的傳導(dǎo)較佳,可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吸氣時,肌肉收縮而僵硬。這時,即使指壓穴道,也僅是痛,刺激本身并不太會被傳達。相反地,呼氣時,肌肉松弛而柔軟,此時,若給予刺激,痛感少且刺激傳導(dǎo)佳,是非常有效果的“刺激”。

  因此,要刺激穴道時,請配合呼吸的頻率進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下肢穴位圖解
全身經(jīng)絡(luò)穴位圖
臉部穴位圖(面部)-人體穴位查詢:人體穴位分布圖
頸部經(jīng)外奇穴【動畫圖解】
人體頭部側(cè)面穴位分布(腧穴圖)
人體穴位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