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巧用軸心事件關(guān)聯(lián)法,輕松讀懂古代詩歌(實戰(zhàn)篇)
例3(2018·北京)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②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zhǔn)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注】①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dāng)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jiān)察等事務(wù)。②繡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④銅鞮陌:代指襄陽。
軸心事件:
結(jié)合題目和注釋可知,此詩軸心事件為:當(dāng)時閑居于江西上饒的作者,送別友人入蜀地(四川)擔(dān)任提刑官。
詩句難點:
1、“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span>
作者送朋友入蜀地為官,卻提及“諸葛表”“相如檄”,是何用意?表面上,這兩句與詩歌的軸心事件——朋友去蜀地做官并無關(guān)聯(lián)。那么,讓我們嘗試將軸心事件與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意思建立因果聯(lián)系。注釋說“相如檄”用來安撫巴蜀百姓,再想到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出師表》正是其于蜀地出兵北伐前寫給后主劉禪的表文。所謂“東北看驚”,因曹魏位于蜀國東北方,指曹魏有驚于蜀國北伐,此處借喻金人聞風(fēng)心驚。兩位歷史先賢都在蜀地成就過大事業(yè),對當(dāng)?shù)厝嗣裼写筘暙I,對國家有大功勞,而作者的朋友正要前往蜀地為官。作者自然希望朋友能像兩位先賢一般建功立業(yè),有功于國,從而表達對友人此行的祝愿和期許。如此理解下來,這兩句詩的意思便清晰明了。
2、“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zhǔn)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span>
作者“能說”的“荊楚路”路在何方?聯(lián)系軸心事件,朋友要前往四川,作者在詩歌中提及的任何一條道路,一定是由作者閑居的江西(送別地點)通往四川的道路。詩句后面提及的“廬山”“赤壁磯”“銅鞮陌”等地點,當(dāng)為友人沿途所經(jīng)之地。“山色”“千古浪”“三更月”正是荊楚一路風(fēng)光。作者希望朋友寫下新詩,記錄這些美好的景色,為旅途排遣寂寞,蘊藏作者對朋友的關(guān)懷慰藉。[永遠不忘“送別”這一核心。]
全詩翻譯:
蜀道攀登難于上青天,一杯薄酒為你踐行。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qū)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希望借著這首《喻巴蜀檄》讓金人聞風(fēng)心驚。你文才出眾,希望大展身手,為國立功建業(yè)。
君莫要流淚傷心,倒不如聽我說一說你要去的荊楚這一路的風(fēng)光吧。請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jié),務(wù)必相互勉勵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
例4(2013·新課標(biāo)Ⅰ卷)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dāng)年豪舉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dāng)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fēng)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xiāng)會稽當(dāng)?shù)朗浚谠t賜他鏡湖一角。
軸心事件:
結(jié)合注釋①可知,此詩軸心事件為:遠離戎馬生涯,目前閑居的作者抒發(fā)感慨。作為一心想要上陣殺敵、收復(fù)失地的愛國詩人,如今卻遠離前線,閑居一方,他會抒發(fā)何種感慨?大概率是:失意,無奈,牢騷,憤慨。分析詩句時,一定要把握住情感核心。
詩句難點:
1、“酒徒一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span>
終日酣飲耽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候;志存恢復(fù)的儒生如已者,卻被迫投閑置散,作了江邊漁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表達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2、“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這鏡湖風(fēng)月本來就只屬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賜與嗎?再說,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這個結(jié)句,表現(xiàn)出夷然不屑之態(tài),憤慨不平之情,筆鋒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