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沒有童心就看不懂童話,誰能擦去成年人心里沉積了一層又一層的淤泥?誰能將已經(jīng)習慣黑暗沮喪的心拉出自我禁錮的城堡,讓一顆麻木黯淡的心重新發(fā)出光亮?我想,安徒生童話有這樣的力量。
很多人從小看安徒生童話,留下各種印象,聽過大人們各種解讀。當我成年后,才發(fā)現(xiàn),我實在一點都沒看懂安徒生在童話里真的要說什么。好在,齊宏偉老師也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安徒生的故事長期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被誤解,被曲解,被錯解。他用一本書的時長,重新解讀所看見的不一樣的童話,那故事里有對人性深刻的洞察,有對現(xiàn)實不留情面的指對,有在苦難困境中奮起一躍而來的盼望。
所以,這樣的故事真適合給孩子看嗎?這樣的真實不堪適合孩子稚嫩的心靈嗎?我想是的,并且越早越好?,F(xiàn)實是不美好,但童話里告訴了如何面對;痛苦是讓人回避,但童話里能開出最絢爛的花朵;責任是沉重,但童話能與人一起,讓柔弱的心變得剛強……這些故事,對從小塑造孩子美好品格何等重要;給孩子說故事的你,如果能與孩子一起成長、反思、面對,對心靈是何等有益又寶貴?
安徒生童話就好像上帝手中的一根火柴,被擦著發(fā)出的光足以照亮每一個昏暗、麻木、冰冷的心。愿我們都能來就近這光,被照亮!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齊宏偉老師從信仰的角度如何解讀安徒生童話,這樣的解讀是否真的能帶給你全新的開啟,獲得溫暖和力量!
你要嫁給誰?
《拇指姑娘》
虛榮和愚昧的根源就是人類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識。人之為人,肯定與宇宙萬物,與動物、植物不同,且不說人到底有沒有靈魂,是不是萬物之靈,單就自我意識來說,這豈不正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特性?人是宇宙中特別喜歡照鏡子的活物。人能意識到自己是人,并刻意按照人的標準來行事為人,這是人可貴的一面,但也藏著可悲的一面。
真正的藝術不是用來把玩與娛樂的,而是能給人的心靈帶來安慰和鼓舞。甚至,作為神圣賞賜的美好藝術,可以擊退死神和幽靈的攻擊,給人帶來新生。這就是藝術超凡入圣的神奇魅力所在,這就是藝術的神圣價值所在。
真正的成功不是變成別人,不是成為一個成功的社會角色,也不是一定要變成一位總統(tǒng)或明星。從根本上說,成功就是發(fā)現(xiàn)你自己到底是誰,然后成為你自己;同時,你盡可能發(fā)揮潛能,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常以為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或?qū)崿F(xiàn)了自己的目標會很快樂,殊不知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因為欲望會催促我們很快就有另外想要的東西或制定另外的目標。然而,真心去愛、分享和施與的快樂,卻帶給人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平安和愉悅。這種精神上的覺醒和享受,則是持久的,也是可以持續(xù)不斷填充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
我們的人性常常展示出這樣的實際:人的精神向上攀登很艱難,向下墮落卻很快。我們往往還沒怎么意識到,罪中之樂就已經(jīng)吸引著我們往更遠更深處墜落。人會墮落到比自己原先想得更墮落的地步。對此,《圣經(jīng)》中有精辟的論述,說人常常是立志為善由得自己,只是行出來由不得自己!這也就是影子行惡往往比主人行善更有魄力和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父母也許并不信仰基督教義,但安徒生希望他們能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不能只隨著父母的意思任意安排孩子的命運,不能只隨著父母的意思隨意安排孩子的未來。父母要有一種管家的心態(tài)。帶著這樣的心,他們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的天賦和興趣之所在,要特別辨識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種“天意”,即恩賜。
人間的愛無論多么偉大,都有可能陷入“我族中心主義”式的自義中。你所認為的偉大,未必是別人認同的偉大,到頭來又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不停爭論之中。有一種愛我們還很陌生。安徒生描寫的這種愛,就是我們還感到很陌生的愛。這是一種非人間的、神圣的愛,但這種愛又進入了人間,成全和滋潤了各種各樣的愛。
童話并不是用來“欺和騙”的小幻想,而是觀察人生和透視人性的窗口。然而,《柳樹下的夢》的偉大并不只在于反映人生痛苦之深廣,更重要之處在于這篇童話高度弘揚了另一種形式的愛:一種沒有怨恨、不愿占有的愛,一種敢于擔當、樂于成全的愛。
信心的寶石
《聰明人的寶石》
永恒的生命是一定存在的。但在這耀眼的光中,書頁上只看到兩個字:信心。請注意,這里的“信”,不是自信,而是對真、善、美的信,對真、善、美背后至圣者的信。在虔信者看來,信心不再是主觀感覺的投射,而是對客觀存在事實的無條件接納。
愛不是依托于對象本身,而是來自于施愛者自身;愛不是建立在愛的對象是否值得愛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施與者自身的憐憫和愛心基礎上。老頭子如此充滿善意,如此豁達,如此不斤斤計較,如此愛著家庭和妻子,這顆心本身就有著無限價值。無限的價值不能用有限的價格來衡量。
在安徒生看來,上帝創(chuàng)造了自然,所以上帝才是自然的主人,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隸,也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管家,人應該去管理自然,但不可驕傲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征服一切。這位丹麥童話大師就是這種“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他的簡單中帶著復雜,透徹中帶著平衡。
藝術不是追求美,而是在追求真。藝術創(chuàng)作不是一次美學事件,而是一次真理事件。藝術是真理的生發(fā)和保藏。也難怪德國美學家席勒堅定地認為,詩人不是高不可攀的人,而就是本真的人,詩性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審美追求應該成為人的本質(zhì)追求。
生活下去的勇氣不是靠喊喊口號或拼命忙碌就能自動擁有,勇氣來自于信念。其實,人生的意義都不是通過理性推演而來,而是具有一種“被賦予”的性質(zhì),或者換種說法,真理大于理性,意義高于人生,這樣才能聽命于意義并活出這種類似于“被命令”的人生。
故事總會講完,人生還未結(jié)束。愿安徒生靈性生命之光一直伴隨。
聯(lián)系客服