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腎系疾病多為難治性疾病,病情反復,纏綿難愈。長期的中醫(yī)臨床實踐證明,中醫(yī)藥能多環(huán)節(jié)地針對腎病的不同病變過程起到治療作用,如調節(jié)免疫、改善供血、改善代謝、促進修復、減輕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等。特刊發(fā)全國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治療慢性腎臟病水腫的經(jīng)驗,供各位讀者學習借鑒。
慢性腎臟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腎臟損害病史大于3個月)包括腎小球濾過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及影像學檢查異常,或不明原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GFR<60ml/min/1.73m2)超過3個月即為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早期,患者不易察覺蛋白尿,但隨著蛋白的丟失,逐漸形成低蛋白血癥,常出現(xiàn)晨起眼瞼浮腫,或雙下肢高度水腫,甚者全身水腫,引起心悸、心慌、呼吸困難等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西醫(yī)在水腫治療上多用利尿劑,但易引起高血糖、水液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而中醫(yī)治療慢性腎臟病水腫,具有療效快、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通過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總結,我們將慢性腎臟病水腫分為陽水與陰水,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辨證分型,臨床療效頗佳。
病因病機
水腫病機成因復雜,多由于外感風邪、水濕瘡毒內(nèi)結、勞倦內(nèi)傷、飲食不節(jié)、稟賦不足等引起肺失宣降,脾不運濕,腎失氣化,三焦水液代謝失調而致水腫。病因不同,則起病緩急不同,癥狀不一,故可將水腫分為風水上泛證、水濕浸漬證、濕熱壅盛證、濕熱彌漫三焦證、脾腎陽虛證以及瘀水互結證。
分型辨治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以表里上下為綱,將水飲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種類型,如(風水脈證)“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又根據(jù)五臟發(fā)病的機制及證候將水腫分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腎水,在治療上提出了發(fā)汗、利尿兩大原則,即“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筆者以經(jīng)典為理論基礎,以經(jīng)方為依托,結合臨床實際,對水腫有如下證治。
風水上泛證
癥見起病較急,頭面、眼瞼浮腫、尿少,嚴重者可以出現(xiàn)四肢或全身浮腫,多見于慢性腎臟病早期,或伴咽痛、發(fā)熱、畏風,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以疏風清熱、瀉肺行水,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越婢加術湯加減。麻黃可發(fā)泄肺邪,宣肺利小便,有利水圣藥之稱。
水濕浸漬證
癥見全身水腫,下肢明顯,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病程較長?!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分刑岬健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五皮飲以皮行皮,全身水腫,病在皮毛,《黃帝內(nèi)經(jīng)》云“開鬼門,潔凈府”,半身以上宜汗,半身以下宜利小便,此水濕浸漬證,以脾虛無以制水為病。治以運脾化濕,通陽利水,方用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濕熱壅盛證、濕熱彌漫三焦證
濕熱壅盛癥見遍體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濡數(shù),此證進一步加重即為濕熱彌漫三焦證,胸憋喘息氣急,不得平臥,腹脹,腹部膨隆。治以分利濕熱,通利二便,方用己椒藶黃丸。濕熱彌漫三焦證在此基礎上合葶藶大棗瀉肺湯以破水瀉肺??赏ㄟ^清熱利濕、化濕行氣以改善腎的氣化功能,氣化則濕亦化。
脾腎陽虛證
癥見身腫日久,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滿,納少便溏,尿少,怯寒神疲,面色不華,腹脹、胸滿或難以平臥,舌淡體胖,苔白,有齒痕,脈沉細遲無力。治以溫補脾腎,化氣行水,方用真武湯或金匱腎氣丸加減。張介賓云:“天一者,天之一也,一即陽也,無一則止于六耳。故水之生物者皆賴此一也;水之化氣者,亦賴此一也。”通過溫腎陽,助腎之氣化。
瘀水互結證
此證病程日久,纏綿難愈,瘀水互結,面色紫暗或晦暗,皮膚不澤或肌膚甲錯,或有紫紋,常伴有腰痛或脅下癥瘕積聚,唇色紫暗,舌有瘀點或瘀斑,苔少,脈弦澀等。治以活血利水,通絡散結。方用大黃?蟲丸加減。
抓時機攻逐水飲
攻逐水飲法源自《黃帝內(nèi)經(jīng)》,“實者瀉之”“去菀陳莝”,臨床適用于較嚴重的水腫。此時患者疾病日久,機體既有脾腎虧虛,又兼夾氣滯、水濕、血瘀等各種病理產(chǎn)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言:“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可用通利二便之法驅除。對于痰飲、水濕、宿食、燥結、瘀血等有形實邪結聚停蓄于里,病位偏下者,宜因勢利導,給邪以去路,攻逐通利,引邪自前后二陰外出,此即攻下、利小便法,大承氣湯、抵當湯、十棗湯為代表方。攻邪同時要考慮患者兼有本虛,可配合補益之法,邪正兼顧。
治療重癥水腫的經(jīng)方有十棗湯、己椒藶黃丸。其中十棗湯:甘遂2克、大戟2克、芫花2克、大棗10枚;己椒藶黃丸:漢防己20克、川椒目10克、葶藶子30克、大黃10克。十棗湯中逐水藥的量不大,但是棗的用量很大,事實上筆者在臨床中一般用10~15枚,為的是逐水不傷正,顧護患者的正氣。而且在應用這類方劑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jù)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用量。頭面水腫加浮萍、桑白皮、茯苓、冬瓜皮等;下肢水腫加車前子、漢防己、澤瀉、豬苓等;胸腹水加大腹皮等;活血利水加白茅根、澤蘭、劉寄奴、水蛭、土鱉蟲、地龍、大黃、郁李仁、馬鞭草、生蒲黃等。臨床上靈活變化,隨證治之。臨證時,在把握好補益脾腎、攝納精微的基礎上,抓住患者體質尚可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果斷應用此法。
臨床驗案
張某,男,64歲,初診日期:2015年4月6日。
既往史:糖尿病史18年,冠心病史6年,高血壓病史3年,主訴:雙下肢水腫半月余。刻下癥見:雙下肢指凹性浮腫,足踝部尤甚,尿量可,大便通暢,舌胖有齒痕,苔薄白,脈弦,血壓:140/80mmHg。
西醫(yī)診斷:糖尿病腎??;中醫(yī)診斷:水腫病,證屬脾腎陽虛,瘀滯腎絡。方以防己黃芪湯、己椒藶黃丸加減。
處方:生黃芪20克,炒白術20克,防風15克,防己25克,地龍20克,土鱉蟲12克,桂枝4克,王不留30克,懷牛膝18克,玄參20克,冬瓜皮60克,川椒目18克,酒軍4克,鹿含草18克,生薏米18克,附子10克,敗醬草18克,澤蘭30克。上方7劑,水煎300毫升分早晚服用。
二診(2015年4月14日):雙下肢浮腫較甚,納可,大便通暢,時有惡心,舌胖有齒痕,苔薄白,脈弦,血壓:140/80mmHg。前方加赤小豆40克、白芍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竹茹15克、炙杷葉20克、葶藶子30克。7劑,水煎300毫升分早晚服用。
三診(2015年4月21日):雙下肢及足踝浮腫明顯緩解,納可,大便通暢,夜間睡眠好,近日腰痛較甚,舌胖有齒痕,苔薄白,脈弦,血壓:150/80mmHg。前方加木瓜18克,桑枝30克,細辛8克,金毛狗脊12克。7劑,水煎300毫升分早晚服用。
按:患者病程遷延日久,脾腎衰敗,熱灼津虧,瘀滯腎絡,水液潴留,泛濫肌膚,發(fā)為水腫,治宜健脾補腎,活血化瘀行水,予防己黃芪湯、己椒藶黃丸加減,方中還使用了大量活血利水藥以及地龍、土鱉蟲等蟲類藥,增強了活血利水之功。
在慢性腎臟病早期,控制水腫對于后續(xù)長期治療蛋白尿具有重要意義,腎、三焦的氣化功能障礙為發(fā)病之根本,風邪、濕熱、瘀血為標,我們在臨床治療此病重視腎臟氣化,擅用經(jīng)方,分期論治,在病情危重時用逐水法去菀陳莝,效如桴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