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的第14條的桂枝加葛根湯與第31條的葛根湯,在條文字面上僅一字之差,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么?謝謝!
臨床當中,我們經??吹揭恍┌Y狀的鑒別診斷問題,比如第14條和第31條的主癥,都是“項背強幾幾”。圍繞的是“項背強幾幾”的治療,那我們就要看他的一些伴隨癥狀。之前我們說過:“孤癥不辨”。通過一個項背強幾幾我們無法辨證出它是那一條經的。我們只能結合其他癥狀一起來辨。這就是說中醫(yī)是一個綜合征,是幾個癥狀綜合后得出來的。
第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而第31條是:“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他們的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一個有汗,一個無汗。那么前者,是一個太陽病,以項背強幾幾為主要癥狀的同時,是以汗出惡風為主要特點的。我們之前講過表證的特點,表證的病機是正邪交爭于體表,人體欲汗出而不能汗出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
因此典型表證是: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脈浮緊。也就是所謂的:“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之所以頭項強痛而惡寒。包括我們麻黃湯證,所謂的:“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脈浮緊”。都是因為欲汗出而不汗出的病理狀態(tài)。到了桂枝湯的時候,有了汗出,所以脈由麻黃湯證的脈緊變成了脈緩。由麻黃湯證的身疼痛,到了桂枝湯的時候,這些身疼痛的癥狀都不典型了,是因為有了汗出,表證就有所松解,郁遏的不是那么重了。
所以桂枝湯和麻黃湯證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有汗出和無汗出。無汗出的時候表證相對較實,有汗出的時候表證相對較虛。所以麻黃湯辛溫發(fā)汗,而桂枝湯是一個調和營衛(wèi),在解表的同時還有一個養(yǎng)津液的作用。我們看桂枝湯中,有芍藥、生姜、甘草、大棗,都是一個生養(yǎng)津液的作用,桂枝、生姜辛溫解表,合在一起,桂枝湯是調和營衛(wèi)。為什么調和營衛(wèi)呢?因為桂枝湯一是有汗出,第二個是脈浮緩,人體津液有所丟失不足,所以不是辛溫發(fā)汗,而是調和營衛(wèi),使之調和。
同樣是太陽病,同樣是頸背強幾幾。但前者汗出惡風,后者無汗惡風。就點出了他們兩個表證的輕重不同。在第14條,“反汗出惡風”,說明表已經有津液外泄,表證已經有所松解,這時候就不是麻黃的適應癥,而是一個桂枝湯的適應癥。只是桂枝湯加上一味葛根就行。葛根針對的是“項背強幾幾”。在原文里邊是有一個麻黃,但是后人,包括我們現(xiàn)在,認為桂枝加葛根湯是沒有麻黃的,是桂枝湯加葛根。后者葛根湯無汗,說明表的郁遏程度較重,非麻黃不能解。所以是在桂枝湯基礎之上加葛根之外,還要加入麻黃。
兩個方證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同屬于太陽病,同有一個“項背強幾幾”的主要癥狀。但辨完六經之后還要細辨方證。這就是胡希恕先生給我們強調的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有人說經方不講理,不講病機、病因,實際上這些辨病因、辨病機、辨證侯都蘊含在辨方證當中了。通過汗出惡風和無汗惡風,已經辨出了前者是表相對虛,津液有所不足,屬于桂枝湯方證加葛根。而后者無汗惡風說明表相對實,屬于麻黃湯證,在桂枝湯加葛根的基礎上還要加麻黃,但實際上是一個麻黃湯證的加減方。
這就是臨床當中,我們要關注一些具有診斷意義的鑒別癥狀。比如這里的汗出。之前講過麻黃湯、桂枝湯證的關鍵點之一在于有汗與無汗。通過桂枝加葛根湯和葛根湯證的鑒別,再一次給我們強調了在表證的時候,有汗、無汗十分的重要,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作者:林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