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主峰之巔為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因峰頂有玉皇廟得名玉皇頂。作為泰山上最高的廟宇,玉皇廟主祀玉皇大帝,面積雖不大,卻因地勢高頗具氣勢。在山風呼嘯的泰山絕頂,極目四眺、傲視群峰,頗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觀感。
山崖之上建廟宇 創(chuàng)建年代無從考
玉皇廟古稱太清宮、玉帝觀,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將峰頂圍在院中,是泰山上海拔最高的一組古建筑群,也是少見的建在山崖上的建筑。玉皇廟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組成。沿著盤道走來,首先看到的便是門額上書“敕修玉皇頂”的山門,山門內側鑲嵌“泰山極頂”石匾。
玉皇廟主殿玉皇殿為四柱七檁五架梁前后廊式建筑,內祀玉皇大帝銅像及二侍童像,因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廟建筑上的彩繪是規(guī)格最高的龍紋和璽彩畫。殿內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
作為早年帝王封禪的地方,玉皇頂一開始并沒有建筑,只是一座祭天的土壇。據古籍記載,這里曾是漢代帝王封壇遺址,后在極頂石上建玉皇廟。在玉皇殿西側,有一塊“古登封臺”石碑,碑刻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款為“乾隆庚寅年重鑄”?!肮诺欠馀_”石碑和“柴望遺風”匾額都是紀念古時封禪所留,也說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重修玉皇廟,隆慶六年(1572年)都御史萬恭將玉皇殿北移,露出極頂石,清代多次重修,1921年增修石欄,圍住極頂石。現在,玉皇廟院中央“極頂石”額書朱紅“泰山極頂”四字,并有“海拔1545米”標記,標志著泰山的最高點以及海拔高度。
泰山極頂觀日出 旭日東升得此名
泰山四大奇觀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旭日東升,也是泰山的標志性景觀,因此天亮前,經常能在岱頂各處,尤其是日觀峰和瞻魯臺附近,看到裹著軍大衣、圍坐一隅、靜待日出的人們。不過在泰山極頂的玉皇廟,也有一處觀日出的絕佳位置,那就是玉皇殿東側的迎旭亭。
迎旭亭又稱觀日亭,因泰山日出得名,面闊3間,為四柱八檁六架梁前后廊式、懸山卷棚頂建筑。在玉皇頂觀日出同樣震撼----日出時分東望,太陽從地平線緩緩升起,旭日發(fā)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東方天幕由漆黑逐漸轉為魚肚白、暗紅,直至耀眼的金黃,太陽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后,一輪火球躍出地平線,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畫面,令人嘆為觀止。
自古不乏文人為泰山日出高歌,明代于慎行在《游泰山記》中寫道:“頃之,平地涌出赤盤,狀如蓮花,蕩漾波面,而燁煒不可名狀,以為日耶!又一赤盤大倍于先所見,側立其上,若長繩左右汲挽,食頃乃定?!鼻宕S恩彤詩中的“何當日觀峰頭立,一覽滄波萬頃紅”,民國楊圻寫下的“雞鳴日出接天關,絕頂疏鐘云漢間”,都是在玉皇頂觀日出時的直觀感受。
西望金光平地起 一條黃水似衣帶
玉皇殿前西側是為望河亭,與迎旭亭相對而立,其建筑形式也與迎旭亭相同,因在此可觀泰山奇景黃河金帶得名望河亭。
據了解,黃河金帶作為泰山四大奇觀之一,其瑰麗景色不遜于旭日東升。雨后夕陽西下之時,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泰山西北層層峰巒的盡頭,可以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飄帶閃閃發(fā)光,此外,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的海市蜃樓亦被稱為黃河金帶,它黃白相間、波光閃爍,如同金銀鋪就的一條河,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就生動而傳神地描寫了黃河金帶的美景。此外,黃河金帶是中華民族父親山與母親河的交相輝映,景色之外還有深遠的象征意義。
黃河金帶受季節(jié)和氣候的影響,比旭日東升更為難見。游客想要觀賞這一奇景,必須選擇恰當的旅游時機,一般來說,秋季雨后上山可見此景的幾率最大。
玉皇廟雖小但極富特色,建筑輪廓線與玉皇頂山頭的輪廓線自然貼合,可以說是泰山形象的完成和延伸。這里除了能很好地觀賞旭日東升、黃河金帶外,也是觀晚霞夕照、云海玉盤奇觀的好去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