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曾國藩、學生李鴻章,這是兩人的關系,而晚清歷史上整兒八經(jīng)的兩位牛人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而他們之間又有什么恩怨情仇,希望通過我的文字,讓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曾國藩、李鴻章。鑒于寫兩人的文章確實多如牛毛,個人水平業(yè)余,還希望諸位看客多批評少拍磚,一塊兒還原那一段被歷史塵封了的往事。并再次說明,本人寫史為的是通俗易懂,難免多了些調(diào)侃和打趣,習慣正統(tǒng)教育的各位還要海涵,不是我不敬畏歷史,而是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換種方式說歷史可能更容易讓人接受。廢話不說,正式開始!
第一章 有些東西誰碰誰倒霉
第一節(jié) 震驚朝廷的教案事件——老曾當了冤大頭
熱芋頭扔了過來
這一年是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對于曾國藩來說是痛苦的一年。放到現(xiàn)在,年已六十的他早就該退休看孫子了,可曾國藩卻不能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作為直隸總督的他,勤勤懇懇地在工作崗位上盡著一個臣子的責任。繁重的工作已經(jīng)嚴重損害了他的身體,他的健康每況愈下,而且右眼失明了,帶來了經(jīng)常性地眩暈。沒辦法,曾國藩只好打報告靜養(yǎng)一段時間。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很體諒他的痛苦,同意曾國藩帶薪養(yǎng)病。
可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天津那邊卻出了大事。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后,西方列強開始在中國興建教堂、廣收教徒。在天津法國傳教士修建了教堂,而且為了向中國民眾顯示“慈祥、文明”,還開辦了“仁慈堂”來接受孤兒以及棄嬰。這本是一件好事,但這種作秀的善舉,卻帶來了災禍。因為當時中國民眾排外思想深入人心,所以傳教士收養(yǎng)的嬰兒很少。為了“增加業(yè)務”,傳教士們想出來個餿主意——送嬰有獎,只要送來嬰兒就有物質(zhì)上的獎勵??蛇@么一弄,嚴重的后果出現(xiàn)了。一些無良的壞蛋拐騙嬰兒,再將嬰兒送往“仁慈堂”獲取獎金。更讓人疑惑地是“仁慈堂”收養(yǎng)的三四十個嬰兒全死掉了。這下各種各樣的謠言鋪天蓋地而來,有的說是法國傳教士指使人去拐騙嬰兒,還有的說傳教士把嬰兒弄死了,更邪乎的說傳教士挖了嬰兒的眼睛、心臟做迷藥。謠言就是這樣,越傳越離譜,但就是這樣離譜,老百姓還是相信,因為他們確實從心里恨這些在自己家門口為非作歹的長毛鬼子。
官府可不能坐視不管,于是行動起來抓人販子。6月18日抓獲了一個拐犯武蘭珍,他供述了在天主教堂王三的指示下迷拐嬰兒的犯罪事實。得知此事,民怨蓄勢待發(fā)。當時在天津分管洋務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約見了法國領事豐大業(yè),要求雙方對質(zhì)。到了6月21日,天津道臺周家勛、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押著武蘭珍去教堂對證。雖然證實并沒有挖眼剖心的事情,但聚集而來的群眾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看到王三出來了,就拿磚頭砸這個他們眼中的漢奸,順帶著還把教堂的玻璃砸破了。法國領事豐大業(yè)知道了,就拿著槍氣勢洶洶地跑到崇厚的衙門要求給個說法。崇厚勸了半天也沒讓豐大業(yè)消氣,豐大業(yè)放了槍,崇厚立即嚇得逃跑了。這還沒完,豐大業(yè)還真是“瘋大爺”,等知縣劉杰來到衙門,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連放數(shù)槍。幸好劉杰命大,自己沒傷到,反而是手下傷了。當官的拿洋人不敢怎么樣,可老百姓卻不怕。看著豐大業(yè)這么囂張,大家一窩蜂地沖上去,把這位領事打死了,群體性事件引發(fā)了血案。事情還沒結(jié)束,打死了法國領事引發(fā)了仇洋的導火索,老百姓的怨恨得到了徹底地釋放,這下洋人倒霉了。老百姓自發(fā)形成了組織,沖著教堂和洋人卯足了勁兒,天津全城一片混亂?;靵y過后的結(jié)果是,法國領事署、天主教堂和“仁慈堂”被焚毀,二十個外國人被打死,還有幾十個信天主教的中國教民被殺,而禍及池魚英美俄等國都有人員和財產(chǎn)損失,這就是轟動內(nèi)外的“天津教案”。
這次明顯是洋人吃了虧,他們豈能善罷甘休。法國聯(lián)合英、美、比、俄、普、西等國向清政府提出抗議,并集結(jié)軍艦示威。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知道事態(tài)嚴重了,立即下詔讓曾國藩去處理,他是直隸總督,他不去還能誰去。不過在上諭中倒是很“客氣”,只要曾國藩身體行就去,他們也知道曾國藩還在休病假。
接到圣旨,曾國藩猶豫不決。這個事情不得不讓他回想到三年前。三年前,同治六年,當時還是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就遇到了教案這種棘手的事情。事情的起因與天津教案極其相似,而發(fā)生的地點在揚州。揚州也有一個法國傳教士開的“育嬰堂”,而送去的嬰兒接二連三地死亡,引起了公憤。雖然事后查明嬰兒的死亡是中國乳娘虐待所致,但揚州的百姓還是把這筆賬算在了洋人身上。8月22日終于爆發(fā)了暴動,傳教士被胖揍了一頓,育嬰堂被關閉,英國的教堂被燒毀,和天津教案相比,只是差沒死洋人。但英國卻不是好惹的,立即由領事麥華陀帶領著英國士兵來到揚州,意思很明確,不妥善處理,大英帝國就不答應。
事件推到了曾國藩這里,地方上最大的領導來處理是理所應當?shù)?。其實曾國藩已?jīng)接到調(diào)令,去當直隸總督。他本可以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下一屆兩江總督馬新貽,但馬新貽還沒到,拖不是辦法,曾國藩硬著頭皮上了,而北京方面的意見也是讓他處理完了再上新任。
曾國藩開始和英國人較量,他并沒有一味的退讓,在國家外交這種事情上,必須軟硬兼施,而英國人卻趾高氣昂。麥華陀來到總督府和曾國藩談判,本來麥華陀還以為自提什么條件都能滿足呢,可曾國藩與他據(jù)理力爭,弄得雙方不歡而散。英國人向北京方面施壓,進而向曾國藩施壓,而且還把軍艦開到南京,利用武力恐嚇。曾國藩心中很糾結(jié),他既想維護國家的主權,又不想因為這個事情導致交惡洋人。于是他只好采取了一種比較偏軟的方法,這真是為難了他,本就無力和列強抗衡,又哪來談判的資本呢?揚州教案一直拖了三個月才處理完。曾國藩基本上滿足了英國提出的條件:揚州知府、知縣革職;被損財物按價賠償;教堂前樹石碑,說明政府保護西方傳教。唯一曾國藩爭取免除的就是沒有再過多的追究肇事者的責任,總算是保護了百姓??蓪τ谠鴩奶幚?,全國卻是一片責難之聲,罵他是賣國賊,嚴重損害了他在朝中的形象和聲望。曾國藩有口難辯,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誰碰到誰倒霉。
而現(xiàn)在曾國藩又再一次遇到這樣的倒霉事,天津教案可要比揚州教案難處理的多,死了人影響還這么大。只要是有點兒常識的人一定能看出天津教案就是個無解的難題,按照洋人的要求去做吧,一定會被世人唾罵,而要是采取強硬態(tài)度呢?結(jié)果只能是再開戰(zhàn)事。揚州教案的陰影還在曾國藩腦子里,這次是不是還要去碰這個霉頭呢?曾國藩一定很矛盾,這種擺明了成為罪人的事情,他肯定看得很清楚,輕重利害不得不想。但如果他不去呢?也可能行,稱病不去就是,畢竟他有病這是眾所周知的。曾國藩最后還是決定去碰一下這個霉頭,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忠君是曾國藩一直以來的處世信念,國家有難,作為國家依仗的重臣怎能袖手旁觀?曾國藩去了,不光買好了楠木棺材,還給兒子曾紀澤寫了一封家書。與其說這是家書,還不如說這是遺囑,一千多字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以及教導兒子處世的道理。從這可以看出,曾國藩這次去天津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可謂是用心良苦。
7月8日(陰歷六月初十)曾國藩來到了天津,和他一起處理天津教案的是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崇厚與洋人打交道比較多,面對惡如豺狼的洋人,他就是一只小綿羊,說什么聽什么。而他也影響到了曾國藩,畢竟曾國藩還是接觸洋人少。本來曾國藩還想和洋人爭論一番,可在聽取了崇厚的意見后,他決定先穩(wěn)定局面。一則《諭天津士民》的告示張貼出來了,這是曾國藩穩(wěn)定局面的第一步,而這一步卻讓人心寒。因為告示主要是責怪天津百姓太沖動,造成了這樣混亂的情況。第二步就是聽從崇厚的建議,將津道臺周家勛、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撤職,這一步是在追究官員的責任。這兩步措施后的結(jié)果是全國上下對曾國藩口誅筆伐,一下子把他打入了“漢奸”的范疇里。曾國藩很清楚這樣做,一定會失去天津的民心,但他又不得不這么做,除了崇厚的原因,他更看到了洋人背后的武力威脅,如果不讓洋人滿意,可能后果更為嚴重。為了進一步平息事態(tài),曾國藩還把自己的嫡系部隊劉銘傳部調(diào)來,準備隨時應對民眾的突發(fā)情況。
接下來,曾國藩開始了第三步,前兩步都是做給外界看的,第三步才是關鍵,那就是查清事件的前因后果。經(jīng)過十多天的調(diào)查,曾國藩終于寫了奏折向皇帝匯報了查明的事實和導致這次事件多方面原因:
第一、當事人王三的口供有問題,自己反復翻供,是否是傳教士指使沒有證據(jù);
第二、詢問了在仁慈堂的兒童一百五十余名,都是自愿的,不是被拐來的,挖眼剖心純屬謠傳;
第三、教堂、仁慈堂有地窖,都是外地工匠來修造的,天津百姓認為里面有貓膩,實地查看后只是放煤用的;
第四、有人進入仁慈堂后不愿出來,大家就以為里面有迷惑人的藥;
第五、仁慈堂收將死的人,傳教士會給死者洗禮,百姓看到人進去卻不見不出來,以為被殺;
第六、仁慈堂的房間很多,一些親屬進去了很長時間見不了面;
第七、仁慈堂內(nèi)死亡的人數(shù)不少,掩埋是晚上,有時一個棺材放兩三具尸體,而且尸體的死亡狀況與平時死亡不同。
從以上內(nèi)容可以看出曾國藩調(diào)查事件確實費了很多心血,不放過細節(jié)問題,從側(cè)面說明他對此事的謹慎態(tài)度。而綜合起來看,曾國藩的調(diào)查報告,基本上將引發(fā)騷亂的歸咎于民眾的無知和百姓、洋人之間的誤解,從而為下一步處理做了結(jié)論。
到底實情真如曾國藩所奏呢?這一點兒我們只能相信官方的說法。但曾國藩恰恰遺漏了法國領事豐大業(yè)先開槍這個事實,如果沒有他一意孤行的采取挑釁行為,天津教案可能也不會發(fā)生。曾國藩為什么沒有將這個情節(jié)寫上,我們不得而知,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可能就是寫上也無法改變事件的性質(zhì)。
查明的案件情況,第四步就是抓人,抓“騷亂分子”,這個事情比較麻煩。事件沒有前期預謀,屬于民眾自發(fā)而起的,沒有明確的組織者,而且場面非?;靵y,誰動的手誰打的人,都是一筆糊涂賬。而這時,法國方面也跳出來擺明了自己的立場,一共提了四點要求:重修教堂、埋葬豐大業(yè)、查辦地方官、懲罰兇手。表面上看來這四個條件提得還不算是過分,但其中最難辦的就是后面兩條。法國要求處理天津官員,不是什么引咎辭職或者關進大牢,而是要將天津府縣的官員殺頭抵命。這讓曾國藩非常地難以接受,別說是他,就是北京也不同意這個要求。雖然說天津的官員有失職的地方,但畢竟這個事情與他們的處置關系不大,所以殺了他們顯然是處理過重。而在這段時間里,曾國藩也在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為。漫天遍地的指責確實讓他冷靜了許多、看清楚了很多。剛到天津他有點兒兩眼一抹黑的感覺,工作思路基本按照崇厚的思路去走??蓭撞较聛?,曾國藩從國家功臣一下子變成了國家罪人,而這些步驟不全是曾國藩一人所為,但他是主事的頭頭,所以不管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還是個人意志的反應,曾國藩都要成為第一個被唾罵的人,崇厚反而能置身事外,這樣的處境讓曾國藩不得不考慮改變工作思路。對付洋人看來只是一味的順從是不行的,別說洋人得寸進尺,就是達到他們滿意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于是曾國藩逐漸改變了和洋人談判的策略,硬軟兼施,特別是在處理官員的問題上和洋人爭鋒相對。你不是說要殺嗎?那就給個殺的理由。洋人說天津官員和百姓是一個鼻子孔出氣,所以他們要為事件負責。曾國藩告訴他們官員們已經(jīng)就地免職送去刑部治罪了,而殺人償命是應該的,可官員們沒有動手殺洋人,甚至差點兒自己被洋人殺了,這筆賬怎么算?這下洋人沒話說了。是啊,官員們沒有參與,罪不至死啊,洋人也明白這點兒,但他們卻不承認,非咬著要殺了這些官員,于是曾國藩和洋人的談判不歡而散。
法國公使羅淑亞一看曾國藩的態(tài)度很強硬,只好尋求上層施壓。他立即向清政府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發(fā)去最后通牒,如果不講天津官員砍頭示眾,那就撤回使館和僑民,剩下的交給法國的海軍司令處理。這擺明了又拿出武力威脅這招兒,不殺就開打。曾國藩知道法國人不會善罷甘休,立即向北京寫了詳細的報告,重點上報了自己對天津官員的態(tài)度,殺是不能殺,免職屬于正常的處罰。北京也很反感法國這種不依不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囂張,不同意他們提出的要求。按說事情要這樣發(fā)展下去,可能還真會發(fā)生比較嚴重的后果??删驮谶@時候,法國后院起火了,法國和普魯士打起來了,老牌勢力和新興勢力之間一次激烈的碰撞。但戰(zhàn)爭的發(fā)展向著不利于法國的方向發(fā)展,法國的主要精力放在國內(nèi),這個遠在東方的外交事件顯然變得微不足道,而曾國藩還不知道。法國人又回到了談判桌邊,接著談吧,開戰(zhàn)這個籌碼已經(jīng)失去了,那就不能這么牛氣哄哄了。最后,法國人還是服軟了,不殺不殺吧,那總要有個交代吧。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被遣戌黑龍江,也就是被流放到惡劣之地服役。清政府并沒有聽從曾國藩的建議,而是選擇了一個比較重的刑罰,可能是為了平息法國人的怨氣吧。曾國藩卻對這個處理感到了失望,本來治罪這幾個官員他就心有不安,又處以這么重的刑罰,這讓曾國藩更加覺得虧欠了他們。曾國藩籌措了兩萬兩白銀用作給幾個人贖刑的費用,這樣他才稍微心安了一些。從這里看出來,曾國藩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矛盾,怎么做能讓事件妥善處理真是個費腦子的事情。
官員的腦袋保住了,但事情還沒完呢,洋人還在那里等著呢。官員不殺也就罷了,總要殺幾個兇手吧。曾國藩清楚不拿出幾個人頭讓洋人看看,這事準沒完。而清政府也在催促曾國藩盡快抓獲嫌犯以消除與洋人的緊張關系,于是曾國藩開始在天津城里抓人了。在當時那種環(huán)境下,抓人的難度可想而知,但不抓也不行,抓多了也不行,應該說參與這次事件的老百姓數(shù)量少則百人,多則數(shù)千人,都抓了顯然是不可能。曾國藩想了個辦法,那就先抓些擋擋。衙門里捕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抓了十一個人??蓞^(qū)區(qū)十來個人怎能讓洋人滿意,別說洋人,連皇帝都不滿意。在官員的處置上,洋人讓步了,但對肇事者的處置可不能再讓洋人下不來臺。再說抓的都是百姓,多抓點兒,甚至多殺點兒,對于朝廷來說真是無足輕重,多點兒反而更好交代。這就是當時統(tǒng)治者的想法,草民還不如草,殺了沒人同情。就這樣,北京指示這樣的數(shù)量不夠,應加大抓捕的力度。曾國藩處于兩難的境地,抓還是不抓不是問題,抓多少才是問題。別看曾國藩有“曾剃頭”的惡名,那是對付農(nóng)民起義,而面對無辜的民眾,他下不了狠手。事已至此,曾國藩只有痛下狠手,繼續(xù)抓。在他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就透露抓了大約八十多人,而其中認罪可殺的不過七八人,而其他的都沒有證據(jù)證明有罪,不好處理??梢姰敃r曾國藩心情是多么的復雜,他明知道抓了一些無辜的人,但自己又要違心地處理他們。
到了當年的中秋節(jié)前,曾國藩終于向北京匯報了對于人犯的處理結(jié)果:“應正法七八人,應治罪二十余人。”但匯報上去了,北京還是覺得處理得太輕,主要是殺的人還少,很難讓洋人滿意,責令曾國藩“趕緊勒限嚴拿”。曾國藩感到實在不能增加數(shù)量,他左右為難,只好采取拖延的方法,找理由把時間拖后。從發(fā)案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三個月,曾國藩遲遲沒有新動作。
不干那就換人吧
曾國藩的拖延戰(zhàn)術,還是惹怒了上層,不是想不干嗎?那就挪地方換人,而正好這時候南方又出大事情了。接任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被殺了。事情的大體經(jīng)過是這樣的。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到總督府西邊的校場檢閱練兵情況。檢閱完了就步行回府,當時還有幾個手下。走在后院門口,從人群里躥出一個人,拿著匕首刺進了馬新貽的右肋,第二天馬新貽不治而死,而兇手自稱叫張汶祥,當場被抓。堂堂兩江總督,權位在直隸總督之下、手握大清財政命脈,竟然被人當街被殺,這可夠聳人聽聞的。清政府正好借著這個機會,讓曾國藩走人,曾國藩復任兩江總督,兼辦這起刺馬案,而接替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的不是別人,這人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和曾國藩淵源可算是不淺,他是曾國藩的學生、幕僚、同事,兩人的關系非常的微妙。他們之間究竟發(fā)生了哪些故事,我們將在后面一一為大家展開,現(xiàn)在我們先從天津教案說起。當時李鴻章的身份是湖廣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還有一個太子太保的頭銜??梢哉f李鴻章已經(jīng)躋身高層的范圍內(nèi),但還不是權力核心人物。而天津教案發(fā)生時,李鴻章正在剿匪,他可是眼光六路、耳聽八方,教案這種重大的事件,怎么能逃過他的耳朵。而在處理教案的過程中,曾國藩也多次給李鴻章去信聽取他的意見。李鴻章沒有一點兒置身之外的意思,在他看來老師這次去前途未卜,為了能幫助老師妥善處理,他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李鴻章在復曾國藩的書信中就明確指出“有殺斃領事教士重情,其曲在我”,而解決的方法在“中國立意不與開釁”的前提下“拿犯、賠銀”即可?!皡⒂闷ψ邮侄尾灰溯p以一死塞責”這句在李鴻章與曾國藩書信里的話,說明了李鴻章的處理方式。不管洋人怎么著,就玩油滑的,不說可也不說不可,靜觀事態(tài)發(fā)展,再做決斷。這也表現(xiàn)了李鴻章混跡官場的一貫作風——痞子工作法。別看名字不好聽,但是效果還算可以。像泥鰍一樣渾身溜滑,想抓住那叫一個難。
可曾國藩并沒有聽從李鴻章的建議,他不是油滑的人,是個老實人,這是兩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曾國藩認實,而李鴻章務實,雖然都是“實”,但實的含義卻差別很大。曾國藩的“實”是事實、道理的實,李鴻章的“實”是實效、效果的實。曾國藩滿腦子里都是儒家的正統(tǒng)思想,李鴻章卻少了這些束縛,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稍谔旖蚪贪甘虑樯希鴩膶嵲谧屗M退兩難。而對于這樣尷尬的處境,曾國藩選擇了有意避退,他也看出來了清政府對他工作能力的質(zhì)疑,隨即他上奏身體狀況差強人意,要求另外選人處理天津教案。確實這樣大的壓力讓曾國藩越發(fā)無法忍受,眩暈、嘔吐成為了常事。正好清政府方面想換人呢,這下有了充分的理由,那就換人吧。李鴻章成為了接任者的不二人選,很快他收到了轉(zhuǎn)任直隸總督的上諭,而曾國藩去干原來干過的兩江總督。這個安排很合適,反正兩江總督死了,正好沒人接替,再說曾國藩對兩江地區(qū)比較熟悉,去那里是個好選擇。安排李鴻章去也合情合理,他和洋人打交道也不少,只能寄希望于他拿出點兒真辦法來。
而接到去往天津的任命后,李鴻章的行動很快,不是抓緊去天津接手曾國藩處理事件,而是先去了保定,直隸總督府的所在,先占了位置再說。至于天津教案的事情,李鴻章并沒有急于去接這個熱芋頭,看到老師曾國藩為了這事那叫一個為難,他也心有余悸,靜觀其變。他又很聰明地以身體有恙等理由,上疏讓曾國藩先行處理完天津人犯后,自己再前往天津。清政府也同意了李鴻章的請示,讓曾國藩繼續(xù)在天津處理未完的事宜。
倍受煎熬的曾國藩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如果說他以病請辭,那是他想脫身事外的話,而朝廷真的將他調(diào)任了,他反而覺得皇帝對他產(chǎn)生了不信任。這對于“一心忠君”的曾國藩來說,無疑是最可怕的。他狠下心,殺,在這種情景下,心軟就會毀掉自己。于是曾國藩重新開始了抓人,又有數(shù)十名無辜的群眾被當做暴徒送進了監(jiān)牢。隨后,曾國藩向朝廷啟奏,第一批準備正法15人、軍流徒刑21人,還有幾名嫌犯稍后查明再做處理。北京方面對曾國藩的奏章表示了滿意,并敦促盡快結(jié)案。
等第一波的人犯有了結(jié)果,李鴻章也來到了天津。當然他來天津首先還是要拜會一下曾國藩,一是盡師生情誼,二來與曾國藩交換意見。兩人見面不得不討論起對洋人態(tài)度的問題上。曾國藩問李鴻章:“你準備如何與洋人交涉?”李鴻章回答還是要堅持自己的“痞子態(tài)度”,曾國藩也依舊對他的處理方式不屑一顧,怒道:“那痞子腔怎么用,你倒是給我看看?!笨吹嚼蠋熀妥约旱囊庖娤嘧?,李鴻章自然沒有讓曾國藩難堪,用“我只是隨便說說”來搪塞曾國藩。曾國藩繼續(xù)教導李鴻章說既然洋人也將處事的基本原則,那就要誠心待人,如果用虛張聲勢的方法,只能是中看不中用,還不如踏踏實實和洋人交往,這樣的結(jié)果可能更好。曾國藩的教導當時李鴻章不認為是好主意,所以他心里對“痞子態(tài)度”沒有改變,他自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曾國藩和李鴻章最后一次在重大國事中的交集,而兩人不同的處理方式再次說明了他們之間的不同。不過這次的談話對李鴻章的影響還是久遠,別看當時李鴻章好像有點兒不服氣,但后來他也認識到與洋人坦誠相待這個原則是正確的。多年后,連李鴻章自己都說“不知我辦了一輩子的洋務,沒有鬧出亂子,都是老師一言指示之力”。而“一言指示之力”就是指的曾國藩“誠對”原則的體現(xiàn)。為了踐行曾國藩的原則,李鴻章總結(jié)出 “不論英俄德法,我只捧著這個錦囊,用一個誠字,同他相對,果然沒有差錯,且有很收大效的時候”的結(jié)論。所以說曾國藩對李鴻章后期外交打下了一個正確的基調(diào)。
放下后話不說,繼續(xù)講天津教案。在公布處理意見后,洋人們又開始抗議了,他們給清政府發(fā)去聯(lián)合照會,還是覺得處理的太輕。朝廷只好再次責令曾國藩加大處理力度。曾國藩既然已經(jīng)當了“賣國賊”,那就只能一路走到黑。很快,第二批被處理的名單報了上去,正法5人,軍徒25人。兩次加起來共判死刑20人、充軍流放25人。除了懲治人犯、懲罰官員外,還有兩條,那就是賠款、道歉。當然殺了人、燒了屋,經(jīng)濟賠償是應該的,賠償費加撫恤金一共50萬兩,還派崇厚為專使向法國賠禮道歉。這就是曾國藩對整個天津教案的處理意見。而這個意見一出,全國嘩然,曾國藩被推到了風頭浪尖,對他的謾罵聲此起彼伏,甚至有點兒唾沫星子淹死人的架勢。京師的湖南同鄉(xiāng)們把曾國藩作為湖南人的恥辱,將會館中曾國藩的官爵匾額悉數(shù)砸壞,甚至將他的名籍取消,不承認他是湖南人。官員們也是群情激昂,特別是以醇賢親王奕譞(光緒帝的父親)為首的眾大臣紛紛表示對曾國藩的不齒,這些人包括李鴻藻(注意,這人和李鴻章沒關系,而且是一對死掐的冤家)、翁同龢(光緒帝的老師)等人。他們對曾國藩這種賣國的行徑一直表示憤慨,而他們主張與洋人拼爭到底,乃至血戰(zhàn)不止。曾國藩確實倒霉,天津教案絕對是一個毀人的大坑,誰跳進去誰就惹一身臟。愛國是正確的,可愛國不是停留在口頭上,難道曾國藩就想這樣受洋人欺負,他一定不想,可現(xiàn)實情況就是這樣,如果和洋人談不好那就打仗,就大清剩下的那點兒家底兒,還不夠塞牙縫的呢。說句不好聽的話,奕譞等人屬于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如果讓他們和曾國藩換換,估計也很難拿出來一個萬全之策。曾國藩背負著歷史罪人的大山,離開了天津,天津這個地方對他來說真是一個不祥的地方,他一定不想再回到這個傷心的地方,而剩下的事情就扔給了李鴻章。
曾國藩離開了,李鴻章還在,后續(xù)的掃尾工作還需要他來完成。其實李鴻章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因為處理意見已經(jīng)得到了雙方的認可,他可以做的就是在細節(jié)上再討價還價。李鴻章外交能力堪稱大清末年最強的,無怪乎他執(zhí)政后期外國人視他為“無冕之王”。 法國已經(jīng)在普法戰(zhàn)爭中失敗,處理教案事件也是能快則快,李鴻章抓住這個機會,通過他的斡旋下,俄國人松口了,只要求經(jīng)濟賠償,卻并不要求抵人命,這樣,死刑犯的數(shù)量從20名減為16名,還是撿回了幾條中國人的命。而在對犯人行刑的時候,李鴻章的“痞子工作法”得到了充分地施展。他偷偷派人將原來收監(jiān)在牢的16個死刑犯弄了出來,頂替了被判死刑的人。這招兒可是夠絕的,反正洋人也不知道是判得哪幾個人死刑,只要是砍了頭就交差。別看這些都是些“小動作”,可給李鴻章帶來了不錯的口碑。政治上耍點兒小聰明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要看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從天津教案這個事情上,李鴻章對使用政治小伎倆很是在行。首先,他在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后,并沒有急于去往天津,就是知道自己如果去的太早,勢必自己要接爛攤子,所以他就推給了曾國藩。曾國藩已經(jīng)名聲壞了,那沒辦法,只有他做出了結(jié)果,而自己只承擔執(zhí)行者的角色,會被罵的少些。其次,國人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那來點兒能鼓舞人心的事情,比如說少殺了人,那就能得到國人的一致贊揚。不得不說,李鴻章的小算盤打的那叫一個精,只是苦了曾國藩。
第二節(jié) 曾國藩之死
總督很難當
曾國藩灰頭土臉地從天津來到了北京,而這時候的曾國藩已經(jīng)心身疲憊。雖然遠離了天津教案,但刺馬案還等著他,曾國藩對自己的前途感到了迷茫,更揣摩不出慈禧太后對自己看法。特別是他請辭兩江總督被否后,他更感到迷茫,于是他要見見這位掌握中國大權的女人。當他覲見慈禧后,兩人的交談還算愉快,總起來圍繞天津教案、刺馬案。而當年正好趕上他六十大壽,朝廷也很給他面子。賜他御書“勛高柱石”匾額,賞賜玉如意、蟒袍等物以示恩寵。而生日當天,還是有部分京官和湖南老鄉(xiāng)在湖廣會館為他舉辦了盛大的生日party。這些都讓曾國藩獲得了暫時的放松,至少擺脫了天津教案的陰影。十月初一,同治帝宴請眾大臣,曾國藩也在受邀之列。幾天后慈禧太后又召見了曾國藩,交待了江南的應作之事??梢哉f在北京滯留的時間,算是曾國藩難得清閑的時候。但畢竟還要去兩江。在京呆了二十天后,曾國藩終于起身去往江寧。
這時候的李鴻章正在干什么呢?他現(xiàn)在的身份是直隸總督,他還有了一個另外的身份——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去法國賠禮道歉了,再加之三口通商大臣這個職位與直隸總督的很多權力相互重疊,索性朝廷就把三口通商大臣這個職位改成了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也順其自然的兼任了這個職務。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倒也算是托了弟弟的福,接任了弟弟的湖廣總督,而李鴻章的權臣之路才剛剛開始。天津教案總算是處理完了,可李鴻章并沒有放松下來,既然干上了這么重要的職位,那可要好好表現(xiàn)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吏制、水利、洋務、練兵等等樣樣看起來都不輕松,李鴻章深感責任之重大。而他也不忘向曾國藩寫信訴說一下自己的苦悶。比如說他在給曾國藩的一封信上就寫道:“每日見客似太煩勞,日久事熟當可從減。前請筱嵐來助,因此間洋務幕吏無一解事者,函牘奏咨,必須親制,殊為窘苦?!贝篌w意思就是事情比較多,只好請人來幫忙,可見初當直隸總督的李鴻章還是有點兒應接不暇??晌萋┢赀B夜雨,水患之災在直隸境內(nèi)彌漫,永定河決口了,李鴻章的首要任務成為了救災。
因為在曾國藩當總督的時期,他就把治理永定河作為一項的大事來抓。在曾國藩上任的第一年,也就是同治七年(1868年)永定河就決堤,這樣曾國藩憂心忡忡。于是他親自勘察河道,獲取了第一手的資料。在第二年他就上書指出永定河的問題主要是淤泥累計所致,提出分階段對河道內(nèi)的淤泥采取分時分段清理、增加引河的方案,他還向戶部要求增撥治河的費用。朝廷對曾國藩的治河之策表示贊同,并撥款進行整治。曾國藩也親力親為,加大督促力度,杜絕偷工減料,確保工程質(zhì)量。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永定河的初步治理工程完畢,他還親自到工程現(xiàn)場進行驗收。但好景不長,永定河再次決口,這讓曾國藩猝不及防。幸好這次決口不是新修的工程,而是原來未整修的地方,受災面積不大。最終在免去了幾個官員后, 曾國藩自己并沒有受到影響。但河務關系重大,所以曾國藩不能來得半點馬虎,他繼續(xù)對永定河進行治理。至同治八年(1869年)11月,整個永定河工程全部告竣,曾國藩依舊親自到現(xiàn)場驗收,并向朝廷上了一個《永定河北四下汛合龍全河通暢折》,這宣告曾國藩對永定河的治理告一段落。
雖然曾國藩對于治理永定河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但水患之災只能是暫時性的得到了解決,李鴻章卻偏偏趕上了永定河的再次肆虐。李鴻章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直言:“本年津河數(shù)郡水災與嘉慶六年(已近七十年)相當。其時庫帑充足,賑恤至百數(shù)十萬,次年春夏尚有巨資接濟,目今局面,斷難援照。戶部七月二十七日力陳匱乏宜求節(jié)省一折,不準各衙門率行奏撥巨款?!睆纳厦娴脑捒梢钥闯鰜?,這次洪災可謂是幾十年一遇,而賑災的錢款很不到位,所以這讓李鴻章犯了難。此時曾國藩的身體很不樂觀,但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還是為李鴻章出謀劃策,激勵他想方設法解決當前的困難。李鴻章只好打起精神,東拼西湊了幾十萬兩白銀作為救災之款,以解燃眉之急。
別看曾國藩幫助李鴻章,說實話他的處境也不比李鴻章強到哪里去。自他再度擔任兩江總督后,他的心志已經(jīng)被折磨地差不多了。為了顧全大局,他背負了罵名,這對他的打擊是巨大的,而面對審理刺馬案,這又是一道坎。曾國藩也變得“油滑”起來,不想再因為這種難處理的事情,給自己增加更多的煩惱,他在北京磨磨唧唧地不想赴任,和這個原因有很大的關系。當時朝廷已經(jīng)增派刑部尚書鄭敦謹調(diào)查案件,這正好解脫了曾國藩,他決定先讓鄭敦謹去,自己慢慢等調(diào)查結(jié)果出來,自己再進行下一步。等到曾國藩正式到任兩江總督時,刺馬案的事情基本上有了眉目。經(jīng)過訊問嫌犯馬玟祥,得到了一個讓人咋舌的故事。馬玟祥自稱與馬新貽、曹二都是綠林人士,結(jié)拜成兄弟,后來馬新貽平步青云當了大官,他看到曹二的老婆很漂亮就和她私通??伤酵ㄟ@事情畢竟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更要命的是曹二知道了。馬新貽就一不做二不休,給曹二扣了頂通捻匪的罪名把他殺了。馬玟祥得知此事,就發(fā)誓要為好友報仇,于是就發(fā)生了這起震驚全國的高官被刺案。訊問的結(jié)果報到藩司梅啟照那里,這種涉及“作風問題”的供述,實在讓梅啟照很難交差,就責人繼續(xù)訊問。老虎凳辣椒水用完了,馬玟祥還是堅持自己的供詞。沒辦法,梅啟照只好以“江浙海盜挾仇報復”下了定論。曾國藩這下輕松了,下屬都定了性了,自己就按照“實情”辦理就是了。而鄭敦謹佩服馬玟祥的義氣,想減輕他的刑罰。曾國藩沒有同意,估計他考慮如果以案件真實面目上報必然影響整個大清官員的形象,與其被人嗤笑,還不如早早結(jié)案完事。很快,曾國藩前后上報了名為《復審兇犯行刺馬新貽緣由》、《復審馬新貽被刺一案犯供無主主使實情片》的兩個折子。第一個折子為大家繪聲繪色了一個從太平軍到海盜再到殺人兇手的離奇故事,而第二個折子則是解釋了一些對于案件的質(zhì)疑。具體里面是什么樣的故事,限于篇幅所致,請有興趣的讀者自行查閱。而由于官方的閃爍其詞和撲朔迷離的情節(jié),導致小道消息滿天飛,這件“刺馬案” 與“楊乃武與小白菜”、“名伶楊月樓案” “太原案”被列為“清末四大奇案”,足見此案的詭異。曾國藩也看到了這件事情拖下去會越鬧越大,搶先按“罪大惡極”將馬玟祥凌遲處死,并在馬新貽靈柩前摘馬玟祥的心作為祭奠,此案總算是有了結(jié)尾。而曾國藩在此案中,可以說粗疏含混,很不像他原來那樣兢兢業(yè)業(yè)的樣子??赡苁翘旖蚪贪傅年幱疤匕桑部赡軙r李鴻章“痞子腔”的影響吧,總起來曾國藩對待敏感事件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變化,為什么這樣可能只有曾國藩自己一個人知道。
世上再沒曾國藩
刺馬案就稀里糊涂地過去了,曾國藩的身體狀況已經(jīng)非常孱弱,但他還是強打著精神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練兵、整吏都是他需要去做的事情。而遠在天津的李鴻章在紛擾的政事中也不忘向老師曾國藩寫寫信相互交流一下對方的想法。李鴻章這時與曾國藩的書信來往比較頻繁,多是講述直隸轄區(qū)發(fā)生的事情,附上自己對事情的處理意見,希望曾國藩能多給自己一些建議。而曾國藩也盡心為李鴻章出謀劃策,為自己的學生排憂解難。這時李鴻章已經(jīng)五十歲,曾國藩六十二歲。對于這個年紀的兩人更多的是相互地理解和體諒,經(jīng)歷的太多反而感到了友情、師生情的難能可貴。在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李鴻章給曾國藩寫去了回信,回信中他深感:“鴻章精力不足,文文武將佐亦少堅貞耐苦之人,設有緩急,將若之何?吾師以天下為任,曾預籌及否?”說出了他已心存疲憊,寄希望于曾國藩為自己指點方向??蓻]想到,這竟然成為他與曾國藩最后一封書信。
二月初二,曾國藩正在處理公事,突然發(fā)病了,手顫不止,想說話卻說不出來,他只好立即停下手頭的工作,回房修養(yǎng)。二月初四,曾國藩稍感病情好轉(zhuǎn)。中午吃完飯由兒子曾紀澤扶著在家中花園中散步,與曾紀澤拉家常。而一陣大風吹過,曾國藩連呼“腳麻”,曾紀澤立即攙扶父親回屋。這時曾國藩已經(jīng)抽搐,不能說話。雖然不能說話,但曾國藩還是手指遺囑讓兒子念給自己聽。端坐了三刻,曾國藩與世長辭。而在他去世的時候,金陵城下起了小雨,陰沉的嚇人。突然在天西南出現(xiàn)了紅光,大家以為是著火了,卻找不到火源,很久之后紅光自行散去。這就是對曾國藩去世時的記載,一代風云人物就此結(jié)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對于曾國藩的突然辭世,全國上下一片惋惜之聲,這位拯救大清于一線的功臣,他的死是整個中國的損失。朝廷給予曾國藩身后之事無上的榮耀,輟朝三日以示哀悼。而且特頒布上諭追贈曾國藩為太傅,照大學士例賜恤,賞銀三千兩治喪,加恩予謚“文正”,入祀北京昭忠祠、賢良祠,并于湖南原籍、江寧省城建立專祠,以示表彰,其子曾紀澤世襲一等侯爵之位。不說別的,只謚號“文正”一個,足見朝廷對曾國藩的評價有多高。自宋朝以來,“文正”成為萬千官員夢寐以求得到的謚號?!拔恼侵u之極美,無以復加”這是司馬光提出的,所以后世以“文正”作為人臣極美的象征,而皇帝們也不輕易將此號封賜人臣,除非這人確實達到了人臣之典范。在曾國藩之前,大清一共有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五人得到了這樣的殊榮。這五個人個個不是凡人,不光不是平凡的大臣,還是位及顯赫重臣,曾國藩能夠得到這個謚號可以說是極盡哀榮。除了朝廷對他表示了最大的尊重,其他的大臣也表示了對他的敬佩,紛紛上書陳述他的生平勛績。這怎么能少了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呢?
曾國藩逝世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李鴻章這邊。噩耗傳來,李鴻章不敢相信這是事實,認為只是誤傳,即便是誤傳也讓李鴻章昏厥過去。在蘇醒后,他立即向朝廷上疏證實老師之死是否當真。在得知曾國藩確實已經(jīng)仙逝的答復后,李鴻章肝腸寸斷,嚎啕大哭,不食不眠,沉浸在失去老師的極度悲痛中。在他寫給曾紀澤的悼念其父的信中就說出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初猶疑來信怳惚或者暈過復蘇,……而吾師果已死矣。不可復生矣。天乎天乎,奈之何哉?!比绻f把李鴻章寫給曾紀澤的信當做例行公事的哀悼,那在李鴻章寫給其他人的信中,他仍然表達出了對于自己恩師去世的哀悼?!暗芘c患難相依最久,艱難時局共支持,噩耗乍傳,憂悸欲絕”,“師相之變,實出意外,聞信至今,怳惚驚悼如夢如迷。諸公左右追隨,更不知如何傷感”。從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來李鴻章對曾國藩的死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痛,痛老師去的太早、太快,自己連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在李鴻章給曾國藩書寫的挽聯(lián)中,也可以看出他對老師的敬佩之情:“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nèi)安外攘,曠代難逢天下才。”這是李鴻章對老師曾國藩的評價,更進一步說明了自己與曾國藩不同尋常的關系,而他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恩怨過往,那還要從兩個人的身世說起。
第二章 身世不是謎,但是很重要
第一節(jié) 月是故鄉(xiāng)明
曾家有個好曾孫
嘉慶十六年(1811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一日,一個男孩出生在湖南湘鄉(xiāng)白楊坪一戶姓曾的人家。家中添子對于曾家來說是個大喜事,這個乳名寬一的男孩就是曾國藩。和很多歷史人物出生一樣,曾國藩的出生也帶著神秘色彩。他的曾祖父曾竟希在曾國藩出生前夜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一條巨虬從空中而下,竄進曾家,徘徊在房梁,最耀眼的就是它那一身燦爛的鱗甲。曾竟希夢醒,不知預示著什么。等到曾竟希第二天繼續(xù)思考這場夢時,曾國藩出世了。雖然說歷史上很多的神奇出生都是瞎掰,但即便是瞎掰,既然記載了,就當做枯燥歷史的佐料吧。曾國藩所以被當做蟒蛇下凡,除了這個夢,還有就是苦其一生的牛皮癬。牛皮癬在那個時候是個很難醫(yī)治的病,渾身的瘙癢讓人寢食難安。而曾國藩的苦惱就在這里,他只好不停地搔摸自己的身體,才能得到暫時的平靜。而掉下來皮膚就像蟒蛇的鱗片,散落在他居住的角角落落。所以人們更認為他是蟒蛇轉(zhuǎn)世,曾國藩不知做何感想,但他的日記上卻是記滿了牛皮癬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曾國藩出生的傳說到此為止,而事實證明,邪乎的出身不代表能坐享其成,不努力再邪乎也是白搭。曾國藩就是這樣,對于出身他并不在乎,他更在乎自己的上進。曾家在當?shù)剡€算是有了些影響的人家,曾祖父曾竟希對于家族的現(xiàn)狀很不滿意,吃飽喝足不是最終的目標,他更大的目標就是家里能出個當官的,出不了當官的至少也要出個秀才、舉人什么的。這個愿望絕對不是好高騖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可能對現(xiàn)在的人沒有很深的理解,但在當時,那真是一個切合實際的事情。沒有當官或者秀才,這個家族再有錢也是下三流。有錢能使磨推鬼,卻不能越過科舉這道坎。本來曾竟希將這個希望放在兒子曾玉屏、孫子曾麟書身上,但殘酷的事實告訴他,他的希望還是空中樓閣。曾玉屏、曾麟書真的在讀書方面沒有天賦,考則敗、敗則考,考來考去還是沒有得到半分功名。祖輩父輩沒有完成的任務,只好結(jié)結(jié)實實地落在曾國藩的身上。少時的曾國藩并非神童,只能說是比普通孩子聰明一些。在曾國藩六歲的時候,祖父曾玉屏就為他專門請了“家教”教他讀書識字。父親曾麟書屢試不第,索性開了一家私塾,曾國藩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讀“四書”、背“五經(jīng)”。父親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經(jīng)常還在熟睡中就被叫起來背書,可見讀書的辛苦。而曾國藩并沒有因為近乎刻薄的要求,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反而是越發(fā)用功。曾經(jīng)有一個傳說,說的就是曾國藩讀書的事情。一次,曾家進了一個小偷,小偷躲在房梁上,想等著家人都睡著了,再下來偷東西。正好曾國藩有一篇文章怎么都背不下來,他就挑燈夜讀,非要把文章背下來再睡覺??伤趺幢扯急巢幌聛恚谑窃鴩餐怂X,一口氣背到了后半夜。這下可苦了在房梁上的小偷,他就和曾國藩這么耗著。最后,小偷實在是熬不下去了,跳下來把曾國藩背的文章給他背了一遍后,逃走了。連小偷聽得都背過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這說明曾國藩的天資還不到神童的地步。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曾國藩的勤奮。勤能補拙,這樣的精神注定能成大器。果然曾國藩的不懈努力終于為他帶來了好成績。道光六年(1826年)時年十六的曾國藩參加了長沙童子府試,他名列第七,這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曾國藩更加發(fā)憤圖強,力爭走上科舉這條路。期間他又拜訪名師,以期取得更快地進步。他本字伯涵,為了讓自己奮發(fā)向上,改為滌生,寓意重新開始嶄新的生活。隨著眼界的開闊,曾國藩的學業(yè)有了突飛猛進地提高。一個好消息傳來,更激發(fā)了他參加科舉的決心。父親曾麟書在道光十二年考上了秀才,這是曾家?guī)装倌陙淼谝淮蚊俺隽恕爸R分子”。在父親的榜樣作用下,第二年,也就是道光十三年,曾國藩參加了科考,成為了縣學生員,這時的曾國藩二十三歲。比起父親四十三歲才取得功名,曾國藩是幸運的,至少他比父親少熬了這么多年。曾家的雙喜臨門,著實讓全家歡欣鼓舞,也算是告慰了已經(jīng)過世的曾祖父曾竟希。
但中了秀才才是漫漫科舉路的第一步,后面還有很長的路等待著曾國藩。為了實現(xiàn)自己乃至全家族的愿望,曾國藩義無反顧地背上行囊,開始了新的路途,這次他去得地方就是世人景仰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不單單是“重點高中”這樣的概念,它是當時最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且是最出名的。在這里讀書不但是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而且可以得到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國藩也用自己的實力,表明自己配得起在這里讀書。當時他在書院里可以算的上屈指可數(shù)的好學生,詩文俱佳,而且人品也得到了書院老師的贊賞。
經(jīng)過一年的刻苦學習,曾國藩躊躇滿志地踏上了去往北京的道路。他以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舉人的身份參加了禮部會試,北京我來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長途跋涉來到了大清的心臟——北京,他激動更多地是緊張,他知道這次考試對他意味著什么,他誠惶誠恐,等待著考試的到來??赡苁敲\女神要給曾國藩一個挫折吧,這次會試他的成績不理想,沒有考取進士。這讓曾國藩感受到了科舉并非想象的那樣,畢竟這是“國家大考”,而且人才濟濟,能從眾多能人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不過,恰好當年是皇太后六十大壽,按照慣例可以增加一次會試,這讓曾國藩心灰意冷的心情又燃起了希望。多一次機會就多一次成功的可能,曾國藩沒有氣餒。為了來年的加考,他放棄了回湖南老家。湖南距離北京千里迢迢,與其在路途上浪費時間和金錢,還不如留在北京刻苦用功。他寫信給自己的祖父、父親,家里人對曾國藩的決定表示了支持,只要曾國藩有這份上進的心,做家長的還有什么好阻攔的呢?曾國藩為了減少日常開支,住進了京城的“長沙會館”,這是接待長沙府應試舉子而設置的,自然曾國藩這個湖南舉子也得到了會館的接納。在北京期間,曾國藩更加投入到學習之中,他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在苦讀了一年后,道光十六年曾國藩又一次踏入了會試的考場。而命運又一次和他開了玩笑,曾國藩還是落榜了。想必這次會試的失敗一定讓曾國藩悵然若失,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他這時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很平和,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機會,只要自己繼續(xù)努力,就會金榜題名。曾國藩經(jīng)過這兩次考試,心理成熟了很多,也坦然了很多。
發(fā)榜后的幾天,曾國藩收拾起行李,開始往湖南老家返程。這兩年當“京漂”,身上的銀兩花的不少,這讓曾國藩一路上捉襟見肘。幸好走到睢寧縣時,他遇到了同鄉(xiāng)易作梅。易作梅此時是該縣的知縣,他痛快地借給了曾國藩一百兩紋銀作為旅差之用,這一下子解決了曾國藩回家的困難??墒窃鴩叩搅私鹆陼r,在一家書肆他看到了一部精刻《二十三史》。曾國藩立馬拔不動了腿,這部書對他來說是太吸引人了,他恨不得立即買下來??伤笏加蚁?,下不了決心,畢竟這部書的價格太貴了,身上所有的銀兩加起來還不夠。但曾國藩又對這部書愛不釋手,他思來想去,最后將暫時不穿的衣服都當了,加上易作梅借他的一百兩,終于還是買下了這部《二十三史》。一路上曾國藩省吃儉用,期盼著早點兒回到老家,而他又害怕回到老家,自己花這么多錢就買了部書,是不是會讓長輩責罵呢?懷著這樣忐忑的心情曾國藩回到了家里。父親曾麟書的反應大大超出了曾國藩的想象。父親知道曾國藩花光了所有的錢就是為了買書,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鼓勵兒子,銀子可以由家里償還,只要曾國藩潛心研讀這些書,這么多銀子就沒算白花。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曾國藩之所以能成為大人物,與其父輩眼光長遠、管教有方有很大的關系。
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曾國藩在學習四書五經(jīng)的同時,天天抱著那部《二十三史》讀來讀去,讀史成為他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項。而這部歷史書,也擴寬了曾國藩的視野,讓他從歷史中得到了很多啟發(fā),為他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整整一年,曾國藩成了標準的“宅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就是讀書、背書,經(jīng)常半夜還挑燈夜讀,這時的曾國藩再也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少年,而成為知識淵博的“知識青年”。
到了第三年,道光十八年,曾國藩又打起行囊再次叩響入仕之門。他又一次趕赴了北京這個曾經(jīng)讓他傷心的地方,但這次他更加成熟,更加信心滿滿。命運女神最終眷顧了這個勤奮努力的人,曾國藩如愿以償,以進士第三十八名的成績?nèi)雵钤嚒5钤嚳墒亲罱K大考,關系到曾國藩是否能一步登天。在做好充分準備后,四月,曾國藩參加了在正大光明殿舉行的殿試。這次的結(jié)果有些不盡如人意,曾國藩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古代對殿試的排名有著明確的分類。一甲也就是成績最優(yōu)秀的,賜“進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狀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而二甲數(shù)量就不一定了,但賜“進士出身”這點很關鍵,這就預示著可以當比較大的官。而三甲就只賜“同進士出身”,別看就多了一個“同”字,差距可大了,基本上相當于“參照本科學歷”。而曾國藩在三甲還屬于名次不靠前的,就此出身基本上就等于和“七品芝麻官”搭上了關系。所以曾國藩對于這個成績實在是不滿意,萌生了放棄朝考。朝考的就是進士們一起再參加一次考試,這考試不是關系身份的考試,而是一個選撥考試,為翰林院選拔優(yōu)秀的庶吉士。在清朝進了翰林院,那就等于去了現(xiàn)在進中央黨校深造,屬于政治資本。從總督、巡撫,到大學士、尚書、侍郎,那些官位顯赫的大官多數(shù)都是當過庶吉士。雖然庶吉士是個臨時官差,但畢竟是“后備干部”,也能得到皇帝的接見,最差也能弄個中層干部當當,所以朝考對于進士們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曾國藩難道不知道嗎?他很清楚,但他心中卻沒底。前面這么多優(yōu)秀青年,自己屬于下三甲,擺明了是湊人數(shù)的,考了又能怎樣,天上還能真掉下來餡餅來?曾國藩不想再受到刺激,想放棄朝考。幸好同去應試的郭嵩燾等人多次規(guī)勸,曾國藩才放棄棄考的想法,參加了朝考。是金子總會閃光的,曾國藩參加朝考,沒想到超水平發(fā)揮,竟然考取了一等第三名,這樣他欣喜若狂,更讓他興奮的是,當考試成績呈報到道光帝后,道光帝大筆揮把他從第三名提到第二名,并授翰林院庶吉士。人生真是太刺激了,從心灰意冷到狂喜不止,曾國藩的心情一定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曾國藩順利通過朝考后,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改名字。這時的曾國藩并不叫曾國藩,他本名叫曾子城。這個名字是父親給他起的,“城”字與“成”字諧音,父親寄希望于兒子早日成龍,所以就起了曾子城這個名字。等到曾國藩當上庶吉士后,其人生的目標一下子提高了為國為君的高度上,而子城這個名字顯然有些稚嫩。所以曾國藩將名改為了國藩,寓意為國屏藩,而后來的曾國藩也確實做到了為國家擋住各類災禍。第二件事情就是將喜訊傳回家鄉(xiāng),好讓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悅。對于曾家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喜事,窮鄉(xiāng)僻壤出了一個翰林,別說這個小山村,就是整個湖南都為曾國藩感到了光榮。而后曾國藩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了,二十有八的年紀擁有這樣的身份,怎能讓人不羨慕呢?等到曾國藩回到家鄉(xiāng),附近村子的人都來捧場,和娛樂巨星出場一樣,前呼后擁,甚是榮光??粗鴦e人羨慕的眼神,曾國藩心里感到了非常地得意。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讀總算沒有白費,而今的曾國藩躊躇滿志,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祖父曾玉屏卻很冷靜,他沒有被暫時的光榮沖昏了頭腦,他告誡曾國藩的父親不要忘了本,現(xiàn)在雖然富貴了,但國藩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少給他添麻煩,他還有好多事情要做。而父親也教育曾國藩不要忘形,滿招損、謙受益,要防著別人的羨慕嫉妒恨,就要自己謙虛謹慎。曾國藩銘記在心,并作為處世法寶,屢試不爽。多么開明的老人??!曾國藩應該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感到欣慰,至少在他以后的日子里,家里確實沒有成為他的累贅,才使得他可以安心國事。在祭拜祖宗和巡游周圍的親戚朋友后,曾國藩已經(jīng)在湖南停留了一年多,他必須要回到北京,因為道光二十年翰林院要舉辦散館考試,他必須又要面對人生的一次考試。
提到曾國藩參加科舉考試,不得不要提到兩個人,這兩個人的角色一個是幫助曾國藩的,另一個是曾國藩幫助的。幫助曾國藩的人就是穆彰阿。穆彰阿,字鶴舫,號子樸,正宗滿洲鑲藍旗人,曾任各部侍郎、工兵戶部尚書,拜文華殿大學士。他是道光帝最為信任的大臣,任軍機大臣領班二十余年。從這兩點來看,這個穆彰阿絕對是當朝最有權勢的大臣。但這位穆相在歷史上的名聲可不好,貪贓枉法、玩弄權術,最可氣就是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他是標準的投降派,誣陷林則徐,主張妥協(xié),支持耆英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不過穆彰阿慧眼識珠看上了曾國藩。在會試中,穆彰阿以總考官的身份主持考試,那時候他就對這個湖南青年有了好感,而后曾國藩的發(fā)跡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放下穆彰阿后面再說。先說第二個人,這人就是李文安,他就是李鴻章的老爹。李文安,本名文玕,字式和,號玉泉,別號愚荃,出生在嘉慶七年(1802年)。李文安自幼刻苦攻讀,也是奔著科舉這條路。道光五年(1825)二十三歲的李文安參加了江南鄉(xiāng)試,但是落榜了。他并沒有輕易放棄,一邊教私塾一邊繼續(xù)參加科舉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道光十四年(1834),李文安終于考取了舉人。四年后的道光十八年,李文安參加會試,名列三甲(名次不清楚),賜“同進士出身”。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李文安和曾國藩是同年成了進士,這就是所謂的“同年”。只是這時的曾國藩才二十八歲,而李文安已經(jīng)三十六歲。但年齡不是問題,在古代很講究“三同”——同鄉(xiāng)、同學、同年,只要兩個人和這“三同”沾上了邊,那就能很快拉近距離,李文安和曾國藩也不例外。雖然李文安本人從曾國藩那里并沒有得到什么幫助,而曾國藩卻著實地大大幫了他的兒子們。
我算“官二代”
寫到這里,李鴻章要登場了。李鴻章,本名章桐,號少荃(泉),他出生在道光三年(1823)陰歷正月初五。李鴻章的出生并不像曾國藩那樣神秘,但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李鴻章在這個日子出生,讓全家喜出望外,都認為是個好兆頭,好像預示著什么。李鴻章的老家在安徽省廬州府合肥以東的一個叫祠堂郢村的地方,和曾國藩的家鄉(xiāng)一樣,這里也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鄉(xiāng)村。據(jù)說李家一直喝村中的一口井水,而這口井有著非凡的魔力,一路保佑李家飛黃騰達。不管怎么說,這時的李鴻章只能歸為“農(nóng)二代”,因為此時父親李文安還在科舉之路上奮斗著。李鴻章是家里的二子,老大叫李瀚章,比李鴻章大一歲。自小父親李文安就沒有放松對李瀚章、李鴻章的教育,他也希望自己孩子能夠走上仕途,所以在李鴻章六歲的時候就在父親開設的私塾里學習。有了當老師的爸爸,自然兩人的進步很大。
李鴻章天資聰明,頭腦靈活,打小就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天賦。和曾國藩的童年比起來,李鴻章的童年要多姿多彩一些,畢竟李家的物質(zhì)條件要比曾家好些。少時的李鴻章可不是省油的燈,沒有少搗蛋。一次,李文安和家人閑聊,說家里養(yǎng)的金魚產(chǎn)子特別多,應該會有更多的孩子和學生能考取秀才,大家就掐手算算看誰能當上秀才。算來算去,覺得大兒子李瀚章以希望很大??傻搅说诙欤~缸里的金魚全死了,追查下來竟然是李鴻章干的。父親就問他為什么要把金魚全弄死。結(jié)果你猜李鴻章怎么回答的?別人都能當秀才,為什么獨獨我不能當,所以金魚不可留。十來歲的李鴻章偷聽了大人的談話,自己沒有列入大人的名單,他非常氣憤,就把金魚弄死了。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鴻章性格孤傲,做事有些手腕。不過,父親并沒有責怪他,反而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著力培養(yǎng)他。
和少時曾國藩相同的是李鴻章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性格而目空一切,他仍舊孜孜不倦地苦讀。期間他還跟隨不少老師學習,學業(yè)突飛猛進。道光二十年(1840)十七歲就考取了秀才。而他作的一首七言詩表現(xiàn)出少年得志、理想宏遠?!磅沲赏赂稏|流,彈指光陰二十秋。青眼時邀名士賞,赤心聊為故人酬。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鷗。久愧蓬萊仙島客,簪花多在少年頭?!?br> 這時的李文安已經(jīng)在京做了官員,這對李鴻章的全家來說帶來了無盡的榮光,也激勵著李鴻章奮發(fā)圖強。從“農(nóng)二代”到“官二代”, 可能李鴻章對于這個轉(zhuǎn)變并沒有很深的感覺,但科舉這一關是一定要過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鴻章被廬州府學選為優(yōu)貢,父親就讓他來北京,準備鄉(xiāng)試。李鴻章踏上了北去的旅途,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而就是這次他的人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因為他認識了一個人——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