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家第十三【3】
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大朝信宮:在信宮舉行大規(guī)模的朝見活動?!?/span>。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王北略中山之地【略:巡視。】,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召樓緩謀曰:
武靈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召見肥義同他議論天下大事,談了五天才結(jié)束。武靈王到北邊巡視中山國的地界,到了房子縣,又去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然后召見樓緩商議說:
“我先王因世之變【因世之變:趁著時代的變革?!?/span>,以長南藩之地【藩:屬國,屬地。】,屬阻漳、滏之險【屬:連接。】,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于荏【藺、郭狼、荏:均為今山西西北部的地名。】,而功未遂。
“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lǐng)地的君長,連接了漳水、滏(fǔ,府)水的險阻,修筑長城,又奪取了藺城、郭狼,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可是功業(yè)尚未完成。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胡:這里指東胡,后為鮮卑。】,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強之救,是亡社稷【亡社稷:使社稷亡?!?/span>,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遺俗:背離習(xí)俗。累:牽累,牽制?!?/span>。吾欲胡服。”樓緩曰:“善?!比撼冀圆挥?。
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么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離習(xí)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樓緩說:“很好。”可是群臣都不愿意。
于是肥義侍【于是:當(dāng)時。】,王曰:“簡、襄主之烈【烈:功業(yè)。】,計胡、翟之利【計……利:吸取……長處?!?/span>。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jié)【寵有句:得到貴寵的,要有孝悌長幼順情明理的節(jié)制。】,通有補民益主之業(yè)【通:顯貴,得志。】,此兩者臣之分也。
當(dāng)時肥義在旁侍奉,武靈王說:“簡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業(yè),就在于考慮到了胡、翟之利。做臣子的,受寵時應(yīng)有明孝悌、知長幼、順從明理的德操,通達時應(yīng)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業(yè),這兩方面是臣子的本份。
今吾欲繼襄主之跡【跡:業(yè)跡,事跡。】,開于胡、翟之鄉(xiāng)【開于句:在胡、翟之地上開拓疆土。】,而卒世不見也【卒世:盡世,全世上。】。為敵弱【為敵弱:為了削弱敵人?!?/span>,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盡百姓之勞,而序往古之勛【序:次序,引申為接續(xù)。】。
如今我想繼承襄主的事業(yè),開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間也見不到這樣的賢臣。為了削弱敵人,用力少而能取得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盡百姓的力氣,就能繼續(xù)兩位先主的勛業(yè)。
夫有高世之功者,負(fù)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驁:通“傲”。】。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奈何?”
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yè)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xí)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并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么辦呢?”
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疑事二句:大意是說,作事疑慮重重就不會有功效;行動疑慮重重就不會有美名?!?/span>。王既定負(fù)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肥義說:“我聽說做事猶疑就不會成功,行動猶豫就不會成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fēng)俗的責(zé)難,那末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
昔者舜舞有苗【舜舞有苗:傳說舜反對用武力征服三苗,經(jīng)過三年德化,后來又拿著兵器跳舞,三苗終于歸服。見《韓非子·五蠹》。有苗,即三苗,古代南方的部族。】,禹袒裸國【禹袒裸國:傳說夏禹曾脫光上衣進入裸國。見《呂氏春秋·貴因》、《淮南子·原道訓(xùn)》。裸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小國,其人不穿衣服。】,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務(wù)以論德而約功也【約功:即邀功,求取功業(yè)。】。
從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國脫去上衣,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而是必須用這種方法宣揚德政并取得成功。
愚者成事【:同“暗”,不明白。】,智者睹未形【愚者二句:是說愚笨的人在事成之后還不明白,明智的人在事前就已看得很清楚了?!?/span>,則王何疑焉。”
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末您還猶疑什么呢!”
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穹蛑畼?/span>【狂夫:愚鈍的人。】,智者哀焉【狂夫二句:狂妄人高興的事,明智的人反而為之悲哀?!?/span>;愚者所笑,賢者察焉【愚者二句:愚笨人所笑之事,賢明人反能有所明察?!?/span>。
武靈王說:“穿胡服我不猶疑,我恐怕天下之人要嘲笑我。無知的人快樂,也就是聰明人的悲哀;蠢人譏笑的事,賢人卻能看得清。
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qū)世以笑我【驅(qū)世:鼓動所有世人?!?/span>,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
世上有順從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驅(qū)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占有。”于是就穿起了胡服。
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將以朝也【朝:朝會群臣。】,亦欲叔服之。家聽于親而國聽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反親:背叛雙親?!?/span>,臣不逆君,兄弟之通義也【兄弟:清梁玉繩《史記志疑》認(rèn)為應(yīng)依《戰(zhàn)國策》作為“先王”。】。
武靈王派王緤轉(zhuǎn)告公子成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這樣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rèn)的行為準(zhǔn)則。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子不能違背君主,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
今寡人作教服而叔不服【教:教令,命令。】,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jīng)【經(jīng):常用的方法、原則。】,令行為上。
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治國有常規(guī),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為重要。
明德先論于賤【明德句:彰明威德要先從卑賤者講明?!?/span>,而行政先信于貴。今胡服之意,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此:至,即達到目的。】,事成功立,然后善也。
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yè)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業(yè)建立了,然后才算是妥善。
今寡人恐叔之逆從政之經(jīng),以輔叔之議【輔叔之議:幫助叔父議論思考。】。且寡人聞之,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因:憑借。】,故愿慕公叔之義【慕:仰仗。】,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謁之叔,請服焉。”
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原則,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況且我聽說過,做有利于國家的事,行為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所以我愿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緤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固聞王之胡服也。臣不佞【不佞:不才。古人自謙之詞。】,寢疾【寢疾:患病?!?/span>,未能趨走以滋進也【滋進:滋,多;進,進言。】。王命之,臣敢對,因竭其愚忠。
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來已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膽回答,是為了盡我的愚忠。
曰:臣聞中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徇智:聰敏。】,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異敏:奇巧。】,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蠻夷: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數(shù)民族。義行:即“儀型”(儀刑、儀形),效法,楷模。】。
我聽說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愿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于效法的地方。
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學(xué)者,離中國【怫(bèi,倍):通“?!?。背離,違背。怫學(xué)者,離中國:激怒博學(xué)之人,遠離中國傳統(tǒng)文化?!?/span>,故臣愿王圖之也。”使者以報。王曰:“吾固聞叔之疾也,我將自往請之?!?/span>
如今大王拋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xué)者之教,遠離中國風(fēng)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此事。”使者回去如實稟報。武靈王說:“我本來知道叔父有病,我要親自去請求他。”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觀鄉(xiāng)而順宜【觀鄉(xiāng)而順宜:即入鄉(xiāng)隨俗之意?!?/span>,因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國也。
武靈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親自請求他,說:“衣服是為了便于穿用的,禮是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觀察鄉(xiāng)俗而順?biāo)字埔?,根?jù)實際情況制定禮儀,這是為了利民富國。
夫翦發(fā)文身【翦:同“剪”。文身:在身上刺花紋。文,同“紋”。】,錯臂左衽【錯:涂飾。】,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雕題:在額頭上刺花紋。題,額。】,卻冠秫絀【卻冠:魚皮帽?!都狻芬鞆V曰,一本作“鮭冠”;《戰(zhàn)國策·趙策二》作“鳀冠”。鮭和鳀都是魚名。秫:同“鈢”,長針。絀:縫制。】,大吳之國也。
剪掉頭發(fā),身上刺花紋,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xí)俗。染黑牙齒,額上刺花。戴魚皮帽子,穿粗針大線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xí)俗。
故禮服莫同,其便一也。鄉(xiāng)異而用變【鄉(xiāng)異而用變:地方不同了,用法也要隨之改變?!?/span>,事異而禮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所以禮制服裝各地不同,而為了便利卻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因此圣人認(rèn)為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禮制不必相同。
儒者一師而俗異【儒者句:儒者同一師承,但禮俗卻可不同。】,中國同禮而教離【中國句:中國禮制相同,但教化卻有別?!?/span>,況于山谷之便乎【山谷:指山野偏僻之地。】?故去就之變【去就:或去或就?!?/span>,智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圣不能同。
儒者同一師承而習(xí)俗有別,中原禮儀相同而教化互異,何況是為了荒遠地區(qū)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舍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方和近處的服飾,圣賢也不能使它相同。
窮鄉(xiāng)多異,曲學(xué)多辯【曲學(xué):偏頗淺陋的學(xué)說。】。不知而不疑,異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眾求盡善也【不知三句:大意是說,看不清時暫不懷疑它,與自己意見不同時也不去非議它,這才是公正兼容求其盡善的作法?!?/span>。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制俗:提倡一代習(xí)俗?!?/span>。
窮鄉(xiāng)僻壤風(fēng)俗多異,學(xué)識淺陋卻多詭辯。不了解的事不去懷疑,與自己的意見不同而不去非議的人,才會公正地博采眾見以求盡善。如今叔父所說的是世俗之見,我所說的是為了制止世俗之見。
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同之:共同占有?!?/span>,無舟楫之用【楫:船漿。】。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
我國東有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共有,可是沒有舟船的設(shè)施。從常山直到代地、上黨,東邊是燕國、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如今沒有騎射的裝備。
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夾水居之民:近水居住的人民?!?/span>,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三胡:指林胡、樓煩、東胡。】。
所以我認(rèn)為如果沒有舟船的設(shè)施,住在河兩岸的百姓,將用什么守住黃河、薄洛之水呢?改變服裝、練習(xí)騎射,就是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韓相鄰的邊界。
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塞:設(shè)置要塞。】,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諸胡【襄主:趙襄子。并戎取代:兼并諸戎,奪取代地?!?/span>,此愚智所明也。
況且從前簡主不在晉陽以及上黨設(shè)要塞,襄主并吞戎地、攻取代國以便排斥各地胡人,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
先時中山負(fù)齊之強兵【負(fù):依仗。】,侵暴吾地,系累吾民【系累:拘捕。】,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微:要沒有,若不是?!?/span>,則鄗幾于不守也。
從前中山國仗恃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土地,虜掠我國百姓,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
先王丑之【丑:恥辱。】,而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形【形:地勢?!?/span>,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地。”
先王以此為恥,可是這個仇還沒有報。如今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黨的地勢更為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墒鞘甯竻s順從中原的習(xí)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厭惡變服的名聲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于王之義,敢道世俗之聞,臣之罪也。今王將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命乎!”再拜稽首。乃賜胡服。
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很愚蠢,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如今大王要繼承簡主、襄主的遺志,順從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頭。武靈王于是賜給他胡服。
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趙文、趙造、周袑、趙俊皆諫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
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這時武靈王才開始發(fā)布改穿胡服的命令。趙文、趙造、周袑、趙俊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
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虙戲【虙戲:即伏羲?!?/span>、神農(nóng)教而不誅【虙戲:即伏羲。】,黃帝、堯、舜誅而不怒【誅而不怒:雖誅殺卻不殘暴?!?/span>。
武靈王說:“先王習(xí)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仿效?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制可以遵循?伏羲神農(nóng)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
及至三王【三王:說法不一,一般指夏禹、商湯、周文王。】,隨時制法,因事制禮。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
到了夏、商、周三王,隨時代不同來制定法度,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定禮制。法規(guī)政令都順應(yīng)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禮不必只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效法古代。
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然則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多:贊許。】。
圣人的興起并不互相因襲卻能統(tǒng)一天下,夏、殷的衰敗并未變禮制也終于滅亡。那么,違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舊禮并不不值得稱道。
且服奇者志淫【淫:浮蕩,放縱。】,則是鄒、魯無奇行也。俗辟者民易【辟:同“僻”。不正,偏邪,引申為奇異。剔:輕率,簡慢。】,則是吳、越無秀士也【秀士:出眾之士。】。
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志浮蕩,那么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為的人了;習(xí)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么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眾的人才了。
且圣人利身謂之服,便事謂之禮。夫進退之節(jié),衣服之制者,所以齊常民也【齊:齊一,整齊。】,非所以論賢者也。故齊民與俗流【齊民:平民。】,賢者與變俱。
況且圣人認(rèn)為,只要有利于身體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于行事就可以稱為禮法。規(guī)定進退的禮節(jié),衣服的制度,是為了使平民百姓有統(tǒng)一的遵循,不是為了評論賢人的。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
故諺曰:'以書御者不盡馬之情【以書御者:憑著書本教條來駕馭馬車的人。,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xué),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及:到達,這里引申為達理。明理?!?/span>。”遂胡服招騎射。
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裱欧ǖ墓π?,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xué)說,不可能治理今世。你們不懂這個道理??!”終于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練習(xí)騎射。
【段意】:詳細介紹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經(jīng)過。改為胡服騎射不僅是服裝風(fēng)俗的改變,而且是重要的強兵措施,故趙武靈王不遺余力地實行之。這里面又分成幾個步驟,第一自然段主要寫趙武靈王在視察戰(zhàn)略要地時產(chǎn)生這一強兵的念頭。第二自然段寫通過和老臣肥義的探討,從理論上更堅定了這一想法。第三自然段寫希望通過公子成能從王室內(nèi)部來支持這一改革,卻遭到拒絕。第四自然段寫趙武靈王親自去勸說公子成,曉以大義,終于使他支持這一改革,在此基礎(chǔ)上頒布了胡服令,以法律形式正式推廣這一改革。第五自然段是這場改革的余波,雖然仍有人反對,但趙武靈王能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對待這一變革,義無反顧,堅持不懈。
二十年,三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主胡:主管胡人事宜。】,致其兵【致:招募。】。
二十年,武靈王巡察中山國地勢,到達寧葭;往西巡察胡人地勢,到達榆中。林胡王進獻馬匹。回來后,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到韓國,王賁去楚國,富丁去魏國,趙爵去齊國。讓代相趙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并將之。牛翦將車騎【將車騎:統(tǒng)率車騎部隊?!?/span>,趙希并將胡、代【并將胡、代:一并統(tǒng)率胡人及代國的軍隊。】。
二十一年,進攻中山國。趙袑率領(lǐng)右軍,許鈞率領(lǐng)左軍,公子章率領(lǐng)中軍,武靈王統(tǒng)率三軍,牛翦率領(lǐng)戰(zhàn)車和騎兵,趙希一并率領(lǐng)胡與代的士兵。
趙與之陘【陘:山脈中斷的地方,山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
趙希與諸軍通過隘口,到曲陽會師,攻占了丹丘、華陽、鴟上關(guān)塞。武靈王率軍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中山國獻出四城求和,武靈王應(yīng)允,收兵停戰(zhàn)。
二十三年,攻中山。十二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傅:教導(dǎo)、輔佐帝王或王子。】。二十六年,復(fù)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三年,又進攻中山國。二十五年,惠后去世。派周袑穿胡服輔佐教導(dǎo)王子趙何。二十六年,再次進攻中山國,奪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帶,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東宮,傳國【傳國:帝王傳王位。】,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廟見:古代新君即位首先要參拜祖廟,稱為“廟見”。】,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并傅王【并傅王:一起作王的師傅?!?/span>。是為惠文王。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dōng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為王。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后,出來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并且是新王的師傅。這就是惠文王。
惠文王,惠后吳娃子也【吳娃:即吳廣之女娃嬴?!?/span>,武靈王自號為主父。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云中、九原直南襲秦,于是詐自為使者入秦。
惠文王是惠后吳娃的兒子。武靈王自稱為主父。主父想讓兒子自主治國,自己就穿上胡服率領(lǐng)士大夫到西北巡視胡地,并想從云中、九原直向南方襲擊秦國,于是他親自喬裝成使者進入秦國。
秦昭王不知,已而怪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guān)矣【馳以脫關(guān):馳馬離開關(guān)口?!?/span>。審問之【審問:仔細查問。】,乃主父也。秦人大驚。
秦昭王沒有覺察,過后驚怪他的狀貌特別魁偉,不像人臣的氣度,立即派人追趕,可是主父早已飛馬奔出了秦國的關(guān)口。仔細詢問,才知道是主父。秦人非常驚恐。
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菸耐醵?,主父行新地【行:巡行。】,遂出代,西遇樓煩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主父所以要進入秦國,是想親自察看地形,并趁機觀察秦王的為人?;菸耐醵辏ㄇ?/span>297),主父巡視新占領(lǐng)的土地,于是經(jīng)過代地,往西在西河與樓煩王相會,并招收了他的士兵。
三年,滅中山,遷其王于膚施【膚施:地名,在今陜西榆林?!?/span>。起靈壽【起靈壽:營造壽陵。在今山西靈丘。】,北地方從【北地方從:北邊的領(lǐng)地開始順從?!?/span>,代道大通。
三年,滅中山國,把它的國王遷到膚施縣。開始建靈壽城。北方的土地才開始屬于趙國,通往代地的道路大為通暢。
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酺:(pú,仆):聚會飲酒。】,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侈(chǐ,尺):放縱?!?/span>,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
歸來之后,論功行賞,實行大赦,設(shè)酒宴聚會歡飲五天,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趙章平素放縱,弟弟被立為國王他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段意】:寫趙武靈王胡服后富國強兵的功業(yè):滅中山,擴邊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又交待其立幼廢長,為后文死于家亂伏筆。
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強壯:這里指壯年。】,黨眾而欲大【欲大:欲望太大?!?/span>,殆有私乎【殆有私乎:恐怕有陰謀吧?】?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忍殺:殘忍。】。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正當(dāng)壯年并且心志驕狂,黨徒眾多,野心很大,恐怕會有私心吧!田不禮的為人,殘忍并且傲慢。
二人相得【相得:互相投合。】,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僥幸【出身:起而做某種事情。這里指挺身做亂。】。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相推:互相慫恿。】,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
這兩個人互相投合,一定會有陰謀作亂的事情發(fā)生,一旦挺身作亂就希圖徼幸成功。小人有了野心,就會考慮輕率,謀事淺薄,只看到利益而不顧禍害,同伙互相慫恿,就會一起闖入禍亂之門。據(jù)我看,這種事一定不會很久了。
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先患:先遭其害?!?/span>。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
您負(fù)有重任并握有大權(quán),動亂會從您那里開始,災(zāi)禍會在您那里集中,您必定最先受害。仁人博愛萬物,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怎能治理國家?
子奚不稱疾毋出【奚:何。】,傳政于公子成?毋為怨府【怨府:怨恨的聚集處?!?/span>,毋為禍梯【禍梯:禍患的階梯?!?/span>。”
您何不聲稱有病不出家門,把政事移交給公子成呢?不要成為怨恨匯集的地方,不要做禍亂發(fā)生的階梯。”
肥義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而:同“爾”,你。下兩句同?!?/span>,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籍:記錄在冊。】。
肥義說:“不行。當(dāng)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給我的時候說:'不要變更你的法度,不要改變你的心,堅持一心,直到你去世?!以侔萁邮芡趺⑶矣涊d下來。
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變:變節(jié)。】。進受嚴(yán)命,退而不全【不全:不能完成成命?!?/span>,負(fù)孰甚焉【負(fù):負(fù)心。】。變負(fù)之臣,不容于刑。
如今懼怕田不禮作亂而忘記我記載的王命,什么罪過比變節(jié)更大呢!上朝接受了莊嚴(yán)的王命,退朝后就不全心全意,什么錯誤比負(fù)心更嚴(yán)重!變節(jié)負(fù)心之臣,刑罰是不寬容的。
諺曰'死者復(fù)生,生者不愧【死者二句:是說讓死去的人復(fù)生,活著的人也能無愧于他?!?/span>’。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至而節(jié)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累:牽累,牽連。】。
諺語說'死者如果復(fù)生,生者不應(yīng)在他面前感到慚愧’。我已經(jīng)有言在先,我要完全實現(xiàn)我的諾言,怎能只是保全我的身體!況且堅貞之臣當(dāng)災(zāi)難臨頭時節(jié)操就會顯現(xiàn),忠良之臣遇到牽累時行事必須鮮明。
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已今年:只有今年。】。”涕泣而出。李兌數(shù)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
您已對我賜教并給我忠告。盡管如此,我已有言在先,始終不敢違背。”李兌說:“好吧,您勉力而行吧!我能看到您只有今年了?!闭f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兌幾次去見公子成,以便防范田不禮作亂。
異日肥義謂信期曰【信期:即下文的高信?!?/span>:“公子與田不禮甚可憂也。其于義也聲善而實惡【其于義句:他們對我表面友善實則厭惡?!?/span>,此為人也不子不臣【不子不臣:不孝不忠。】。
另一天,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非常令人憂慮。他們對我說得好聽而實際上很壞,他們?yōu)槿瞬恍⒉恢摇?/span>
吾聞之也,奸臣在朝,國之殘也【殘:禍害。】;讒臣在中,主之蠹也【蠹:蛀蟲。】。此人貪而欲大,內(nèi)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矯令:假讬君令。慢:無禮。】,以擅一旦之命【擅:利用?!?/span>,不難為也,禍且逮國【逮:及。】。
我聽說,奸臣在朝廷是國家的禍害;讒臣在宮中是君主的蛀蟲。這種人貪婪并且野心很大,宮內(nèi)得到君主寵愛就到外邊行兇胡為。假傳王命傲慢無禮,一旦擅自發(fā)出命令,也是不難做到的,禍害將要危及國家。
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饑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dāng)之【當(dāng):抵擋。】,無故而王乃入【無故:沒有變故?!?/span>。”信期曰:“善哉,吾得聞此也!”
如今我為此憂慮,夜里忘記睡覺,饑餓忘記吃飯。對盜賊的出沒不可不防。從今以后,如果有人請見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君王才能進來。”信期說:“好極了,我能聽到這樣的話!”
四年,朝君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傫然也【傫(lěi,壘)然:頹喪的樣子。】,反北面為臣,詘于其弟【詘(qū,屈):屈服。】,心憐之,于是乃欲分趙而王章于代【王章于代:在代地封趙章為王?!?/span>,未決而輟。
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看到他的長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異宮:住在不同的宮殿?!?/span>,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覽,分住兩處宮室。公子章就利用他的黨徒和田不禮作亂,詐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肥義首先進去,被殺死了。
高信即與王戰(zhàn)。公子成與李兌自國【國:指國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距難:抵御變亂。距:通“拒”。】,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
高信就與惠文王一起作戰(zhàn)。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到,就調(diào)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御這場變亂,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消滅了他們的黨徒,安定了王室。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是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
公子章之?dāng)?,往走主父,主父開之【開之:開門接納他。】,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以章故:因為攻打趙章的緣故?!?/span>,即解兵,吾屬夷矣【夷:滅族。】。”乃遂圍主父。
公子章被打敗的時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開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由于趙章的緣故包圍了主父,即使撤兵,我們這些人也要滅族??!”于是就繼續(xù)包圍主父宮室。
令宮中人“后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爵:同“雀”。鷇:(kòu,叩):待哺的幼雀。】,三月余而餓死沙丘宮。
命令宮中的人“最后出來的人滅族”,宮里的人全出來了。主父想出宮但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饑,三個多月以后餓死在沙丘宮。
主父定死,乃發(fā)喪赴諸侯【赴:報喪。同“訃”。】。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
主父之死已確定無疑,這才向諸侯發(fā)出訃告。當(dāng)時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
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后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shù)歲【為不出句:為了愛吳娃好幾年不外出?!?/span>,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
主父起初是把長子趙章立為太子,后來得到吳娃,非常寵愛她,為此不出吳娃之宮好幾年,生下兒子趙何后,變廢了太子章而立趙何為王。
吳娃死,愛弛【弛:松懈、斷絕。,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吳娃死后,對趙何的愛也隨之松弛,重又憐惜原來的太子,想讓兩個兒子并立為王,猶豫不決,所以變亂發(fā)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段意】:寫趙武靈王晚年的悲劇。他善于國政,但不善于家政,為了取悅惠后,廢長立幼,又見長反事幼,心有不忍,但未能采取任何措施。而長者趙章又恰是一個強壯志驕之人,再加上田不禮為虎作倀,終釀成自相殘殺的內(nèi)亂。最后因憐憫趙章,反被太子一派所忌,餓死沙丘宮,演出了一幕英主死于家政的悲劇。
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大朝信宮:在信宮舉行大規(guī)模的朝見活動?!?/span>。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王北略中山之地【略:巡視。】,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召樓緩謀曰:
武靈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召見肥義同他議論天下大事,談了五天才結(jié)束。武靈王到北邊巡視中山國的地界,到了房子縣,又去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然后召見樓緩商議說:
“我先王因世之變【因世之變:趁著時代的變革?!?/span>,以長南藩之地【藩:屬國,屬地。】,屬阻漳、滏之險【屬:連接。】,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于荏【藺、郭狼、荏:均為今山西西北部的地名?!?/span>,而功未遂。
“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lǐng)地的君長,連接了漳水、滏(fǔ,府)水的險阻,修筑長城,又奪取了藺城、郭狼,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可是功業(yè)尚未完成。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胡:這里指東胡,后為鮮卑。】,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強之救,是亡社稷【亡社稷:使社稷亡?!?/span>,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遺俗:背離習(xí)俗。累:牽累,牽制。】。吾欲胡服。”樓緩曰:“善?!比撼冀圆挥?。
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么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離習(xí)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樓緩說:“很好。”可是群臣都不愿意。
于是肥義侍【于是:當(dāng)時。】,王曰:“簡、襄主之烈【烈:功業(yè)。】,計胡、翟之利【計……利:吸取……長處?!?/span>。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jié)【寵有句:得到貴寵的,要有孝悌長幼順情明理的節(jié)制?!?/span>,通有補民益主之業(yè)【通:顯貴,得志。】,此兩者臣之分也。
當(dāng)時肥義在旁侍奉,武靈王說:“簡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業(yè),就在于考慮到了胡、翟之利。做臣子的,受寵時應(yīng)有明孝悌、知長幼、順從明理的德操,通達時應(yīng)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業(yè),這兩方面是臣子的本份。
今吾欲繼襄主之跡【跡:業(yè)跡,事跡。】,開于胡、翟之鄉(xiāng)【開于句:在胡、翟之地上開拓疆土?!?/span>,而卒世不見也【卒世:盡世,全世上。】。為敵弱【為敵弱:為了削弱敵人?!?/span>,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盡百姓之勞,而序往古之勛【序:次序,引申為接續(xù)。】。
如今我想繼承襄主的事業(yè),開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間也見不到這樣的賢臣。為了削弱敵人,用力少而能取得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盡百姓的力氣,就能繼續(xù)兩位先主的勛業(yè)。
夫有高世之功者,負(fù)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驁:通“傲”。】。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奈何?”
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yè)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xí)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并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么辦呢?”
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疑事二句:大意是說,作事疑慮重重就不會有功效;行動疑慮重重就不會有美名。】。王既定負(fù)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肥義說:“我聽說做事猶疑就不會成功,行動猶豫就不會成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fēng)俗的責(zé)難,那末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
昔者舜舞有苗【舜舞有苗:傳說舜反對用武力征服三苗,經(jīng)過三年德化,后來又拿著兵器跳舞,三苗終于歸服。見《韓非子·五蠹》。有苗,即三苗,古代南方的部族。】,禹袒裸國【禹袒裸國:傳說夏禹曾脫光上衣進入裸國。見《呂氏春秋·貴因》、《淮南子·原道訓(xùn)》。裸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小國,其人不穿衣服。】,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務(wù)以論德而約功也【約功:即邀功,求取功業(yè)。】。
從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國脫去上衣,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而是必須用這種方法宣揚德政并取得成功。
愚者成事【:同“暗”,不明白。】,智者睹未形【愚者二句:是說愚笨的人在事成之后還不明白,明智的人在事前就已看得很清楚了?!?/span>,則王何疑焉。”
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末您還猶疑什么呢!”
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穹蛑畼?/span>【狂夫:愚鈍的人?!?/span>,智者哀焉【狂夫二句:狂妄人高興的事,明智的人反而為之悲哀?!?/span>;愚者所笑,賢者察焉【愚者二句:愚笨人所笑之事,賢明人反能有所明察?!?/span>。
武靈王說:“穿胡服我不猶疑,我恐怕天下之人要嘲笑我。無知的人快樂,也就是聰明人的悲哀;蠢人譏笑的事,賢人卻能看得清。
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qū)世以笑我【驅(qū)世:鼓動所有世人。】,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
世上有順從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驅(qū)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占有。”于是就穿起了胡服。
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將以朝也【朝:朝會群臣?!?/span>,亦欲叔服之。家聽于親而國聽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反親:背叛雙親?!?/span>,臣不逆君,兄弟之通義也【兄弟:清梁玉繩《史記志疑》認(rèn)為應(yīng)依《戰(zhàn)國策》作為“先王”。】。
武靈王派王緤轉(zhuǎn)告公子成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這樣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rèn)的行為準(zhǔn)則。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子不能違背君主,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
今寡人作教服而叔不服【教:教令,命令。】,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jīng)【經(jīng):常用的方法、原則。】,令行為上。
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治國有常規(guī),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為重要。
明德先論于賤【明德句:彰明威德要先從卑賤者講明?!?/span>,而行政先信于貴。今胡服之意,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此:至,即達到目的。】,事成功立,然后善也。
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yè)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業(yè)建立了,然后才算是妥善。
今寡人恐叔之逆從政之經(jīng),以輔叔之議【輔叔之議:幫助叔父議論思考。】。且寡人聞之,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因:憑借。】,故愿慕公叔之義【慕:仰仗。】,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謁之叔,請服焉。”
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原則,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況且我聽說過,做有利于國家的事,行為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所以我愿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緤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固聞王之胡服也。臣不佞【不佞:不才。古人自謙之詞。】,寢疾【寢疾:患病?!?/span>,未能趨走以滋進也【滋進:滋,多;進,進言。】。王命之,臣敢對,因竭其愚忠。
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來已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膽回答,是為了盡我的愚忠。
曰:臣聞中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徇智:聰敏。】,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異敏:奇巧。】,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蠻夷:古代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數(shù)民族。義行:即“儀型”(儀刑、儀形),效法,楷模。】。
我聽說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愿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于效法的地方。
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學(xué)者,離中國【怫(bèi,倍):通“?!薄1畴x,違背。怫學(xué)者,離中國:激怒博學(xué)之人,遠離中國傳統(tǒng)文化?!?/span>,故臣愿王圖之也。”使者以報。王曰:“吾固聞叔之疾也,我將自往請之?!?/span>
如今大王拋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xué)者之教,遠離中國風(fēng)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此事。”使者回去如實稟報。武靈王說:“我本來知道叔父有病,我要親自去請求他?!?/span>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觀鄉(xiāng)而順宜【觀鄉(xiāng)而順宜:即入鄉(xiāng)隨俗之意?!?/span>,因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國也。
武靈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親自請求他,說:“衣服是為了便于穿用的,禮是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觀察鄉(xiāng)俗而順?biāo)字埔?,根?jù)實際情況制定禮儀,這是為了利民富國。
夫翦發(fā)文身【翦:同“剪”。文身:在身上刺花紋。文,同“紋”。】,錯臂左衽【錯:涂飾。】,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雕題:在額頭上刺花紋。題,額。】,卻冠秫絀【卻冠:魚皮帽?!都狻芬鞆V曰,一本作“鮭冠”;《戰(zhàn)國策·趙策二》作“鳀冠”。鮭和鳀都是魚名。秫:同“鈢”,長針。絀:縫制。】,大吳之國也。
剪掉頭發(fā),身上刺花紋,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xí)俗。染黑牙齒,額上刺花。戴魚皮帽子,穿粗針大線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xí)俗。
故禮服莫同,其便一也。鄉(xiāng)異而用變【鄉(xiāng)異而用變:地方不同了,用法也要隨之改變。】,事異而禮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所以禮制服裝各地不同,而為了便利卻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因此圣人認(rèn)為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禮制不必相同。
儒者一師而俗異【儒者句:儒者同一師承,但禮俗卻可不同?!?/span>,中國同禮而教離【中國句:中國禮制相同,但教化卻有別?!?/span>,況于山谷之便乎【山谷:指山野偏僻之地。】?故去就之變【去就:或去或就。】,智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圣不能同。
儒者同一師承而習(xí)俗有別,中原禮儀相同而教化互異,何況是為了荒遠地區(qū)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舍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方和近處的服飾,圣賢也不能使它相同。
窮鄉(xiāng)多異,曲學(xué)多辯【曲學(xué):偏頗淺陋的學(xué)說。】。不知而不疑,異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眾求盡善也【不知三句:大意是說,看不清時暫不懷疑它,與自己意見不同時也不去非議它,這才是公正兼容求其盡善的作法?!?/span>。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制俗:提倡一代習(xí)俗。】。
窮鄉(xiāng)僻壤風(fēng)俗多異,學(xué)識淺陋卻多詭辯。不了解的事不去懷疑,與自己的意見不同而不去非議的人,才會公正地博采眾見以求盡善。如今叔父所說的是世俗之見,我所說的是為了制止世俗之見。
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同之:共同占有?!?/span>,無舟楫之用【楫:船漿。】。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
我國東有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共有,可是沒有舟船的設(shè)施。從常山直到代地、上黨,東邊是燕國、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如今沒有騎射的裝備。
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夾水居之民:近水居住的人民。】,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三胡:指林胡、樓煩、東胡。】。
所以我認(rèn)為如果沒有舟船的設(shè)施,住在河兩岸的百姓,將用什么守住黃河、薄洛之水呢?改變服裝、練習(xí)騎射,就是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韓相鄰的邊界。
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塞:設(shè)置要塞。】,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諸胡【襄主:趙襄子。并戎取代:兼并諸戎,奪取代地。】,此愚智所明也。
況且從前簡主不在晉陽以及上黨設(shè)要塞,襄主并吞戎地、攻取代國以便排斥各地胡人,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
先時中山負(fù)齊之強兵【負(fù):依仗。】,侵暴吾地,系累吾民【系累:拘捕。】,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微:要沒有,若不是?!?/span>,則鄗幾于不守也。
從前中山國仗恃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土地,虜掠我國百姓,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
先王丑之【丑:恥辱。】,而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形【形:地勢?!?/span>,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地。”
先王以此為恥,可是這個仇還沒有報。如今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黨的地勢更為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墒鞘甯竻s順從中原的習(xí)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厭惡變服的名聲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于王之義,敢道世俗之聞,臣之罪也。今王將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命乎!”再拜稽首。乃賜胡服。
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很愚蠢,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如今大王要繼承簡主、襄主的遺志,順從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頭。武靈王于是賜給他胡服。
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趙文、趙造、周袑、趙俊皆諫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
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這時武靈王才開始發(fā)布改穿胡服的命令。趙文、趙造、周袑、趙俊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
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虙戲【虙戲:即伏羲?!?/span>、神農(nóng)教而不誅【虙戲:即伏羲。】,黃帝、堯、舜誅而不怒【誅而不怒:雖誅殺卻不殘暴?!?/span>。
武靈王說:“先王習(xí)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仿效?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制可以遵循?伏羲神農(nóng)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
及至三王【三王:說法不一,一般指夏禹、商湯、周文王。】,隨時制法,因事制禮。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
到了夏、商、周三王,隨時代不同來制定法度,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定禮制。法規(guī)政令都順應(yīng)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禮不必只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效法古代。
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然則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多:贊許。】。
圣人的興起并不互相因襲卻能統(tǒng)一天下,夏、殷的衰敗并未變禮制也終于滅亡。那么,違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舊禮并不不值得稱道。
且服奇者志淫【淫:浮蕩,放縱。】,則是鄒、魯無奇行也。俗辟者民易【辟:同“僻”。不正,偏邪,引申為奇異。剔:輕率,簡慢。】,則是吳、越無秀士也【秀士:出眾之士。】。
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志浮蕩,那么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為的人了;習(xí)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么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眾的人才了。
且圣人利身謂之服,便事謂之禮。夫進退之節(jié),衣服之制者,所以齊常民也【齊:齊一,整齊。】,非所以論賢者也。故齊民與俗流【齊民:平民。】,賢者與變俱。
況且圣人認(rèn)為,只要有利于身體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于行事就可以稱為禮法。規(guī)定進退的禮節(jié),衣服的制度,是為了使平民百姓有統(tǒng)一的遵循,不是為了評論賢人的。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
故諺曰:'以書御者不盡馬之情【以書御者:憑著書本教條來駕馭馬車的人。,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xué),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及:到達,這里引申為達理。明理。】。”遂胡服招騎射。
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裱欧ǖ墓π?,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xué)說,不可能治理今世。你們不懂這個道理?。 苯K于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練習(xí)騎射。
【段意】:詳細介紹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經(jīng)過。改為胡服騎射不僅是服裝風(fēng)俗的改變,而且是重要的強兵措施,故趙武靈王不遺余力地實行之。這里面又分成幾個步驟,第一自然段主要寫趙武靈王在視察戰(zhàn)略要地時產(chǎn)生這一強兵的念頭。第二自然段寫通過和老臣肥義的探討,從理論上更堅定了這一想法。第三自然段寫希望通過公子成能從王室內(nèi)部來支持這一改革,卻遭到拒絕。第四自然段寫趙武靈王親自去勸說公子成,曉以大義,終于使他支持這一改革,在此基礎(chǔ)上頒布了胡服令,以法律形式正式推廣這一改革。第五自然段是這場改革的余波,雖然仍有人反對,但趙武靈王能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對待這一變革,義無反顧,堅持不懈。
二十年,三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主胡:主管胡人事宜。】,致其兵【致:招募。】。
二十年,武靈王巡察中山國地勢,到達寧葭;往西巡察胡人地勢,到達榆中。林胡王進獻馬匹?;貋砗?,派樓緩出使秦國,仇液到韓國,王賁去楚國,富丁去魏國,趙爵去齊國。讓代相趙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并將之。牛翦將車騎【將車騎:統(tǒng)率車騎部隊。】,趙希并將胡、代【并將胡、代:一并統(tǒng)率胡人及代國的軍隊?!?/span>。
二十一年,進攻中山國。趙袑率領(lǐng)右軍,許鈞率領(lǐng)左軍,公子章率領(lǐng)中軍,武靈王統(tǒng)率三軍,牛翦率領(lǐng)戰(zhàn)車和騎兵,趙希一并率領(lǐng)胡與代的士兵。
趙與之陘【陘:山脈中斷的地方,山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
趙希與諸軍通過隘口,到曲陽會師,攻占了丹丘、華陽、鴟上關(guān)塞。武靈王率軍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中山國獻出四城求和,武靈王應(yīng)允,收兵停戰(zhàn)。
二十三年,攻中山。十二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傅:教導(dǎo)、輔佐帝王或王子。】。二十六年,復(fù)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三年,又進攻中山國。二十五年,惠后去世。派周袑穿胡服輔佐教導(dǎo)王子趙何。二十六年,再次進攻中山國,奪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帶,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東宮,傳國【傳國:帝王傳王位。】,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廟見:古代新君即位首先要參拜祖廟,稱為“廟見”?!?/span>,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并傅王【并傅王:一起作王的師傅?!?/span>。是為惠文王。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dōng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為王。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后,出來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并且是新王的師傅。這就是惠文王。
惠文王,惠后吳娃子也【吳娃:即吳廣之女娃嬴?!?/span>,武靈王自號為主父。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云中、九原直南襲秦,于是詐自為使者入秦。
惠文王是惠后吳娃的兒子。武靈王自稱為主父。主父想讓兒子自主治國,自己就穿上胡服率領(lǐng)士大夫到西北巡視胡地,并想從云中、九原直向南方襲擊秦國,于是他親自喬裝成使者進入秦國。
秦昭王不知,已而怪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guān)矣【馳以脫關(guān):馳馬離開關(guān)口?!?/span>。審問之【審問:仔細查問。】,乃主父也。秦人大驚。
秦昭王沒有覺察,過后驚怪他的狀貌特別魁偉,不像人臣的氣度,立即派人追趕,可是主父早已飛馬奔出了秦國的關(guān)口。仔細詢問,才知道是主父。秦人非常驚恐。
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菸耐醵辏鞲感行碌?/span>【行:巡行。】,遂出代,西遇樓煩王于西河而致其兵。
主父所以要進入秦國,是想親自察看地形,并趁機觀察秦王的為人。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巡視新占領(lǐng)的土地,于是經(jīng)過代地,往西在西河與樓煩王相會,并招收了他的士兵。
三年,滅中山,遷其王于膚施【膚施:地名,在今陜西榆林?!?/span>。起靈壽【起靈壽:營造壽陵。在今山西靈丘?!?/span>,北地方從【北地方從:北邊的領(lǐng)地開始順從?!?/span>,代道大通。
三年,滅中山國,把它的國王遷到膚施縣。開始建靈壽城。北方的土地才開始屬于趙國,通往代地的道路大為通暢。
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酺:(pú,仆):聚會飲酒。】,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侈(chǐ,尺):放縱。】,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
歸來之后,論功行賞,實行大赦,設(shè)酒宴聚會歡飲五天,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趙章平素放縱,弟弟被立為國王他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段意】:寫趙武靈王胡服后富國強兵的功業(yè):滅中山,擴邊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又交待其立幼廢長,為后文死于家亂伏筆。
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強壯:這里指壯年。】,黨眾而欲大【欲大:欲望太大?!?/span>,殆有私乎【殆有私乎:恐怕有陰謀吧?】?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忍殺:殘忍。】。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正當(dāng)壯年并且心志驕狂,黨徒眾多,野心很大,恐怕會有私心吧!田不禮的為人,殘忍并且傲慢。
二人相得【相得:互相投合。】,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僥幸【出身:起而做某種事情。這里指挺身做亂。】。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相推:互相慫恿。】,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
這兩個人互相投合,一定會有陰謀作亂的事情發(fā)生,一旦挺身作亂就希圖徼幸成功。小人有了野心,就會考慮輕率,謀事淺薄,只看到利益而不顧禍害,同伙互相慫恿,就會一起闖入禍亂之門。據(jù)我看,這種事一定不會很久了。
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先患:先遭其害?!?/span>。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
您負(fù)有重任并握有大權(quán),動亂會從您那里開始,災(zāi)禍會在您那里集中,您必定最先受害。仁人博愛萬物,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怎能治理國家?
子奚不稱疾毋出【奚:何?!?/span>,傳政于公子成?毋為怨府【怨府:怨恨的聚集處?!?/span>,毋為禍梯【禍梯:禍患的階梯?!?/span>。”
您何不聲稱有病不出家門,把政事移交給公子成呢?不要成為怨恨匯集的地方,不要做禍亂發(fā)生的階梯。”
肥義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而:同“爾”,你。下兩句同?!?/span>,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籍:記錄在冊。】。
肥義說:“不行。當(dāng)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給我的時候說:'不要變更你的法度,不要改變你的心,堅持一心,直到你去世?!以侔萁邮芡趺⑶矣涊d下來。
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變:變節(jié)。】。進受嚴(yán)命,退而不全【不全:不能完成成命?!?/span>,負(fù)孰甚焉【負(fù):負(fù)心。】。變負(fù)之臣,不容于刑。
如今懼怕田不禮作亂而忘記我記載的王命,什么罪過比變節(jié)更大呢!上朝接受了莊嚴(yán)的王命,退朝后就不全心全意,什么錯誤比負(fù)心更嚴(yán)重!變節(jié)負(fù)心之臣,刑罰是不寬容的。
諺曰'死者復(fù)生,生者不愧【死者二句:是說讓死去的人復(fù)生,活著的人也能無愧于他?!?/span>’。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至而節(jié)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累:牽累,牽連?!?/span>。
諺語說'死者如果復(fù)生,生者不應(yīng)在他面前感到慚愧’。我已經(jīng)有言在先,我要完全實現(xiàn)我的諾言,怎能只是保全我的身體!況且堅貞之臣當(dāng)災(zāi)難臨頭時節(jié)操就會顯現(xiàn),忠良之臣遇到牽累時行事必須鮮明。
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已今年:只有今年?!?/span>。”涕泣而出。李兌數(shù)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
您已對我賜教并給我忠告。盡管如此,我已有言在先,始終不敢違背。”李兌說:“好吧,您勉力而行吧!我能看到您只有今年了?!闭f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兌幾次去見公子成,以便防范田不禮作亂。
異日肥義謂信期曰【信期:即下文的高信?!?/span>:“公子與田不禮甚可憂也。其于義也聲善而實惡【其于義句:他們對我表面友善實則厭惡?!?/span>,此為人也不子不臣【不子不臣:不孝不忠。】。
另一天,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非常令人憂慮。他們對我說得好聽而實際上很壞,他們?yōu)槿瞬恍⒉恢摇?/span>
吾聞之也,奸臣在朝,國之殘也【殘:禍害。】;讒臣在中,主之蠹也【蠹:蛀蟲。】。此人貪而欲大,內(nèi)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矯令:假讬君令。慢:無禮。】,以擅一旦之命【擅:利用?!?/span>,不難為也,禍且逮國【逮:及。】。
我聽說,奸臣在朝廷是國家的禍害;讒臣在宮中是君主的蛀蟲。這種人貪婪并且野心很大,宮內(nèi)得到君主寵愛就到外邊行兇胡為。假傳王命傲慢無禮,一旦擅自發(fā)出命令,也是不難做到的,禍害將要危及國家。
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饑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dāng)之【當(dāng):抵擋。】,無故而王乃入【無故:沒有變故。】。”信期曰:“善哉,吾得聞此也!”
如今我為此憂慮,夜里忘記睡覺,饑餓忘記吃飯。對盜賊的出沒不可不防。從今以后,如果有人請見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君王才能進來。”信期說:“好極了,我能聽到這樣的話!”
四年,朝君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傫然也【傫(lěi,壘)然:頹喪的樣子。】,反北面為臣,詘于其弟【詘(qū,屈):屈服。】,心憐之,于是乃欲分趙而王章于代【王章于代:在代地封趙章為王?!?/span>,未決而輟。
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吹剿拈L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異宮:住在不同的宮殿?!?/span>,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覽,分住兩處宮室。公子章就利用他的黨徒和田不禮作亂,詐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肥義首先進去,被殺死了。
高信即與王戰(zhàn)。公子成與李兌自國【國:指國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距難:抵御變亂。距:通“拒”。】,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
高信就與惠文王一起作戰(zhàn)。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到,就調(diào)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御這場變亂,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消滅了他們的黨徒,安定了王室。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是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
公子章之?dāng)?,往走主父,主父開之【開之:開門接納他。】,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以章故:因為攻打趙章的緣故?!?/span>,即解兵,吾屬夷矣【夷:滅族。】。”乃遂圍主父。
公子章被打敗的時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開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由于趙章的緣故包圍了主父,即使撤兵,我們這些人也要滅族?。 庇谑蔷屠^續(xù)包圍主父宮室。
令宮中人“后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爵:同“雀”。鷇:(kòu,叩):待哺的幼雀。】,三月余而餓死沙丘宮。
命令宮中的人“最后出來的人滅族”,宮里的人全出來了。主父想出宮但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饑,三個多月以后餓死在沙丘宮。
主父定死,乃發(fā)喪赴諸侯【赴:報喪。同“訃”?!?/span>。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
主父之死已確定無疑,這才向諸侯發(fā)出訃告。當(dāng)時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
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后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shù)歲【為不出句:為了愛吳娃好幾年不外出?!?/span>,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
主父起初是把長子趙章立為太子,后來得到吳娃,非常寵愛她,為此不出吳娃之宮好幾年,生下兒子趙何后,變廢了太子章而立趙何為王。
吳娃死,愛弛【弛:松懈、斷絕。,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吳娃死后,對趙何的愛也隨之松弛,重又憐惜原來的太子,想讓兩個兒子并立為王,猶豫不決,所以變亂發(fā)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段意】:寫趙武靈王晚年的悲劇。他善于國政,但不善于家政,為了取悅惠后,廢長立幼,又見長反事幼,心有不忍,但未能采取任何措施。而長者趙章又恰是一個強壯志驕之人,再加上田不禮為虎作倀,終釀成自相殘殺的內(nèi)亂。最后因憐憫趙章,反被太子一派所忌,餓死沙丘宮,演出了一幕英主死于家政的悲劇。
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籓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於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睒蔷徳唬骸吧??!比撼冀圆挥?/span>
於是肥義侍,王曰:“簡、襄主之烈,計胡、翟之利。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jié),通有補民益主之業(yè),此兩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繼襄主之跡,開於胡、翟之鄉(xiāng),而卒世不見也。為敵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盡百姓之勞,而序往古之勛。夫有高世之功者,負(fù)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柰何?”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fù)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國,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務(wù)以論德而約功也。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則王何疑焉?!蓖踉唬骸拔岵灰珊?,吾恐天下笑我也??穹蛑畼?,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qū)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膘妒撬旌?。
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將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聽於親而國聽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臣不逆君,兄弟之通義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jīng),令行為上。明德先論於賤,而行政先信於貴。今胡服之意,非以養(yǎng)欲而樂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后善也。今寡人恐叔之逆從政之經(jīng),以輔叔之議。且寡人聞之,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故原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謁之叔,請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寢疾,未能趨走以滋進也。王命之,臣敢對,因竭其愚忠。曰:臣聞中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學(xué)者,離中國,故臣原王圖之也?!笔拐咭詧蟆M踉唬骸拔峁搪勈逯惨?,我將自往請之?!?/span>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觀鄉(xiāng)而順宜,因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夫翦發(fā)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卻冠秫絀,大吳之國也。故禮服莫同,其便一也。鄉(xiāng)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儒者一師而俗異,中國同禮而教離,況於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變,智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圣不能同。窮鄉(xiāng)多異,曲學(xué)多辯。不知而不疑,異於己而不非者,公焉而眾求盡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時中山負(fù)齊之彊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形,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字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於王之義,敢道世俗之聞,臣之罪也。今王將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命乎!”再拜稽首。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於是始出胡服令也。
趙文、趙造、周袑、趙俊皆諫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虙戲、神農(nóng)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三王,隨時制法,因事制禮。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然則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且服奇者志淫,則是鄒、魯無奇行也;俗辟者民易,則是吳、越無秀士也。且圣人利身謂之服,便事謂之禮。夫進退之節(jié),衣服之制者,所以齊常民也,非所以論賢者也。故齊民與俗流,賢者與變俱。故諺曰'以書御者不盡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xué),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遂胡服招騎射。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
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并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并將胡、代。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復(fù)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并傅王。是為惠文王?;菸耐?,惠后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云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guān)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
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
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彊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徼幸。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子奚不稱疾毋出,傳政於公子成?毋為怨府,毋為禍梯?!狈柿x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x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進受嚴(yán)命,退而不全,負(fù)孰甚焉。變負(fù)之臣,不容於刑。諺曰'死者復(fù)生,生者不愧’。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至而節(jié)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崩顑对唬骸爸Z,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碧槠?。李兌數(shù)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
異日肥義謂信期曰:“公子與田不禮甚可憂也。其於義也聲善而實惡,此為人也不子不臣。吾聞之也,奸臣在朝,國之殘也;讒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貪而欲大,內(nèi)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禍且逮國。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饑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dāng)之,無故而王乃入?!毙牌谠唬骸吧圃眨岬寐劥艘?!”
四年,朝群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
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zhàn)。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公子章之?dāng)?,往走主父,主主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蹦怂靽鞲?。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fā)喪赴諸侯。
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shù)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譯文 ~ 趙世家第十三【3】
武靈王十九年春天正月,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召見肥義同他議論天下大事,談了五天才結(jié)束。武靈王到北邊巡視中山國的地界,到了房子縣,又去代地,北到無窮,西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然后召見樓緩商議說:“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lǐng)地的君長,連接了漳水、滏(fǔ,府)水的險阻,修筑長城,又奪取了藺城、郭狼,在荏地打敗了林胡人,可是功業(yè)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么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受到背離習(xí)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樓緩說:“很好?!笨墒侨撼级疾辉敢?。
當(dāng)時肥義在旁侍奉,武靈王說:“簡子、襄子二位主君的功業(yè),就在于考慮到了胡、翟之利。做臣子的,受寵時應(yīng)有明孝悌、知長幼、順從明理的德操,通達時應(yīng)建立既可利民又能益君的功業(yè),這兩方面是臣子的本份。如今我想繼承襄主的事業(yè),開拓胡人、翟人所住之地,可是找遍世間也見不到這樣的賢臣。為了削弱敵人,用力少而能取得更多的功效,可以不耗盡百姓的力氣,就能繼續(xù)兩位先主的勛業(yè)。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yè)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xí)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并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么辦呢?”肥義說:“我聽說做事猶疑就不會成功,行動猶豫就不會成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fēng)俗的責(zé)難,那末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從前舜用舞蹈感化三苗,禹到裸國脫去上衣,他們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而是必須用這種方法宣揚德政并取得成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末您還猶疑什么呢!”武靈王說:“穿胡服我不猶疑,我恐怕天下之人要嘲笑我。無知的人快樂,也就是聰明人的悲哀;蠢人譏笑的事,賢人卻能看得清。世上有順從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驅(qū)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占有。”于是就穿起了胡服。
武靈王派王緤轉(zhuǎn)告公子成說:“寡人穿上胡服,將要這樣上朝,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家事要聽從雙親,國事要聽從國君,這是古今公認(rèn)的行為準(zhǔn)則。子女不能反對雙親,臣子不能違背君主,這是兄弟們通用的道理。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可是叔父您要不穿,我恐怕天下人要議論。治國有常規(guī),利民是根本;處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為重要。宣傳德政要先從平民談起,而推行政令就要先讓貴族信從。如今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事情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功業(yè)才能完成。事情完成了,功業(yè)建立了,然后才算是妥善。如今我恐怕叔父違背了處理政事的原則,因此來幫助叔父考慮。況且我聽說過,做有利于國家的事,行為不會偏邪;依靠貴戚的人,名不會受損害。所以我愿仰仗叔父的忠義,來成就胡服的功效。我派王緤來拜見叔父,請您穿上胡服?!惫映稍侔葸殿^說:“我來已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我沒有才能,臥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大王命令我,我斗膽回答,是為了盡我的愚忠。我聽說中國是聰明智慧的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愿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于效法的地方。如今大王拋棄了這些而穿起遠方的服裝,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xué)者之教,遠離中國風(fēng)俗,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此事?!笔拐呋厝ト鐚嵎A報。武靈王說:“我本來知道叔父有病,我要親自去請求他?!?/span>
武靈王于是前往公子成家中,親自請求他,說:“衣服是為了便于穿用的,禮是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觀察鄉(xiāng)俗而順?biāo)字埔?,根?jù)實際情況制定禮儀,這是為了利民富國。剪掉頭發(fā),身上刺花紋,臂膀上繪畫,衣襟開在左邊,這是甌越百姓的習(xí)俗。染黑牙齒,額上刺花。戴魚皮帽子,穿粗針大線的衣服,這是大吳國的習(xí)俗。所以禮制服裝各地不同,而為了便利卻是一致的。地方不同使用會有變化,事情不同禮制也會更改。因此圣人認(rèn)為如果可以利國,方法不必一致;如果可以便于行事,禮制不必相同。儒者同一師承而習(xí)俗有別,中原禮儀相同而教化互異,何況是為了荒遠地區(qū)的方便呢?所以進退取舍的變化,聰明人也不能一致;遠方和近處的服飾,圣賢也不能使它相同。窮鄉(xiāng)僻壤風(fēng)俗多異,學(xué)識淺陋卻多詭辯。不了解的事不去懷疑,與自己的意見不同而不去非議的人,才會公正地博采眾見以求盡善。如今叔父所說的是世俗之見,我所說的是為了制止世俗之見。我國東有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共有,可是沒有舟船的設(shè)施。從常山直到代地、上黨,東邊是燕國、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如今沒有騎射的裝備。所以我認(rèn)為如果沒有舟船的設(shè)施,住在河兩岸的百姓,將用什么守住黃河、薄洛之水呢?改變服裝、練習(xí)騎射,就是為了防守同燕、三胡、秦、韓相鄰的邊界。況且從前簡主不在晉陽以及上黨設(shè)要塞,襄主并吞戎地、攻取代國以便排斥各地胡人,這是愚人和智者都能明白的。從前中山國仗恃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土地,虜掠我國百姓,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幾乎失守。先王以此為恥,可是這個仇還沒有報。如今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黨的地勢更為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墒鞘甯竻s順從中原的習(xí)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厭惡變服的名聲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不是我所希望的。”公子成再拜叩頭說:“我很愚蠢,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這是我的罪過。如今大王要繼承簡主、襄主的遺志,順從先王的意愿,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公子成再拜叩頭。武靈王于是賜給他胡服。第二天,穿上胡服上朝。這時武靈王才開始發(fā)布改穿胡服的命令。
趙文、趙造、周袑、趙俊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武靈王說:“先王習(xí)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仿效?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制可以遵循?伏羲神農(nóng)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到了夏、商、周三王,隨時代不同來制定法度,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定禮制。法規(guī)政令都順應(yīng)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于使用。所以禮不必只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效法古代。圣人的興起并不互相因襲卻能統(tǒng)一天下,夏、殷的衰敗并未變禮制也終于滅亡。那么,違背古制未可厚非,遵循舊禮并不不值得稱道。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志浮蕩,那么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為的人了;習(xí)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么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眾的人才了。況且圣人認(rèn)為,只要有利于身體就可以叫做衣服,只要便于行事就可以稱為禮法。規(guī)定進退的禮節(jié),衣服的制度,是為了使平民百姓有統(tǒng)一的遵循,不是為了評論賢人的。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裱欧ǖ墓π?,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xué)說,不可能治理今世。你們不懂這個道理?。 苯K于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練習(xí)騎射。
二十年,武靈王巡察中山國地勢,到達寧葭;往西巡察胡人地勢,到達榆中。林胡王進獻馬匹?;貋砗螅蓸蔷彸鍪骨貒?,仇液到韓國,王賁去楚國,富丁去魏國,趙爵去齊國。讓代相趙固掌管胡地,招募胡地士兵。
二十一年,進攻中山國。趙袑率領(lǐng)右軍,許鈞率領(lǐng)左軍,公子章率領(lǐng)中軍,武靈王統(tǒng)率三軍,牛翦率領(lǐng)戰(zhàn)車和騎兵,趙希一并率領(lǐng)胡與代的士兵。趙希與諸軍通過隘口,到曲陽會師,攻占了丹丘、華陽、鴟上關(guān)塞。武靈王率軍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中山國獻出四城求和,武靈王應(yīng)允,收兵停戰(zhàn)。二十三年,又進攻中山國。二十五年,惠后去世。派周袑穿胡服輔佐教導(dǎo)王子趙何。二十六年,再次進攻中山國,奪取的土地北至燕、代一帶,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dōng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為王。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后,出來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并且是新王的師傅。這就是惠文王?;菸耐跏腔莺髤峭薜膬鹤?。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主父想讓兒子自主治國,自己就穿上胡服率領(lǐng)士大夫到西北巡視胡地,并想從云中、九原直向南方襲擊秦國,于是他親自喬裝成使者進入秦國。秦昭王沒有覺察,過后驚怪他的狀貌特別魁偉,不像人臣的氣度,立即派人追趕,可是主父早已飛馬奔出了秦國的關(guān)口。仔細詢問,才知道是主父。秦人非常驚恐。主父所以要進入秦國,是想親自察看地形,并趁機觀察秦王的為人。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巡視新占領(lǐng)的土地,于是經(jīng)過代地,往西在西河與樓煩王相會,并招收了他的士兵。
三年,滅中山國,把它的國王遷到膚施縣。開始建靈壽城。北方的土地才開始屬于趙國,通往代地的道路大為通暢。歸來之后,論功行賞,實行大赦,設(shè)酒宴聚會歡飲五天,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趙章平素放縱,弟弟被立為國王他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李兌對肥義說:“公子章正當(dāng)壯年并且心志驕狂,黨徒眾多,野心很大,恐怕會有私心吧!田不禮的為人,殘忍并且傲慢。這兩個人互相投合,一定會有陰謀作亂的事情發(fā)生,一旦挺身作亂就希圖徼幸成功。小人有了野心,就會考慮輕率,謀事淺薄,只看到利益而不顧禍害,同伙互相慫恿,就會一起闖入禍亂之門。據(jù)我看,這種事一定不會很久了。您負(fù)有重任并握有大權(quán),動亂會從您那里開始,災(zāi)禍會在您那里集中,您必定最先受害。仁人博愛萬物,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怎能治理國家?您何不聲稱有病不出家門,把政事移交給公子成呢?不要成為怨恨匯集的地方,不要做禍亂發(fā)生的階梯。”肥義說:“不行。當(dāng)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給我的時候說:'不要變更你的法度,不要改變你的心,堅持一心,直到你去世。’我再拜接受王命并且記載下來。如今懼怕田不禮作亂而忘記我記載的王命,什么罪過比變節(jié)更大呢!上朝接受了莊嚴(yán)的王命,退朝后就不全心全意,什么錯誤比負(fù)心更嚴(yán)重!變節(jié)負(fù)心之臣,刑罰是不寬容的。諺語說'死者如果復(fù)生,生者不應(yīng)在他面前感到慚愧’。我已經(jīng)有言在先,我要完全實現(xiàn)我的諾言,怎能只是保全我的身體!況且堅貞之臣當(dāng)災(zāi)難臨頭時節(jié)操就會顯現(xiàn),忠良之臣遇到牽累時行事必須鮮明。您已對我賜教并給我忠告。盡管如此,我已有言在先,始終不敢違背?!崩顑墩f:“好吧,您勉力而行吧!我能看到您只有今年了?!闭f完就痛哭流涕而去。李兌幾次去見公子成,以便防范田不禮作亂。
另一天,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非常令人憂慮。他們對我說得好聽而實際上很壞,他們?yōu)槿瞬恍⒉恢?。我聽說,奸臣在朝廷是國家的禍害;讒臣在宮中是君主的蛀蟲。這種人貪婪并且野心很大,宮內(nèi)得到君主寵愛就到外邊行兇胡為。假傳王命傲慢無禮,一旦擅自發(fā)出命令,也是不難做到的,禍害將要危及國家。如今我為此憂慮,夜里忘記睡覺,饑餓忘記吃飯。對盜賊的出沒不可不防。從今以后,如果有人請見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君王才能進來?!毙牌谡f:“好極了,我能聽到這樣的話!”
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看到他的長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里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游覽,分住兩處宮室。公子章就利用他的黨徒和田不禮作亂,詐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肥義首先進去,被殺死了。高信就與惠文王一起作戰(zhàn)。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到,就調(diào)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御這場變亂,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消滅了他們的黨徒,安定了王室。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是安平君,任命李兌為司寇。公子章被打敗的時候,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開收留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由于趙章的緣故包圍了主父,即使撤兵,我們這些人也要滅族?。 庇谑蔷屠^續(xù)包圍主父宮室。命令宮中的人“最后出來的人滅族”,宮里的人全出來了。主父想出宮但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饑,三個多月以后餓死在沙丘宮。主父之死已確定無疑,這才向諸侯發(fā)出訃告。
當(dāng)時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主父起初是把長子趙章立為太子,后來得到吳娃,非常寵愛她,為此不出吳娃之宮好幾年,生下兒子趙何后,變廢了太子章而立趙何為王。吳娃死后,對趙何的愛也隨之松弛,重又憐惜原來的太子,想讓兩個兒子并立為王,猶豫不決,所以變亂發(fā)生,以至父子一同死去,被天下人嘲笑,怎不令人痛惜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