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上幼兒園的時候,和同伴玩著玩著就鬧矛盾了,賭氣說:“再也不跟他玩了!” 結(jié)果到了第二天,兩人又湊到了一起。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遇到越來越難解決的友誼危機。
在大人的世界中,有排擠、有暴力,甚至還有“毒友誼”,其實,在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
因此,有不少爸媽對孩子的社交特別關(guān)注和焦慮,他們擔心孩子性格內(nèi)向、害羞、慢熱,在學(xué)校交不到朋友,被同學(xué)欺負;
或是擔心孩子跟“壞孩子”學(xué)壞了,對孩子的交友情況細細盤查。
畢竟,只要是涉及到與人交往,這些問題都是很難避免的。
當孩子遇到友誼危機時,父母怎么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呢?
我們從豆瓣8.4分韓國電影《我們的世界》談起。
電影中,李善的父親說:
“孩子還能有什么事?上學(xué)、放學(xué),和朋友玩玩不就好了嗎?”
很多大人們,都會像李善的父親這樣認為: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和伙伴分分合合很正常。
但事實上,孩子的世界比我們想象中的殘酷,校園暴力、孤立排擠、嫉妒陷害、挑撥離間......
因為長相普通、性格內(nèi)斂、家境一般、成績平平,10歲的李善受到了以同班同學(xué)寶拉為首的集體孤立。
直到班里來了個轉(zhuǎn)校生——韓智雅,李善才終于有了自己的朋友。
她們互相送對方禮物、分享各自的小秘密、用鳳仙花做美甲、一起蕩秋千.....
兩人的關(guān)系逐漸升溫,連李善的媽媽也吃起醋來。
可是,當智雅看見李善家庭和睦,向媽媽撒嬌的一幕后,她起了嫉妒之心。
為什么自己父母離異,和奶奶住在一起,母親沒來看過一次,朋友卻有父母的疼愛關(guān)心?
于是,智雅漸漸疏遠了李善。為了加入了寶拉的小團體,她謊稱媽媽在英國工作,很受同學(xué)歡迎。
在一次考試中,智雅考了一百分,搶走了寶拉全班第一名的位置。
一山不容二虎啊,寶拉不能容忍,她開始使出各種手段將智雅踢出小團體,甚至在智雅和李善之間挑撥離間。
智雅和李善關(guān)系越來越差,還曝光了當初互相分享給對方的秘密。
智雅將李善爸爸是酒鬼的秘密當眾寫在黑板上,而李善也不甘示弱,當面告訴同學(xué),智雅偷過東西,因為父母離異被孤立才轉(zhuǎn)學(xué),媽媽根本不在英國工作。
兩個小女孩為此還打了一架。
其實,孩子的世界也分等級,也存在殘酷的生存規(guī)則。
杜克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教授約翰·柯伊把兒童分為了5類,其中只有15%的孩子屬于“受歡迎的孩子”。
校園冷暴力,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會經(jīng)歷過的,嚴重的時候,還會上升到肢體暴力,甚至觸犯法律的校園霸凌。
但孩子卻很難把自己在學(xué)校的遭遇告訴父母,所有的苦都自己抗。
李善的弟弟也總是被同伴欺負,卻一點也不還手,第二天繼續(xù)和打他的伙伴玩耍。
這一天,李善放學(xué)回到家,又看到弟弟滿臉的傷疤。
李善想起自己在學(xué)校的經(jīng)歷,很困惑地問道:“為什么你不打回去呢?”
弟弟卻回答說:“然浩打我,我打他,他再打我,那我們什么時候玩啊,我就只是想玩?!?/p>
姐姐被伙伴欺負了,就欺負回去,但弟弟卻為了和伙伴玩,甘愿打不還手。
為什么這兩人處理友誼危機的方式不一樣呢?
其實,孩子在不同年齡,交友行為有著不同的特點。
著名的教育家齊克.羅賓將孩子的交友過程分成4個互相重疊的階段。
第一階段(3~7歲):自我中心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經(jīng)常一起玩或是僅僅離得較近,就能玩在一起當朋友。
第二階段(4~9歲)單向幫助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他們不再只和身邊的小朋友交朋友,但交友目的仍是出于自我需要,例如為了共享玩具或得到一塊餅干。
第三階段(6~12歲)互惠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考慮雙方的觀點,關(guān)心平等的問題,并制定評判規(guī)則,形成小團體或小派別的交際圈。
第四階段(9~12歲)親密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保持相當親密的朋友關(guān)系。他們對朋友的表面行為不再注意,轉(zhuǎn)而關(guān)心其內(nèi)在素質(zhì)和幸福與否。
心理學(xué)家把這一階段視為所有親密友誼的基礎(chǔ),認為這時的孩子如果找不到親密的朋友,那么到少年甚至成人時代,就很難再找到真正的親密伙伴。
因此,根據(jù)不同階段友誼的特點,我們要給孩子做不同的引導(dǎo)。
孩子處于一、二階段時,我們盡量提供更多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并幫助孩子學(xué)會表達自我感受,減少孩子間的“哭哭鬧鬧、拳腳相加”。
孩子處于三、四階段時,我們要注意引導(dǎo)孩子的建立健康的交友規(guī)則,不要為了交朋友拉低自己的底線,也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傷害他人。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
“孩子,你就做自己”
慶幸的是,李善從弟弟天真的話語中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她開始意識到:
通過融入別人的圈子來消除孤獨不能使自己幸福。她要學(xué)會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依靠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所以,在體育課上,看到韓智雅經(jīng)歷著自己相同的遭遇時,李善選擇站出來保護她。
節(jié)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的也有這樣一幕,蔡少芬的小女兒小包告訴媽媽:
“他們都不想跟我坐?!?/p>
“他們都想跟我的姐姐玩?!?/p>
但蔡少芬回答道:
“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納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樣?xùn)|西,就是你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
如果你還計較,你永遠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
從接納孩子的情緒、到給出具體建議,蔡少芬堪稱教科書式的交友觀讓人稱道。
交朋友不就是如此嗎?需要付出,但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做快樂的人。
當孩子在學(xué)校也遇到相同的困境時,我們不妨這樣告訴他。
友誼之船有毒,不如讓它翻掉!
電影結(jié)尾,李善和智雅依然被孤立,但她倆的眼中不再是害怕,反而多了幾分堅定。
她們不再渴望加入寶拉的團隊,因為她們已經(jīng)清楚了,誰才是值得交往的真朋友。
這也是導(dǎo)演想讓大家明白的。
交朋友貴在質(zhì)而不是量,如果友誼之船有毒,不如讓它趕緊翻掉!
還記得2016年震驚中美的“3名中國留學(xué)生施虐同胞案”嗎?
其中一個參與者張鑫磊,在出國前是一名品學(xué)兼優(yōu)的好學(xué)生,他的爸媽也不明白為什么孩子會做出這些事。
張鑫磊說,起初他是不想?yún)⑴c這起事件的,但是他會想,如果我不去同學(xué)會不會覺得我膽小,不和我玩?
最后他還是參與了這件令人發(fā)指的欺凌事件。
他在欺凌過程中開車、遞剪刀,雖然沒有直接施暴,但是這種同伙行為導(dǎo)致他長達6年的監(jiān)獄監(jiān)禁!而其他兩人則被判刑終身監(jiān)禁。
交友不慎,真的會讓乖孩子走入歧途。
今年發(fā)生了一起慘案,“女護士沉迷賭博196刀刺死閨蜜”。
方某和王某是好友,但沉迷賭博的方某為了借錢,竟然拿刀威脅王某,王某選擇了報警。
經(jīng)過這件事,雖然兩人的友誼不再如初,但王某還是心軟,繼續(xù)與方某保持聯(lián)系。
不久后,方某再次向王某借錢。
王某發(fā)現(xiàn)方某包里有一把刀,于是對方某說不要像上次那樣。
方某聽到這話,怒火中燒,“上次你把我送進看守所,這次信不信我砍死你?!?/p>
方某從酒店10樓一直追殺王某到2樓,最終王某被捅了196刀當場身亡。
“毒友誼”可怕起來,還會要人命。
如何幫助孩子鑒別“毒友誼”?
艾琳·倫納德博士曾在《今日心理學(xué)研究》早日發(fā)表過一篇文章“Is Your Child in a Toxic Friendship? (你的孩子處在一段有毒的友誼中嗎?)”
在文中,她總結(jié)了毒友誼的一些典型特征。
孩子一味的討好毒朋友,常常為了討他們的歡心,勉強自己去做不愿意的事情。
孩子總是被毒朋友嘲笑、輕視、無視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貶低。
一起玩時,總是毒朋友在擔當主導(dǎo),做決定時并不征求你孩子的意見。
毒朋友總是占你孩子的便宜,卻見不得他/她獲得任何成功。
總是在與你的孩子攀比,并且必須要獲勝。
總是想要你的孩子幫他們保守不好的秘密。
教唆你的孩子觸犯紀律或者規(guī)則以示“忠誠”。
一旦有了更感興趣的新人,毒朋友就不想再跟你的孩子玩。
為了和其他人競爭“最好朋友”的地位,你的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在毒朋友那里“失寵”。
如果發(fā)生爭執(zhí)或者矛盾,毒朋友很少主動道歉或者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交友問題,我們無法一一干涉,但一定要幫助孩子識別“毒友誼”,學(xué)會表達自己,堅守交友原則。
雖然《我的世界》有些殘酷,但這就是被大人們經(jīng)常忽視的孩子們的世界。
當跟孩子談起友誼的話題時,爸媽們不妨和孩子看看這部電影,引導(dǎo)他們怎么看待友誼以及如何處理校園暴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