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劇院里看過還只是話劇的《驢得水》,這次再看電影版,依舊是熟悉的味道。
所謂熟悉的味道,意思是有好也有不好。
好的是變成電影之后,劇本并沒有被閹割或者改編得不成樣子,依舊保留了原先辛辣深刻的諷刺味道。
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制作方似乎完全無視電影和舞臺劇這兩種媒介的區(qū)別,幾乎是直接把舞臺劇原樣照搬到大熒幕上。這樣一來,很多原先在舞臺上看起來很順眼的表演,很合理的故事、對白以及人物性格轉(zhuǎn)變,在熒幕上就顯得突兀、過于夸張和草率了。這多少讓人有些失望。
然而,這部電影仍然可以一看,為了那個動不動就要“睡服”他人,卻很有底線,真誠真實讓人心疼的張一曼;更為了如此大尺度的諷刺喜劇,下一次在電影院出現(xiàn)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花邊君
誰都自認無辜,張一曼卻死了
作者 / 小日耳耳
昨晚看完《驢得水》時,恰好朋友發(fā)來了一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zé)任(伏爾泰)。當(dāng)時,覺得這句話好應(yīng)景,它恰好是這部黑色喜劇給我的觀感,也恰好總結(jié)了劇中的眾生百態(tài)及人性的劣根性。
一個只有兩個學(xué)生在一座荒廢雨神廟上建立起來的小學(xué),有四個老師、一個銅匠和校長的女兒。
校長象征理想。
他原本雄心勃勃地要在這片知識貧瘠的土地上大干一場,為了招攬生源,他想盡千方百計虛報教師名額,用空晌給學(xué)生發(fā)獎學(xué)金。在第一次用銅匠冒充“呂得水”成功騙得每月三萬法幣的獎金之后,他滿懷希冀準備再建兩間教舍。每一次資金缺乏時,他都是第一個站出來說捐出自己的工資,每一次“呂得水”的彌天大謊要被戳破時,他都急得跳腳用另一個謊言掩蓋。
為了他的“教育夢”,他告訴老師們“一切行動聽指揮”;為了他的理想,他“不拘小節(jié)”地默認一曼的“睡服”銅匠行為,還親手一刀一刀地剪去一曼的長發(fā)。
他既無私也自私、雖寬宏卻狹隘。
裴魁山象征欲望。
他雖然貪圖小利但還算是個積極向上的鄉(xiāng)村教師。他喜歡一曼,一心只想跟一曼白頭終老。一曼隨便一個黃段子,他可以臉紅憋到腹疼;一曼往天上撒把大蒜皮說下雪了,他會傻笑著說我懂你,你不是婊子。他壓制著自己的欲望,試圖用愛與寬容去改造一曼,即使他從未忘卻一曼是“公共廁所”的聲名。然而,當(dāng)一曼主動“睡服”銅匠的行為變成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時,他爆發(fā)了。在愛轉(zhuǎn)恨的瞬間,欲望的洪流隨之噴涌而出。
正如亦舒所說:如果沒有愛,有錢也是好的。他再也不傻不拉嘰地同意捐出自己的工資,而是公然叫囂著:憑什么用你的道德來綁架我的利益;他穿著貂皮大衣與特派員為虎作倀,對著一曼破口大罵“臭婊子”。
得不到就毀滅它、要墮落就墮落到底,這就是深植于人心的欲望。
周鐵男象征正義。
一個原本在學(xué)校敢打系主任、為了保護一曼可以大吼“誰敢動她一下試試”的熱血青年,在被一顆子彈擦臉而過后硬漢變軟蛋。他眼睜睜地看著一曼要被人強奸不作為、無視自己心愛的女人為了騙一萬美金嫁給銅匠。
正如影片中一曼朗誦的那句莎士比亞的詩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周鐵男劫后重生的答案是:在死亡面前,正義不值一提,在生存面前,尊嚴不值一提。
銅匠象征蒙昧。
銅匠本如單細胞動物,雖然懦弱愚昧卻神經(jīng)大條、淳樸天然。自從他被一曼“睡服”、被校長“有教無類”開啟蒙昧之后,仿佛“脫胎換骨”。他流利地說著英文、熟練地洗杯品茗,他初嘗性愛的玄妙與甘美、不再屈服于蠻橫的婆娘。
從井底跳出來的青蛙一旦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便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說第一次銅匠愿意扮演“呂得水”是夏娃給亞當(dāng)吃了禁果,第二次是報復(fù)一曼的一次快意恩仇,那么第三次則是銅匠自我意識的真正覺醒。
他明白能不回井底的唯一辦法就是掌握知識跟隨美國人去往更為廣闊的世界。
銅匠的一系列轉(zhuǎn)變正是應(yīng)了片中那句很意思的臺詞:中國最缺教育的,未必是農(nóng)民。
佳佳象征純真。
佳佳這個角色讓我想起了王爾德寫的童話故事《夜鶯與玫瑰》,她象夜鶯一樣象征著理想主義的人生觀:他們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天真又勇敢、無私又善良。
看到驢棚起火,她不顧一切把從20里地外拖回的水用來滅火,哪怕連喝的水都沒有也不能讓驢得水晚上無家可歸;看到一曼姐飽受欺辱,她毅然決定要去舉報特派員讓真假大白天下。
然而,最終純真還是敗給了世俗。
因為女兒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去死。于是,她再一次委曲求全,為了圓那個圓不了的謊去嫁給銅匠。
慶幸地是——婚禮最終被銅匠婆娘攪黃,而佳佳清醒地知道:過去的如果只是過去,將來只會更糟。她去了延安,遠離了荒誕腐敗的國民黨政權(quán),也遠離了與她格格不入的三民小學(xué)。
一曼象征自由。
當(dāng)一曼把大蒜皮拋向空中在雪中歡笑時,她是自由的。
當(dāng)一曼哼著“我在他鄉(xiāng),望著月亮”拒絕裴魁山時,她是自由的。
當(dāng)一曼挽著校長在亮起燈火的月夜里起舞時,她是自由的。
當(dāng)一曼說“我想睡銅匠、木匠、鐵匠都隨我”時,她是自由的。
然而,她生不逢時,在一個這樣的時代,怎能容忍一個女子有這么膽大妄為的自由?
于是,她的自由被剝奪了。
為了息事寧人她違心地對銅匠說:“你在我眼中,就是一頭牲口?!?br>
為了讓銅匠泄憤以保全學(xué)校,她讓校長剃成了一個癩子頭。
她聽校長的話“什么也不聽、什么也不看”躲在屋里縫制新校服,最后捧著采摘的鮮花要去送給新娘時,鮮花被教堂荒亂逃散的人們踩碎一地,連同她最后的自由夢一起。
于是,她把槍對準了已失去自由的頭顱。
最后一片雪花落下,雪崩了。
當(dāng)理想輸給了貪婪、蒙昧戰(zhàn)勝了純真、正義向死亡投降、自由被世俗禁錮。其實每一片雪花的顫栗都是致命的,他們壓垮了最后一片還未消融的雪花,也摧毀整個世界。
猶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平庸之惡”,她認為罪惡分為兩種:一種是極權(quán)主義統(tǒng)治者本身的“極端之惡”,第二種是被統(tǒng)治者或參與者的“平庸之惡”。其中第二種比第一種有過之而不無及。
電影里,頤氣指使又狗屁不通的特派員是“極端之惡”的代表,在發(fā)現(xiàn)“呂得水”是假的之后,為了貪污美國人贊助的獎金,他用強權(quán)壓制老師們繼續(xù)編謊,威脅他們誰不聽話就崩了誰。
而校長、裴魁山、周鐵男、銅匠則是“平庸之惡”的代表,他們對一曼的遭遇有的漠不關(guān)心有的暗自叫好,都以為自己是在沒有傷害他人的基礎(chǔ)上保全自己。
而實際上,他們?nèi)诵灾械呢澙?、自私、懦弱和殘忍,就像一片片雪花最終壘成了大雪球,將一曼的生存信念徹底擊碎、冰封瓦解。
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是哭著看完《驢得水》這部喜劇的,而我卻在一曼自殺槍響的那一刻,替她如釋重負。
也許,在她脫離這個荒誕無情的世界時,才是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她的世界從此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事實上,走出電影,“平庸之惡”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兩名女生打架其中一名墮樓,旁邊的同學(xué)好象沒看見一樣走過;高速公路上裝桔子的貨車翻倒當(dāng)?shù)鼐用褚活D哄搶;有人在文物古跡上亂涂亂畫,圍觀者不敢作聲默默離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如果有天我們的世界比《驢得水》還要荒誕離奇,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那片自認無辜的雪花?
圖片來自電影《驢得水》
近期文章
制作 | 花邊君
▼
花邊閱讀
花邊閱讀·文藝連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