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有關的名詞術語:
1、意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詩詞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是詩歌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觀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抒情感懷詩中的景物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例如:“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保ㄌK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就是意象。
(2)比較重要的兩種意象是:一是象喻性意象,即具有暗示性的意象。這類意象形式簡潔單一,內蘊恒定,具有象征比喻意味,有一種歷史的傳承性,表現了某種人格色彩的內涵。如:梅花,象征堅貞、不怕挫折、冰清玉潔的精神品質。另一類是描述性意象,多以一個或以上的詩句為單位,在對外物的描述中表達作者的某種情思。因為不是一個單獨的詞語了,已擴展到了句子層面,所以要把一句或多句讀完意象才得以生成。
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眴我粋€“桂花”“春山”,看不出詩人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意。只有把兩句讀完,我們才知道:夜晚,在幽靜的春山,桂花悠揚地飄落,詩人非常的閑適。于是就表達了一種悠然閑逸的情思。
再如:“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保ㄌK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與“獨”、“縹緲”、“恨”、“寂寞”、“冷” 等詞的感情色彩和“揀盡寒枝不肯棲”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詩句結合起來構成了孤寂、凄涼的意境。但詩人的信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tài)度。
(3)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 ②突出背景或環(huán)境 ③營造氣氛 ④創(chuàng)造意境 ⑤以景襯境(山水田園詩運用最多,以動稱靜,樂景襯哀情) ⑥襯托人物氣節(jié)、品質或性格 ⑦奠定情感基調
2、意境: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1)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體現出來的特色,感受其所營造的意境和氛圍。概括詩歌的意境,常用這樣一些術語: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浩翰遼闊、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朧渺遠、空靈高遠、空蒙迷茫、蒼涼悲壯、優(yōu)美迷人、清新明麗、清凈幽遠、寧靜恬淡、清凈悠閑、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如下:
雄渾開闊----景物描寫氣勢浩瀚,氣魄雄偉,渾厚磅礴。景物色調大多是單一而非絢麗的。多傳達豪邁之情。例如,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雄奇瑰麗---景物雄壯,奇特非平常景色,異常美麗。亦多傳達豪情。如李白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朦朧渺遠---景物描繪亦真亦幻,不可極盡其態(tài),又妙處無窮。情感往往多變。如李商隱 《錦瑟》詩中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空靈高遠----既高深莫測,又變化多端,是動與靜的結合。多傳達遁世脫俗的情懷。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div style="height:15px;">
蒼涼悲壯---邊塞詩中多體現。多傳達思鄉(xiāng)懷親、愛國衛(wèi)國、征人愁怨等情感。
清新明麗---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傳達閑適愉悅之情。例如,杜甫 《絕句二首》“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div style="height:15px;">
寧靜恬淡---環(huán)境安靜,即使有動態(tài)描寫,也是為了襯托靜景。詩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雜務干擾。例如,白居易《村夜》“霜草蒼蒼蟲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碧諟Y明的田園詩中也多有體現,如《歸園田居》“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