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五個葉子粉絲留言,說她照鏡子時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腎虛紋,問老師這是不是腎虛的表現(xiàn)?
“腎虛紋”是這段時間比較火的一個詞,各大公眾號三五不時地就拿它說事兒。不過,腎虛紋與腎虛完全是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兒,二者完全沒有關(guān)系!
腎虛紋,是指腰部有類似妊娠紋一樣的橫紋,一般在腰兩側(cè)。它是皮膚缺乏水分、表面脂肪減少、彈性下降的結(jié)果,屬于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傳統(tǒng)中醫(yī)并沒有“腎虛紋”這個概念,它只是民間的說法。
雖說腎虛紋≠腎虛,但腎虛卻不可小覷。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更是人體壽命之資。腎虛,必定影響健康與壽命。
關(guān)于腎虛的癥狀,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列出一堆,諸如腰膝酸軟、夜尿頻數(shù)、性功能減退等,但除了這些較為明顯的癥狀,腎虛還會體現(xiàn)在很多我們極易忽略的細節(jié)中。那么,腎虛還有哪些我們易忽略的征兆呢?腎虛了,我們又該如何補腎呢?速戳下文!
一、是否腎虛,這樣判斷
1、總感覺口咸
五味(酸苦甘辛咸)跟臟腑是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咸味與腎相對應,因此總感覺口咸是腎虛的表現(xiàn)。
2、莫名感到恐懼
我們常說“精氣神”,“精”是“氣”和“神”的來源,而“精”從腎中來,腎虛,“精”就會不足,“氣”和“神”就會受影響。而“腎在志為恐”,腎虛,人就會在“神”上表現(xiàn)出恐懼的狀態(tài)。
3、做夢總夢見水
《黃帝內(nèi)經(jīng)》認為,根據(jù)五臟之氣的虛實,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夢境。而“同氣相求”,因此,肝氣虛多夢及草木一類,腎氣虛做夢就會總夢見水。
4、怕冷
腎為先天之本,陽氣根源于腎,腎虛,人的元陽就虛弱,人就得不到溫煦,就會怕冷。
5、不缺覺還總打哈欠
“腎主欠”,這個“欠”就是哈欠。在不缺覺的前提下,總是打呵欠,總覺得身體疲憊,多半與腎虛有關(guān)。
6、經(jīng)常不斷打噴嚏
身體里的衛(wèi)氣是抵御外邪入侵的主要力量,它根源于腎、滋養(yǎng)于脾、宣發(fā)于肺。如果腎氣虛弱,衛(wèi)氣來源就不足,就很難到達肺部,肺就不能正常宣發(fā)衛(wèi)氣,就會打噴嚏。
7、腳跟疼
腳跟的跟骨是人體最辛苦的地方,人體所有的重量都壓在它上面。腎經(jīng)從腳底開始,而且“腎主骨”,如果腎經(jīng)經(jīng)氣不足,經(jīng)脈運行不暢,就會在人體骨骼的最脆弱處表現(xiàn)出來。
8、面黑無光澤
黑色對應腎,腎虛,臉色就會發(fā)黑。久病傷腎,長期患病的人一般面色較黑。如果是淺黑色,大多是腎陽虛衰所致;如果黑而干焦,如同“漆柴”,多是腎陰虛或腎精損耗嚴重。
9、經(jīng)常無病呻吟
無病呻吟就是成天哼哼唧唧。中醫(yī)將人發(fā)出的聲音概括為“呼、笑、歌、哭、呻”五聲,并分別與五臟相對應,即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腎呻,經(jīng)常無病呻吟也是腎虛的表現(xiàn)。
10、說話聲音低沉
腎主納氣,腎虛就會“進氣少出氣多”,而發(fā)聲的部位在于丹田,腎納氣不足,丹田發(fā)聲就沒有力量,說話聲音就低沉,并且越說越低,甚至別人都聽不見了。
11、無緣無故總顫栗
顫栗與前面講的恐懼、畏寒相關(guān)聯(lián),腎虛的人會比較恐懼、怕冷,恐懼、怕冷都會引起顫栗。
12、唾多唾少
口水有兩種,清的叫涎,稠的叫唾,涎是脾的問題,唾是腎的問題。如果口水多且稠,就是腎陽虛的表現(xiàn);反之,口水少,口里面很干燥,甚至說話都很困難,就是腎陰虛的表現(xiàn)。
13、身上有腐臭味
五嗅(臊焦香腥腐)對應五臟,腐的味道屬于腎。所以,腎病嚴重的患者身上基本就有腐臭味。
14、耳朵焦枯
腎開竅于耳,腎氣通于耳,耳輪可以反映腎氣的盛衰。耳朵焦枯,就是說耳朵顏色黑且干癟,是腎虛的典型表現(xiàn)。
15、牙齒稀松焦黃
腎主骨,齒為骨之余,牙齒不好,說明腎不好。
16、早衰
《黃帝內(nèi)經(jīng)》告訴我們,女性到35歲,男性到40歲,腎氣開始虛衰,這是一個轉(zhuǎn)折點。如果還沒到這個年齡,就皺紋頻出,早生華發(fā),那肯定是腎虛了。
17、總感覺疲勞
這種疲勞指的是持續(xù)的、不能消除、無法解釋的疲勞,再怎么休息,都緩解不過來,很多人甚至持續(xù)很多年。
二、補腎需先分清陰陽
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陰陽有別,癥狀有別,必須區(qū)別對待。若尚未辨識到底是哪種“虛”就盲目補腎,很可能適得其反。
指腎陰虧損,失于滋養(yǎng),虛熱內(nèi)擾,以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干、虛火牙痛、虛煩少眠、舌紅少苔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虛熱證候。
指腎陽虧虛,機體失卻溫煦,以腰膝酸冷、性欲減退、夜尿頻數(shù)、失眠心悸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虛寒證候,又名命門火衰證。由于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而肝腎同源,故而女性在腎陽虛的同時,往往兼有面白無華、經(jīng)少經(jīng)閉、眼干眼澀等肝陰血虛的表現(xiàn)。
腎陰虛VS腎陽虛
三、陰虛生內(nèi)熱,當引火下行!
1
陰虛,即陰液缺乏
腎陰又稱為“元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全身各個臟腑都要依靠它來滋養(yǎng)。陰陽是對立制約的關(guān)系,若陰不制陽,則陽易亢,陰虛就是陰液缺乏(即津液、血液)導致的陰陽失衡。
“陰虛生內(nèi)熱”,因此腎陰虛人群被稱為“燥熱一族”,在腎虛的同時還伴有熱的表征,如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口)、口干舌燥、小便黃、大便干、失眠多夢、睡覺時容易出汗等,在情緒上往往表現(xiàn)為急躁易怒。
2
艾灸方案:引火下行
中醫(yī)有“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說法點,認為陰虛不會憑空而生,其源頭往往就是陽虛。腎陰虛之人為什么會上熱下寒?就是因為“真陽不足,虛火上揚”——身體中下焦的寒氣太重,將陽氣逼到上焦,使得上焦熱,但中下焦還是寒的。
艾灸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因此腎陰虛之人可以艾灸,以引火下行為原則。由于三焦之源在腎,腎與三焦氣機相通相貫,三焦為腎行水化氣,因此養(yǎng)腎必須調(diào)和三焦。腎陰虛之人往往存在上下氣路不通的情況,因此艾灸時必須先艾灸中下焦,以補足中氣,打通中下焦的氣路,而后再艾灸上焦,這樣火才能下行。否則,火堵在上面下不來,上熱下寒的癥狀會更加嚴重。
此外,腎陰虛的人艾灸時間宜短,溫度宜低,尤其最初艾灸灸量要少,此后逐漸加量,才能達到引火下行、滋陰潛陽的目的。若第一次艾灸灸量過大,有可能耗傷陰津,導致虛火上炎,讓上熱下寒的癥狀更加嚴重。
建議取穴:
腎俞穴、八髎穴:補中氣,消除中焦的阻礙,讓上焦的火氣往下走。
三陰交穴、復溜穴、涌泉穴:將火氣進一步往下導到雙腳,引血歸源。
四、陽虛生外寒,當補陽益腎!
1
陽虛,即陽氣不足
腎陽又稱為“元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相當于生命的燭火,對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推動、溫煦作用。
若腎陽虧虛,就會氣化不利,人就會濕重、虛胖,寒氣就會上身,就會“陽虛生外寒”,表現(xiàn)為畏寒怕冷、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等癥狀。此外,寒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陽虛易增加患癌風險。臨床已經(jīng)證實,腎陽虛容易誘發(fā)兩種癌癥:男性是前列腺癌,女性是乳腺癌。
2
艾灸方案:補陽益腎
陽虛之人最適合艾灸,可以艾灸督脈,或重點艾灸大椎穴、命門穴、神闕穴、關(guān)元穴、三陰交穴等,時間可以長一些。
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團陽氣,陽氣內(nèi)藏,里陽健旺,生命力就強。而天氣越熱,人的里陽就越虛,因為陽氣外浮了。從夏至到立秋,這45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易外浮的時候,最需要扶陽養(yǎng)陽。尤其三陰類的疾病在冬天總是加重,“病在三陰宜灸”,我們可以在這45天艾灸,借“天之陽”和“地之陽”來恢復人之陽,在改善腎陽虛體質(zhì)的同時,兼而治療各種三陰病癥,做到冬病夏治,未病先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